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范进中举前后别人对他的态度:各层人物对其态度的巨大反差

范进中举前后别人对他的态度:各层人物对其态度的巨大反差范进的成功离不开主考官周进,在漫漫科举路上周进与范进有着类似的经历。周进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主考官,所有试卷都要亲自过目,最担心好文章被埋没,如果没有周进这样的好考官,范进注定将再次名落孙山。《范进中举》讽刺了当时不堪的社会风气,老百姓们过分看重官位名利,却渐渐丢失了最纯粹的天性,只有极少数像周进这样的人,能够坚持自我,不入流俗,值得称赞。

《范进中举》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穷酸儒生范进参加考试三十余载都未曾考中秀才,生活极其清苦,身边的人没有不嘲讽他的,连他的岳父也对他非打即骂。后来范进先后考中了秀才、举人,身边的人突然就对他变了一副嘴脸。

范进中举前后别人对他的态度:各层人物对其态度的巨大反差(1)

第一个变化大的就是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从前胡屠户是怎么数落范进的,说范进是“现世宝穷鬼”,是"烂忠厚没用的人",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是“尖嘴猴腮”,尽其所能的谩骂与侮辱,动辄两巴掌打在脸上。后来范进中了举人,胡屠户似乎忘了前日之事,破天荒地拿了四五千钱,七八斤肉来范家贺喜,对范进的称谓也变成了“贤婿老爷”,“天上的星宿”,“天上文曲星”。从前相貌是“尖嘴猴腮”,现今竟成了“城里的大老爷们也没有这样体面的相貌”。胡屠户前后言语、动作、态度反差之大,简直令人匪夷所思,真可以说是没脸没皮之人。

范进中举前后别人对他的态度:各层人物对其态度的巨大反差(2)

第二个变化大的就是举人出身的乡绅张静斋,作为同乡,两人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了五十四载,张静斋也不曾和范进有过会面,更无交谈。而今张静斋却能和范进成为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私下里一定查阅了不少卷宗,做足了功课,定要认上这门亲戚。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张静斋和范进已然成了亲切的世弟兄,又是送钱,又是送宅院。范进有所推辞,张静斋更是说出来这样的话来,“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范进中举之前,没米做饭,没钱买衣,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若是至亲骨肉,张静斋何以坐视不管呢?这位乡绅的态度转变之快,未免太不合常理,令人咋舌。

范进中举前后别人对他的态度:各层人物对其态度的巨大反差(3)

第三个变化大的就是周围邻居,范进去参加乡试之时,家里已是山穷水尽,几天都没有米做饭,等到放榜那天,范进的老母亲已经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没有一个邻居接济。得知放榜的官差到了,范进考中了举人的消息不胫而走,邻居们非常踊跃地把鸡、蛋、酒、米送到范家,还帮忙招待客人,后来送东西的人、认亲的人都络绎不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形容这样的场景再合适不过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显而易见。

范进中举前后别人对他的态度:各层人物对其态度的巨大反差(4)

范进的成功离不开主考官周进,在漫漫科举路上周进与范进有着类似的经历。周进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主考官,所有试卷都要亲自过目,最担心好文章被埋没,如果没有周进这样的好考官,范进注定将再次名落孙山。《范进中举》讽刺了当时不堪的社会风气,老百姓们过分看重官位名利,却渐渐丢失了最纯粹的天性,只有极少数像周进这样的人,能够坚持自我,不入流俗,值得称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