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发热食疗(气虚也会导致发热)
气虚发热食疗(气虚也会导致发热)下焦肝肾,胆、三焦均寄有相火。中医上,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但每个脏腑还有各自的阴阳。心是君主之官,心主的火和能量我们称作“君火”。君火,使事物生长、变化的最高主持者和动力,有指挥主宰全身的作用,在身体的王国里指挥身体按照自然的变化来生长化收藏。好比故事里的君王。但是这时候呢,君王爱美人不爱江山了,为了博美人一笑,点烽火台玩;或是烽火台设施老旧信号传导不畅,总之结果是重要的消息积压起来传递不出去。诸侯频频接到不实情报或者与君王失联,使得诸侯心生叛逆之心不受君王统制,四散在外,自听自命。不受王命的诸侯,各自称霸一处都有当君王的野心,想要更大的掌控。所以诸侯之间也不清净,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好了,故事先讲到这里。模型我们已经有了,现在把我们要说的人体对应到故事中。
我们知道身体有火会引起发热,火太多了会发热,水太少了也会引起发热。这些我们都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气虚了怎么也会发热呢?不是说气为阳,血为阴。气少了不是应该有寒证吗?确实会有。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气虚如何导致发热为了便于理解,Crea先讲个故事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古代军事上为了防御外敌、传递重要消息建立了烽火台。君王通过烽火台将消息指令下达于诸侯,四面八方群起而将外敌歼灭或驱逐出去。
但是这时候呢,君王爱美人不爱江山了,为了博美人一笑,点烽火台玩;或是烽火台设施老旧信号传导不畅,总之结果是重要的消息积压起来传递不出去。诸侯频频接到不实情报或者与君王失联,使得诸侯心生叛逆之心不受君王统制,四散在外,自听自命。
不受王命的诸侯,各自称霸一处都有当君王的野心,想要更大的掌控。所以诸侯之间也不清净,战火四起,民不聊生。
好了,故事先讲到这里。模型我们已经有了,现在把我们要说的人体对应到故事中。
中医上,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但每个脏腑还有各自的阴阳。心是君主之官,心主的火和能量我们称作“君火”。君火,使事物生长、变化的最高主持者和动力,有指挥主宰全身的作用,在身体的王国里指挥身体按照自然的变化来生长化收藏。好比故事里的君王。
下焦肝肾,胆、三焦均寄有相火。
《内经》曰: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的统领作用正常,相火的作用才能正常。
君火相当于君王,相火相当于诸侯或大臣。相火是在君火指挥下具体完成、促进自然界成长变化,放眼在人体则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火。它是在君火主持指挥下发挥作用的,处于臣使地位。有了它,君火的作用才能具体落实。
中焦脾胃相当于烽火台,命令消息需要通过中焦传到下焦,中焦作用变弱,消息不能下达,相火容易不受支配,犹如诸侯各自结兵战火四起,这时候产生出来的火就是中焦脾胃虚弱产生的火,属于虚火。
当然,除了故事中讲的这一原因。中焦脾胃虚弱,同时也会引起吃进的水谷产生的水谷之精不能及时被消化运输至全身而产生堆积。堆积的食物就像仓库里堆放的谷物,空气无法透达,谷物自身带有水分发酵也会产生热量。类似谷堆里产生的热,食物没有被及时消化运送,气机不畅,也会产生虚火。
所以这个时候补中是关键,如果只是看到热就觉得要清,只会使中焦脾胃更加虚弱。
气虚生热的表现气虚生热的人除了有气虚的特点,还兼有发热的特征。比如少气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眩晕、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而胖、脉细弱。有时候全身还有点燥热、但还会喜欢喝热饮,因为中焦脾胃虚,一喝冷的肚子容易受不了。有的人还会出现嗓子干、眼干的情况。
气虚生热的方剂对于气虚发热,介绍的还是之前提到的方子——补中益气汤。《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李东垣秉承这一思想开创了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之前写过一篇张锡纯有关大气下陷的文章胸中憋闷,气不够用,呼气不畅,浑身没劲,这个方子了解一下。很多朋友有留言说用补中益气汤就好了。其实想说的是升陷汤主要对的是胸中大气下陷的情况,以心肺为主。补中益气汤针对的是中气下陷,以中焦脾胃为主兼养血。大气下陷对应的症状要更重一些。
但是两个方子有对一些需要补中气的症状上有重合。比如,气虚下陷,小腹凸出的情况。
剂量仅供参考,治疗仍需辩证。
分享养生知识、探讨健康哲学、共享轻悦人生,欢迎点赞关注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