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PART / 01一段路,感受两重截然不同的光景——王府大街一边是繁华,一边是宁静沉淀着老南京的历史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

从700年前的明朝穿越到现代,需要多久?

在南京,只需走完这一条街的时间。

新旧交融。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4)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5)

南起建邺路,北至汉中路,连接着古朴的朝天宫和喧闹的新街口,有着一处从古至今都不容忽视的存在。

——王府大街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6)

一边是繁华,一边是宁静

沉淀着老南京的历史

一段路,感受两重截然不同的光景

PART / 01

城南旧影,沉浸于老街市井

Welcome to Wangfu Street

新旧交叠,在这条街上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地道的金陵众生相。

每个走过的人,都曾或多或少留下一笔。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7)

但凡街巷名字带了王府二字,人们就会了然,多半曾有帝王或者王爷居于此。

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旧名皇甫巷,南唐皇甫晖居此得名。后元文宗藩邸,故曰王府矣。”

王府大街因此得名。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8)

历经时间洗礼,只有朝天宫依然深深的扎根在了王府大街人们的骨子里,巍然伫立,格外的醒目又热切。

大概所有南京人小时候的记忆中,都有朝天宫棂星门前的石头台阶。

孩子们玩多少回都不觉得满足,裤子磨出了洞也还要继续。无数孩子的欢乐,才能在长条石面上留下这一道深深的“屁股沟”。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9)

历经沧桑后,近代的朝天宫变成了各种古玩铺子、杂货摊、旧书等的交易市场。

但随着王府大街的发展,手艺活儿匠人们也都消声觅迹了。

“原来这条街上都是敲白铁的哎,现在都看不到咯!”

“是哎,这一带热闹哦,天还没亮就全是人!”

“天天逛‘鬼市’和旧书市场嘛,现在全么得咯!”

只有王府大街这一段,残存着的书店还隐隐约约能嗅到过往的痕迹。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0)

走出朝天宫,瞬间生活气十足。

老人妇孺聚在树荫下,看牌、遛鸟、唠唠家常,各有各的快乐。两张凳子棋盘一摆,就能耗上半天的光景。

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一辈子都在这条街上。和老友一起坐在广场上看云淡风轻、车来人往,好不惬意。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1)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2)

午后的三茅宫小区散落着被梧桐树剪碎的光影。老街巷里藏着老城南的原住民,邻里之间温暖相依。

傍晚时分,那些携手回家的老人和孩子,阳光笼罩在身上,美好恬静。

从王公贵族的府邸变成寻常百姓的民宅,新与旧,在这里激烈碰撞又和平共存,余韵悠长。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3)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4)

PART / 02

焕新颜,新时代的蓬勃朝气

Welcome to Wangfu Street

王府大街走到北段,老烟火气四下散去。

从市井到繁华,从安静到热闹。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5)

相比于南半段的市井生活,北半段新世代的繁华和车马喧嚣,则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驻足。

老城南巷子口的嘈杂,渐变成新街口的高楼林立,王府大街随着年代不断更新,但半个南京的鼎沸人流,依然汇聚于此。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6)

在这里,用不着走上几步就可以看到一些新潮小店。

也许是古着店,也许是创意咖啡店,也许是客单价感人的帽子店,甚至可能是开了很多年的老牌甜品店。

这种“老&新”的交融感,让整个街道都充斥着一种新鲜的活力。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7)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8)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19)

每一个王府大街人早上都在朝天宫锻炼过,晚上也都在新街口的高楼中逛过街。

还有隔壁连接着的南台巷,充满了闲情逸致,也成为文艺青年心中的宝藏之地。

高耸的写字楼、老旧的居民区、文艺新潮的时尚小店,三者坦荡的混杂在一起,竟意外得和谐有趣。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0)

再往前走,大众书局、金鹰商场、金轮广场……在遮天的树影里,随意一处都是游客眼里南京的文化名片。

而住在附近的人,吃完饭就沿着老街慢悠悠地走。那些新派建筑,也因他们变得融入了老城气息。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1)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2)

刚下班的白领踏着高跟,端着杯手冲咖啡。匆匆走过身后的老房子,仅一街之隔,却像是两个世界。

回首望去,只需这一条街,便能看到南京城特有的时代印记。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3)

PART / 03

过了再久,也丢不下的美味

Welcome to Wangfu Street

也许外来人弄不懂王府大街曾经的弯弯绕绕。

但隐藏在车水马龙中的食物的香气与食客的喧嚣,好像渡上了一层亲切的滤镜。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4)

上个世纪90年代,王府大街是南京著名的“美食一条街”。

集餐饮、娱乐为一体,毗邻新街口,坐拥超人气流量。

每当夜幕降临,整条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构成了南京城不一样的夜景,于闹市之中让不少南京人流连忘返。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5)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6)

二十多年过去了,王府大街上的门店换了一波又一波,却有几家店生意依照红红火火、顾客盈门。

或许这就是王府大街的魅力,没有那个“金刚钻”在这是混不下去的。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7)

安乐园小吃

清晨时分,当你迎面与早餐店的香气撞个满怀,全身的细胞都会灵动雀跃起来。

早餐届老字号的安乐园,凭借百年口碑,牢牢锁定了不少南京人的胃。

古朴的建筑与旁边的冶山道院公园融为一体,清雅自得。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8)

图源:小红书@么么妈咪

金字招牌自然是牛肉包,薄薄的包子皮被深色的卤汁浸润过,扎实成团的牛肉馅鲜香浑厚。

一笼汤包、一碗面,一坐下便是几个钟头。人们常说,在安乐园连续吃一周早茶都可做到不重复。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29)

芳婆糕团店

落脚40几年的芳婆糕团店,无论什么时候店门口都会排着“长龙”队伍,甚至外地人来南京也一定会去打卡。

来芳婆一定要买乌饭团,米饭在乌叶汁的浸染下变得乌黑油亮。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0)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1)

紧实的乌饭同时具备软和弹的优势,轻轻一嗅尽是天然的草木清香,风味独特又很讨喜。

油条酥脆,裹在饭团里也没有变软影响口感,和肉松搭配满口酥香。

酒酿元宵汤底温润稠厚,晶莹剔透,飘着满满的小圆子和红豆,卖相上很是一绝。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2)

红大龙虾

说到红大龙虾,其口碑不言而喻。从2004年火到现在,门店开了一家又一家,依旧人流如织。

店里首推的抖唇龙虾,嗜辣星人必尝!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3)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4)

正儿八经的盱眙龙虾,个大体肥。一口下肚如微电流贯穿嘴唇,干炒的豆香在唇齿间弥漫开来,鲜辣之气喷薄而出。‍

一年卖出10000000…只,吃过这口就难以忘记,让人欲罢不能。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5)

老牌日料店之一的水之惠、湖南菜老店之光的毛家饭店、上过标点美食的阿婆潮汕砂锅粥、新开的各类咖啡店……

透过树荫的阳光,洋洋洒洒,新旧店面交相呼应,日复一日,偏安一隅。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王府大街吃不到的。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6)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7)

这一头是过去的传奇

那一边是时代的中心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8)

时间晃晃悠悠,新旧交替

我们想念旧时情怀

同时也感受着焕新的朝气

而王府大街始终是南京与时俱进的传奇

今日话题

你曾去王府大街做过什么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编辑:半呆

图源:图注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39)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40)

南京人从哪儿来:没有南京人小时候没来过这(4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