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存在吗?你幸福吗
幸福存在吗?你幸福吗想起在b站上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位up主历时6个月,走遍10几个国家,采访了20多人。当问他们:对你来说,幸福是什么?乍听起来,真的有点好笑,或许是在笑他的幸福标准很low吧。可真当我们转念一想,不禁会感慨,如果幸福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可笑么?”
你幸福吗?
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幸福啊,那就是,
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
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可笑么?”
乍听起来,真的有点好笑,或许是在笑他的幸福标准很low吧。可真当我们转念一想,不禁会感慨,如果幸福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想起在b站上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位up主历时6个月,走遍10几个国家,采访了20多人。当问他们:对你来说,幸福是什么?
他们说:
“自由”
“如孩童般大笑”
“睡足8小时”
“家庭”
“和美女们来土耳其旅游”
“死吃不胖”
“选择权,选择让人幸福”
不同的人,有对幸福不同的理解。
幸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没有人可以去评判他人对于幸福的看法。
甚至如果人类一切的行为都将被权威垄断,那么幸福的霸权主义也是最不为我们所接受的。
放弃幸福,人就放弃了灵魂的最后一片自留地。
所以接下来的文字,也并不是去框定各位对幸福的理解,而希望能够像雅典城邦的苏格拉底一样,用问题带动各位自己对幸福的思考。
何为幸福?
哲学,或说伦理学,自西方古希腊、中国先秦时代等先贤起,便一直围绕着“幸福”的话题争论不休。
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安提斯泰纳认为,只有过节制、禁欲的生活,放弃现世的享乐,才能达到灵魂真正的善。
而斯多葛学派则强调,道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只有克制欲望、压抑激情、节制情感才能走向道德。
到中世纪过后,基督宗教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论调,形成了以节制、道德为衡量标准的宗教幸福观。尽管这种信仰的观点很难进入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但其对个人的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
古希腊时活跃于昔勒尼地区的亚里斯底波认为,幸福是所有快乐的总和。
到了晚期希腊化时期,生逢乱世,伊壁鸠鲁及其后学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是幸福的开端和终结,幸福是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宁静。
晚近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采用人格中本我的快乐原则来解释幸福,认为决定生活目的的只是快乐原则的满足,幸福就是被压抑的满足的实现。
这种论调被称为享乐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包括了生活满意度、快乐、和诸积极情绪。
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幸福并不在于安逸享乐之中,而是“最高的善”。那么,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人能够在其活动中发挥出自身功能的状态。
康德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传统,认为德性和幸福的统一是达成至善的条件。
同样,东方的儒家圣哲孔子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宋明大儒所追寻的人生最高境界,也是充满着意义感的“孔颜乐处”,追求能像复圣颜回一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在理性主义理解下,幸福不只是简单的快乐,还包含着更重要的自我实现的成分。与享乐主义不同的是,这种实现主义或叫做完善论的幸福更强调生活意义、人生目标、个人美德。
长此以往,在哲学、心理学界有关于幸福的讨论,便形成了如此三分天下的局面。
不过,近几年来,维吉尼亚大学的Oishi教授开始讨论一种新的幸福观——心理丰富的生活(psychologically rich life)。
在一项以3000名被试为基础的跨文化研究中,Oishi发现,有20%的被试报告,他们愿意牺牲掉快乐和生活的意义,去追寻一种心理丰富的生活。
在这种生活中,人们更关注日常生活中多样的、新颖的、有趣的、有挑战性的、引起视角转变的生活经历。
虽然到目前,心理丰富的幸福观还是一种新兴的理论,但这依然能够刺激我们去思考“何为幸福”这一具有亘古价值的命题。
致糟糕的世界——我们为什么会不幸福?
还记得那条感动了无数人的新闻吗?
有位女生半夜打车回家,准备过生日,但是路上却被短信叫回去加班,一时难绷,她在车上痛哭流涕道:“我都连续加班半个月了,却没有人记得我的生日。”
我们都理解,那通电话,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今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幸福,996、大厂裁员、中年危机、非升即走、内卷……我们都得上了一种普遍的、长久的、名为“不幸福”的顽疾。
在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2021)》中,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仅仅排在了84位,这一数据甚至同25年之前,毫无变化。经济的腾飞,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度飞跃,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好了,钱包也变鼓了,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变得更加幸福呢?
罗素在《幸福之路》这本小书中曾提到这样几种导致不幸福的原因:
01 忧郁:丧、网抑云、emo、人间不值得……似乎近几年的流行语也都在指向——我们社会中的年轻人在一步步变得更加忧郁、沮丧,我们的生活被阴霾笼罩着。诚然,在每一种幸福观下,负性情绪的主导都并非是幸福的条件。
02 竞争:尽管适当的竞争可以促进人的上进心、成就感,可一旦过度,就如同当下内卷而无聊的社会,自然也只能滋生不幸福了。
03 疲劳:从996到007,不仅仅是身体的困顿,更是精神的消磨,人像发条紧绷着神经,可是如果发条一直绷住,结局就只有断裂,更何况人呢……
04 嫉妒:就如同开头那段电影的独白,他说,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别人就是幸福的。言下之意不过是,自己很不幸福。人处于比较,尤其是向上比较中,势必会带来负性的感受。
05 畏惧舆论:信息时代,舆论的力量被互联网进一步放大,可以一瞬间捧红一个素人,自然也可以一刹那让一个人烟消云散。我们无论是奔波于舆论的反转之中,还是被舆论压得害怕,都会过得十分痛苦。
心存希望,汹涌澎湃——通往幸福之路
如果我们清楚地知道了幸福是什么,自然也就知道了该如何通往幸福,只不过我们需要一些方法和努力而已。尤其在心理学看来,定义都是操作性的,而操作性也就意味着实践性。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对幸福进行了五维度定义——PERMA模型。
Positive emotion,积极情绪。保持开心,保持愉悦,天真浪漫的开怀大笑。这就是幸福。
Engagement,沉浸在一件事中,体会心流的高潮,如痴如醉,物我偕忘。这就是幸福。
Relation,处于一段和谐的关系之中,分享每时每刻的喜怒哀乐,相伴走过春花夏雨秋月冬雪。这就是幸福。
Meaning,为所做的事情赋予意义,做有价值的事,当有价值的人,不要被束缚在柴米油盐之中,抬起头还有星辰和大海。这就是幸福。
Accomplishment,无论是洞房花烛夜,还是金榜题名时,唯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才有一日看尽长安花之乐。这就是幸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哲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之路。
我们要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就像启蒙运动所号召的那样,敢于去定义幸福,敢于去追求幸福!
对于我个人而言,通往幸福的道路就是希望。
我认为,我们不该过多的沉湎于过去,无论是痛苦还是荣光,都不能让自己陷入对过去的怀恋,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同样,我们也不能仅仅将眼光注视于当下,不能仅仅看到油盐酱醋,甚至是生活的一地鸡毛,这样会挫败自我,影响效能感。我们应当把目光抛向未来。
希望,就是心中之所想,心中之所爱,是远航的灯塔,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只有过有希望的生活才算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或许上面的文字并没有戳中你的内心,但希望对于幸福的思考,可以让读到这里的你,停下来,想一想……
撰稿丨子不语道
编辑丨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