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年轻时候的蔡锷“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而报刊记者也带着摄影机想要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本是一件感人落泪的大好事,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场葬礼竟全给一个青楼女子做了嫁衣,此后万世扬名,人们牢牢记住了一个“小凤仙”的名字。那天,小凤仙身披一件黑纱,隆重却略显夸张,神情沉重肃穆,送上了两幅挽联: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

蔡锷和小凤仙

民国1816年11月8日,蔡锷将军病逝的消息传回北京时,引起了很多人的震撼。

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好儿郎,竟然年仅34岁死在病床上。

百姓因念将军生前为国报效,都自发的前往中央公园祭奠蔡锷,放眼望去,只见公园里乌压压的站满了悼念者。

而报刊记者也带着摄影机想要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本是一件感人落泪的大好事,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场葬礼竟全给一个青楼女子做了嫁衣,此后万世扬名,人们牢牢记住了一个“小凤仙”的名字。

那天,小凤仙身披一件黑纱,隆重却略显夸张,神情沉重肃穆,送上了两幅挽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2)

年轻时候的蔡锷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公祭上,稍有识文断字的好事者,立马察觉到了挽联里的暧昧往事,加上之前蔡锷借助美人出逃的事情,早就在北京城里传开了。

再望向中央那女子的时候,举手顿足尽显风情,眼角眉梢又满是落幕,人们的目光里不免多了几分探究的意味。

就这样,一段模糊暧昧的故事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构成了。

小凤仙祭奠完,就离开了,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早有蹲在暗处的记者将她拍摄记录在相机里。

即便是民国,北平城里也不乏有喜欢炒作花边新闻的记者,只要是老百姓喜欢看的,没有他们不敢写的。

不知怎么的,京城突然就刮来一阵风声,说是蔡锷将军当年被袁世凯困在京中,苦闷不堪,得以偶遇到机灵聪慧的风尘女子小凤仙。

两人相见恨晚,很快就坠入情河,就连当初蔡锷逃离京城都是小凤仙在背后出谋划策。可奈何情深缘浅,原本苦等情郎回京迎娶自己的小凤仙,却听到了蔡锷病逝异国的消息。

可怜有情人难成眷属,人们都为这缠绵悱恻的故事伤怀落泪。

蔡锷和小凤仙的名字被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上海的茶楼戏馆更是将“风尘女巧计救情郎”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赢得了无数喝彩和追捧。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3)

小凤仙照片

此后,人们都笃定了这两人曾经有过那么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

然而反转来的猝不及防!多年后,蔡锷的后人突然站出来讽刺说:“这一切不过是小凤仙自作多情,父亲对她并没有感情,当时局势所迫,才借助小凤仙打掩护。”

提起当年之事,蔡锷的后人依然愤愤难平:“若不是小凤仙,父亲和母亲也不会吵架,她的出现破坏了家庭的和睦。”

对此,蔡锷的下属也拿出了有力的证据,举证当年并非小凤仙巧计救将军,而是蔡锷假借风流之事骗过袁世凯,以逃离京城。

如果真相当真如此,小凤仙在明知蔡锷逢场作戏的情况下,为何还要一袭黑纱,隆重高调的出现在民众的视线里。

后世对此唯一的解释便是:炒作。

即便是在民国,也不乏很多青楼妓女为了抬高身价,而使尽心机地让自己的名字和京中排得上名号的富绅公卿捆绑在一起。

而小凤仙沦落风尘久矣,耳濡目染,自然不会放过这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此后小凤仙的风评,立即从“聪明美貌的风尘侠女”转变为“爱炒作的心机小人”。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4)

蔡锷将军年轻相貌堂堂

可是,这里还有一个疑义,如果小凤仙当真是想要炒作上位,那么后世关于她的绯闻韵事应该是不少。

她完全可以借着名声,兴风作浪,结交权贵之人,为自己后半生锦衣富贵添上保障。

但事实上,自那日以后,小凤仙一直低调度日,隐姓埋名,甚至到最后再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时,她已经是一名老妪,至于她的丈夫也不是什么权贵公卿,只是一个普通的锅炉工。

而这样的形象又和“心机”、“爱炒作”的形象不符。

茶楼戏馆,众说纷坛,真相似乎已经很难斟破,但只要细心留意那些事件的蛛丝马迹,依然可以窥探到那场爱情背后的利用与心机。

蔡锷是1913年10月份被袁世凯调到北京,直到1915年11月秘密离京,也就是说他在北平度过了两年的监视生活。

最初进京的时候,蔡锷对袁世凯是抱着“宏才伟略,群望所归”的幻想,因此他也没给自己退路,去的时候欢天喜地,把发妻老母都接到京城,一看就是做好了在北平安家的打算。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5)

小凤仙居住的风月场所云吉班旧址

但他也是真的没有想到,袁世凯居然在私下里筹备“龙袍加身”。

他自然是不愿做历史的罪人,想着把消息递出京城,引四方豪杰进京讨伐。

但是没想到,进京容易出京难,发妻老母被扣着,自己身边也安插了不少的眼线,他便是稍有风吹草动,只怕脑袋就要搬家。

迫于无奈,他只好伪装风流买醉,降低袁世凯的戒备心。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八大胡同的云吉班得以遇到那个与他有着数不清纠葛的青楼女子小凤仙。

说女子似乎也是有点勉强,因为当时的小凤仙还尚且不满14岁,就是搁民国,也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6)

而当时的蔡锷已经有31岁,按照这个年纪,都可以当小凤仙的父亲了,因此,后世叫嚣尘上的爱情论着实有些荒谬。

但不管事实究竟多么荒谬,历史的车轮依然是将两人牵扯到了一起。

那天,蔡锷进云吉班风流买醉,偶遇到了小凤仙,眼光毒辣的他很容易就注意到小凤仙身上有和别的女子不同之处。

《民初史略》曾经有记载,小凤仙“相貌乏过中姿,性情甚是孤傲”。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相貌平平,并没有后世宣扬的那样名动公卿。

不仅如此,她还有着风尘女子少有的孤傲,一般青楼女子迎人接客,都练出低首含眉,万种风情。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7)

历史上小凤仙的长相

而我们通过后世留下来的小凤仙照片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女子,眉眼之间孤傲坦荡,神情不苟言笑,甚至还有些呆滞。

这样的妓女,在嫖客眼中自然是不喜。加上她平时“粗通翰墨,喜缀歌词”,虽是有点才学,但又不足以惊艳众人,因此小凤仙的生意并不好做。

但她本人似乎并不在意,抱着笔墨守着自己平静乏味的日子。

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叫蔡锷的男子打破,就像是湖面上丢进一个石子,迅速荡开的圈圈涟漪。

蔡锷看出这个女子,年纪虽小,但是志向显然和周围的妓女有所不同,因此他便常常关顾小凤仙的生意,没事便到她那里坐坐。

但是两人似乎不谈风月,只论当下局势,小凤仙时而接上一两句,自然也让蔡锷惊喜连连,没有想到这风尘之所,还有这般侠义聪慧的女子。

接触试探之后,蔡锷觉得,他在这醇酒美妇里流连多时,总算是找到了可用之人。

而对于小凤仙来说,自己这一生都充满着不幸,原本是好人家的女儿,却被贱卖到这种地方,胸中点墨,又让她不甘于当下的窘境。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8)

小凤仙遗留的照片

在她平生所见,妓女卑贱为人歧视,但是眼前高大的男子,眼神坦荡,相处多日没有半点猥亵之举。

更让她大受感动的是,他这样地位高贵之人,竟然愿意和她讲述天下局势和家国大义。

她每天在旁斟酒,听着他讲革命和男女平等,讲百姓和人权,让她本是死水沉谭般的内心,忍不住激荡了起来。

一个见惯嫖客鄙夷目光的妓女,突然有天遇到了待她尊重的男子,用着怜惜温柔的目光看着自己,想来很难有人躲过不动心。

可是她动心了,却不知对面的这个将军能有几分真心。

蔡锷出身贫寒,一路打拼,吃尽苦头才走上将军的位子上,这种人不能说心有多狠,但一定不是真心痴情的富闲公子哥。

乱世之中,他必然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儿女情长固然是拦不住他为国报效的雄心壮志。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9)

云吉班旧址

这段时间,他流连花丛,是想要在这风月场所里找一个妓女来为自己打掩护,让袁世凯降低戒备心。

那为何非是小凤仙呢?这个其实对蔡锷并不重要,他只是想要找一个甘愿帮助自己的女子。

试想想,如果是一个只晓得做皮肉生意的妓女,蔡锷和她讲家国大义,岂不是笑话。

但是小凤仙不同,她清高孤傲,识文断字,不甘自己妓女的身份,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未必不能帮助自己。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0)

民国时候的风尘女

于是,他走到书案旁,挥墨成诗,写下一副墨宝送给小凤仙:

“自古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

就这样,小凤仙的心便被这一副诗联给深深感动到了。

平生尽遭冷眼,突然出来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人物夸赞自己是“风尘侠女”,这场本就地位不对等的相知相交,小凤仙感动的一塌糊涂,也是输的彻彻底底。

年少懵懂初尝情爱的小凤仙,将蔡锷当成拯救自己逃离风尘的有情郎,她饱读诗书,又在蔡锷的言真情深下,自然会希望做出一些正义之举,来洗刷妓女烙印的耻辱。

小凤仙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在诗书礼仪的催化下,我们很难不说,她生出了几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真心。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1)

右边的是小凤仙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是清楚的,蔡锷整日花眠柳宿的行径引得了发妻老母的不满,夫妻之间争吵生怨,老母也对儿子的堕落痛心不已。

无奈之下,老母跟着闹回娘家的儿媳一起离开了京城。

而另一边袁世凯在听到下属对蔡府的报告后,不屑地说:“我道蔡锷是个干练之才,可参与国家政事,治家却这么的不妥帖。”

蔡锷故意将事情闹的很大,很快整个北平城里的人都知道将军蔡锷为了迎娶妓女小凤仙,不惜和发妻反目,更是气走了老母。

不知当时的小凤仙在听到这些传闻之时,心中可生出一些期盼和欢喜。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2)

蔡锷将军画像

但可惜的是,她这场希冀与欢喜终究会落空,那个男子终究让她失望了。

或许在他要离开的时候,聪明的小凤仙就应该明白蔡锷对她的利用,那些敷衍的措辞便是放在今天来看,都有着很大的漏洞,可是小凤仙却偏偏信了,这不得不说情爱误人啊!

1915年11月,蔡锷在小凤仙的掩护下秘密离京,走之前,小凤仙曾拉着他的手,情深意切,眷恋不舍地说:“我决计不顾生死,非要逃脱羁系不可。”

面对小凤仙一起离开的请求,蔡锷却是这样回答的:“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忘!”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3)

好一个“多有不便”,不知当时的蔡锷可有想到,他这般离开,留下来的小凤仙必然会成为京城的众矢之的,若是查出一点蛛丝马迹,袁世凯又岂会放过她的性命。

小凤仙未必不能揣摩出那拒绝背后的绝情,只不过当时的她,或者真的被蔡锷真挚的承诺和坚定的目光所打动,深信不疑。

可说到底,蔡锷不是带一个女子多有不便,而是带一个妓女上路,多有不便。他在担心和维护自己的名声,不想和一个妓女沾染太多。

但蔡锷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洁身自好,不愿与小凤仙有牵扯,但后世的茶楼戏馆却是将他俩的名字密切相连,以至于人们都几乎忘记了,那个被蔡锷真正放在心头喜欢的朱砂痣:潘蕙英。

比起小凤仙的传闻,这位夫人才是蔡锷真正的红颜知己,终生挚爱。潘蕙英不是在京城和蔡锷闹翻的那位发妻,是他曾经出任云南都督时结识的女子。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4)

蔡锷将军全家福照

不同于小凤仙的风尘妓女的形象,潘蕙英出身士绅之家,从小读私塾,长大后更是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教育,不但长得娇小玲珑,容貌秀丽,人也聪慧狡黠。

如此可人,自是深得蔡锷的欢心,又岂是粗通文墨,流落风尘的小凤仙可以相提并论的。但凡世间男子都知道这两个女子之间的鸿沟,又岂会选鱼目,弃珍珠呢!

蔡锷在京城中的时候,常常携带小凤仙出席各种酒席宴会,高调张扬。

而潘蕙英正处孕期,蔡锷担心她舟车劳顿,连当时去京城的时候都没敢带她,而是将她送回老家,叮嘱人好生照看,想等到自己在京城稳定之后,再将佳人接来。

后面蔡锷逃离京城之后,几乎将小凤仙抛于脑后,甚少提及。

而面对自己的妻子,却是隔三差五地寄回家书,有时甚至一天连发两封,几乎每一篇开头都是:“蕙英贤妹如见”、“别后苦相忆”、“别经三月,相念弥笃”。

至于收到妻子的回信,三十多岁的将军蔡锷,更是欣喜的像个毛头小子。

信中蔡锷对妻子的关怀极尽方方面面,大到和她讲当时的局势和战况,叮嘱她养好身体,不要过多担忧;小到雇用乳母,衣物照料都要再三叮嘱。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5)

蔡锷将军和长子

这样情深似海,娶回家小心呵护起来的潘蕙英,和“同行多有不便”,被抛弃在京城的小凤仙,孰轻孰重,一见可知。

可怜小凤仙年少情深,蔡锷的出现曾一度让她贫瘠的人生有了些许惊艳。

无论当时来人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日日斟酒笑谈,两人内心也应该有过些许的悸动。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6)

晚年潘蕙英和儿子的合照

可惜即便几分真心,也都随着蔡锷的病逝,消散成一段无人探知的过去。

如果小凤仙事先知道自己的祭奠会造成这般的轰动与影响,也许她会放弃。

一个妓女,是不合适出现在任何一场正经的葬礼上的,主人家都一定会觉得她的身份侮辱了逝者的清净。

可小凤仙还是去了,那中央公园的祭奠会上,一袭黑纱,隆重且高调。

但比起后人对她“炒作”的谩骂,她更像是去告别一个故人,她性子从始至终都是清冷孤傲的,自然不屑借此扬名,但纵然明白蔡锷的深情是一场利用,她也要去报答他那一份知遇之恩。

她想,既然当初蔡锷送她一幅诗联,如今她便还回去一幅挽联。

风尘侠女,救国将军,就都权当做一场荒诞的梦吧!从此两不相欠。

至于后人的杜撰,茶楼戏馆的唱和,又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一些有心之人,想要编排一场大戏,是那些躲在背后写花边逸史的小报记者,或者是那些靠写爱情小说为生的创作者。

毕竟当时在民国,老百姓也喜欢看英雄美人的故事。

妓女和将军,这样有市场的故事,一定会被他们加以利用,搜刮灵感,编造美化。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7)

民国时期蔡锷和小凤仙的画报

于是,一个成型的爱情故事就这样被搬上了舞台,观众的喜爱让它风靡全国,导致历史的真实性逐渐模糊。

最后演变成蔡锷后人为了维护先辈的形象而对小凤仙恶语相向,小凤仙隐姓埋名,不吐一字。

世人的追捧的追捧,谩骂的谩骂,而想想,真正在背后挣得盆满钵满的无非是那些茶楼戏馆的幕后之人。

至于小凤仙,等到再出现众人的视线中,她已经是垂垂老矣,嫁给了一名普通的锅炉工人,她这一生没有生育,身边只有一个养女在陪伴着。

晚年的她透过那些历史和风沙,早已能够认清人心。

不再是年少14岁的懵懂无知,自然能猜度几分当时蔡锷接近的用意。

晚年的她或许也曾看过这场世人为他们编排的大戏:

小凤仙祭奠蔡锷挽联(祭奠会上她一袭黑纱送上挽联)(18)

台上那粉袖泪盈盈的旦角上前,一脸情真意切的问着戎装待发的扮相蔡锷将军的角。

吱吱呀呀唱着那一番深情:“你此去,莫忘归来,你是那四万万人民的,也是我小凤仙的……”

只见那“蔡锷”将袖一转,长叹一声,拖着唱腔答道:

“我蔡锷,爱美人胜过那江山,可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呐~~~”

水袖打转咿咿呀呀,唱着催人泪下的生死离别。

世人含着热泪,鼓掌歌颂的那至死不渝的爱情。

只是不知,身处台下的她,是否会勾起一抹嘲讽的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