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炮发射器(火神转管航炮鼻祖)
火神炮发射器(火神转管航炮鼻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引进过加特林机枪,当时称“格林炮”或“格林快炮”。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后,加特林机枪曾出口中国。可惜未能大规模量产,并配备部队,在后来清朝抗击外国入侵的战争中没能发挥重要作用。图为北京军博收藏的一挺清朝光绪年间制造的十管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首次实战是在南北战争时期。由于作战表现出众,内战结束后,美陆军于1866年将加特林机枪列为制式装备,并开始大批列装。图为当时北军装备的六管加特林重机枪,这时的加特林机枪主要使用.58口径(14.7毫米)弹药,最大射速每分200发。1867年-1868年间,加特林又对加特林机枪的设计进行了改进,性能进一步提升,将六管增加至十管,弹药则改为.30口径(7.62毫米),射速也提升至每分400发。图为1876型加特林机枪,最大特征是采用了10管设计,并且采用了顶部直立式长弹匣供弹系统。19世纪末期,加特林机枪逐渐成
=====【凌云作战群】第161期=====
近日,在西部电影《豪勇七蛟龙》(2016版)和热播美剧《西部世界》中都出现了一种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大杀器”—手摇式加特林机枪,本期我们将简析这种现代多管速射武器的“鼻祖”。图为电影《豪勇七蛟龙》中的1876型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最早由美国著名发明家理查·乔登·加特林于1860年研发,1862年投入量产,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实用化的机枪。颇具讽刺的是,加特林本人曾是一个医生,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在医院看到后送的众多死伤官兵后,想到了要研发一种能具有以一(枪)当千的恐怖火力,能让一个士兵的战力等同于一个连的新型武器,从而达到减少战争伤亡的目的。图为加特林医生与他发明的加特林机枪合影照。
加特林机枪问世之初就能达到每分200发的惊人射速,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射击原理:其利用人工手摇曲柄提供动力,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六根枪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箱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当枪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枪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枪。弹膛可重复使用,枪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图为1874型加特林机枪结构图。
加特林机枪首次实战是在南北战争时期。由于作战表现出众,内战结束后,美陆军于1866年将加特林机枪列为制式装备,并开始大批列装。图为当时北军装备的六管加特林重机枪,这时的加特林机枪主要使用.58口径(14.7毫米)弹药,最大射速每分200发。
1867年-1868年间,加特林又对加特林机枪的设计进行了改进,性能进一步提升,将六管增加至十管,弹药则改为.30口径(7.62毫米),射速也提升至每分400发。图为1876型加特林机枪,最大特征是采用了10管设计,并且采用了顶部直立式长弹匣供弹系统。
19世纪末期,加特林机枪逐渐成为了欧洲各国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例如19世纪的马赫迪战争(1881年-1899年)期间,英军曾向埃及军队提供了大批加特林机枪,图为骆驼驮运的1883型加特林机枪。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最高可达到每分400发,这在单兵半自动武器尚未普及的年代是十分恐怖的。但其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敌军冲锋过程中与自己的距离不断拉近导致情绪激动,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来越快,造成机枪过热卡壳或炸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洋务运动时期,也曾引进过加特林机枪,当时称“格林炮”或“格林快炮”。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后,加特林机枪曾出口中国。可惜未能大规模量产,并配备部队,在后来清朝抗击外国入侵的战争中没能发挥重要作用。图为北京军博收藏的一挺清朝光绪年间制造的十管加特林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