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董娉:我上班已经18年了,大概有15年的时间都在和铁路打交道。刚上班的时候还没有高铁,就是普速列车,绿皮车、红皮车。这么多年来,我一路见证着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发展以及变迁,见证了“米”字的成型,见证了复兴号飞驰在这片大地上,跑出世界的高水平。董老师,您都参与了哪些重大铁路建设新闻的报道?河南日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作为一名河南日报的记者,董娉和郑州铁路打了15年交道,记录并见证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成通车的全过程。作为一名定居郑州的普通百姓,董娉和家人感叹着高铁时代的方便快捷,为家乡铁路的飞速发展感到无比自豪。本次访谈,董娉结合自身工作所见与生活所感,分享了她记录家乡铁路变化的点滴瞬间,以及家人点赞中国高铁的温馨时刻。问

十年历程波澜壮阔,郑州铁路飞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原地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突破,一个个重大铁路项目建成投用。在飞驰的高铁拉动下,河南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这十年,铁路交通发展不仅极大改善了中原人民的出行,更拉近了郑州与全国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个月前,郑州铁路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我与郑铁的十年故事”,受到了各方关注和积极参与。我们通过来稿筛选和合作媒体推荐,采访到社会各界多位有不同经历的人士。他们基于切身体会和专业观察,多维度畅谈了郑铁十年为我们生活、社会带来的喜人变化。

第二期访谈嘉宾,是资深记者董娉。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1)

董娉

河南日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作为一名河南日报的记者,董娉和郑州铁路打了15年交道,记录并见证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建成通车的全过程。作为一名定居郑州的普通百姓,董娉和家人感叹着高铁时代的方便快捷,为家乡铁路的飞速发展感到无比自豪。本次访谈,董娉结合自身工作所见与生活所感,分享了她记录家乡铁路变化的点滴瞬间,以及家人点赞中国高铁的温馨时刻。

董老师,您都参与了哪些重大铁路建设新闻的报道?

董娉:我上班已经18年了,大概有15年的时间都在和铁路打交道。刚上班的时候还没有高铁,就是普速列车,绿皮车、红皮车。这么多年来,我一路见证着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发展以及变迁,见证了“米”字的成型,见证了复兴号飞驰在这片大地上,跑出世界的高水平。

早期,从郑州东站开始建设,到建成投运;从2010年河南第一条高铁——郑州至西安高铁开通运营,到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再到2016年徐兰高铁贯通,2019年郑州到阜阳、襄阳高铁线投入使用,这些热点新闻我都参与了报道。

今年,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成型了,当时就觉得我一定要去现场。因为从第一条高铁到整个“米”字成型,我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全程记录并见证,所以最后这一笔收官的时候,我一定要去现场采访和报道,也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2)

这其中哪些报道让您印象深刻?

董娉:2012年京广高铁全线贯通的时候,作为河南媒体代表之一,我会同国内国外100多名媒体记者参加了试乘活动,这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当时我采访了一个加拿大记者,他说中国的高速铁路实在是太厉害了,也太酷了,这句话我还写到了我的稿子里。也许当时加拿大还没有高铁,那个时候可能很多国家都没有高铁,但是在2012年,我们的高铁就已经从普通的和谐号进入流线型车体时代,中国高铁一直在不断飞速发展。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3)

2019年,郑渝高铁郑襄段开通后,我带着我姥姥、我母亲、我女儿,四代人一起去乘坐体验。当时有记者采访我姥姥,问她觉得这高铁怎么样。我姥姥用河南话回答,可快啊!这是她发自肺腑的感受。当问到我的时候,我和他们说了加拿大记者对我说的那句话:“中国速度,太酷了。”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4)

今年3月份的一个深夜,济郑、徐兰、京广高铁在郑州东站附近实现互联互通,我也去现场进行了报道,那个画面震撼的我甚至一度说不出话来。一侧,1000多名铁路工人在进行道岔插铺施工;另一侧,和谐号在他们不远处快速驶过,隐入城市的夜色中。这个场景真的无比震撼。一面是铁路人众志成城的劳动风貌,另一面是和谐号所体现的科技力量,劳动和科技交相呼应,反映出中国铁路的精神,这也是中国的奇迹。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5)

您平时乘坐高铁外出多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这些年对铁路的变化有哪些感受?

董娉:这些年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带着孩子坐着高铁外出游玩。我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他们是伴随着郑州高铁新线路的开通出生的,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一家和高铁的缘分。

今年,郑渝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后,我带着孩子坐高铁第一次去重庆。当高铁驶入湖北境内,它穿过隧道、驶过桥梁的画面让我特别震撼。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6)

我当时还专门上网查了一下,才终于知道郑渝高铁这条线路为什么从决定建到建成通车用了12年。因为这条线路基本上出了河南地区,沿途全部都是山,要建桥梁、通隧道,属于非常非常难修的一条线路。

媒体评价郑渝高铁叫“地铁式的高铁”,非常贴切,这就是一项让世界都惊叹的中国工程奇迹。坐在列车上,当时那种民族自豪感非常强烈。

我有的时候会和孩子在高铁上聊,我说你看看你们现在多么幸福,真的可以说走就走。这些我觉得对于过去的我们来说,很多时候是很难想象的。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7)

这些年对铁路的变化有哪些感受?

董娉:高铁的出现可以说是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高铁说大了,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说小了,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它是一个交通方式,它的确能够改变人们很多生活方式。

我大学有两个好朋友,毕业以后,她们都选择去北京工作、生活。那个时候,大学刚毕业,我都是坐郑州当时往返北京最有名的K180/179次“红旗列车”去找她们玩。买不到卧铺的话要坐一夜硬座,还是挺辛苦的。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8)

后来有了动车,大概要坐七八个小时,我就坐动车去找她们玩。再后来,有了高铁,一开始应该是4个多小时,已经感觉很方便了。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我每换乘一种交通工具的时候,我都会给他们发信息,我说我又来北京看你们啦,这一次是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在变短,直到现在的2小时18分钟。

我觉得我和北京、和我的好朋友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太远的时空距离了,现在想见面了就坐高铁去找她们,她们回家就直接坐高铁回来,大家已经没有“出远门”的感受了。这个是铁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个最大体现。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9)

谈及铁路您刚才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自豪”,可以再说说还有哪些因铁路,尤其是家乡铁路让你自豪的故事吗?

董娉:2021年春晚小品里提到的“郑州东站到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特别骄傲。据我所知,郑州东站无论是建筑面积、到发线路、客运量、中转量,在全国都可以说是排在前列的。可以说是郑州和河南一张亮丽的“名片”。

除此之外,更让我自豪的是,今年,郑州东动车所里“万箭齐发”的画面出现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那一刻我真心为家乡感到骄傲,为家乡的铁路事业感到骄傲。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10)

对于铁路,从职业出发,我用心,从生活出发,我用情。这十几年,我跟着郑州铁路的发展和变迁一路走来,不管是记录它、见证它,还是陪伴它,我都是非常有感触。那种的自豪感是我油然而生的。

就在最近,我作为河南的代表,带着我与“米”字形高铁的故事,去北京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能站在国家的舞台上,去向所有的人来讲述我家乡的发展、铁路的变化,以及十年来河南取得的相关成就,我真的是特别骄傲。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11)

在我的演讲稿里有一句话,我自己比较喜欢,就是“列车跑得再远,终究还是要抵达人心”。当我们河南和全国都正在被中国速度一点一点变小的时候,像我们这样亿万百姓的家国梦想,真的正在逐渐变大。

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感受也好,不管是身边的故事也好,也许可能都是小故事,但是整个社会就是由一个一个小故事,一个一个平凡的人组成的。

郑铁毕业后有前途吗?郑铁十年独家专访(12)

我觉得我们个人与家乡、与国家能够同频共振,共同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情。作为新闻工作者,我可以记录和见证,而作为普通的一个郑州市民,我也参与其中,去感受、去享受,我觉得这个特别地珍贵。

有句话怎么说呢,国家好、民族好,小家才会好。家国情怀可能就是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其中、感受其中,那种点点滴滴,才能够造就了这非凡十年中的我们。

访谈记者:赵彤昕

文字整理:赵彤昕 唐哲

首席编辑:赵彤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