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仙庙传说故事全集:大吴寺传说集结版第四辑
黄仙庙传说故事全集:大吴寺传说集结版第四辑32.七百年修了几次路皇清同治年季春月大吴寺住持僧宝莲、徒盛五、徒孙悟城、定安仝立。(据其它资料显示为同治元年)有鉴于此,今抄录古碑意义深远。募捐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储仁哲、储孝念、胡公祀、吴云涧、章程氏、媳汉氏各捐足钱八千文,储永义堂、吴储文各捐足钱四千文,朱会清、储太胜、何士达、储达五、夏君先、财丰社各捐足钱三千二百文,何卓立堂、徐三士、汪四箴、储信朗、叶文敬、陈三盛堂各捐足钱二千四百文,王大文、刘士训、蒯春华、徐德配各捐足银二千文,徐四友、储礼贯、徐友恭、徐名登、汪春来、徐根桃、林佳祭、储丹书、徐余舒、僧道政、谢双盛堂各捐足钱一千六百文,朱明、韩官志、何双桂堂、韩用华、钱文英、叶智信、李萃元、储萃开各捐足钱一千二百文,徐两支堂、徐善达堂、操斈盛、朱双辉堂、操绍烈、韩思美、徐江山、韩元愷、余得溢堂、钱青云堂、桂永仰、江四德、董道元、操高荣、储奉思堂各捐足银八百文,徐千桂、储万卷、徐立美
31.募捐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
写在前面的话:
别看《募捐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全是人名,但通过这些人名和堂号可看出,1862年同治年间,货币交换单位“文”即铜钞;又可看出这一时期潜阳大地人们对佛教的崇拜;同时反映同治年间以宝莲及徒盛五徒孙悟成、定安三代四位僧人,为大吴寺的殿堂圣像重塑,跑遍周边地区,缔结佛缘做出积极的贡献。
又,此碑于2019年整修路基挖出来,据说曾用于搭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被掩埋。一块可以移动的碑,随时可能再被掩埋或失落更或者破碎,因此摘下碑刻文字非常有意义。前车之鉴,莲花石刻,镌刻在路旁崖壁,可现在石壁上能辨识的不过十个字;一朵莲花也不翼而飞,要不是前人摘下那三十九个汉字,到现在又怎么能够知道大吴寺南北通道,是何人在什么年间,因为什么而开凿悬崖绝壁呢?
有鉴于此,今抄录古碑意义深远。
募捐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
储仁哲、储孝念、胡公祀、吴云涧、章程氏、媳汉氏各捐足钱八千文,储永义堂、吴储文各捐足钱四千文,朱会清、储太胜、何士达、储达五、夏君先、财丰社各捐足钱三千二百文,何卓立堂、徐三士、汪四箴、储信朗、叶文敬、陈三盛堂各捐足钱二千四百文,王大文、刘士训、蒯春华、徐德配各捐足银二千文,徐四友、储礼贯、徐友恭、徐名登、汪春来、徐根桃、林佳祭、储丹书、徐余舒、僧道政、谢双盛堂各捐足钱一千六百文,朱明、韩官志、何双桂堂、韩用华、钱文英、叶智信、李萃元、储萃开各捐足钱一千二百文,徐两支堂、徐善达堂、操斈盛、朱双辉堂、操绍烈、韩思美、徐江山、韩元愷、余得溢堂、钱青云堂、桂永仰、江四德、董道元、操高荣、储奉思堂各捐足银八百文,徐千桂、储万卷、徐立美、徐良继、徐荟亭、储四知堂、李长青、范祀公、储福源、储孝纯、储思陶、邱有恒、王从义、萧敦善、储文彬、郭忠廷、储达政、刘加谟、李世社、吴萃华、徐百盛、林朝替、储四怡堂、储孝慈、徐三义堂、韩官成、黄言志、吴开公、汪有才、汪有盛、朱锦和、韩双桂堂、吴志仁、储乃文、李盛合各捐足银八百文,洪仕贤、韩开高、朱超凡、丁思上、程叙论、朱长太、韩三才、韩执中、储云章各捐足钱七百文,汪陈轩、张义和、沈三乐、胡瑕林、冯六合堂、柳长发、柳朝元、刘净斋各捐足钱六百文,吴盛祥、储位行、储炳文、储瑞云、陈太来、徐立先、程克容、徐得远、操远明、徐怡远堂、何为贵、韩积善堂、徐根茂、徐春荣、徐荣亮、徐河青、徐起筄、徐新筄、徐荣美、朱义文、徐余识、徐勉斋、张三福堂、孙桂芬、徐云汉、余元混、黄得为、王先知、徐朋升各捐足钱四百文,方王春、吴全美、金盛年、徐杞材、芮木臣、吴良发、杨凤仓各捐足银三百二十文,徐森林、徐作谟、汪名成、芮克盛、汪良元、操新传、黄得延各捐足银二百四十文。
皇清同治年季春月大吴寺住持僧宝莲、徒盛五、徒孙悟城、定安仝立。(据其它资料显示为同治元年)
32.七百年修了几次路
1. 2018年水泥永久路面
潜山市槎水镇皂河村大吴寺公路,自105国道皂河大桥即村部起,浇筑水泥路面全长3.8公里。路基于二零一八年农历五月整修,集资工作随之开始。浇筑路面自二零一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开始,分两次施工,至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竣工。
对于三个“空壳”村民组来说,路面全长3.8公里 ,起点至终点海拔总高程750米,弯道多且坡陡,坚方及砌坝多处,可想而知,其整修路基工程量相当艰巨。
大吴寺人没有被困难所阻挡。以杨双根、徐松苗、杨国志三位小组长及张平等同志为核心,组成坚强务实的理事会,同时得到皂河村委会和本地有识之士的积极支持,他们动员本地村民积极筹资,这种主动精神,感召了大吴寺周边的社会贤达及亲朋好友,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获得满意的效果。这为大型机械施工所需要的巨额资金提供了支撑,保证了路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大吴寺水泥路面的通车,彻底地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是大吴寺三个村民组的特大喜事,勒碑记名,以垂永远。
02. 1998年沙石路
吃水不忘挖井人。
今天水泥路面竣工,还得益于一九九八年,以徐礼堂为首的一代人开创了路基。
那个时代有句名言:要想富,先修路。而大吴寺人修路之初心更为简单。
徐松苗同志感言:那时,在家的人又多,大家守着三分亩的山田,三四亩山林,饿不死,也富不了。只有走出山窝,融进(打工)潮流,才有希望致富。因此,大部分大吴寺年轻人也都涌进北上广。在外面有个一技之长,一天挣的钱抵在家一个星期。亲友带亲友,师傅带徒弟。正月走,腊月回,大家都变成没有翅膀的候鸟。几次过年回家,钞票倒不重,可总要置办许多吃的喝的用的,那个时候火车慢,旅途本就十分疲惫,几担年货总要花钱雇人磨肩膀皮子。这总不是办法。
徐松苗曾说过,不知有多少个晚上睡不着觉,一定要想办法把出山路修好,让“四个轮子”代替行走。就这样,他找到主心骨徐礼堂。
一九九七年,大年三十晚上,三个小组五十多户的当家人,集中起来开大会。春风吹,战鼓擂,一把火,燃心间。立时,全体大吴寺人热情高涨。家里以徐礼传、张立华、杨克勤三个队长动员分派村民扒山皮,挖土方,全凭一双手,一副肩,与山斗,与石斗,与雨雪斗。
领头人徐礼堂,吃着干馍,喝着凉水,东求爷,西求官,跑项目,跑资金,不叫苦,不怕累。历经寒暑春秋,终于四个轮子喇叭鸣,丢去扁担与麻绳。是年,“梦想亦成真”。
03. 1329年悬崖石壁开凿古通道
再溯渊源,大吴寺古路谁人开?
万丈悬崖,壁立险要处,有永久搬不动“功德崖”(莲花石刻)为证:见前文。
考证,天历二年九月即公元1329年9月,大吴寺僧人静川、了空打开南北古通道。
04.附页
社会贤达及大吴寺亲朋好友捐赠修路名单(2018年):
储诚维10000元,东风组18000元,徐雷8000元,张海涛5000元,储仲林2000元,储泽民2000元,储险峰2000元,徐学水2000元,徐兰2000元,杨毅2000元,杨培才2000元,储幸福1000元,储范根1000人,涂一流1000元,蒋甲东1000元,储传宝1000元,储文吟1000元,储松全1000元,肖生1000元,杨涛1000元,范硕1000元,张彭生1000元,登慧住持1000元,朱晓汉1000元,林七巧1000元,储金凯1000元,香山寺1000元,朱帮道1000元,杨美林1000元,余同福1000元,徐让建1000元,方文南1000元,徐浪1000元,杨大海1000元,胡琴1000元,胡灿1000元,杨慧1000元,储天顺500元,杨小勇500元,储寿贵500元,朱金金500元,仰寿香500元,杨海霞500元,肖长龙500元,储诚华500元,张文龙500元,范海节500元,杨丹丹500元,金礼根500元,储大春500元,陈祖和500元,储和平500元,储红兵500元,朱艮苗500元,储杨彪500元,涂小胜500元,仰孝君500元,储召太400元,黄居士200元,仰秀英200元,储昭云200元。
春风、中心、东风三个村民组
春风组:徐松苗5000元,徐松根5000元,徐云峰5000元,徐同山5000元,徐松来5000元,徐旺生5000元,朱兴友5000元,朱立祥5000元,仰海兵5000元,徐天汉5000元,徐江海5000元,徐松艳5000元,徐松贵3000元,徐根艳3000元,徐艳贵1100元,徐礼进1000元,仰海红1000元。
东风组:杨双根5000元,杨传福5000元,杨金明5000元,张天存5000元,张根胜5000元,胡坦明5000元,储诚龙5000元,朱祖国5000元,杨高潮3000元,杨金文2000元,张根苗1000元,杨明贵1000元。
中心组:张平5000元,张海波5000元,杨国志5000元,杨闺生5000元,杨学中5000元,杨闽山5000元,杨培兵5000元,杨复生5000元,杨学峰5000元,杨天然5000元,仰江来5000元,朱其根5000元,杨建5000元,胡寿来5000元,徐金节2000元。
附春风组修二塘埂捐资名录:
朱帮道1000元,徐松贵1500元,徐同山1500元,朱兴友1500元,徐江海1500元,徐云峰1500元,徐松来1500元,徐松苗1500元,徐天汉1300元,徐松根1300元,徐旺生1300元,徐松艳1300元,仰海宾1300元,徐艳贵500元,徐礼进500元。
33.七百年大吴寺僧人名录
一、700余年有文字记载僧人
1297--1307年(元大德年间)寺名:灵隐寺。开山祖师日本、陈后。注①。
1308--1368年(元至大至明初)更名:大吴寺。扩建者静川、了空、日空。注②。
1644--1661年(清顺治年间)超玄、智亮、僧曰、本后。注③。
1662--1722年(清康熙年间)东源、行珍、素林、斌晏;本立、本兴、本心;道升、道明、道安、道成;畴臣、畴月、畴霞、畴莲。注④。
1759--1795年(清乾隆年间)西成、任本、会司。注⑤。
1862--1874年(清同治年间)宝莲、盛五、悟成、安定。注⑥。
1941--1953年孙了成、朱宏发、杨有名。注⑦。
2004--2019年释惟中、释恒觉。另有住寺半年或不足一年的僧人若干名。注⑧。
2019年后释登慧、释觉圆、释觉宁。注⑨。
结合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和《潜山佛教史话》,康熙初年东源大和尚既任三祖寺住持又兼之大吴寺住持。
康熙四十八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僧人素林任三祖寺住持同时兼任大吴寺住持,为大吴寺重建,竭尽全力十三载,由此可见,大吴寺与三祖寺关联之亲密。
二、人物传记
东源:乌版《天柱山志》载,智海禅师,号东源,江宁高淳周氏子。年十五,就量公祝发。十九,往天童密老和尚受具。二十一,往参弁山破訚禅师。侍坐十余年,于棒下顿契心要。清顺治庚寅,随破禅师来山谷乾元寺。越十余载,破禅师辞世,嘱师继法席。师绍明青原单传之旨,大振宗风,复倡建宝公殿,重修大殿,寮宇一新,信慕云集,山谷宗旨,号称中兴。己未,往曹溪,礼六祖塔,居潮五载,两住名刹,付法六人。秋月还棹,冬月返乾元寺,不数日,时当大寒时节,乃于夜静沐浴更衣跌坐留偈。偈云:“六十九年话把,从此俱已放下,纵横盖地遮天,敛迹丝毫不挂。有什分付汝曹,一龛风月潇洒。”放笔而逝。年六十有九,腊五十。生于明万历乙卯,卒于清康熙癸亥,坐化塔于立化亭左,金梦先为铭。
三、注释
①僧人日本、陈后,详见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民国九年《潜山县志》、《三祖寺志》等史料。
②静川、了空、日空,详见1329年摩崖石刻《功德崖》《杨氏宗谱》。
③超玄,详见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智亮、僧曰、本后,详见《潜山佛教史话》之“其他僧人简表。
④东源、行珍、素林,详见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潜山佛教史话》。
⑤西成、任本、会司,详见《潜山佛教史话》。
⑥宝莲、盛五、悟成、安定,详见清同治元年《募捐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
⑦孙了成、朱宏发、杨有名,建国前后僧人。
⑧释惟中(公元1949—2019年), 俗名徐中华, 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人氏, 1996 年礼上峰庵上宏下德法师出家, 2002年在安徽省庐江庆復寺受戒,2002年任大吴寺曁关帝庙住持。
⑨释登慧:1974 年生,安徽省潜山市人氏, 2008年礼飞来寺上果下成法师出家, 2014年在安徽省凤阳县龙兴寺受戒,后参学九华山等名山古刹,2019年 任大吴寺曁关帝庙住持。
释觉圆:俗名李秋古,1982年生,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新市镇和平村人,2015年在广东清远上方古寺礼上登下慧法师出家,2016年10月跟随师父入住大吴寺、关帝庙。
释觉宁:1993 年生,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氏, 2014年礼上方古寺上登下慧法师出家,2018 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乘寺受戒,后参学鸡足山等名山古刹,2019年在大吴寺常住。
四、引用文献资料
《安庆府志》康熙六十年癸亥版(1721年)。
《潜山县志》潜山县地方志办公室,2015年重印中华民国九年版。
《天柱山志》乌以风编著,198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天柱山志》天柱山志编辑委员会编,199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潜山佛教史话》潜山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1997年版。
《三祖寺志》潜山县三祖寺志编委会编,1997年黄山书社出版发行。
《杨氏宗谱》八修版。
《潜山文史资料》第三辑1993年10月。
《潜山文史资料》第七辑2005年1月。
《三祖禅寺》《三祖寺聚集记》三祖禅寺觉悟人生系列从书。
34.大吴寺文丐题联
作者:张维成
县志载:大吴寺即灵隐寺,位于源潭镇杨泗村的隔岭([今龙关乡和平村境内]今槎水镇皂河村)①。该寺所在钟山海拔约800米。登上钟山峰顶,视野开阔,桐、怀、潜、岳山川形胜尽收眼㡳。近观木鱼山从万丈谷㡳拔地而起,形如“宝托莲花”。这里,花放水流,禽鸣月朗,置身其境有一种恬静、清新、超然的感觉。
该寺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一1307年),天历二年(1329年)住持僧了空开通山之南北通道。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布政司徐尧莘来到大吴寺,移和尚坟葬其父亲于寺后,把“宝托莲花”改名凤形。明末遭兵燹,寺殿化为灰烬。清顺治年间(1644一1661年)僧智亮募化重修。康熙七年(1668年)山谷寺僧东源、行珍住此兴创,同治元年(1862年)僧悟成、安定重塑满堂佛像,现存碑刻可资佐证。
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一位名叫谭随的来到大吴寺。谭随何许人也?县志有一则记载:“清光绪癸未九年,有丐者携一瓢一囊,昼乞村落,夜宿古庙,至槎水,里人肖璞完异之,询知其能诗,乃薰沐而馆之塾中……。自述为粤西人,姓谭名随字方亭,别号迟闻寺逃禅。然与之久处者,叩其家世辄弗应……。客潜二三年,逐处留题,时来时去,后遂不知所之。”这是一个会写诗的讨饭者,且行踪迷离,姑称奇异的文丐。检勘其在潜留下的280多首诗,还可了解到他是光绪九年二月十八日,从家乡到贵州永宁,上回雁峰,经湘江,登衡阳,过江西,游滕王阁,同年八月二十八日到达天柱山马祖庵,年冬进槎水畈,与潜山文人结交友谊。他“身行万里半天下”,登山临水,访胜寻幽,吟诗题对。他在大吴寺题诗两首,其一曰:
名山风景客随缘,云水苍茫晚照天;
钟罄一声尘不动,梵王宫里拜金山。
他的对联写得也不错,大吴寺佛殿楹柱上有一幅长联也是他写的,联曰:
云过则月明,雨过则花明,香烟过则一灯独明,人未经大过之余都如梦梦;
山空故鸟乐,水空故鱼乐,天地空故万物皆乐,佛乃出诸空而外更觉超超。
这幅对联作得比较好,它以佛祖、自然、佛事、人意巧妙结合,使人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大自然之美,还有大自然的灵秀与人生感悟之融洽,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这幅对联已被《中国名胜楹联.安徽分册》所收录。
①本文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摘录保持原貌。所以有龙关乡和平村之说。又《源潭区志》载:1956年3月槎水区杨泗乡的三河、杨泗两村461户、2252人、耕地4922亩划作本区源潭乡。溯源民国九年,杨泗、三河又属潜山县后北乡。所以,志书才有杨泗之大吴寺之称谓。今大吴寺春风、中心、东风三个村民组归属潜山市槎水镇皂河村。
35.大吴寺志略
一、大吴寺坐标:
大吴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皂河村,距皂河村部300米即无岳高速槎水出口处,自105国道即皂河村部至寺址(中心村民组)盘山曲道全长3.8公里。大吴寺脉承天柱,殿宇背依天柱东来第一峰磙子寨(海拔814米)。大吴寺自然风光俊美:大小木鱼龙虎卫,双峰烛台插云天;清溪清冽东入海,钟山钟声彻人间。
二、大吴寺相关文字记载:
1.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载:大吴寺即灵隐寺,在县北玉照乡六十里杨泗坊。元大德创(1297--1307),明末寇焚。《郡志》载,顺治年间,僧智亮募建。考《山谷志》附载,此寺开山系僧日本①。后康熙七年,山谷僧东源行珍住此兴创。今寺僧皆行珍后裔。乾隆三十四年,僧西成任本县僧会司。
2.乌以风著《天柱山志》山川分纪有载大吴山:在乌石堰,上有大吴寺,旁有功德崖,下有泉,祷雨辄应(清冽可饮)。
3.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载:康熙四十八年至康熙六十一年,有比丘僧素林率徒斌晏、徒孙本立本兴本心、曾孙道升道明道安道成、玄孙畴臣畴月畴霞畴莲经十三年艰苦奋斗恢复重建大吴寺人间梵宫。碑中有内容印证《山谷志》之僧人名日本等内容。
4.同治元年《募化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记录大吴寺住持僧宝莲、徒盛五、徒孙悟成安定三代四位僧人,为重修满堂圣像而奔跑大半个安徽省,甚至到过邻省湖北,虽无记事,但在碑上100多位各姓氏郡名堂号礼佛贤士姓名,从侧面记录下大吴寺周边广大范围,那个年代经济、文化、民俗、佛教等方面详实资料。
5.2004年恢复重建有碑一方,记载当地三个村民组及社会各界捐资96人姓名;2006年镌碑一方注明关帝庙释惟中捐修;2006年镌碑一方载明安徽天元集团董事长沈升友先生捐修。
三、大吴寺营建及文物
1.营建:
寺院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三亩,处钟形山钟的裙摆边缘。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寮房、斋堂、祖师塔等组成。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央,供奉三尊大佛、观音、地藏、十八罗汉。殿之西连斋堂,东连客堂、寮房。大雄宝殿前为天王殿,供奉弥勒佛、韦陀尊者。
现在寺院于2004年,由大德乡贤徐礼堂主持倡修恢复,释惟中全力襄助。2019年接任住持释登慧重新装饰翻新,现有释觉宁任常住。在这十几年里沈升友先生接济过住寺僧人生活。三祖寺及县佛教非常关注大吴寺。
2.其它文物:
①进山中途大吴寺古南北通道有“功德崖”石刻,历史最为久远。
②寺院门前有两块碑记,分别是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和同治元年《募化重修满堂圣像碑记》。还有现代两次献资修路功德碑。
③寺后殿右侧墙壁嵌有三块现代记事碑。寺院门楣大理石《大吴寺》匾一方,2018年镌刻,2020年吉日悬挂。
④殿后200米处有了空、日空禅师墓塔。墓塔左上6米处有徐杲墓葬及明万历时期古碑。小木鱼山后颈名黄泥包有住持释惟中灵塔。
⑤经统计,石刻、碑刻合计17件(方),时间横跨元、明、清、民国、共和国近700年。三祖寺石刻、碑刻排名榜首,大吴寺石刻、碑刻位居总在二三之列。
四、大吴寺来历:
考大吴山史、功德崖文字、迁潜《杨氏宗谱》《吴氏宗谱》、中国历史、寺后了空宝塔等综合因素得出个人见解如下:1329年前此处谓之“灵隐寺”,规模小,自1329年后,杨氏迁潜五世祖真一、真二、真三三公用一百五十锭元宝从吴元辅名下购置此处十八坵及山场扩建宏伟寺院,真四(了空)、真五(日空)经不懈努力,打开南北通道,由此香火鼎盛,又因地处大吴山,后易名“大吴寺”。
五、文以载道,大吴寺文化内核组成:
大吴寺在潜山众多佛教寺庙中以传说故事多而闻名。
第一,祖师了空打开进山出山交通枢纽;祖师日空大师行医治病的神秘传说。相传日空大师给皇后娘娘“悬丝诊脉”得“好屋三千”,流传至今有“头到大吴寺,脚踏三倒河,何人能得到,三千八稻箩。”指皇上封赏“好屋三千”押解金银财宝队伍被冲散,钱财沿路散失。
第二,明朝潜山名宦徐尧莘徐布政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因其父被诰封“天宠申锡”,于寺后移了空祖师宝塔,葬其父徐杲。因官而闻名。
第三,大吴寺与山谷寺的关系密切。山谷寺多位高僧或住持,为大吴寺恢复兴建亲躬终生。据《三祖寺志》载:1660年智海即东源任三祖寺住持;1701年素林任三祖寺住持。据《潜山佛教史话》载:僧曰本后于(1644一1661年)住持大吴寺。又西成、任本、会司三位1759年住大吴寺。僧人日本、陈后;西成担任本县佛教协会会长之意。行珍康熙(1662一1722年)住持大吴寺,时间跨度有误。
1949年至1970年有孙料成住持大吴寺,1970年孙料成前往三妙时思寺住持,其徒杨有名、朱宏发被迫还俗。由朱兴友口述。
第四,相传张宰相张英赠《大吴寺》鎏金牌匾,名士雅客附庸而名噪一时。咸丰八年(1858年)潜山县令叶兆兰曾以寺为别衙,在此倡团练、立兆营,粗衣食、善书法,以功显于潜。
第五,光绪年间有“文丐”谭随题诗一首:见前文。
现代诗人张维成三访大吴寺遗址,于1976年曾留联:
僧已脱袈裟,只剩劫火残灰,此际沧桑成一梦;
丐能留翰墨,写到花明鸟乐,当年风月亦千秋。
写此联时寺院改为小学,此前10年有杨和尚被逼还俗,联理与“文丐”相呼应,直抒当时境况。
文以载道,诗、联给大吴寺增光润色。
大吴寺因历史悠久,留传的故事多而闻名。其周边存有上天梯,钟山,大小木鱼山,高老爷脚印,南北通道莲花石,大吴寺沟,老虎洞等八洞一涧,每个地名皆有故事源流。
近代红色众多传说,这些传说丰富了大吴寺佛门以外的文化,文化是内核,所以大吴寺能闻名皖省。
参考文献:民国九年版《潜山县志》、93版《潜山县志》、乌版《天柱山志》、《三祖寺志》《中共潜山党史汇编》《潜山佛教史话》《源潭区志》《源潭揽胜》《恨吾诗文稿》《杨氏宗谱》《吴氏宗谱》《徐氏宗谱》等史料。特别鸣谢杨积胜、朱兴友、杨双根、杨高潮、张平、杨国志等同志提供口述素材。
①县志:[考《山谷志》附载,此寺开山系僧日本。]长期以来,有人认为大吴寺是日本僧人开创。对此,本人不好理解。如果是日本僧人,其原文应改为[此寺开山系日本僧人(某某)]。考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有“日本、陈后”并列,在行文中段又有“陈后、日本”倒序并列。因之,我认为“日本、陈后”皆僧人名号,所以不支持大吴寺是“日本”僧人开创。而最为著名的“功德崖”(1329年)有:“开山静川住持了空南无阿弥陀佛”。此“开山”即凿通大吴寺南北通道。用现代的语言也即大吴寺早期创业者。
36.大吴寺大事年表
试以文物最真实地再现大吴寺的悠久历史。自天历二年(1329年)至今,十六方石刻,连串起来,演绎出693年,大吴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脉络。这就是大吴寺大事年表的内涵。按时间排列,附图片及原文,结合五年来搜集的资料,并一一注解。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组图,有不可复制的属性。特撰写成篇,以飨热爱故土的读者,或为大吴寺开发存些佐证。
1、莲花石刻
按时间排列,莲花石刻最为久远。莲花石刻在大吴寺北面古通道上中段位置,下临万丈悬崖,地势极为险峻。
功德崖:山门伏承匠人许奇甫开此南北石路施工已巳天历二年九月开山静川住持了空南无阿弥陀佛
静川、了空于天历年间敦请石匠许奇甫,凿开悬崖陡壁,打开大吴寺北面通道,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九月顺利竣工,特镌刻于石崖。功德崖即指莲花石。因石崖刻有莲花(已毁),莲花旁镌刻以上39个字,所以周边人又称莲花石刻或曰:莲花托宝,宝托莲花。
静川何许人,无法考证。了空为杨氏迁潜五世祖真四公,有据可依。
2、了空、日空墓及塔铭
了空、日空宝塔在寺殿后山。
据《杨氏宗谱》载,此墓为真五即日空(神医禅师)墓。此碑铭文有待考究,拓片上也无法辨识其字。古墓,杨氏后裔于二零一一年修缮,并附葬真四公了空祖师。修缮后,墓后新镌墓誌铭。
3、徐(讳杲)公寿藏墓碑
徐(讳杲)公寿藏墓在日空大师墓左上6米处。
徐尧莘葬父时间:万历廿四年丙申(1596年)正月壬寅日,距2019年已有423年。
传说徐布政葬其父,取出真五公坐缸,真五公迁葬于下边,另辑有传说故事。
4、重修大吴寺碑记
《重修大吴(寺)碑记》古碑,于二零一八年五月修路时,从寺边路基发掘出土。从而填补清初一段时间的大吴寺相关史料。重修大吴(寺)碑记全文略。时间为皇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岁次壬寅季秋月吉旦,住持比丘僧素林,徒斌晏,孙本立、本兴、本心,曾孙道升、道明、道安、道成,玄孙畴臣、畴月、畴霞、畴莲仝立。古碑全文有信士77人在榜、僧人5代13人。素林前期在三祖寺住持,为振兴大吴寺而移驾。所以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地图显示有“大吴山寺”标识。
5、募化众姓重修满堂圣像碑记
此碑立于皇清同治元年季春月,大吴寺住持僧宝莲、徒盛五、徒孙悟城、定安仝立。
同治元年即1862年,1853年至1862年,以陈玉成为首的太平军在潜山展开拉锯战,太平军信奉“拜上帝教”,所到之处道观寺庙不存,在此环境下,僧人宝莲师徒不惧艰难,募化香资重塑金身实属不易。
6、释惟中襄助大吴寺重建碑
大吴寺二零零四年重建,由释惟中、杨宗林、张立华、汪怀成、徐礼堂等人发起,募捐兴建。其时,大部分年轻人皆外出务工,杨双根在征地和督修工作上有积极贡献。所有木材均系本地人无偿提供。现佛殿落成,佛像重塑。大吴寺虽然基本恢复解放初期旧观,至二零零六年,外债颇多,释惟中(徐正华徐师太)想方设法募化资金,以致功德圆满。
7、沈升友襄助大吴寺重建碑
大吴寺虽然恢复旧时景象,但殿堂较为空旷,二零零六年安徽天元集团董事长沈升友,个人捐资供十八尊罗汉等,计人民币1.1万元。琉璃瓦、水泥等物资不在其内。自二零零六年至二零一八年,十余年时间,大吴寺本地居民又逐渐外迁,砂石路面交通不便,以至香火不济,大吴寺僧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居住于寺中的僧人,沈升友经常送油送米,接济僧人生活。我曾问及沈总,可有帐目,他摇摇头,做善事不计这些。是的,沈总是位慈善家,杨泗村塥岭组有位病人,他出巨资为其支付医药费。凡此类善事,不胜枚举。他领导的天元塑业一度为源潭镇乃至皖西南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潜山市名列前矛。
8、社会人士为大吴寺重建捐资碑
大吴寺及周边社会人士,为重建大吴寺尽心尽力,其功德当铭记于碑。
9、梦想成真纪念碑、皂河村大吴寺公路纪念碑
要想富,先修路。一九九八年,以徐礼堂为领头的大吴寺人,新开凿出一条出山公路。
二十年后的二零一八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原砂石路基经整修而浇筑水泥路面,告别了雨后路面尽是沟的历史。这次硬化路面筹备工作,选举理事长:张平。理事:杨国志、杨双根、徐松苗。主干公路全长3.8公里,工程量巨大,另辑有文,此处不再赘述。
10、大吴寺门匾
大理石匾镌刻于2018年春。2019年7月安装在大门上方。
11、内外修葺竣工
大吴寺里外装修,于二零一九年农历七月初十日竣工。
12、释惟中宝塔
出生于大吴寺,为重建大吴寺做出贡献的关帝庙主持释惟中(徐正华徐师太)于七月十三日往生极乐,九月初四日,封塔于大吴寺小木鱼山之后的黄泥包。
二零二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发现白虎咀处有和尚宝塔,系杨国志指引。九月十六日又发现另一处有和尚宝塔,系僧人发来视频。两处宝塔铭文皆辨认不清,有待考究,形似日空禅师宝塔。
37.双峰寺前老鹰石
作者:徐彬
座落在红旗水库上游双峰山上的双峰禅寺,原名双峰庵,古称延祚寺。位于源潭镇三河村境内。在临近寺院入口处,有一块巨形石头,酷似一只老鹰立在岩石之上,当地人称为老鹰石(又名鹰嘴石)。登高望远的老鹰石背依马鞍山寨,侧身立于双峰寺前,犀利的鹰嘴朝着不远处的天柱山......勾勒出一帧帧禅意的画面。似乎那幻化的羽翼在阵阵的松涛、猎猎的山风中意欲振翅高飞,那入化的神情似乎又是在努力聆听着什么,或许在表达着一个生生不息而久远的传说。
相传在梁武帝年间,皖山一带迎来了佛教兴盛的时代。源潭本地的大和尚贞俊禅师(又名真俊,真静)云游归来后带着徒弟灵霭禅师来到双峰山。当时的双峰山上怪石嶙峋,荊棘丛生,难以立足。贞俊禅师知悉此处有一山洞,深不见底,一般人畏葸不前。据说,贞俊师徒均是神僧,日出行禅,夜宿洞内,感化大众!后来,僧众在山上架木为梁,结草为庵,传道布法。
传说贞俊禅师讲经时有天香满山,百鸟飞来谛听的奇异。一天,他在山上说法时,一只鹰隼飞经此地,看到诸多人和百鸟都在听和尚讲经,很是惊喜!于是悄悄的躲在一旁岩石上偷听,不知不觉听入迷了,待贞俊禅师讲完经法,这只鹰隼也顿时开悟。千百年来,它一直在双峰山上倾听着佛教的梵音,见证着双峰寺禅灯久远的历史变迁!
38.康熙已丑恩科进士孙式玉为双峰庵书碑记‖双峰庵碑记考略
《双峰庵碑记》《双峰庵万年灯碑记》二篇碑记镌刻在一方碑石正反两面。前者系1709年镌刻,作者杨维卉;后者系1710年镌刻,作者康熙戊子科举人、已丑科进士孙式玉。二篇碑文语言流畅、简练,文词优美,蕴蓄的信息量值得考究。
《双峰庵碑记》一一杨维卉。
自万山(古南岳天柱山)发脉的双峰庵后靠山岗张半天,北有昆仑屏障,东有涧瀑龙吟九井,壁立双峰高出云天。“登而远眺,西北则群山叠翠,云霞泛滥,东南则长江疋练,烟水茫茫,具一目千里之观。下则霭然一窝,晴明则风月满腔,阴雨则烟云在窒,真参悟之妙境也。”作者神来之笔点明“双峰庵”庵名由来和选址之妙。
文中兵燹,查潜山历史可知: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据天堂,破潜山各寨。同年九月,黄德功大破张献忠于潜山。十月刘良佐再破张献忠于安庆。由此可见拉锯式战争在潜阳大地此起彼伏,不曾间断,人民生活倍尝艰辛,张献忠见寺庙则毁,甚至毁潜山东南西塔,双峰庵同本地其它寺庙同命运无一幸免。待清初安定繁荣之际,据有双峰庵山场汪公铉延请文修、暇石等僧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双峰庵,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年)竣工。其时有文修、暇石、松柏、松引、普见、普应、普光、通志、通教、通明、通仪、星立祖孙四代十二人之众。此后,近庵桶匠湾有杨昆岳赠与双峰庵山场,僧人由此拓荒恳种,自给自足而有余。
由此可知,康熙年间人民生活安定,朝野皆信奉佛教。康熙时期双峰庵上半段山场为汪公铉等所有,下半段为杨昆岳等所有。
两篇碑文都载有徐有乔、徐志。徐有桥乃沙河徐氏十三世祖,康熙四十年捐建佛子庵。民国九年县志载:徐有乔字仲升,邑诸生。性慷慨,好施与。每邑有重务,倡先义举,前后宰胥倚赖之。尤喜赈贷寒微,凡落魄风尘者,多待有乔乃济。有故人子无以为生,有乔为之毕婚嫁,置田庐。沾丐之广,涉及僧佛。迄其卒也,族党姻戚,傥然如有所失。
《双峰庵碑记》作者杨维卉是什么身份,因时间久远,难以考证,待有知之者再叙。双峰庵于1697年重建,1709年镌刻记事功德碑。全文信士二十五人,多为鲁坦河流域地方名士。
《双峰庵万年灯碑记》一一孙式玉
寻找灯碑记作者颇费一番功夫。碑文作者没有留下姓名,好在前期发文之时,有本市师友指正:“下第”二字言明作者是举人身份。我顺着这条线,联系“康熙戊子秋,余自南闱下第归来……”文字知,“南闱”:明、清科举考试,称江南乡试为南闱,顺天乡试为北闱。南闱取士占比为55,北闱取士占比为45。“下第”指参与乡试之后。“余”又是谁呢?
康熙六十一年重修大吴寺碑记有“兵部进士孙式玉”
查民国九年县志武科知:“孙式玉康熙戊子举人,已丑进士。总兵。”康熙戊子科仅孙式玉一人。至此还不能完全证明就是进士孙式玉。好在2019年拓印《重建大吴寺碑记》时有印象,碑文有“兵部进士孙式玉”。同时载有徐志等人。至此,作者系康熙戊子科举人、已丑科进士孙式玉无疑。双峰庵僧人文修、暇石也会蹭名士名气。
全文载有信士三十九人之多,各捐银钱不等,购置田产一亩三分。
综二碑所述,文修、暇石二僧于1697年领衔重建双峰庵,1708年委托时为举人的孙式玉写灯碑记,1709年由杨维卉书重建碑记,待1710年募捐香灯功成之日,进士孙式玉书万年灯碑记。因此,1709年镌刻重建碑记之时,石碑选用了两面磨光的坯料,1710年两篇碑文完成之时竖立碑记。
双峰庵碑记:
余潜之有天柱也,汉时封南岳。盖以其巍然驾诸山之上,而嶙峋峭拔,令人可望而不可即;清幽秀丽,令人可仰而复可餐。自是蜿蜒逶迤,东走约千余里,发为城市都邑,王公大人出焉。发为祇园仙境,佛祖仙子居之。近百里内,发昆仑峰,亦复突兀峥嵘,曾为居民之保障。亦东走十里,发为龙井关。两山巉岩壁立,悬泉飞瀑,下有深涧,涧有九井,其深无底,尝有神龙出没其中。不及龙关约五里许,发为双峰庵。两峰杰出,登而远眺,西北则群山叠翠,云霞泛滥,东南则长江疋练,烟水茫茫,具一目千里之观。下则霭然一窝,晴明则风月满腔,阴雨则烟云在窒,真参悟之妙境也。缘兵燹后,院宇倾圮,仅存其基。山主汪公铉,请文修、暇石两僧,而付之内荒田山场,前后左右俱以分水为界。而二僧诛茅盖顶,锄云种月,渐复故观。方人感之,而杨昆岳即以其庵旁桶匠湾荒田山地,上凭分水下至田脚磡焉。于是率其徒松柏、松引錾石甃砌,俾水决而为涧者,今得为田。山麓之为陵者,亦拓为田。乡之储、徐、杨三姓者咸服,其修为之护法,创造禅室两重,俨然一梵宫。三人意者其山水之钟灵,而不使禅院之终于荒烟蔓草也夫,是为之记。佛弟子杨维卉拜撰。山主汪公铉,施主杨昆岳、杨鹏若、储贤益、徐有耆、张世则、徐缘杰、储敬囗、胡兴谋、陈明长,护法生员杨应科、徐有乔、徐有锐、杨文、江孟彩、杨维弁、杨宗恭、徐有纬、徐有武、徐志、杨大鲲,彭汉臣、杨宗忠、杨同元。康熙丁丑年,开山住持戒兄两僧仝建(文修徒普见、普应、普光、孙通志,暇石徒通教、通明、通仪、孙星立仝立)皇清康熙四十八年岁次已丑孟冬月谷旦。
双峰庵万年灯碑记
康熙戊子秋,余自南闱下第归来,杜门养疾。忽有叩门而访者。问之:则双峰庵僧霞石禅师与戒兄文修也。乃募万年灯,向余求助。余虽愿成其美举,而苦于力之不足,又难以诸君子之众生欢喜,心窃不禁虑其事未易,就应难辄慰也。乃不数月,而霞石来相告曰:灯募矣。欲勒诸施者于贞石以示后人,属余为文以记之。噫嘻!叹余失志无聊,笔墨久荒不堪,人观僧之有谋辄就愿为不虚,几令对之而生愧,又何能执之为文乎?且灯曰万年,亦甚不可知也。夫上下古今变迁,消息盛哀循环,兴废往復,其何常乎?亦曰,创业垂统,为可继而己。固知僧之殷殷,乞余为记者,非欲为夸美之辞也,亦非欲悦施者之意也。盖有见于守成不易,而重有望于继起者也。俾佛之慧日普照而灯之膏火常悬,同光明于净土,怎仅万年乎?将与日月争光矣,余故不忍没其志,而因为之记。所买灯田伍斗,坐落桶匠湾,大小不计,坵数随田。山场东至汪人为界,南至汪人山嶺分水为界,西至大岗分水为界,北至杨洪山嶺分水为界,下至小山岗分水为界,四至明白,载秋粮一亩三分, 受价纹银壹拾肆两伍钱正,以作众姓万年香灯,永远供俸之资。今将助银众姓名目列右:彭则乡助碑银一两三钱、生员徐有乔助银贰两候选州判徐武助银贰两、国学生徐有弼助银壹两、生员徐誌助银壹两。杨大先,陈胜公伍钱,汪公挬叁钱,夏显亮二钱,彭以文三钱,江祥吉二钱,杨荣龄、王之、彭文、熊王诚二钱,吴荣先二钱,胡君荣、汪芳仪、杨子常、张腾可、高子明、王少士、李永锡、胡君之、胡锡加、陈德龙、方绪公、胡君仪、胡公雑、方羽祥、周子王、倪明泰、胡登进、叶氏、张氏、陈氏、曹氏、汪氏、谢氏各乙钱。康熙四十九年岁次庚寅季春月谷旦。
39.潜山市源潭镇佛子禅寺
作者:徐彬
佛子禅寺又名佛子庵。地处中国刷业之都,安徽省特色滑板小镇,潜山市源潭镇境内的红旗水库风景区鲁坦河畔。寺院建在大吴山向东延伸的凤形山下,坐西南朝东北,殿堂庄严,依山傍水。松茂竹苞,流水汨汨。紫气盈地,薄雾袅袅,是充满禅意的妙境之地!
【寺名由来】佛子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沙河徐氏十三世祖徐有乔捐建。初建之时,庵内的僧众全都来自万岁山下的甘露寺。两处仅一河之隔,僧人之间和睦相处,两寺住持感情如同父子,俗称为“父子庵”,因是佛教寺院,取谐音为“佛子庵”。佛子庵历经三百多年的变迁中,曾遭兵燹,迅速恢复,还有着28年的历史空白期(1966年——1994年)。1994年10月恢复重建。1995年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为合法寺院,2009年更名为“佛子禅寺”。
【地理交通】佛子寺位于潜山市源潭居委会寺岭组境内,北距红旗水库景区不到1公里,南离省道S253和S209交汇处(源潭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源潭至杨泗公路从寺左侧经过。相距天柱山机场60公里,安庆西火车站20公里;与正在建设中的新安庆西高铁站、潜山高铁站均为26公里,岳武高速东延线出口10公里,寺院坐拥幽静环境和便捷交通。
【历史传说】民国九年《潜山县志》记载:“佛子庵。邑北四十里塥水畈,生员徐有乔建,捐田种五石”。徐公居住源潭徐家楼,信佛人士,乐施向善,康乾年间富甲潜山,仅私置田产就有着“源潭至潜山,骑马不喝别人田里水”的说法。徐公发愿修建佛子庵是为供奉聂司菩萨。聂司生前本是万岁山下一名兽医,却有着治病救人的高超本领,尤善针灸之术,行医于桐怀潜三县之间。一次在余井蓟河的行医路上,见一户三代单传的独子,暴病而亡,他出手相救,使之起死回生。方圆百里,聂司治病救人复活不计其数,且贫者分文不取,一时在当地传为是救世菩萨,受人崇拜!聂司去世后,人们将他视为菩萨供奉着。
由徐公捐田、捐银,当地信众纷纷支持,建成的寺院宏伟壮观,寺田庙产一百多亩。庵内僧人最多时达一百多人,经声佛号,法务兴盛!自聂司菩萨供在地藏殿后,源潭一带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信众参拜,灵验频显。有诗赞曰:“聂司菩萨德宏量,世间救人名远扬,地藏殿内供金身,护佑众生保安康”!
清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军攻占潜山,兵至源潭,佛子庵遭到了破坏。后经僧人发心修复,香火延续。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殿堂成了搭炉灶炼铁场地,一次深夜烧锅炉工昏睡之时,柴炭掉下来引燃旁边的柴草,佛殿燃起大火,当烈火烧到聂司菩萨旁边突然熄灭,菩萨显灵之说,至今广为流传。大殿俱毁,后来准备恢复重建又逢破“四旧”之时,寺院遭到毁灭性破坏。经书和僧谱付之一炬,寺院荡然无存,僧人被迫还俗。
【重建古寺】1994年10月,由当地信众自愿捐资和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旧寺基处建立了二进佛殿和9间寮房,有释惟从法师负责寺院法务。昔日古寺,佛光重现!2005年迎请了释惟行法师为佛子寺住持。法师潜心向佛,广利有情,特别重视寺院道场建设,制度建设和道风建设。
【建筑布局】佛子寺的建筑,按丛林式格局设计,建筑特色以明清式风格为主。依山顺势,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念佛堂和地藏殿分别建在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重檐歇山顶,梁枋间彩画绚丽 蔚为壮观!2018年在念佛堂左侧建成的三层综合楼,采用钢筋砼仿古框架结构,单檐歇山顶,红柱走廊,雕栏玉砌,古色古香。其中钟楼、鼓楼、毗卢殿、法堂正在规划之中,全面建成后的佛子寺是四众弟子学习法务及修行的理想场所。
【慈善活动】佛子寺在慈善事业上,依照佛陀教诲,发扬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服务社会。支持乡村修路,每年不定期向源潭养老院和困难群众捐献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举行法事活动,为灾区受难同胞祈福,为罹难者超荐。佛子寺在2010年和2015年分别被安庆市宗教局,安徽省宗教局评定为“和谐寺院”。
【历代僧人】由于在文革初期,僧谱被焚烧,年代久远,只有口传中汪和尚、范和尚和圣舫和尚,历代僧人资料无处查询。1994年迎请了释惟从法师(俗名江从彭,1955年出生、潜山市源潭镇人。1992年5月于潜山县钓鱼寺礼宏云师剃度出家,1994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潜山县佛子禅寺担任住持),现在佛子寺常住。
【现任住持】潜山市佛子禅寺释惟行法师,安徽省颍上县人,1985年出生,高中学历,2002年6月于安庆源浦寺礼心广法师剃度出家。2004年至2005年在九华山、安庆等地参学;2006年6月在安徽省凤阳县龙兴寺求授三坛大戒;2016年12月当选安庆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2019年6月任潜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潜山市佛子禅寺住持。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佛子寺清众不忘初心,倡导正信正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传统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让佛子禅寺成为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净修之地!
40.庙庄故事
作者:王德高
庄屋楼畈、龙塘井湾……均系我们本地乃至全国乡村范围内地名共有的称谓,如三吉庄、黄大屋、杨家楼、芦柴畈、燕子龙、双塘、汪家井、胡家湾等等地名,每一个地名都演绎着每一座村庄不一样的故事。
话说在潜山市源潭镇的斗塘村,有村庄因庄内有座关公庙故名为庙庄。查阅地方相关史料,并未发现关于这座关公庙的相关记载,关公庙和关公有何渊源亦不得而知。至于何代何人所建更是无从知晓。反正是据老辈人讲,关公庙在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那个时候,就有了这座庙。
“山高无俗气,庙小有神灵”。关公庙虽然不大,但这庙却有一奇异之处。传说在庙前的场地上有个隐形的“桩”,只要有人踩中这个“桩”,天空立马就会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倾刻间就会下起瓢泼大雨,但没有人能知道“桩”的具体位置。
若逢久旱之年,附近的大户们就会聚在一起,在庙里上高香祈雨,并集资请来戏班,在庙旁搭起戏台唱起大戏,引四方乡邻来庙前看戏。
此时,庙前的场地上就会人来人往穿梭不停,据说一般不会超过七日,经过千人踩万脚踏,自然就会有人在不经意间踩上那个神奇的“桩”,触动那通灵的机关,引来那期盼已久的甘霖。
后来,这边多是风调雨顺,也就没有人出资上高香和唱大戏了,人们渐渐也就淡忘了那个奇异的“桩”。在一场破四旧的运动中,庙也被彻底的拆毁了。再后来,因为兴修水利,原有的庙基和那个神奇的“桩”也随之被淹没在庙庄水库的碧波之下。下雨,本来也就是龙王爷的事嘛,这也算是还“权”于龙王爷了吧!
伴随时代的脚步,农村的产业早已不再是“靠天收”了,农村人的生活水平也是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了。前几年,在当地几位仁人志士的带领下,在水库大坝的侧边重建了这座关公庙,重塑了关老爷的金身神像,恢复扩建了原有的历史概貌。逢年过节,入庙焚香者众,人们祈愿着健康平安、祈愿着快乐幸福..…
也许有人觉得故事虽然是有些奇异,但不过也只是种迷信的传说罢了,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乡土文化中,更多的是人们对生活愿景的一种最美好祈愿……
正如楹联所说:
庙落灵山关公显圣,
庄依秀水民众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