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了:盯一个字久了就不认识了
同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了:盯一个字久了就不认识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有这个,像不像一个高举手臂的小人儿?是不是觉得越看越像一张脸?!这个字呢?盯着看一会~有没有觉得自己满脑子俄罗斯方块?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一直盯着一个字看,然后——你就不认识ta了!
有时候,在一段文字中,如果某个字重复出现很多次,也会有一种陌生感出现。
比如,你盯着这个字看一会:
还认识吗?
是不是觉得越看越像一张脸?!
这个字呢?盯着看一会~
有没有觉得自己满脑子俄罗斯方块?
还有这个,像不像一个高举手臂的小人儿?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研究过这一现象。
人们发现:持续注意某一单词一段时间,这个单词看起来就会奇怪和陌生,严重时,整个单词及其字母都变成了毫无意义的符号。
学者们将其解释为“注意力的转移”,因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所以长时间注视某个单词时,单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联想就会中断。
1962年,加拿大学者Leon Jakobovits将英文中的这种现象名为——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
1994年,台湾的郑昭明教授对发生在汉字上的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将其命名为——字形解体或字形饱和(Orthographic Satiation)。
1996年,日本学者将这种现象名为——完形崩溃(Gestaltzerfall)。
日本小哥练字练到“完形崩溃”
好端端的,为啥就不认识了呢?
这和我们的认知过程有关。
通常,我们在识别文字的时候,大脑会经历两个过程。
第一步,眼睛将字形的视觉图像传输给大脑;第二步,大脑运转,找到和这个字相关联的意义,并将图像和意义建立联系。
因此,当我们看到“红”字,大脑中会浮现出这个颜色;看到“答”字,大脑中会出现“答案”“回答”等含义。
这些,都是大脑在超短时间内做的从形到义的连线游戏。
可是,当我们反复盯着一个字看,大脑就要不断重复上面的游戏,时间一长,大脑生气罢工,我们就只能看到一个字的形状,而无法理解它的含义了。
了解到大脑认字的原理,我们就会意识到,不同形状的字,发生语义饱和或字形解体的时间可能不同。
一般来说,字形越复杂,语义饱和越不容易发生。
比如,英语中的explosion(爆炸),这个词具有强烈的戏剧色彩,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
我们看到这个单词时,大脑会给它匹配更多的意义数据或抽象描绘,从形到义建立连接所需的时间更长。大脑要专注于每一次从形到义的连线游戏,你可能需要盯着它看很久很久,才会语义饱和。
著名的陕西小吃biangbiang面,也是这个道理。
字形结构如此复杂的汉字,大脑每次识别都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这个字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语义饱和现象。
另外的一些研究显示,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发生语义饱和。
比如这个字,请大声读出来:
完全不认识啊,有木有……
语义饱和现象最著名的体现,应当是《名侦探柯南》中“毒药与幻影的设计”一案。
凶手让受害人反复盯着一个字看,以至于他一时间不知道这个字该怎么写,只能去查字典。凶手提前在字典的那一页涂上毒药,受害人因此死亡。
语义饱和现象,作为一种心理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语义饱和可以用于抑制演讲焦虑。让口吃患者多次重复一些单词,可以让大脑“罢工”,进而弱化此前产生的焦虑症状。
事实上,所谓“久居兰室而不闻其香”也是类似的道理。
据说,日本网友甚至做过这样一个测试: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反复追问30次“你是谁”,你会觉得镜子里的人很陌生。
同理,长时间照镜子盯着自己,也会觉得不太认识自己了。
这些,都是大脑多次重复“连线游戏”后短时间罢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