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在上部结构荷载及浮力作用下建筑工程保持稳定状态的程度。—针对上部结构“荷重”!2.1.4 抗浮稳定性1.0.3 抗浮工程应综合考虑建筑荷载特征与功能要求、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结合地方经验,因地制宜地确定抗浮治理方案。1.0.4 抗浮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补充说明]“标准”包括“规范”,但目前“规范”特指即将发布的全文强制性标准——“规范”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准主要内容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

1 总则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与改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抗浮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监测及维护。

[补充说明]除传统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外,标准还适用于其他工程领域,如市政工程、轨道交通、港工等涉及抗浮问题的建筑物与构筑物。未含管线、水下设施。

1.0.3 抗浮工程应综合考虑建筑荷载特征与功能要求、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结合地方经验,因地制宜地确定抗浮治理方案。

1.0.4 抗浮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补充说明]“标准”包括“规范”,但目前“规范”特指即将发布的全文强制性标准——“规范”

2 术语与符号

2.1.4 抗浮稳定性

在上部结构荷载及浮力作用下建筑工程保持稳定状态的程度。—针对上部结构“荷重”!

2.1.5 抗浮工程

为预防建筑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内不因抗浮失效导致结构和构件破坏或影响建筑使用功能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及相关活动的统称。—针对抗浮工程结构及构件。

2.1.6 抗浮设防标准

由使用功能、抗浮设防等级、抗浮设防水位和设计浮力参数等确定的抗浮安全水平。—强调“设防”!

2.1.7 抗浮设防水位区划图

以抗浮设防水位为指标,将区域划分为不同抗浮设防标准的图件。——期望目标!

2.1.12 抗浮设防水位

建筑工程在施工期和使用期内满足抗浮设防标准时可能遭遇的地下水最高水位,或建筑工程在施工期和使用期内满足抗浮设防标准最不利工况组合时地下结构底板底面上可能受到的最大浮力按静态折算的地下水水位。-等效!

2.1.13 抗浮概念设计

根据抗浮设防水位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抗浮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及选择抗浮措施和确定抗浮治理方案的活动。

2.1.14 抗浮治理方案

为保持建筑工程在浮力作用时处于稳定状态所采取的结构、构造、监测及维护等工程措施。—预防、控制、治理2.1.15 抗浮措施

防止、减小或控制地下水浮力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方法。

2.1.16 抗浮板

保证建筑工程使用功能、承担浮力作用而设置的具有防水、防渗功能的板状结构构件。—地下结构底板/受力!

3 基本规定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2)

[补充说明]

(1)考虑地下工程用途、使用功能等均不相同,对于渗漏、防潮、底板变形的容忍度也不一样,明确建筑抗浮工程设计等级要求。

(2)GB50007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程,按本标准抗浮工程设计等级也为按甲级,对于一般整体大底盘地下室项目,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的确定应更加审慎。

—据目前反映,甲级的确有保守,包含范围太广!

(3)甲级工程的重要性系数放大到1.10,乙级为1.05,丙级为1.00,与基础设计安全等级决定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包络取大值。

(4) 抗浮工程设计与“设计等级”挂钩,影响:抗浮稳定、抗浮结构及构件的承载能力、裂缝控制、配筋(通过抗浮稳定性间接影响)。

(5)问题:裂缝控制是耐久性问题,是否需要与“设计等级”挂钩?!——抗浮结构和构件裂缝与环境关联,影响其耐久性!——变形!

(6)有单位建议:与塔楼相连的地下车库不大于三层、抗浮水头不大于10m时,可按丙级抗浮 设计;大于三层或抗浮水头大于10m时,按乙级设计,但是审图专家不认同。

编制组观点:塔楼相连的地下结构与塔楼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相互作用,若仅从空间功能上考虑似乎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抗浮设计等级,但从相互影响角度分别确定设计等级,一旦关联地下结构抗浮失效,必然会对塔楼安全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7)有单位建议:设计等级一般情况按GB50007执行,不明确时按3.0.1表中不利状况确定。

编制组观点 :

JGJ476-2019中表3.0.1与GB50007等级划分基本一致,仅增加了对环境条件、地下结构底板变形、特定功能要求、抗浮失效危害后果及既有工程等相关内容。

(8)应仔细解读相关文件,充分把握场地水文地质、结构布置、功能需求等情况判定。

(9)表3.0.1所示建筑抗浮工程设计等级与第7.5.8条抗浮锚杆锚固体裂缝控制等级以及地基岩土环境类别对材料要求的第7.1.11条等互相约束 使用中又互相矛盾,须理顺关系。

——3.0.1抗浮设计等级、7.1.11锚固构件裂缝等级、限制及环境类别、7.5.8锚固体裂缝控制,①本意针对锚杆;②逻辑关系不够清晰;③关联性不够。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3)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4)

[补充说明]

(1)抗浮稳定性:指建筑工程范围内在抗浮设防水位条件下抗浮总荷载与总浮力的比较。不界定/作用值!

(2)JGJ476-2019抗浮稳定安全系数较GB50007统一按1.05有改动-改为与抗浮工程设计等级关联且增大。

(3)众多抗浮稳定性不足引发的工程事故中,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间,因此强调按“施工期”和“使用期”两个阶段内最不利组合工况进行分析。

(4)施工期可采用临时性抗浮措施(降水),也可采取在施工期和使用期全过程发挥作用的抗浮措施。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5)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6)

实际上“稳定” 通常以主动作用(仅荷重,不涉及主体结构体系或刚度)为基准进行的验算。当不能满足式3.0.3时,提供主动作用的结构和构件在水浮力作用下不稳定(其体系是否隆起?),需要采取抗浮措施(被动作用)以满足式3.0.3-稳定。

②分析的正确指向应该是:

提供主动作用的结构和构件的隆起值为多少(不满足式3.0.3)为容忍度(体系、刚度),须要另行结构体系在浮力状态下的分析—变形控制、附加应力。

③从整体上看,凡建筑主体结构荷重平摊到地下结构底板的全部面积上,绝大多数都满足式3.0.3,是否就可不做抗浮分析?——聚焦在局部问题-底板的强度/变形!

在实践分析中,需要对不同区域的主动抗浮效应比对观察其稳定与否,建立正确的抗浮稳定分区分析观念。

综上,可以把抗浮稳定性分析归纳为一句话—“每一个区域主动构件在浮力作用下可以不稳定,但采取措施后成为满足式3.0.3且”结构变形可控-限值”。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7)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8)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9)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0)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1)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2)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3)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4)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5)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6)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7)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8)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19)

什么建筑基坑需要抗浮设计?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解析(20)


免责声明:以上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次仅用于分享学习,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