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主题为青春:来稿展示人文主题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主题为青春:来稿展示人文主题摄影作品努力实现自身与社会价值有人一腔热血 帮扶弱小尽可能探索生活边界有人安居一隅守护世代传承的手艺
《织女》唐明珍 摄
不同地域 不同时间
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完全不同
有人滑雪 登高 滑翔
尽可能探索生活边界
有人安居一隅
守护世代传承的手艺
有人一腔热血 帮扶弱小
努力实现自身与社会价值
一起看今天的来稿展示↓↓↓
人文类
| 单幅摄影作品 |
《霾来》许胜 摄
《路遇》摄狼 摄
《征服》许胜 摄
《环境美容师》陈鸣 摄
《追风少迎冬奥》赵骏庆 摄
《风驰电掣》张诚 摄
《音符》摄狼 摄
《雪上飞侠展雄姿》崔毅 摄
《独钓海边》陈国庆 摄
《起舞迎宾》张旭 摄
《庆丰年》 张炜(大卫) 摄
《庆丰宴》 张炜(大卫) 摄
《酱园飘香》张炜(大卫) 摄
《姐妹节上踩鼓声》彭献民 摄
《牛王争霸》彭献民 摄
《祈福》闫朝琨 摄
《娶亲礼》闫朝琨 摄
《乡街子书店》闫朝琨 摄
《等新娘》闫朝琨 摄
《丰收节》闫朝琨 摄
《复工祈福》闫朝琨 摄
《欢庆丰收》闫朝琨 摄
《流动理发摊》闫朝琨 摄
《苗家有喜》闫朝琨 摄
《孝顺花灯剧》闫朝琨 摄
《云南花灯》闫朝琨 摄
金龙闹天宫 张炜(大卫) 摄
《制胜就在一瞬间》崔毅 摄
《时光漫步》许胜 摄
《快乐草坪》苏新民 摄
《腊梅迎春》周月英 摄
《红嘴鸥志愿者》闫朝琨 摄
人文类
| 组照摄影作品 |
①
周勇 系列摄影作品
《雪雷:一位盲人少年的艺术梦》↓↓↓
13岁的雪雷(艺名),是一位先天性视网膜脱落少年,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杜堂镇宋楼村的一个民间柳子剧团——宋家班,担任笛子吹奏手。雪雷7岁那年妈妈带着3岁的妹妹离开了他。2019年6月的一天,父亲因患癌症不幸去世。95岁的曾奶奶照顾着70多岁痴傻的爷爷和双目失明的雪雷 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撑。2020年有一位热心公益的阿姨帮他联系了中国残联艺术团,对方说只要雪雷的演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加入艺术团。虽说生活的苦难总是降临在雪雷的身上,但心中有梦的他依然对生活充满期盼。
雪雷(艺名)是一位先天性视网膜脱落少年。
他是一名笛子吹奏手。
雪雷在剧团老师指导下练习笛子吹奏。
2016年雪雷来到了宋家班。
每次外出演出,雪雷总是站在门口默默等候。
今天是父亲的忌日,雪雷祭奠父亲。
95岁的曾奶奶是家里唯一的支撑。
看着未成年的孩子,曾奶奶的一腔苦楚写满脸上。
来到宋家班,玫瑰(艺名)就成了
雪雷的眼睛和拐杖。
心中有梦的雪雷对生活依然充满期盼。
《第一书记》↓↓↓
刘天华,今年50岁,军龄29年,党龄29年。1991年10月,作为武警部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双先代表”受到原军委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
为了帮助残疾贫困户胡元辉,刘天华把他发展为村里的扶贫联络员,这样他就有了一份固定收入,同时也激发了他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组织这面旗帜必须从村民心里竖起来,刘天华紧紧抓牢刚上任不久的村致富带头人、支部书记胡宣峰这只“头雁”,大事小事勤商量、多通气。
“你暖一句话,我捧一颗心”。自去年4月28号入村以后,刘天华走街串巷、逐村逐户走访老党员、老村委。
胡庄村贫困户郭桂英老大娘,今年已90岁高龄,身边无儿无女,单独住在一处没有院落的土坯房子里。刘天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争取民政部门“老年周转房”15套,盖成了四合院式的“胡庄幸福院”,让郭桂英老人第一时间搬入新房。老人逢人便说“共产党好”“刘书记好”。
在建党98周年和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他组织党员张贴“共产党员户”为党员“亮身份”,自觉接受村民“监督”。部分党员干部私下开玩笑,刘书记用部队的那一套抓班子带队伍,还真管用。
在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中,刘天华抓住时机,首先在全菏泽市推行村居环境卫生“街长制”。在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中,三个自然村率先通过了县市达标验收。
“脱贫不脱贫,上项目兴产业是关键”。刘天华在驻村不到1年的时间里,先后到20多个地市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在考察过程中,他敏锐观察到种植新型葡萄,是突破胡庄经济贫瘠的关键。
在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集体会诊下。刘天华和村党支部利用下拨的60万扶贫资金,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种植了100亩阳光玫瑰葡萄。
2019年,胡庄村党支部被中共菏泽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村被山东省表彰为“省级卫生村”。
刘天华这名军龄29年的老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兑现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铮铮誓言。
②
唐明珍 系列摄影作品
《手工造纸》↓↓↓
《蔺草收割季》↓↓↓
《说书场》↓↓↓
《铁锅铸造》↓↓↓
《闹春田》↓↓↓
③
《景迈山古茶》张妍萍 摄
④
江新华 系列摄影作品
《巴瑶族的孩子》 ↓↓↓
《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