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以前郑州最火的城中村(探访郑州正在消失城中村)

以前郑州最火的城中村(探访郑州正在消失城中村)回忆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枣庄拆迁后,还有不少郑漂选择了离开郑州,刘慧便是其中之一。刘慧的儿子小勇就在枣庄附近的一所小学上学,枣庄要拆迁的消息传出后,她就到附近找过房子,但租金都太贵了。“往远处找房子吧,儿子上学不方便,没办法只能办转学手续回老家上了。”“租户基本上已经都搬走大半了,还剩下两三户马上也要搬走了。”连日来,记者来到枣庄进行了实地走访,一位许姓村民告诉记者,租住在他家的70多位租客,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几乎都已经搬走了。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户枣庄村民,均被告知目前绝大多数租户都已搬走,而记者也了解到,从枣庄村搬出来后,不少郑漂族都选择了继续往北,搬到柳林、邵庄等都市村庄。如今,行走在枣庄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搬家者的身影,沿街的商户们也都挂出了低价促销的标语,想尽可能地趁正式开拆之前多甩卖出去一些商品,而一些已经搬空的民房已经开始拆除门窗了。张姗姗是去年毕业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她就在枣庄

以前郑州最火的城中村(探访郑州正在消失城中村)(1)

面对废墟,可以做的只有离去,下一站在哪里?

对于郑漂族来说,城中村一直是他们追求梦想的驿站,既然是驿站,告别就在所难免。如今,当一个个城中村披上都市繁华的外衣,蜕变的不仅仅是这座城市,还有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2014年被不少人称为郑州城中村改造的冲刺年。在过去的9个月里,黄家庵、东韩砦、东关虎屯等多个城中村都开始了拆迁改造。根据郑州市相关部门早前公布的2014年城中村改造名单显示,年前还将有多个城中村启动拆迁改造,而枣庄便是其中之一。目前,这里搬空的民房已经开始拆除门窗,村民会议,这里房租15年间涨了10多倍,拆了虽然惋惜,但更多村民希望,快点改造,早些迁回来。

现场

搬空的民房开始拆除门窗

“租户基本上已经都搬走大半了,还剩下两三户马上也要搬走了。”连日来,记者来到枣庄进行了实地走访,一位许姓村民告诉记者,租住在他家的70多位租客,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几乎都已经搬走了。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户枣庄村民,均被告知目前绝大多数租户都已搬走,而记者也了解到,从枣庄村搬出来后,不少郑漂族都选择了继续往北,搬到柳林、邵庄等都市村庄。如今,行走在枣庄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搬家者的身影,沿街的商户们也都挂出了低价促销的标语,想尽可能地趁正式开拆之前多甩卖出去一些商品,而一些已经搬空的民房已经开始拆除门窗了。

张姗姗是去年毕业的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她就在枣庄租了一间房子,每月租金400多块钱。因为枣庄要拆迁,她就找了附近的一个小区居住。“是和别人合租,一个月得800块钱。”张珊珊告诉记者,她还是很幸运的,她的一个在枣庄居住的男同事到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住处呢。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枣庄拆迁后,还有不少郑漂选择了离开郑州,刘慧便是其中之一。刘慧的儿子小勇就在枣庄附近的一所小学上学,枣庄要拆迁的消息传出后,她就到附近找过房子,但租金都太贵了。“往远处找房子吧,儿子上学不方便,没办法只能办转学手续回老家上了。”

以前郑州最火的城中村(探访郑州正在消失城中村)(2)

回忆

房租15年间涨了10多倍

对于枣庄村的拆迁改造,多数村民还是一种支持的态度,但村民心中同样也有着不舍。在等待回迁的期间,他们也将要开始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租房生活了,并且今后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收房租生活了。

枣庄村村民徐女士告诉记者,在20多年前枣庄村村民和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都是以种地为生,一年下来也收入不了多少钱。“以前种地的时候,国庆节前后都开始收割水稻了。”徐女士回忆,不过在1997年前后枣庄村的村民便不再种地了,并在随后慢慢过上了“包租公”“包租婆”的生活。

“2000年,我们家的平房扒掉了,盖成了两层的楼房,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对外出租房子了。”村民刘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家在村里属于比较早对外出租房屋的,当时仅有两个房间出租,每个房间每月租金只有三四十块钱,到2003年的时候,租房的人才稍微多了点,房租也涨到了五六十块钱。随着租房人的增多,在2005年的时候刘女士家又把两层高的楼房扒掉了,并把楼房建成了六层高,对外出租的房间也增加到了60多个。

“我们家房间还算少的,有些多的能有百十个房间呢。”刘女士告诉记者,2005年前后不少村民都把楼房盖了起来,“现在基本上每个房间一月租金都能收四五百元,跟之前相比,房租是涨了不少。”谈及房租一事,刘女士言辞中还有些许的惋惜,“以后就要给别人交房租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曾经人声鼎沸,包容了无数青春和奋斗、诱惑和希望的枣庄,已人去楼空。

心声

由村庄变城市等了近20年

在72岁的枣庄村民老刘看来,枣庄由村庄变城市他们已经等了将近20年的时间。老刘告诉记者,早前的枣庄范围还是挺大的,南边到现在的农业路,东边到东明路,西边到经三路西边,北边则到东风渠往北一段距离,“现在农业路上的报业集团、经三路西侧的世纪联华等都是占用枣庄的地。”

老刘告诉记者,1996年前后位于枣庄村正南方向的部分田地被开发建成了明鸿新城,“明鸿新城属于郑州较早开发的一个商业住宅小区,当时可以称得上是郑州市的‘顶级豪宅’了。”老刘说,在明鸿新城开发的时候,他们多数住的还都是瓦房和平房,对于紧挨着村子的这个高档小区,他们的内心是充满着向往的。

枣庄村的村民告诉记者,随后枣庄西侧的世纪联华建设的时候也是占用枣庄的地,但令他们遗憾的是,在近20年的时间里,枣庄周边都开发了,唯独剩下了枣庄这个“村庄”迟迟没有进行改造。

记者了解到,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前几年枣庄村也在东风渠北侧建起了一个新村“枣庄社区”,社区内是整齐划一的三层小洋楼,但在这次拆迁改造中,枣庄社区也将同时进行拆除,对此,不少枣庄村民都感到有些惋惜。“我们现在只盼着村子能早点改造完,能尽快回迁回来。”一位村民表示。

转变

从城中村到都市区

“当我走过陈寨的大街小巷,一群群姑娘印在我心上,一个个长发在飘荡,笑容一个比一个善良……”

去年9月,当这首由郑州草根歌手演唱的《陈寨姑娘》在网上流行的时候,程晓立还租住在陈寨的一间10多平方米的单间里。

一个多月后,陈寨城中村一期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在陈寨住了三年的程晓立无奈之下搬离了那里。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首《陈寨姑娘》作为程晓立的手机铃声一直没有变过,尽管城中村的环境与安全一直令人诟病,但是作为郑漂族一员,程晓立很怀念在陈寨那三年的日子。

如今,程晓立与几位同学在曼哈顿合租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人每月500元左右,虽然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让他烦恼的是,他不得不经常面对涨房租时房东那张难看的脸。

刚搬来时,经过熙熙攮攮的曼哈顿商业广场,看着拎着大包小包的购物族与自己擦肩而过,程晓立总有些怀念陈寨里的大街小巷。

在他眼里,这里的品牌店与他遥不可及,而陈寨里热闹的地摊才是真正属于“屌丝”们的生活。

程晓立不知道的是,9年前的这里,正如陈寨一样,还是一个破旧的小村庄。

嬗变

从贫穷村庄到商业中心

9年前,燕庄改造正式启动。在这之前,位于郑州城郊接合部的西史赵村也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当年的西史赵村还是一个有着400多户村民的贫穷村子,但此后的三年,在这块土地上,一个极富浪漫的名字横空出世,“普罗旺世”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楼盘。

2003年9月,《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32号文”)正式发布,标志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正式启动;而西史赵村的城中村改造,则打响了郑州城中村改造的第一枪。

此后,郑州市城中村改造风起云涌,在首批17个改造试点中,以西史赵村、西关虎屯和燕庄最为典型。燕庄改造,打通了未来路;曼哈顿广场商业区成为郑州地标性街区之一;西关虎屯改造后的郑州国贸中心,也成为郑州地标性商业中心。

西史赵村城中村改造的经验一度成为后来众多城中村改造所效仿的“西史赵模式”。

据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郑州城区228个自然村,如今已有170余个获批改造。在郑州一位房地产专家看来,城中村的改造是历史的必然,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城中村通过改造变身城市社区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以前郑州最火的城中村(探访郑州正在消失城中村)(3)

一棵失去主人浇灌的植物,还倔强地挺立在花盆里。

问题

城中村改造后的生活尴尬

但是,当城中村抛下“村”的模样,改头换面成了现代化大都市的一部分,当村民们摇身一变,成为 “城里人”,城中村改造后面临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

当年,燕庄改造的时候,村民张斌家分了几套房子,9年过去了,除了房子,张斌还是一无所有。在张斌看来,城中村改造对于被拆迁的村民来说,唯一的改变就是从一个地方的房东变成了另外一个地方的房东。

许多村民因领取巨额的征地补偿款或多套房产而一夜暴富后,他们作为村民的心态依旧没有改变。

张斌居住的燕庄曾被誉为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典范,但如今这里垃圾遍地、管理混乱,与改造前的城中村无异。

“就像几十年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来到城市后生活不适应一样,村民们的心态还处在城中村时代。”张斌这样解释燕庄当前面临的尴尬。

张斌说,很多村民除了房租并没其他收入来源,当这些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村民融入城市生活中,他们的未来也不可预知。

建议

城中村改造的统一规划

“后拆迁时代”所凸显出来的问题,不仅是村民们变身为市民后所遇到的生活尴尬,更是城中村改造中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城中村改造,硬件的变化速度远远要快于软件的变化。”在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明锁教授看来,城中村改造中,软件的建设更为重要。他认为,城中村改造并不意味着再建一片楼、暴富一群人,如何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和加强对城市社区管理,才是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

2009年,郑州市曾因“经验不足,控制不力”对城中村改造的速度“踩刹车”,但三年后,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征程再起时,要求城中村改造由市场运作向政府主导转变。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主任那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主导城中村改造意味着将城中村改造统一纳入到整个城市发展规划之中。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也认为,只要城市在不断扩容,城中村就会一直出现,因此要从整体上对城中村进行合理规划。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11年的城中村改造,对郑州的城市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像程晓立说的那样,告别了“一线天”和“握手楼”,起码增加了一些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才是郑漂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最重要的东西。

写在餐巾纸上的一句话,让人看到辛酸和苦涩,还有一个女孩对未来的憧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