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古怪地名:广西百bǎi色可读百
广西古怪地名:广西百bǎi色可读百我经常听《广西新闻》,知道这档壮乡主新闻均读作“bǎi”色。我今天中午去看了看百色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百色新闻》,在片头过后的“内容提要”、联播开场口播,播音员均读作“bǎi”色。图源 | 网络该报记者周志英,实习生钱程采写的报道介绍,据受访的广西大学文学院专门研究汉语史的林亦释疑,指出两种念法都可以用——林教授解读,语言承古而来,即使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是语音不会乱变,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读,就是历史传承下来根据反切拼成的读音,即书面语。反切是古人给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百”“柏”“伯”三个字都是博陌切,所以他们的书面语为(bó)这个音。而人们一般口语则会说是“百(bǎi)色”“柏(bǎi)树”“伯(bāi)伯”。“所以,无论是读百(bǎi)色还是百(bó)色,都是可以的。”
很久很久以前,我偶然在旧书摊看到一本图册,上面是关于全国行政区划的集成名录。
广西百色“bó”色,只见该书这样标注。我当时已经通过各大卫视天气预报完成了全国地级市地名读音认知。暗想这旧书摊总是盗版书的阵地。没有过多在意。
图源 | 网络
到了2014年,广西当地市民生活报《南宁晚报》刊发报道《百(bǎi)色还是百(bó)色?专家:两种都可以》,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地名读音——
该报记者周志英,实习生钱程采写的报道介绍,据受访的广西大学文学院专门研究汉语史的林亦释疑,指出两种念法都可以用——
林教授解读,语言承古而来,即使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是语音不会乱变,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读,就是历史传承下来根据反切拼成的读音,即书面语。反切是古人给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百”“柏”“伯”三个字都是博陌切,所以他们的书面语为(bó)这个音。而人们一般口语则会说是“百(bǎi)色”“柏(bǎi)树”“伯(bāi)伯”。“所以,无论是读百(bǎi)色还是百(bó)色,都是可以的。”
图源 | 网络
我经常听《广西新闻》,知道这档壮乡主新闻均读作“bǎi”色。我今天中午去看了看百色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百色新闻》,在片头过后的“内容提要”、联播开场口播,播音员均读作“bǎi”色。
当然这个选题的由头是百色近日的疫情引动视线。顺带我把广西的几个易错地名读音普及一下,以飨诸位——
南宁市邕(yōng)宁区:邕,1.邕江,水名,在广西。2.广西南宁的别称。
梧州市龙圩(xū)区:南方一些地区称集市:赶~(赶集)。Wéi是防水护田的堤岸。
图源 | 网络
崇左宁(níng)明县:该地政府官网显示,原称思明,清雍正年间以有“反清思明”之意,遂改为宁明。
来宾忻(xīn)城县:这个地名我想起山西忻州——百度词条显示,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百色那(nà)坡县:广西那坡烈士陵园近年高频出现在“烈士公祭日”的媒体报道——这里安葬着1979年对越作战中牺牲的41军及配属部队的烈士。
图源 | 网络
据“南国微生活”“搬砖的摇摇”所撰篇目显示,这个“那”,并不是那里、那边的意思,而是壮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那”在壮语意为“田”和“峒”,最初指水稻田,后来泛指田地或土地。“那坡”意指高地上的水田。
河池罗城仫佬(mù lǎo)族自治县:我是从《新华字典》附录熟知了56个民族的读音。
图源 | 网络
贵港覃(qín)塘区:我是在文言文中积累了实词覃“tán”——深。覃(qín)作为姓氏,常见于八桂,百度词条显示——
先秦时期,覃姓活动于河南地区,主力也由北方移入了南方。历经秦、汉、晋、南北朝,覃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宋朝时覃姓已是广西的著名大姓,形成了典型的南方姓氏。宋朝时期,覃姓大约有8千人,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
作者 | 杨竣博
责编 | 孙晓宁 美编 | 王伟民 总编 |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