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心不死则道不生听书:以心治书古质沉雄

心不死则道不生听书:以心治书古质沉雄王阳明主张书法学习不必拘泥于技巧,而当用心体会,悉心揣摩,明其原理,自有高格。在结字上,略呈长方,字法饱满,四角充盈,撑大字内空间,收敛放纵之势。很明显,《平茶寮碑》对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东方朔画赞碑》多有传承。同时,通过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字的体势和部分笔法处理上,王阳明对苏东坡也有明显的师承,从苏东坡大字《表忠观碑》中可以得到印证。因此,我们可以说,王阳明书法取法颜真卿一脉,然而王阳明乃善学者,以心治书,学古不泥,学古而化,最终形成自家风骨。《平茶寮碑》当与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东方朔画赞碑》、苏东坡《表忠观碑》等并列为颜氏一脉书风大字碑刻的代表作。规模古法,古质新韵。王阳明弟子王龙溪曾记载先生论书法之要:“阳明先生论运笔之法,运肘为上,运腕次之,运指又次之。以虚为用,虚始能运,实则不能运也。”这一主张,与姜夔《续书谱》“大抵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

心不死则道不生听书:以心治书古质沉雄(1)

《平茶寮碑》碑文:

正德丁丑,猺寇大起,江、广、湖、郴之间骚然,且四三年,于是上命三省会征。乃十月辛亥,予督江西之兵自南康入。甲寅破横水、左溪诸巢,贼败奔;庚辛复连战,贼奔桶冈。十一月癸酉,攻桶冈,大战西山界。甲戌又战,贼大溃。丁亥,与湖兵合于上章,尽殪之。凡破巢大小八十有四,擒斩二千余,俘三千六百有奇。释其胁从千有余众,归流亡,使复业。度地居民,凿山开道,以夷险阻。辛丑,师旋。于乎!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后用。刻茶寮之石,匪以美成,重举事也。提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

纪功御史屠侨,监军副使杨璋,参议黄宏,领兵都指挥许清,守备郏文,知府邢珣、伍文定、季斆、唐淳,知县王天与、张戬。随征指挥明德、冯翔、冯廷瑞、谢昶、余恩、姚玺,同知朱宪,推官徐文英、危寿,知县黄文鸑,县丞舒富,千百户高睿、陈伟、郭璘、林节、孟俊、斯泰、尹麟等,及照磨汪德进,经历杭埕,典史梁仪、张淳,并听选等官雷济、肖庾、郭诩、饶宝等,共百有余名。

《平茶寮碑》,明正德十二年(1517),王阳明平定以谢志珊为首的流民起义军后所刻纪功碑,王阳明手书上石。碑高3.75米,宽1.85米,全文共318字。该碑刻制在赣州崇义县思顺乡桶冈村距村委会约五华里的崖壁上。

王阳明传世书迹以行草书居多。《平茶寮碑》体量宏大,字体为大字楷书,主体部分字径约16厘米,实属罕见,颇有特色。

真力弥满,气象浑穆。大字作品,意象为要,王阳明深谙此道。观《平茶寮碑》,通篇雄强茂密,点划沉厚,寓巧于拙,章法饱满,若排兵列阵,气贯如虹。钱德洪编《阳明先生年谱》记载王阳明在其岳父官署中练习书法之事:“官署中蓄纸数箧,先生日取学书。比归,数箧皆空,书法大进。先生尝示学者曰:‘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后与学者论格物,多举此为证。”这段记载,全面记录了王阳明的书学思想。

《平茶寮碑》作为王阳明一件重要碑刻作品,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其一,彰显王阳明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宏阔胸襟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作字甚敬”“此心精明”,正大浑穆正是其心学在书法艺术中的具体承载和表现。其二,体现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指挥若定、沉着从容的领导能力。平定谢志珊一役,大获全胜,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但在书写纪功碑的时候,王阳明更多的表现是淡定、从容和沉稳,并无丝毫的张扬之意。其三,充分显示出一位高水平书法家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观王阳明其他书法墨迹,多笔力劲健峭拔,独《平茶寮碑》笔法意象迥异,化峻劲为内敛,变精巧为端穆,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与历代摩崖、碑刻大字多有相通之处。

规模古法,古质新韵。王阳明弟子王龙溪曾记载先生论书法之要:“阳明先生论运笔之法,运肘为上,运腕次之,运指又次之。以虚为用,虚始能运,实则不能运也。”这一主张,与姜夔《续书谱》“大抵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一脉相承。在具体的笔法表现方式上,《平茶寮碑》多用篆籀笔法,藏头护尾,取“锥画沙”的涩势,撇捺及钩划出锋内敛,折法外拓,弱化线条的粗细对比,这些用笔方法更加充分地表现出线条的“筋”力。

王阳明主张书法学习不必拘泥于技巧,而当用心体会,悉心揣摩,明其原理,自有高格。在结字上,略呈长方,字法饱满,四角充盈,撑大字内空间,收敛放纵之势。很明显,《平茶寮碑》对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东方朔画赞碑》多有传承。同时,通过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字的体势和部分笔法处理上,王阳明对苏东坡也有明显的师承,从苏东坡大字《表忠观碑》中可以得到印证。因此,我们可以说,王阳明书法取法颜真卿一脉,然而王阳明乃善学者,以心治书,学古不泥,学古而化,最终形成自家风骨。《平茶寮碑》当与颜真卿《大唐中兴颂》《东方朔画赞碑》、苏东坡《表忠观碑》等并列为颜氏一脉书风大字碑刻的代表作。

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历代楷书碑刻,多排列有序,具庙堂之气。《平茶寮碑》也遵循这一传统法则,有行有列,秩序井然。然而,在这3米多高的巨制上,王阳明显然认真对待,对如何进行章法布局经过了谋划经营。碑设计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前八行正文,首行底下缺一字,当是考虑“上”须置顶之故,大字,占整个版面近80%;第二板块为左侧上部分,三行,字较前八行略小;第三板块为左侧下部分,六行,小字,大约4个字为前面大字一字大小。这种章法在古代碑刻中鲜有,在保证整体布局统一的前提下,主次分明,富有变化,对于展览模式下的当代书法创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徐渭尝言:“古人论右军以书掩其人,新建先生(王阳明)乃不然,以人掩其书。今睹兹墨迹,非不翩翩然凤翥龙蟠也,使其人少亚于书,则书且传矣。”王阳明一生做学问,其对于书法的态度是作为道德文章之余事,故“人掩其书”。

王阳明自正德十一年(1516)巡抚南赣4年时间,在赣南留下了很多重要的石刻手迹。我们在学习《平茶寮碑》的同时,有必要对其他相关石刻进行研究。《纪功岩》石刻,在《平茶寮碑》旁,风格相一致,而显超迈之气;《观善岩》石刻尤为精彩,取北碑之势,字势飞动,沉劲有力,惜“观善”二字部分漫漶,然不失为大字楷书的典范。

令人欣慰的是,赣州市图书馆收藏了《平茶寮碑》拓片,前不久由权威出版社出版,并作为该馆馆藏碑帖丛书之一,填补了王阳明大字楷书碑刻的空白,这无疑是书法界的一大福音。该书还收录了王阳明《龙南石刻》《通天岩诗石刻》拓片,均为“二王(王羲之、王献之)”风格行书。加上近年来陆续出版的王阳明手书《何陋轩记》《象祠记》《若耶溪送友诗稿》及信札手稿等(多为行草),我们可以从中基本了解王阳明书法的整体风貌。

□ 胡克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