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游戏npc辩论稿,辩论赛分析二
虐待游戏npc辩论稿,辩论赛分析二(正方:人格权、感知痛苦的能力。)①标准? ②用道德标准审判实际上剥夺了私领域的自由和宣泄的无痛途径。【显而易见的是,正方并没有明确给出判断标准,试图模糊掉这条线。论点②给出的理由并不能推导出持方的合理性,因果链不成立,看起来像是凑出来的论点。】反四质询:
2018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初赛G组复旦大学(正方:不存在)vs中国政法大学(反方:存在)
正方:
定义:虚拟游戏的虐待与现实中的虐待不同,可以有多种目的(削弱虐待的严重性);NPC只是一堆代码(削弱同理心);道德标准多样(降低论证成本)
论点:①NPC没有内在价值,既没有自由意志也不会感知疼痛。
②用道德标准审判实际上剥夺了私领域的自由和宣泄的无痛途径。
【显而易见的是,正方并没有明确给出判断标准,试图模糊掉这条线。论点②给出的理由并不能推导出持方的合理性,因果链不成立,看起来像是凑出来的论点。】
反四质询:
①标准?
(正方:人格权、感知痛苦的能力。)
【为了使讨论聚焦到己方的战场上,反方抓住了人格权这一点打,虚拟NPC不能感知痛苦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无需多辩,所以正一逃问题逃得没必要,不如大方承认。但值得注意的是,反方在解释正方人格权时,偷换成了人格化,试图把局面倾向反方。】
②虚拟NPC有没有人格化?
(正方:没有。整场比赛最重要的分歧点出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影响整个战局。)
【反四抓点很准,但问题有点绕,不够精炼、果断。】
反方:
前提:私人领域也应该被道德约束;道德有指引作用
论点:①虐待NPC的本质仍是遵循了暴虐、残忍的品性,与良善背道而驰。
②虐待行为会影响到生活(使人变得冷漠、缺乏同情心等)。
正四质询:
①标准?
(反方:有没有违背良善?)
②有什么游戏是没有道德问题的?
(反方:直接承认一切的类似射击、竞技类游戏都或多或少有道德问题,所以这些游戏都应该尽量地抽象化)
③确认反方对游戏的态度:能不玩就不玩。
④进一步确认标准:为什么虐待行为必然是带着恶的动机?
【正四的逻辑非常清晰,而且问的问题也很精炼、准确,节奏很强,面对一个这么强势的论依然不慌不乱,很厉害。】
正二陈词:
非常漂亮、完美的一次团队配合。很好地承接住了正四质询打下来的前提,并且直接地点出了对方论里最大的矛盾——前提没有论证;标准过高。
【总结前半场:这场比赛还挺有意思的,复旦和中政法棋逢对手。感觉中政法的打法跟之前他们的队伍特色有点不一样,在接质环节特别明显,这一场特别的头铁,立场也坚定,没有一丝跳动,这是辩场上很少见的“刚”,并且“刚”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而正方的论其实很简单,逻辑链很短,主攻击,提出的问题都算比较犀利的。不过反方的回防也是很硬的,正方在应对这种罕见的打法时,没有表现得很慌乱,队伍节奏还是稳的,配合得也很好。这场比赛看到这里,尚未分出优劣势。(虽然我个人微微倾向于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