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辈子到底图啥:活着的意义
人活一辈子到底图啥:活着的意义生命受之于父母,命本只有一条,谁也没权利轻易的结束它,包括我们自己。你需要让孩子明白的是,在他这个学龄阶段,学习是主,游戏是辅,可以调节学习压力,但不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这种行为教会孩子的不是如何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直接简单粗暴地结束生命来面对困难,给孩子树立了反面的镜子。我们需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一面镜子,你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你就要先努力活出那个样子,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影响着孩子。
今天看到泉州本地的一个新闻:
一位36岁的妈妈因为孩子昨日一直打游戏,不肯写作业,母子二人发生争吵。这位妈妈气不过,于是冲动跑去跳笋江桥。
幸好被冬泳协会的会员看到有幸救起,并及时做胸外按压复苏,终于救回了一条不该轻易就往绝路上走的宝贵生命。
听说从江里救起来时,手脚已经僵硬,面色已发黑,还好命不该绝。这种极端的行为造成的不幸的后果,将给身边的人带来是无穷的痛苦。
这种行为教会孩子的不是如何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直接简单粗暴地结束生命来面对困难,给孩子树立了反面的镜子。
我们需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一面镜子,你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你就要先努力活出那个样子,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中影响着孩子。
你需要让孩子明白的是,在他这个学龄阶段,学习是主,游戏是辅,可以调节学习压力,但不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生命受之于父母,命本只有一条,谁也没权利轻易的结束它,包括我们自己。
生命随意的终结,那是懦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枉费来世一回。
上愧对父母,下愧对儿女。
你只要参加一场葬礼,听见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看见那失去至亲的痛苦。
你只要走进医院,看见那不同年龄段的人与病魔每天抗争着的病人,在垂死的边沿努力地挣扎着,求生欲望是有多大时,你就会明白活着就是最好的解释。
接下来推荐一本余华的小说《活着》,看完你对活着的意义就会豁然开朗。
余华的小说我第一次拜读,这部著作《活着》阅读了两次,每次看完都非常震撼人心,读完心情非常沉重。
余华,60年代初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
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活着》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
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
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这部小说中,最触动我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与女儿凤霞的悲惨遭遇。
那一年,有庆念到五年级了。家珍病成那样,福贵指望有庆快些长大,这孩子成绩不好,心想别逼他去念中学了,等他小学一毕业,就让他跟着下地挣工分去。谁知道家珍身体刚刚好些,有庆就出事了。
有庆五年级的时候,县长的女人生孩子大出血,学校让五年级的孩子去献血。
因为从小赤脚跑习惯了,练就了长跑的本领,有庆第一个跑到了医院,并和县长夫人血型吻合而成为一名“光荣”的献血者。
可是倒霉的有庆太不幸了,他遇到了一个屠夫般的抽血医生,活脱脱地把一个孩子的血抽干了。人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白白牺牲了。
福贵背着死去的冰凉的有庆回家,悄悄的在村西边父母坟地旁埋了,不敢也不懂得要怎么告诉家珍,有庆怎么死的。
福贵亲手埋掉的儿子,他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第二个等着他来埋的是他的女儿凤霞。
原本活泼开朗的的凤霞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由于父亲的好堵败光了家产,生活一下子跌入低谷,从此住着茅屋,穿着粗布衣,却依然乐观,爱护偏袒着她的父亲。
在福贵被国民党抓走去当壮丁时,凤霞在一次高烧时,没钱医治,从此纳落下又聋又哑的毛病,但她从不厌恨父亲,依然坚强地活着,并帮衬着家里干活。
在该出嫁的年纪,队长帮忙物色了城里人却有点残疾的偏头二喜,但两个小年青互看上眼,成亲后也恩爱有加。
福贵与家珍也了了一桩心事。总算有个女婿可以照顾他们的聋哑凤霞,以后两老死在女儿前头也就死无牵挂啦。
可好景却不长,凤霞在生下孩子时,由于那时的医疗条件太差,她大出血不止,死了。
死在了跟她弟弟同一家医院,死法有点相似,弟弟死在了输血太多给生娃大出血的校长,而姐姐死在了生娃失血过多。
在同一所医院,死因却如此的相似,福贵第二次抱着的却是死去的凤霞往家里走。
那天,雪下得很大,悲戚戚的为这家人、为福贵鸣不平。
福贵在接下去的苦难日子里,还继续面临着死别,送完儿子、女儿、老婆、女婿、最后连外孙苦根也被豆子撑死了。
经历了一轮轮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彻心扉的苦痛。
故事的结尾,福贵也坦然了,与一只同样垂暮的老黄牛相依为伴,生命到哪终结已不重要了。
这本书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如果余华这本小说《活着》也同样触动了你,不妨你也静下心来慢慢去体会一遍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