大唐吐蕃最大的一场战争,大唐宰相的侄子
大唐吐蕃最大的一场战争,大唐宰相的侄子自然,更常见的是无所不在的伊斯兰痕迹。譬如他记录说,当地人每天都要礼拜五次,他们还修建大礼堂,可以容纳几万人。每七天,国王就会出来做礼拜,并给大家解说教法。对于这位战俘,阿拉伯人似乎也没有太多虐待之举,相反带着他一路向西。甚至抵达了红海西岸的摩邻国,这里已是非洲,杜环所见的,便是皮肤黝黑、以椰枣为食的摩邻国人(黑人)。以今天的地理观而论,这便是埃塞俄比亚。这一仗,胜利者大食方面事后宣称,消灭了近五万唐军、俘获约两万人,残部逃回中国。显然,这是个夸大其辞的数据,因为唐军拢总也只有三万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仗唐军损失惨重,安西都护府的两万人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据说只有千余人得以生还,阵亡率和被俘率各占近半数。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还谈不上是大唐的重挫,另一员大将封常清,随后便率军进攻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获得胜利。真正使大唐放弃在中亚的主张,还是后来的安史之乱。
此时,高句丽族出身的大唐将领高仙芝,正谋求在中亚内陆的军事扩张。他的目标便是石国,也就是当下的乌兹别克斯坦。
就军事行动本身而言,高仙芝干得很漂亮,他很快攻破石国,将国王俘虏并送往长安斩首。然而他似乎忘了一点,那便是在石国之西,还有更强大的对手。
这便是大食,后来我们称之为阿拉伯帝国。在这个时代,它尚未分裂,掌控着从北非一直到中亚的辽阔土地。而从阿拉伯人的记录看,此时帝国掌权者是阿布·阿拔斯,由于布哈拉的起义,大食派出了庞大军队前去镇压,而在血洗布哈拉之后,这支军队便来到了怛逻斯城。
于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两大帝国便在此遭遇。
这一仗,胜利者大食方面事后宣称,消灭了近五万唐军、俘获约两万人,残部逃回中国。显然,这是个夸大其辞的数据,因为唐军拢总也只有三万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仗唐军损失惨重,安西都护府的两万人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据说只有千余人得以生还,阵亡率和被俘率各占近半数。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还谈不上是大唐的重挫,另一员大将封常清,随后便率军进攻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获得胜利。真正使大唐放弃在中亚的主张,还是后来的安史之乱。
对于这位战俘,阿拉伯人似乎也没有太多虐待之举,相反带着他一路向西。甚至抵达了红海西岸的摩邻国,这里已是非洲,杜环所见的,便是皮肤黝黑、以椰枣为食的摩邻国人(黑人)。以今天的地理观而论,这便是埃塞俄比亚。
自然,更常见的是无所不在的伊斯兰痕迹。譬如他记录说,当地人每天都要礼拜五次,他们还修建大礼堂,可以容纳几万人。每七天,国王就会出来做礼拜,并给大家解说教法。
那么古代阿拉伯帝国的习俗是怎样的呢?杜环说,他们不食猪狗驴马等肉、不拜国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真主安拉)而已。尤其是这边的女人,不管有钱没钱,但凡出门,都要拿面纱“拥蔽其面”。
除了穆斯林之外,杜环还在埃及看到许多基督教医生,他们善长治疗眼病和痢疾,许多病都能有预防的办法,脑外科手术尤其惊人。“其大秦,善医眼与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这便是他的记录,大秦是古代中国人对罗马的称呼,由此也可见这些医生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当时尚在)的医疗传统。
甚至在大食的一些大城市,杜环还看到了一些中国人,他们以金银手工匠、画匠、纺织技术工的身份出现在此,例如画画的陕西人樊某、刘某,织布的山西人乐某、吕某,这些都是杜环笔下的大食唐人。
而对于上文提到的大秦国,杜环也有更为详实的描述,他说这些人的肤色有点发红发白,男子都穿单色素衣,女人则喜欢穿华丽衣服戴珍珠项链。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喜欢喝酒、吃干饼(哈哈,干饼其实就是面包)。他们还每七天就放一天大假,不上班不做事,“唯饮酒谑浪终日”。
和汉朝不同,大唐始终没有派出官方人员到遥远的西方,从史籍看,大食国来大唐的正式使者多达三十余人,而唐却是零记录。即便是杜环,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来回到大唐,写下这本书之后,国人却没有一点阅读的兴趣,以至于此书不久便散佚,只在其他书籍的引用中留下零散记录。
国人不愿意读杜环的游记,那么他们又喜欢读些什么听些什么呢?实际上还是稀奇古怪为目的的志怪传说。直到北宋,官方色彩浓厚的《太平御览》还写着:大秦国海中有岛,岛西北有个大坑,坑深数千尺,把肉扔进去,吸引大鸟飞下去,最后就会衔着珍奇宝物飞出来。诸如此类的故事,其实和西游记的神怪故事如出一辙——只有这种故事,中国大众才会有阅读的兴趣。
回看上一集:影艺圈暗黑史:某星在港台混得不好到内地捞钱 曾暴打西游小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