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英雄事迹简介:民族英雄刘永福在穗95岁亲孙女回访刘氏家庙细说往事
刘永福英雄事迹简介:民族英雄刘永福在穗95岁亲孙女回访刘氏家庙细说往事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口述史材料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刘婆婆及家人生动有趣的口述回忆,是对史籍传记等文献资料的补充。对刘婆婆回访刘氏家庙所作的口述记录与视频资料的录制采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刘永福的史学研究资料,也为明年刘永福诞辰180周年主题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素材。在场的广州文博专家、刘永福研究学者江铁军女士表示,在史学界,一直以来对刘永福的家族及子孙后裔的情况了解不多,亦鲜有提及,而这些方面恰恰也是完善这个历史人物性格形象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廊庑歇息期间,刘婆婆的女儿、曾担任过中学历史老师的吴女士说,久经战事的刘永福警惕性很强,在钦州三宣堂的家里设有数条通往屋顶与炮台的暗道,方便自己随时作战和遇到危险时能安全而退。除了顾及自己的安危,刘永福对家人的安全也十分关心,为了保障家人在战乱逃跑时不出破绽,刘永福定下规矩,家里出生的女孩都不可以穿耳洞和缠足,方便女扮男装。刘婆婆恪守这一规矩至今。
刘氏家庙刘永福雕像 郑迅 摄(资料图片)
金羊网记者 李雯洁 通讯员 区杰英 陈思颖
天河区博物馆近日邀请民族英雄刘永福在穗亲孙女刘美芳女士回访刘氏家庙。刘氏家庙是刘永福在广州生活期间兴建的家庙兼寓所,是天河区重要的历史人文遗址。据了解,明年刘氏家庙即将进行院区整修,届时会以更好的环境向市民游客开放,天河区博物馆将继续为大家讲述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峥嵘岁月。而刘氏后人的口述史将是对史籍传记等文献资料的补充。
壹
广州有多处刘永福遗迹
刘永福为晚清名将,广西钦州人(原属广东)。他骁勇善战,毕生抵御外侮,不屈不挠,领黑旗军先后抗击法、日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反帝爱国民族英雄。刘美芳女士(以下称刘婆婆)是刘永福第四子刘成文之第八女儿,虽已年届95高龄,但仍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据刘婆婆介绍,这是她第三次踏进家庙,早年来寻访时还是一片杂乱,如今经过修缮,远胜于昔。
据悉,现时广州市内仍能发现不少刘永福的遗迹,如白云山能仁寺前摩崖上的“虎”字石刻,字体结构独特。还有永福路、永福村、刘义亭等纪念性地名、村名和建筑物。
在廊庑歇息期间,刘婆婆的女儿、曾担任过中学历史老师的吴女士说,久经战事的刘永福警惕性很强,在钦州三宣堂的家里设有数条通往屋顶与炮台的暗道,方便自己随时作战和遇到危险时能安全而退。除了顾及自己的安危,刘永福对家人的安全也十分关心,为了保障家人在战乱逃跑时不出破绽,刘永福定下规矩,家里出生的女孩都不可以穿耳洞和缠足,方便女扮男装。刘婆婆恪守这一规矩至今。
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口述史材料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刘婆婆及家人生动有趣的口述回忆,是对史籍传记等文献资料的补充。对刘婆婆回访刘氏家庙所作的口述记录与视频资料的录制采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刘永福的史学研究资料,也为明年刘永福诞辰180周年主题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素材。在场的广州文博专家、刘永福研究学者江铁军女士表示,在史学界,一直以来对刘永福的家族及子孙后裔的情况了解不多,亦鲜有提及,而这些方面恰恰也是完善这个历史人物性格形象必不可少的部分。
贰
刘氏家庙明年整修后开放
据悉,1898年,刘永福在白云山南麓沙河边动工修建刘氏家庙,1900年落成。刘氏家庙坐北朝南,分前后两进院落式布局,今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平方米。单檐,硬山顶,绿灰筒瓦。主体建筑为头门和正殿,两侧设廊庑,前后座天井隔开。家庙建成后,刘永福从豪贤街刘公馆搬至此居住,并把先祖和父母的牌位,供奉在大堂明间,每日礼拜,以尽孝道。当时家庙右边还建有一间忠义祠,祀黑旗军阵亡袍泽,20世纪抗战期间被拆毁,现仅存石柱础两个。刘永福援越抗法十年,与越南人民感情深厚。1905年8月,他在刘氏家庙会见越南民主革命先行者潘佩珠,畅谈抗法逸事,并将刘氏家庙东厢房提供给越南民主革命组织“维新会”开展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时家庙遭日军破坏,日军将家庙改造成马厩,为方便马匹进出,大门屏风也被拆毁。所幸黑虎将军威名尚在,家庙也就没有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建国后曾做过学校和仓库,文物管理部门对其多次修缮,200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天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了解,明年刘氏家庙即将进行院区整修,届时会以更好的环境向市民游客开放,天河区博物馆将继续为大家讲述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