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挺西安专栏:朱立挺专栏西安印象
朱立挺西安专栏:朱立挺专栏西安印象在西安城内西北部,洒金桥北口内侧,有一东西稍长的高地。民国以前,上面设庙颇多,与山西五台山呼应,称为西五台。据《长安史跡考》载:此处当长安城安福门的东北,是宫城南城墙西部的遗址。西五台庙创建于宋代,每年六月中旬举行大祭,以三天门与大士殿最为壮丽。明朝虽屡加修葺,但后来仍归于颓废,今已不见踪迹。在西五台之北,有广大的北教场。自从北京城墙被拆毁,西安城墙就成为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伴随城墙的四周,有许多文化古迹。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因北侧有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前身是文庙。为方便参观,故开此门。文昌门上有一个唯一与战争无关的设施,就是城楼上的魁星楼。“魁星”位列二十八星宿,是传说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仙,因此又被尊为“文曲星”、“文昌星”。读书人的文章如果做的好,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金榜题名。所以,在古代的文庙、学府中都建有魁星楼,以便供奉。在陕北佳县的白
我不是西安人,我来自千湖之省的湖北,那里有滔滔东逝的长江,有灿若群星的湖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荆楚文化积淀。但我在随父母来到西安之后,至今已近30年了,武汉对我已经相对陌生了,感觉武汉于我的感情是亲情,而西安于我的感情则是友情,唯有友情才能客观地去观察,去了解,而且30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在此期间,我几乎游遍了整个陕西,尤其对西安城南的终南山。自中学起,常在休息日呼朋唤友,骑上自行车,什么沣峪、高冠峪、祥峪、太平峪、库峪、黑河峪,还有翠华山、南五台、嘉午台、太兴山、太白山以及西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我们在发现,在观察,用自已的脚去丈量西安的历史,用手去触摸西安的脉博。因此,我对西安的了解比武汉多。
今年五一我到天水的时候,那里的朋友自豪地跟我说:“5000年看西安,8000年看天水”。暑假我到山西的时候,那里的朋友又跟我说:“5000年看山西,3000年看西安”。两种说法虽然不一样,而且都有PK的意思,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比较都是以西安为参照物的。比来比去,都绕不开的就是位于关中平原的千年古都——西安。作为全国重中之重的城市,西安从周朝开始就成为首都并享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就像今之北京一样。可以说,历史上在此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在唐代更是达到巅峰,不论从城市规模、经济繁荣以及思想开放程度看,都是前代无可比拟的。长安城的城市规模和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这种盛况。时至今日,全国的大城市中,布局如此整齐、对称、四四方方的,除了西安、北京外,还真没几个。当时,渭水南北,宫殿庄园鳞次栉比。唐朝诗人储光羲曾在《秦中初霁》诗中写道:“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长安城交通四通八达,道路宽敞。储光羲在《长安道》诗中还写道:“西行一千里,瞑色生寒树。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可见其规模。
长安在宋朝以后,逐渐衰败了。到清末,西安更是沦为一个三流城市,与西北重镇这个地位极不相符。与东部地区的大城市更是不能相提并论。历经了千年的建设——破坏——建设——破坏的循环,至今王气已渐渐散尽。为养育这座城市和城市中的芸芸众生,千百年来,西安周边地区的原始森林采伐殆尽,昔日“八水绕长安”的美景也逐渐消失。那座西安引以为自豪的城墙,只有唐代城墙规模的七分之一,而且屡遭毁坏,后又屡屡修补,至今还在补修。此城墙已不是彼城墙了。此西安也非彼长安了。但西安城墙仍是目前全国保存较完好的明代城墙之首。
围绕首西安城墙,故事很多。几千年来,城墙一直与战争相生相灭,城墙是保一方平安的标志建筑和心理象征。在正义和邪恶面前,在强权和黎民之间,城墙只是一个看客,人们建它,那么雄伟;人们毁它,灰飞烟灭。是人们赋予它太多的历史责任,在风吹雨打之际,它早已不堪重负。
在冷兵器已经过时的现代,尤其是十九世纪前叶,西安城墙依然显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辛亥革命成功后,军阀之间进行权力再分配,由于势力不同,分配不平衡。为扩大地盘,1926年春天,在大军阀吴偑孚的支持下,曾担任过陕西省省长的刘镇华,率领军队,号称十万,并勾结山西、陇南、陇东等镇守使,从河南杀奔西安。刘镇华当过陕西省省长,对陕西比较熟悉,而且他的镝系部队镇嵩军,也是战斗力很强。因此,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兵临西安城下。陕西当时只有杨虎城和李虎臣的部队,人数一万左右。刘镇华看久攻不下,便围城挖壕,在壕沟后又筑土墙,架设武器。想隔断交通,困死西安城中的军民。为策应广东革命政府北伐,“二虎”率领西安全体军民死守西安,硬是凭借西安高大坚固的城墙,坚守了八个月,付出了数万人的代价。
还是中华民国,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派出飞机列队飞临西安上空示威,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西安城墙上架设高射机枪,严阵以待,战争一触即发,形势很微妙。也许是上天出于对十三朝古都的眷顾,也许是想为后代子孙留一些回忆,战争没有发生,古城墙也得以保存。城墙虽得以保存,但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西安地处祖国的西隅,经济已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当上海、北京的市区内电车、汽车满街跑时,西安还停留在畜力胶轮大车时代。这时的城墙,伤痕累累。墙砖被挖,挪作他用。乞丐在城墙上打洞,以避风雨。在自然和人为的作用下,城墙的许多部分坍塌,风光不再。护城河的水又脏又臭,散发着浓重的腥气。西安人从早到晚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护城河与城墙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已经成为贫穷落后的象征。
进入和平时期,城墙的功用逐渐从战争转向观赏。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对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了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随着城市的发展,又新开了文昌门、建国门、尚德门,并将城墙与护城河开辟成环城公园,成为西安的一大旅游景观。
自从北京城墙被拆毁,西安城墙就成为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伴随城墙的四周,有许多文化古迹。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因北侧有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前身是文庙。为方便参观,故开此门。文昌门上有一个唯一与战争无关的设施,就是城楼上的魁星楼。“魁星”位列二十八星宿,是传说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仙,因此又被尊为“文曲星”、“文昌星”。读书人的文章如果做的好,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金榜题名。所以,在古代的文庙、学府中都建有魁星楼,以便供奉。在陕北佳县的白云山上,就有一座文昌楼,至今香火不断,尤其是每年中考、高考前,更是旺盛,可见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明清时期的西安学府和孔庙恰好建在城墙旁,魁星楼也就居高临下顺势建在城墙上了。现在的魁星楼是1986年修复的,成为城墙上的一个景点。
在西安城内西北部,洒金桥北口内侧,有一东西稍长的高地。民国以前,上面设庙颇多,与山西五台山呼应,称为西五台。据《长安史跡考》载:此处当长安城安福门的东北,是宫城南城墙西部的遗址。西五台庙创建于宋代,每年六月中旬举行大祭,以三天门与大士殿最为壮丽。明朝虽屡加修葺,但后来仍归于颓废,今已不见踪迹。在西五台之北,有广大的北教场。
南城门内有一座花塔,此塔建于隋,唐重修。因所用砖色斑斓,俗称花塔。塔在宝庆寺中,现寺已不存,而独留塔在。塔东是书院门,因街道里有大名鼎鼎的关中书院而得名。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明朝大儒冯从吾,以“天地万物一体为度量;出处进退一丝不苟为风操”为办学宗旨,清初大儒李颙秉承此精神,并倡导“严义利之辩,审出处之宜,忧乐关乎天下,痛痒系乎生民”,对陕西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受教而成名的学者众多,如王铎、赵舒翘等,他们努力经营着齐家治国的理学,在陕西发展的历史中留下了他们的踪迹和声音。
现在的关中书院一部分成为西安师范学院,门前川流不息的是一些中外游客。画画的和写字的也将自己的东西寄在书院门街边仿古的房子里,等待买主。偶尔也能在一些小店里淘出点有价值的玩意,也算不虚此行了。
城墙公园建成好多年了,西安人已习惯了它的存在。人们在这晨练,在这聊天,在这散步。站在城墙上,看着车越来越多,楼越来越高,但并不觉得城墙的矮小,总感觉,这一切都是由城墙而衍生出来的,它的伟大,是任何再生和新生的东西所不能超越的。
陕菜网”微信平台由陕西仁和万国律师事务所刘陆训、刘瑞、金凌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将追究责任。转载请联系“陕菜网”公众平台。
关键词搜索陕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