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扎染激扬新时代的非遗力量:一针一线都是情
魅力扎染激扬新时代的非遗力量:一针一线都是情呈现冬奥之美、自然之美将白族技艺与冬奥精神完美融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扎染之乡大理蓝续用一针一线一晕染献礼冬奥会
2月4日
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
双奥之城在立春日
迎来2022冰雪之约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扎染之乡
大理蓝续用一针一线一晕染
献礼冬奥会
将白族技艺与冬奥精神完美融合
呈现冬奥之美、自然之美
冰雪荣光 魅力冬奥冬奥会颁奖元素以冬奥会色彩系统中的“天霁蓝”为主体颜色,颁奖台、颁奖托盘等都采用了蓝白渐变、或深蓝浅蓝渐变的方式来呈现“晕染”的东方美学意境,象征着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体现着中国开放、友好、和平、包容的心胸。作品《冰雪荣光 魅力冬奥》的设计灵感主要源于冬奥会颁奖元素,并融入大理蓝、苍山雪等纹样。
作品秉承绿色、可持续的“办奥理念”,立足于云南生态多样性的视角,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为主,结合刺绣、白族蜡染进行创作,将多元的民族技艺融合其中,呈现出白族儿女的勤劳与智慧。
作品采用苍山脚下的马蓝来染色,改善了传统技法中蓝色生硬和脱色问题;同时突破了传统扎染仅运用于明亮纹样呈现的手法,在染色中呈现色调和曲线的变化,让手艺之美用于日常。蓝色的深浅搭配,寓意生生不息。
奋力拼搏 精彩冬奥冬奥会体育图标是重要的视觉形象元素之一,它们能直观的传递每项运动的魅力,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传达着跨越千年的悠久传统和生动神韵,具有独特的魅力。作品《奋力拼搏 精彩冬奥》尺寸为1.1米乘1.5米,用白族扎染技法呈现了冬奥会的体育图标,记录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
每个图标长宽均为12厘米,代表一年12个月的轮回;总共制作了24个图标,代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将体育精神和节气之美巧妙融合,碰撞出中国式的浪漫。
背景为奥运五环,以刺绣的方式呈现,表达融合、团结之意。色彩上,用草木染的红色表达中国的热情和希望。
“蓝白之间”融入现代生活周城村距离云南大理古城25公里,面向洱海,背倚苍山云弄峰,是中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村子北端是著名的旅游景区蝴蝶泉,村里保存有完好的古巷道、古寺庙、古照壁、古戏台,“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前有流水”,朴实与诗意交融。走进白族人家的院子,迎面就是一片片以蓝底白花为主的各色布料,晾晒在阳光下,白族人对生活的热爱都蕴藏其中。
“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几个老人在印好花纹的布料上沿着图案反复折叠、翻卷、撮绉……再用针线一针一针地捆扎起来,布料就变成了一串串漂亮的“疙瘩花”。在周城村,这是最日常的生活场景之一。
自古以来,白族聚居的大理洱海地区都是云南纺织文化的重镇,在东汉时期已经形成完整系统的染织法。《新唐书·南蛮列传》记载,唐贞元十六年(800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穿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民国初年,大理的纺织业有了细分,出现了专业化的村镇。有的专营棉花,有的专门纺布,有的从事裁缝,有的制作木纺车,周城村因为所用染料是自产的土靛,成本低、固色好,加上技术精细,成为远近闻名的扎染村,后来被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扎染的步骤有设计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绞扎、浸染这两道工序的技艺是核心工序,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则是关键技艺。
扎染技艺也在和其他工艺融合,比如将扎染和刺绣、陶艺的工艺相结合,一套扎染技艺的瓷器,蓝是深邃的蓝,留白处泛出鱼肚白,色彩交界处没有线条的分界,一气呵成的洒脱中有浑然天成的质朴的美。潮流不断演变和轮回,大理扎染布料也被各大设计师搬到日常穿着的服装中去,为时尚圈带来了复古自然的气息。
正在体验扎染的游客
近年来,大理在探索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大力发展“非遗 旅游”新业态。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杨建宇认为,“非遗 旅游”不是单个项目的体验,而是贯穿在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的是链条式甚至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游客在旅游中了解非遗、学习非遗技艺、参与非遗表演、制作非遗产品,为扎染技艺的活态传承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也对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进当地保护传承非遗的自觉性有帮助。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部分内容综合自中国旅游报、大理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