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
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说明文阅读解题技巧讲解2.方法总结: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2)若考段落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出现在段首的中心句,有时在段间的承上启下句中能找到。说明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找准首尾的总结句,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一、知识点梳理
(一)理解内容,概括说明对象
1.考查说明对象:
(1)若考全文的说明对象一般在标题中表明(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有时选文无标题或标题中没有直接表明,可在文中找到。
(2)若考段落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出现在段首的中心句,有时在段间的承上启下句中能找到。
说明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找准首尾的总结句,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
2.方法总结:
(1)看标题(修饰、限制成分)
(2)抓关键句(即含有许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语言信息,常出现在开头部分或结尾处,也有在承上启下的中间)
(3)若无关键句,归纳各段段意,总体分析后概括
(4)借助说明方法的分析
说明对象 对象特征=说明内容
在标题中寻找特征;在中心句、段落的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用原文回答;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 “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即,在各段段意的归纳中提取组合特征。
3.具体题型
(1)结合文章内容运用词语填空。
例:《深层海水的利用》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营养丰富”、能形成“涌升海面”、“洁净少菌”和“循环运动”的特点。 (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文中谈到了四个特点。所以,考生在归纳特点时颇费踌躇,担心自己的理解出现了错误;而标准答案“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
答题技巧:捕捉煮文中的关键词,找出相对应的原文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研读文章进行概括。
(3)词语的指代义和比喻义。
答这一类型题时遵循两个原则,就近原则、替换原则。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具体做法,一是回到原文,照抄原句;二是概括原文内容。
(4)考查原因、条件的分析
要整体细读文本,紧扣文本内容来理解原因。在解题时须理清全文的结构脉络,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然后依次找出统领段落层次的关键语句。
(二)结构与顺序
1.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总分式、承接式、层进式(递进)等。(结构包括段落)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
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层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2.把握结构的意义
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④照应题目。
中间作用有:承上启下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或前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讲故事、神话传说,引用古诗文、谜语,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文学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可答得具体些)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依次推移。另:介绍制作过程的程序,一般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或参观建筑物,表现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
表现为视线、方位的依次转移
逻辑顺序:阐释事理,表现形式有:原因—结果,主要—次要,现象—本质,简—繁,整体—局部,一般—特殊,概括—具体等
注: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要选择主要的说明顺序。
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概括段意。还要关注每段总起、归纳句,段内、段落间的过渡句,能体现说明顺序的重要词语。
运用了何种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例:《中国瓷器》:第5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时间顺序。 (先在题目上圈画出关键词“第⑤段,纹饰”等,从第五段中“早期、盛唐以来、宋代以后”等关键词中找到介绍纹饰的说明顺序应是——时间顺序。 )
答题技巧:找准关键词及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空间顺序较多使用方位词;时间顺序较多用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逻辑顺序则关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注意】: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4.段落顺序能够调换与内容回归
(1)段落互换:
答题技巧:现表明态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调换段落顺);在阐述理由(因为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接着表明调换后会怎样(调换后不合逻辑,不符合原文意思。)2.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
(2)材料回归:
确定位置 概括材料内容 符合某段说明内容 与上/下文是(一般上文最后一句,下文第一句)......(照应、承接等)关系 不仅要考虑互换段落之间的关系,还有考虑所换段落与其上下文的关系。
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对这类题型答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将这些答题技巧熟记于心,才能自如运用。
(三)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
特别关注说明方法前后的语句,它们往往就是运用说明方法的目的所在。举例子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总出现在它之前,回答例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时,要讲清它具体说明了什么。作比较的句子往往会出现 “比……多”、“相当于”或“是……的几倍”之类具有标志性特征的词语。有时文中只是将两种情况并列在一起以示对比,可能还以分号相隔。
1.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技巧:一般来说,这几种说明方法的作用都要以下的形式来回答
(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和……作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4)列图表: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照片类的,它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特点)。另一种是图表类的,包括圆饼图、柱状图、曲线图和表格等,它的作用是简明直观地说明了……(对象)……(特点)。
(5)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考察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基本要求:准确性
涉及词语类型:(1)表程度、范围或推测、估量、肯定强调语气的副词和数量词。如:“目前”、“大约”、“也许”、“可能”、“一定”、“必须”、“之一”等
(2)表数量的词。如:“左右”、“上下”、“不少”、“绝大多数”、“至少”、“不下于”等
(3)“据说”、“相传”、“据介绍”等一些短语,表示材料来源的不确定性
2.语言风格:在准确性的前提下 平实(大多数说明文)
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生动描写)趣味性
3.题型及答题模式:
主要考察:用语准确(体会修饰性、限定性词语的作用,运用替换、删除等方法辨析);表达简洁(注意具体语言环境中某些模糊语言的作用);说明通俗(把抽象的概念说得更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更浅显、把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说得生动些);生动(多用修辞手法或生动描写)趣味性
题型A:问某词或短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模式要点:①判定“不能删”;②简单释义该词;③结合原文句意具体分析说明;④去掉后语义变化为××,不符合实际;⑤归结到“这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上
题型B:问某词或短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模式:该词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事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C:说说文章语言特色
答题:抓核心词“生动”,关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富有文采,增强表现力。
题型D:自主寻找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并简析
要点:①选例要典型,不自我为难 ②答题模式同题型A:② ③ ④ ⑤
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五)说明文中的选择题:
若选择题要你选择说法正确的一项,或是说法错误的一项。一定要不怕麻烦,把每一个选项到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话,然后仔细比较鉴别,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好像、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 表范围:之一、大部分、许多、大多、至少、一切……
表猜测:好像、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