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岷山。柴桑区岷山乡历史悠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工农红军游击队和抗日战争时期赣北游击队的诞生地、根据地。20世纪80年代,岷山乡被省政府列为革命老区乡。激活动能 探索红色旅游近年来,岷山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党建+”活动,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支部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监测对象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制约脱贫户稳定增收的瓶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与乡内龙头企业有效衔接,加大资金投入等帮扶力度,推进乡村产业基地建设。一方面,依托柴桑世铭田园综合体,发展葡萄大棚种植及500吨冷库建设项目;另一方面,依托民主村老屋农庄,发展莲子加工及黄花种植项目。同时,充分结合各村资源禀赋、传统种植、市场前景等因素,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在岷山乡,红光村的杨梅、火龙果种植,大塘村的无花果种植,分水村的百香果、金银

初夏的风,吹过柴桑区岷山乡这片红色的土地,给予岷山人民无穷的养分和蓬勃向上的力量。近年来,在“党建引领、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兴村富民”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岷山乡依托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正在不断擦亮红色名片,使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助推群众走上致富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

1

一村一品共享产业基地

这几天,党员致富带头人吴周军正在自己的乡村振兴产业园里忙活着。头顶着烈日,在蔬果大棚里,吴周军的汗珠子往下直滴。在吴周军的乡村振兴产业园里,现有果蔬大棚40余个,种植了西瓜、百香果、草莓等多种水果。棚里的西瓜就要成熟了,支架上开得正好的百香果花也将挂果,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水果,吴周军心头的喜悦不言而喻。“主要是我家的百香果味道非常好,加上现在九江的百香果园还很少,8月份就到了采摘季。”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近年来,岷山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党建+”活动,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支部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监测对象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地解决制约脱贫户稳定增收的瓶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与乡内龙头企业有效衔接,加大资金投入等帮扶力度,推进乡村产业基地建设。一方面,依托柴桑世铭田园综合体,发展葡萄大棚种植及500吨冷库建设项目;另一方面,依托民主村老屋农庄,发展莲子加工及黄花种植项目。同时,充分结合各村资源禀赋、传统种植、市场前景等因素,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

目前在岷山乡,红光村的杨梅、火龙果种植,大塘村的无花果种植,分水村的百香果、金银花种植,青岗村的水稻种植与稻鸭养殖,民主村的莲子、黄花种植加工,东株岭村的蜜桔、金桔种植,小阳村的腐竹加工,金盘和岷山村的茶叶种植等项目已初具规模,产业基地已基本成型。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3)

2

激活动能 探索红色旅游

革命老区,红色岷山。柴桑区岷山乡历史悠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工农红军游击队和抗日战争时期赣北游击队的诞生地、根据地。20世纪80年代,岷山乡被省政府列为革命老区乡。

“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1956年初建,岷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赣北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塔身刻有60位烈士名单。”不忙的时候,柴桑区岷山乡金盘村支部书记蔡建军会给前来旅游的游客讲解关于岷山的红色历史。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4)

近年来,岷山乡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理念,整合以中共赣北工委与红军游击大队旧址为代表、以金盘山脉为特色的岷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擦亮“岷山”这块红色地标历史文化名片,进一步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使其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中发挥作用,进而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新路径。为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革命遗址的传承作用,筹措资金4000余万元提升改造红色旅游道路项目,新建岷山乡游客服务接待中心、提升改造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安装红色标志路灯,实行红军馆和赣北红色文化园错位发展,其中赣北红色文化园成功通过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认定,全力擦亮岷山乡红色旅游的名片,吸引各地党员干部到岷山乡开展党性锤炼、教育培训。2021年度,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

2017年以前,熊少全在九江经营着一家小饭庄,生意红火。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熊少全决定和妻子回到家乡。起初,在这个山沟沟里,熊少全对于开饭店是没有信心的,“其实有点赌博的意味,但是好在靠着我的手艺,一传十、十传百,加上这附近的红色旅游,赣北工委旧址现在发展起来了,客源还是比较稳定的。”如今,特别是到了周末,熊少全的小饭庄总是客满。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5)

红色旅游担当着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使命。未来,岷山乡还将围绕“基层建设的高地,红色旅游的名片,乡村振兴的先行,民生幸福的图景”的工作思路,持续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进岷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绘制“红色岷山、生态岷山、文化岷山、实力岷山、幸福岷山”五位一体的岷山新图景。

3

齐奔富裕 谋划产业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今年63岁的刘道良每天都会来吴周军的产业振兴园上班,尽管已过退休年龄,但是他还是闲不住。除草、修枝、浇水……在产业振兴园里,刘道良每天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个月的工资能有3000余元。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6)

“劳动能力弱一点的也能有几百元到一千元不等。”在吴周军产业振兴园,像刘道良这样的劳动力有10余人,其中还有6名是周边村庄的脱贫户。

在岷山乡,全乡共有农户10303户、30804人,其中脱贫户435户、1141人。在产业基地建设上,岷山乡按照共建共治共享思维,通过利益连接机制将村集体、脱贫户及三类人群、一般农户联成共同体,共建基础,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通过土地流转促增收,目前各产业基地已完成流转土地4700余亩,涉及农户950户,其中已脱贫户80户,户均年增收1100元。通过转移就业促增收,今年以来,各产业基地共吸纳周边农户在基地务工,优先吸纳40余名已脱贫户在基地长期务工,带动户均年收入8000元左右;设置已脱贫户公益性岗位89个,户均年增收7500元左右。通过差异分红促增收,岷山乡所有产业项目根据资金投入占比明确村集体产权,根据产权占比进行收益分配,村集体利用收益对已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分红,尤其对失能弱能困难家庭侧重带动。通过创业孵化促增收,对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及三类人群,基地提供全程技术支撑,政府通过产业扶持资金和贴息贷款提供资金支持,脱贫户及三类人群采取自己种、联合种等多种形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自身良性发展,实现创业致富。

4

和谐有序 扮靓活力农村

故地寻春上翠岗,微风拂树云侵碧。“你看我们这个村子,现在多美!我都觉得在这里散步,和在贤母园里没有什么差别!”说这话的,是柴桑区岷山乡分水村7组的陈尚华。作为土生土长的岷山人,陈尚华见证了村里每一寸土地的变化。

分水村7组所在的陈家山自然村出村公路与沙黄路连接,与株岭山连接一体。走进陈家山自然村,宽阔平整笔直的柏油马路直通每家每户,由旧洗衣荡改造成的浣纱池里凉风习习,新建望山乐活美丽庭院、篮球场、文化活动走廊、休闲区、望山乐享村民公园,配套建成特色公厕一座……“这个水是活水啊,很干净的!我们连蔬菜都爱在这里洗。”一名正在浣纱池里洗菜的村民说道。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7)

对于陈家山自然村村民而言,自从去年3月村里开始进行活力乡村打造后,村里可谓是房前屋后大变样,环境舒适怡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环境变好了。”陈尚华说,以前天气变热时,苍蝇蚊虫乱飞,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家家户户的厕所,都进行了污水集中处理,村里的杂草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看着就让人舒心!”

虽然早就在柴桑区城里买了房子,但现在陈尚华和妻子还是更喜欢住在村里,“这里就是天然氧吧,吃完饭绕着村后的环山路走一圈,别提多享受了。”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8)

乡容村貌美化靓化,村庄品位全面提升。近年来,岷山乡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深入推进秀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21年,完成新农村建设点11个,逐步实现全乡25户以上宜居贫困村组整治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户厕改造,重点打造户厕改造示范点,完成227户常规改厕,25户样板改厕;实施集镇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为集镇750栋住户房屋统一亮化,整体形象得到极大改善;环境治理卓有成效,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坚决杜绝秸秆焚烧,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乡上下竭力克服疫情影响,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的落实,坐落在城区的岷山乡客商投资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全年引进工业企业5家,其中入园企业2家、园外企业3家,引进商贸型企业168家,外出招商31次,接待客商135批次,提供招商信息120余条。全乡1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金盘村、红峰村、红光村、民主村突破50万元,大塘村、分水村、花盘村、青岗村突破20万元。

努力走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9)

·记者手记·

对于岷山乡,我一点也不陌生。这里是我父母出生的地方,是我春节、清明节必回的地方。下了通远收费站,沿着105国道驱车五六分钟,过了一座桥,就进入了岷山乡的主干道,只不过小时候这里叫作“黄老门”,现在的岷山乡乡政府就坐落于此。

小时候,出了通远出口,路两边都是低矮的小屋,屋后是一望无际的田园,消失于更远处的山脚。春天是绿色,秋天是金色,到了冬天成了满眼的土黄色。看着小树慢慢长大成荫,小瓦房不再,伫立在路边的是两层、三层的小楼,路从时常坑洼的水泥路变成了平稳宽阔的柏油路。颠簸感少了,入目的景色宜人了,每次回去的喜悦也更多了几分。

这几年,夏天和朋友邀约摘杨梅,一导航,发现居然是岷山乡;冬天,同事朋友圈里晒的草莓基地,一看定位,居然也是岷山乡。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家乡早就不是我记忆中的那般,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家乡也已经变样。

即将到来的8月,百香果成熟的季节,我想我会带着女儿去吴周军的产业振兴园摘果子;再找一个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去熊少全的小饭庄吃顿农家饭。甚至不排除多年后,我愿意回到岷山乡生活。相信那时候在某一个夏日午后,听见树上的声声蝉鸣,我不会再因为想念父母而哭哭啼啼,反而觉得这是最美妙的协奏曲。

(靳光起/摄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孔颖/文 洪显智/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