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泉城大明湖:情调济南大明湖
深秋泉城大明湖:情调济南大明湖
文/ 殷艳丽最早是在古诗文里,认识了大明湖。 从此,她就像一块翡翠一样在你眼前摇来晃去,撩得你心神难定,直到你见了她。 走进明湖,仿佛走进一段岁月,徜徉于斑斓时光。历史在这里已经打上了包浆,看不到过往的陈旧,但见典雅中妩媚着芬芳,大美于斯,让我无言。她辉煌的过去,我不曾陪伴,而未来,又不知我会在何方。我的心甜蜜着,也疼痛着。她身上,是一种永恒的美。让所有的有限生命,都为之惆怅!她的每一滴水,都被历代文人墨客的墨香熏陶过,每一处景致,都写满了雅句华章,千百年来的沉淀让她底蕴深厚,浓稠得如化不开的琼浆,略略的嘬上一口,就会沉醉百年。无论你是以一种什么心境来见大明湖,她都会把你的心染得翠翠的。无论你是年少还是年老,她都会让你一下子跌落到她的梦里,花儿一样。
她曾是上帝手中把玩的一块翡翠吧,不知何时跌落凡间,于是她成了北方的江南。 她衣着翠色裙裾,明眸善睐,不怒不忧,恬淡安然,像是在低眉深思,或是在梦中沉睡?从古至今,她不曾年少,也未曾老去,任外世天翻地覆,她依旧安安静静,如如不动。这更让世人万般爱怜,它接纳万千宠爱,多少文化名流,为之倾倒。圣人之侧,天子脚下,更让她多了几分庄严,不像西湖,总会有个苏小小与之夹缠不清,连湖水都有着浓浓的脂粉气,她远比西湖更清澈,说起大明湖,连杭州人都羡慕她是泉水湖。唐宋之时,名冠天下,她随便一个微波,都让大家唏嘘半天。李白是多么傲娇的天才诗人,“以天为容,以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曾让杨贵妃研磨,让高力士脱靴,但李白却拜倒在她的裙裾之下,在她身边,注册为正式的道士,变作谦然之君,为她写诗作赋。从此,李白的狂傲中注入了明湖的宁静。她淡泊,纯净,不流俗,多少文人雅士包括帝王都为她冠冕,可明湖还是明湖,碧玉般宁静,从不把得意炫耀得到处都是,也不会因失落而枯竭无语,不涝不涸,千百年来容貌依旧。随意坐在湖边,或是亭中,都能感受她的诗意朦胧,眼眸变得纯净透明,世俗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 明湖的水,涵养陶冶了多少人,明湖之畔,就有一个和明湖水一样纯净的人,也是第二个陶渊明,他就是明朝的李攀龙,他弃官不做,隐居起来,不和任何世俗往来,到晚年,干脆在湖边百花洲上建了白雪楼,以白雪明志,以泉水自许,孤高傲岸,日日和明湖相伴,吟诗作词,所做《沧溟集》风行天下,历百年而不衰,他所编选的《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李攀龙绝对是当时全国诗坛的领袖人物,齐鲁才子群集在李攀龙周围,文学诗社盛况空前,可想而知,明湖绝对是当时的文化圣地,是所有文人墨客都向往的地方,包括后来的乾隆皇帝,也对明湖情有独钟。李攀龙时代如一撇惊鸿在明湖的眼眸掠过,唯明湖最懂得他的内心,“何人定解浮云意?”,“可知陶令赋归来”。他的刚正澹泊、孤傲肆志,哪一点不是明湖的心性? 济南人是有福的,大可不必去江南,他们可以守着自己的明湖,有了明湖,尽览湖光山色,碧荷晓月,人间精粹都浓缩于此,这让济南人无比骄傲,济南人几乎不会羡慕外面的世界,也从不刻意装扮自己,更不会绞尽脑汁去博取外人青睐,陪着明湖,汲一壶泉水,煮一杯清茶,有的是无比的惬意和享受,“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济南人被明湖水洗练得自信而大气,朴实而宁静,淡泊而宽宏,有明湖相伴,可精彩一生。站在湖边,我的心醉了,仿佛化作了一滴湖水,在她的水里,她的梦里,与她相依。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