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阳冰谦卦碑带释文:李阳冰谦卦碑如何临出装饰之美

李阳冰谦卦碑带释文:李阳冰谦卦碑如何临出装饰之美六二:鸣谦,贞……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李阳冰篆书,初始学李斯《峄山碑》,得瘦劲笔法,后来又学传为孔子所书的《延陵季子墓题字》而有变化。其书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唐肃宗)时,“字画差疏瘦”(《金石录》);后期(大历以后),步入晚年,笔法醇厚圆劲,风神直追史籀、李斯。对于书法形象,李阳冰有自己的看法,在其《上李大夫论古篆书》中说道:阳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未有点画,但偏傍模刻而已。缅想圣达立制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礼;于鬓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气象,备万物之情状者矣。庆旭节临《谦卦碑》

李阳冰谦卦碑带释文:李阳冰谦卦碑如何临出装饰之美(1)

篆书装饰之美

——李阳冰《谦卦碑》

■庆旭

李阳冰谦卦碑带释文:李阳冰谦卦碑如何临出装饰之美(2)

李阳冰《谦卦碑》拓片(局部)

李阳冰篆书,初始学李斯《峄山碑》,得瘦劲笔法,后来又学传为孔子所书的《延陵季子墓题字》而有变化。其书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唐肃宗)时,“字画差疏瘦”(《金石录》);后期(大历以后),步入晚年,笔法醇厚圆劲,风神直追史籀、李斯。对于书法形象,李阳冰有自己的看法,在其《上李大夫论古篆书》中说道:

阳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惜其未有点画,但偏傍模刻而已。缅想圣达立制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礼;于鬓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气象,备万物之情状者矣。

李阳冰谦卦碑带释文:李阳冰谦卦碑如何临出装饰之美(3)

庆旭节临《谦卦碑》

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李阳冰对书法审美的要求强调书法的艺术形态与自然物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古代先贤“造书之意”取自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云霞草木、虫鱼鸟兽等自然界的物象,则载体于文字的书法即是具备自然万物之情状的艺术形式。于是书法家在创作抒怀的时候也就应该追寻自然物象之美,只是这种对物象美的追寻并非简单的外形模仿,而是基于书家通过自身联想、感悟后的再创造。事实上,这种审美追求,乃书法美学中的意象说代表之一。李阳冰以小篆为载体,篆体象形成分显然高于后代的任何书体,所以其对“以淳古为务,以文明为理”的书法构成美要素的追求上溯到文字初创之时,是有其学理与艺理的一贯性的。事实上,在唐代,不仅仅在直源于象形的篆书艺术审美有意象美追求,甚至在最为抽象的狂草世界中也多推崇意象美,如张旭、怀素等。

《谦卦碑》系李阳冰在任当涂县令期间应友人之请所书并刻石,因碑文取自《易经》谦卦爻辞,故名《谦卦铭》。谦卦之大意是赞扬谦虚的美德,揭示行谦必益的道理,所谓“谦卦六爻皆吉”也。《谦卦碑》笔法尤为瘦健,清代王澍《竹云题跋》称《谦卦碑》“运笔如蚕吐丝,骨力如绵裹铁”。《谦卦碑》笔法圆劲婉通,线形规整,作为初学小篆者极易入手。另外在线条的力度控制训练上,此碑也有积极的意义。

李阳冰谦卦碑带释文:李阳冰谦卦碑如何临出装饰之美(4)

庆旭以《谦卦碑》笔意创作的作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谦卦碑》虽然取法李斯,但却有非常突出的个人特色,极富装饰之美。书写时要注意笔画圆活饱满而不臃肿,像“玉筷子”,要有骨力,这就需要用笔时的精微控制。笔用到“二分”即可,中锋前行,徐徐推进,力度均匀,圆起圆收。在线形的曲直相间方面,过渡要自然。

此碑中字的结构以“向式”较多。向背在通常的书法语义中多指合体字左右结构的构字方式。笔势往同一方向延伸为向,反之为背。而我们此处的“向式”并非专指此例,甚至独体字中也多有“向式”分布,所以为了学习的便利,笔者可以不恰当地把此处结构“向式”理解为用笔方式的“向背”,如可以把王羲之内擫一路视为“背”,把颜真卿外拓一路视为“向”。“背”显刚健秀挺;“向”则遒韧畅达,富于显在的张力。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当下篆书创作领域有一些作者为了求得个人风格的凸显,极致夸大某种篆书风格的外在特征,把极富弹性美感的李阳冰《谦卦碑》写得跟圆球一样,了无趣味。虽然说任何艺术都是作者独特个性的显现,但一些书写者如果把“无趣”作为追求,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姑且提醒一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