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高产水稻品种,又一批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13个高产水稻品种,又一批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3、品种名称:Y两优1998推广情况:2016年,已在江苏省推广47万亩。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0.4天,比对照五优308短0.3天。株高102.6厘米,穗长22.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8万穗,米质达国优3级。产量表现:2014--201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6千克,比五优308增产4.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9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7%。适宜地区: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有一批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这些品种都有一定的推广面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品种名称:五优6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9
申请单位: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0.4天,比对照五优308短0.3天。株高102.6厘米,穗长22.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8万穗,米质达国优3级。
产量表现:2014--201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6千克,比五优308增产4.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9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7%。
适宜地区: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推广情况:2016年,已在江苏省推广47万亩。
3、品种名称:Y两优199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6
申请单位: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3天,比对照F优498长2.6天。株高115.7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8万穗,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30千克,比F优498增产5.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4.01千克,比F优498增产6.36%。
适宜地区: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推广情况:2015年至今,已在安徽、福建、广西、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等省推广种植110万亩。
通禾899田间表现
4、品种名称:通禾89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4
申请单位: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3天,与对照秋光晚熟0.2天。株高105.4厘米,穗长19.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9.7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14--201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1.34千克,比秋光增产5.4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7千克,较秋光增产6.08%。
适宜地区:适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种植。
推广情况:2015年至今,已在吉林推广种植面积103万亩。
5、品种名称:晶两优华占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1
申请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5天,比丰两优四号长1.2天。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株高115.5厘米,穗长25.2厘米,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13.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9%。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603.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1.4%
适宜地区: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贵州、湖南、湖北、重庆等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推广情况:2016年至今,该品种已在福建、湖南、江苏、四川等省市推广种植30万亩。
Y两优372田间表现
6、品种名称:Y两优372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6
申请单位: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7天。株高118.8厘米,穗长27.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201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
适宜地区: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推广情况:2009年至今,该品种已在广西、湖南等省市推广种植100万亩。
金谷优3301田间表现
7、品种名称:金谷优330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6
申请单位: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迟熟1.5天。每亩有效穗15.7万穗,株高120.0厘米,穗长23.3厘米,
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77.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5%,增产点比例88.5%。2016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1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03%。
适宜地区: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推广情况:2016年至今,该品种已在福建、贵州、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推广种植面积18万亩。
8、品种名称:Y两优800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0
申请单位: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9天。株高112.2厘米,穗长25.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1万穗,
产量表现:2014--201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1.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6%。
适宜地区: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推广情况:2016年至今,该品种已在河南推广种植15万亩。
9、品种名称:隆两优华占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8
申请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5.0天,比对照博优998长1.5天。株高111.1厘米,穗长22.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5万穗,
产量表现:2014--201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8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1.0千克,比博优998增产6.2%。
适宜地区: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适宜在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推广情况:2015年至今,该品种已在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江苏、重庆等省市推广种植130万亩。
10、品种名称:奥龙优282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5
申请单位: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该组合2014年通过云南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04号。在长江上游作迟熟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4天,比对照F优498短0.3天。达国标2级优质米。
产量表现: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9.47千克,比F优498增产10.1%;两年扩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7.41千克,比F优498增产6.4%。
适宜地区: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推广情况:2011年至今,该品种已在福建、湖南、江西等省推广种植50万亩。
11、品种名称:Y两优14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2
申请单位: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7天。株高122.0厘米,穗长27.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5万穗,
产量表现:2014--201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8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2.1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49%。
适宜地区: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推广情况:2013年至今该品种已在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市区推广种植16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