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候为什么要舞狮子?为啥春节元宵要舞狮子
过年时候为什么要舞狮子?为啥春节元宵要舞狮子元代钱选的《西旅献獒图》,描绘的便是西域使者进贡狮子的场景。中原人士第一次见到狮子,是在汉朝——丝绸之路打通后,狮子作为西域的贡品运抵中原。最早的明确记录见于《后汉书·西域传》:公元87年,今伊朗一带的安息国遣使来到国都洛阳,进献的礼物中就有狮子。图片来源: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为啥人们喜欢在门口摆石狮子?在外国朋友眼中,中国人舞龙很好理解。舞狮,却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从古至今,中国一直就没有狮子分布。不过,国人很早就认识狮子了。
今天元宵节,除了要吃汤圆外,很多地方都会舞狮子。去年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讲的是广东乡间少年舞狮夺魁的励志故事。
图片来源:电影《雄狮少年》
舞狮这项传统曾在中国广为流传,然而中国从来就没狮子,怎么就舞起狮来了呢?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是通过黄飞鸿系列电影了解的舞狮,里面“狮王争霸”和武林传奇到底有什么瓜葛?
图片来源: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
为啥人们喜欢在门口摆石狮子?
在外国朋友眼中,中国人舞龙很好理解。舞狮,却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从古至今,中国一直就没有狮子分布。不过,国人很早就认识狮子了。
中原人士第一次见到狮子,是在汉朝——丝绸之路打通后,狮子作为西域的贡品运抵中原。最早的明确记录见于《后汉书·西域传》:公元87年,今伊朗一带的安息国遣使来到国都洛阳,进献的礼物中就有狮子。
元代钱选的《西旅献獒图》,描绘的便是西域使者进贡狮子的场景。
电视剧《隋唐演义》里,原宁曾进贡给隋朝一头狮子
图片来源:电视剧《隋唐演义》
狮子(尤其雄狮)样貌威武,本就很受欢迎。差不多同时代传来的佛教,又将狮子进一步美化、神化。佛教文化里,狮子不但是护法神兽,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北魏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在洛阳,每次佛像出行,总会让狮子(可能为塑像)在前方引导开路。
不仅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佛教加持之下,外来的狮子也威力升级,力压本土猛兽。《洛阳伽蓝记》里还有个故事:北魏孝庄帝收到西域进贡的狮子,他听说老虎见了狮子会认怂,便遣人抓来二虎一豹,和狮子关在一起;结果虎豹见了狮子,果然吓得闭上眼睛,不敢看狮子;皇帝又让人牵来一头暴躁的盲熊,熊一闻见狮子气味,便吓得四处逃窜。由此,狮子的“万兽之王”头衔得到了皇室认证。
经由皇家渲染和佛教传播,狮子作为祥瑞猛兽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由于是异域动物,狮子在中国没有伤人的黑历史,因此在人们心中并不危险,反而成为能震慑本土猛兽(以及一切妖魔鬼怪)、守护百姓安宁的神兽——故此时至今日,国人依然喜欢在大门口摆上一对石狮子。
现在还有人会在大门前放置一对石狮子,以镇守宅院。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狮子都有,总有那么几个不正经的……
舞狮是怎样走入民间的?
我国对舞狮的记载,最早能追溯到三国时期。魏人孟康在为《汉书·礼乐志》作注释时提到,那时有(傩戏)演员带着面具扮演鱼、虾,还有狮子。
这功力了得啊
南北朝时,军队中已有独立的“狮子舞”,相传从胡人俘虏习得,是慰劳将士、鼓舞士气的娱乐项目。其形制已经与当今舞狮十分接近:用布麻等材料扎成五彩斑斓的假狮子,由前后两人和着鼓点舞动。这一传统延续到唐代军旅,长盛不衰。白居易就曾在《西凉伎》诗中描写军中舞狮:
“
……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
……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
北宋苏汉臣所绘的团扇扇面《百子嬉春图》,左下几个小孩正在舞弄狮子。图片来源:wiki
在唐代,舞狮已走出军营,从宫廷到民间遍地开花,时称“太平乐”或“五方狮子舞”。对其中盛大规模者,《旧唐书·音乐志》曾有记载:五只大狮子是主角,每头体长超过3米,各由两人操纵;旁边围着十多个单人舞动的幼狮;还有140人组成的乐队加合唱团,在一旁演奏唱诵“太平乐”,为舞狮配乐。
自唐以降,舞狮便成为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节庆必备节目,城乡各地都能见到舞狮的身影。
南北舞狮有什么区别?
大体从明末清初开始,舞狮逐渐演化出南北两个流派。
“北狮”流行于长江以北,继承着前朝欢乐喜庆的主旋律。狮子造型浑身披毛,头身金黄,鬣鬃鲜红。木雕狮头,头顶常扎着绢花或蝴蝶结。北狮舞法,多走杂技路线,以人之杂技表演马戏中的驯兽情节,常以众狮踩球、过跷跷板为炫技高潮。
北狮分雄雌,头顶花结雄狮红、雌狮绿,常成对出场,若加上单人扮演的幼狮,还能上演合家欢作为大团圆收场。
河北保定一场活动上的舞狮,多个狮子踩球过跷跷板。左侧两只头顶着红色花结为雄狮,右侧两只头顶绿色花结为雌狮。图片来源:河北青年报
“南狮”以岭南地区最为兴盛,由北狮演化而来,自清朝“康乾盛世”开始展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南狮不披长毛,体表装饰神似铠甲。狮头比北狮轻,由竹条框架糊彩纸扎成,内设机关,眼耳口舌都能操控活动,可展示丰富表情。南狮头顶无花结,却设一“独占鳌头”的独角。南狮也不分雄雌,全部默认为雄狮。
电影《雄狮少年》里活灵活现的舞狮
去年元宵节,深圳举办的一场元宵龙狮会
图片来源:北国网
南狮色彩特别丰富,还有一套成熟脸谱。最经典的就是三国刘关张:刘备狮黄脸,关羽狮红脸,张飞狮黑脸。后来又加上绿脸白须的赵云狮、白脸白须的马超狮和黄脸黑须的黄忠狮,合称“一王五虎将”。
绘图:郑秋旸
光看南狮行头的这套人设,或许你已经闻出了些许“江湖”味道。没错,南狮传统与武林帮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末清初改朝换代,大陆仅剩闽粤两广沿海地带,还在郑成功、李定国领导下,拥立朱明后裔,坚持抗清斗争。在广大敌占区,反清势力设立了地下组织“天地会”(洪门),(看到天地会是不是DNA动了!)暗中培植武装力量,随时准备揭竿而起“驱除鞑虏”。满清一统江山后,天地会依旧在民间奋发图存,以岭南沿海最为兴盛。(在后来的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期间,哥老会、三合会等洪门分支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政府严防天地会,曾禁止广东民间聚众习武。武林人士的应对之策,就是成立舞狮会、演练舞狮。这就不得不提黄飞鸿了!小时候就是因为黄飞鸿知道了舞狮。图片来源:电影《黄飞鸿之南北英雄》
南狮以高桩或攀架“采青”(争夺高杆悬挂的生菜,寓意“生财”)展开竞技比赛。
舞狮源自军旅,本就需要体力、技巧与配合兼备,与武术一脉相通。故此南狮演练“规矩套路”众多,在烘托欢腾热闹气氛的基础上,暗中自有“更高追求”。
时至晚清民国,广东武馆林立,南狮与武馆已经密不可分。每个武馆都有自己的狮队,每逢节庆舞狮,正是众武馆各显神通,打广告、招学员的大好时机。为此,南狮表演充满了竞技性和火药味,“狮王争霸”成为最受欢迎的压轴好戏。
高光来了!
图片来源: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
电影《雄狮少年》中,男主几次被落下的木棉花砸中脑袋,由此成了“被英雄花砸过的男人”。在广东民间,不论是传说中的方世玉、黄飞鸿,还是历史上的文天祥、黄花岗烈士,木棉和南狮,都是他们的气质代言。
海外各种各样的舞狮
海外华人喜爱舞狮,他们多为闯南洋的闽粤后裔,继承南狮传统。此外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深受中华文明影响,也有各自的舞狮传统。
上图分别为印度尼西亚舞狮和越南舞狮
图片来源:wiki
韩国舞狮多是在新年驱魔仪式中上演。韩版狮头为扁平圆脸,身上缀满白色或棕色的长毛。
韩国舞狮
图片来源:wiki
日本舞狮由中国唐朝传入,今已衍生出近万种类。其中最经典者,狮头为红色木质,狮身仅披布,表演时狮嘴张合发出的“吉祥驱邪”的撞击声。
日本舞狮
图片来源:wiki
不知道的,还以为摇滚乐队来演出了
新年舞狮现场,观众喜欢伸出脑袋让狮子咬一口,保佑一年无病无灾。
有人欢喜有人忧
看完这些狮子后,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评论区见!
撰文 | 久一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2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