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1806年随着拿破仑对奥地利的征服,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迫签订和约,放弃了神罗皇帝的全称,至此,那个名存实亡的庞大帝国宣告灭亡。它的领土同法国、意大利等进行了些许交换,最后在拿破仑的巧妙手段下,被划分为了三大部分:普鲁士、奥地利和小邦国组成的莱茵联邦。神圣罗马帝国标志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国家最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强大的帝国由日耳曼人建立,传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标志,地跨中欧、东欧,一度占有过今日法国与意大利的部分土地,国祚自中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拿破仑战争时期。这个帝国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他们的皇帝是选举出来的,类似于中国的周朝,神罗的国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邦国,它们的统治者便是诸侯。其中有七个或世俗或宗教的王国有殊荣作为选候国,它们的统治者便被称为选帝候。这其中的波希米亚选帝候当了很多回神罗皇帝,其家族哈布斯堡就是奥地利的统治者。总之,由若干神罗邦国组成了奥地利外加哈

战争锻造了现代欧洲,在19世纪下半叶进行的德意志与意大利的统一战争是这一进程的核心。这些冲突改变了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外交版图,使战争在战略和技术上进入新时代。萨多瓦会战是19世纪欧洲最大的战役并决定了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之一的命运。拿破仑战争摧毁了有近千年历史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激发了德意志民族建立自己强盛的民族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经过几十年的坎坷和曲折德国由一个落后衰弱、四分五裂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强盛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德意志在统一的过程中普鲁士在铁血宰相的努力之下得以强盛,最终奥地利帝国成为了德国统一的阻碍,两国开始了政治军事的交锋,最终决定德意志统一的普奥之战爆发。那么,在这场战争中又有哪些激烈的较量呢?普鲁士是如何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

希望大家动动自己的小手,大家的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爱好历史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多多交流。

德意志统一史: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普奥战争走向统一

神圣罗马帝国

如果你穿越到1871年以前的世界,找一个人问到德国的话无论他是哪个国家的人他们都会一头雾水地说道;“我只知道德意志人,德国是个啥?”没错,那个以啤酒和汽车而闻名的德国建国真的只有百年的时间。纵使德意志人作为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常显于书文,却一直没有名为德国的统治政权存在。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1)

神圣罗马帝国

历史上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国家最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强大的帝国由日耳曼人建立,传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标志,地跨中欧、东欧,一度占有过今日法国与意大利的部分土地,国祚自中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拿破仑战争时期。这个帝国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他们的皇帝是选举出来的,类似于中国的周朝,神罗的国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邦国,它们的统治者便是诸侯。其中有七个或世俗或宗教的王国有殊荣作为选候国,它们的统治者便被称为选帝候。

这其中的波希米亚选帝候当了很多回神罗皇帝,其家族哈布斯堡就是奥地利的统治者。总之,由若干神罗邦国组成了奥地利外加哈布斯堡家族的对外征服,他们的领土除了德意志人的聚集区还包括今日的匈牙利、捷克等地。而我们所熟悉的普鲁士建国很晚甚至一开始不是神罗的诸侯国之一,后来通过联姻与神罗国内的勃兰登堡合并了才算加入了神罗,成为神罗的王国之一。直到拿破仑战争前期,神罗国内邦国共有三百多个,但算得上号的邦国就只有几个:南方多民族的奥地利、北方新崛起的普鲁士、工业发达的萨克森、土地广阔的瓦伐利亚以及汉诺威,其余的诸侯国则存在于普奥两国之间,或多或少地受到某些大国的主导。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2)

神圣罗马帝国标志

1806年随着拿破仑对奥地利的征服,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迫签订和约,放弃了神罗皇帝的全称,至此,那个名存实亡的庞大帝国宣告灭亡。它的领土同法国、意大利等进行了些许交换,最后在拿破仑的巧妙手段下,被划分为了三大部分:普鲁士、奥地利和小邦国组成的莱茵联邦。

德意志邦联

1813年,随着拿破仑在莱比锡的失利,由诸多邦国组成的莱茵联邦迅速倒向了反法同盟一方,这个由拿破仑捏造的松散联邦很快分崩离析,在莱比锡战役之后不到一个月便解体了。在战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列强们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未来,未来防止法国再度崛起也为了防止出现一个强大统一的德国,会议决定将原先神罗的遗骸装点一下,成为了德意志邦联,主席国是更为强大的奥地利,副主席是普鲁士,以下成员国则包括两国之间数十个较小的邦国外加由外国君主统治的某些土地但同莱茵联邦相似,这种外来强行揉捏成的邦联难以稳定。在国际事务上他们难以达成一致,邦联内事务也常常繁杂混乱。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3)

德意志邦联

在德意志邦联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期望:建立一个全新的德意志,一个团结和谐国力强盛的德意志。有些人希望建立一个大德意志,与奥地利肩负统一大任;而另一些则希望普鲁士牵头将奥地利排除在外建立一个德意志的小德意志外加被普鲁士统一的波兰人。产生这样的分歧是在所难免的,一山不容二虎,德意志人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方作为自己的主导者。除此之外,普鲁士国内的主要其他民族只有东普鲁士上的波兰人,而奥地利却是一个长期统治多民族的大国,奥地利建立的德意志会不会是德意志人的德意志这令人思索并且在维也纳会议上,奥地利与法国进行了领土交换并取得了意大利部分土地以及其他一些行为发出的信号,弱化了对于德意志的注意力而将焦点放在了东南那些非德意志人的身上。

普奥战争发生的背景

对奥地利的不同处理方式让国民议会分裂为两派—民主派与自由派。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接纳奥地利进入这个国家之中。在德意志,民族认同正在上升,法兰克福的革命者要求普鲁士国王加冕为德国皇帝最终的结果是民主派以微弱优势胜利,依照投票结果普鲁士的统治家族将带领诸邦国共赴未来,从立宪上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普鲁士担心会引发与奥地利的战争而拒绝接受,自上而下建立民主国家的愿望落空了。

与此同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由丹麦国王统治,这一公国的大多数人是德意志族,他们于1848年起义,并得到普鲁士的支持,1852年,普鲁士被迫退出战争,由于国际压力和叛乱被击败的原因,这个公国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叛乱则发生在奥地利帝国的每个区域,民族主义削弱了这个多民族国家,同时意大利的民族主义也越来越强烈,由于该国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由奥地利控制,这引发了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在法国的帮助下,奥地利赢了,但奥地利的脆弱变得更加明显。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4)

普鲁士国旗

1853年至1856年间,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未能支持其传统的盟国俄国这加剧了其国际孤立。1859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与撒丁王国秘密联盟对抗奥地利。在随后的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中奥地利在索尔费里诺之战中失利,被迫放弃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土地。奥地利的失败提醒普鲁士是时候通过外交手段来统一德国了。

1861年威廉一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但非常自由的普鲁士议会阻止了他重组和加强军队的努力。1862年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和外交部长。一年后,俾斯麦想方设法找到了一个漏洞,让毛奇开始改革军队。1863年11月,因为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去世而他的继承者签署了11月宪法,基本上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这使普鲁士和德意志邦联得到对丹麦宣战的理由。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5)

老毛奇

奥地利也不打算落后于普鲁士同意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后者拒绝了,在随后的战争中,德意志联军轻松击败敌人,丹麦则割让公国给普鲁士和奥地利。现在对于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否是因为分配不均还是故意挑衅引发战争存在争议。但我们知道,对于俾斯麦来说,对奥地利的战争不可避免,只要他想在普鲁士统治下统一德国。

普奥战争

通过外交手段,俾斯麦确保了法俄中立,并与意大利签署反奥地利联盟,意大利渴望从奥地利夺取威尼斯。1866年6月7日,普鲁士军队进入荷尔斯泰因,赶走奥地利部队。10日,俾斯麦致函德意志邦联,要求开除奥地利,14日,奥地利要求邦联动员其部队。普鲁士将其视为战争宣言。

16日,普军入侵汉诺威、黑森和萨克森而巴伐利亚被封锁。17日,普鲁士向奥地利宣战,20日,意大利也加入其中。双方有大约35万军队,奥地利被迫在意大利战线上投入10万人而普鲁士人也要对邦联中的奥地利盟友做同样的事,所以预计双方在主战线上拥有大约24万人。奥军火炮更优良,但步兵装备了低劣的洛伦兹枪口装弹步枪而普军配备了后膛装载的德莱赛针发枪,这意味着普军步兵的射击速度更快并且能够在俯卧位重新装载。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6)

普奥战争

奥军由路德维希·奥古斯特·冯·贝内德克指挥,他在索尔费里诺大败后以拯救大部分军队而闻名。奥地利拥有更快的动员系统,所以有优势,但他们未主动与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军队联系,贝内德克决定在摩拉维亚的奥尔姆茨采取守势。普军参谋长冯·毛奇使用先进的铁路系统将部队集中在从萨克森州延伸到西里西亚250公里的地方而冯·比特费尔德将军指挥的四万五千易北河军队在萨克森边境,弗里德里希·卡尔王子指挥的九万四千人在中心,而第二军有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指挥,有超过12万人在西里西亚。

当普鲁士人入侵时,萨克森军队的指挥官-阿尔伯特王储撤退到伊萨尔河以外,并与第一奥地利军团会师。然而,其余的奥地利军队仍处于原始位置并未试图采取主动,然后阿尔伯特被迫撤退到伊钦。直到18日,奥军才离开初始位置,即便他们离伊钦更近,他们的移动速度也比普鲁士人慢得多,利用这一点,普鲁士在22日进行全面进攻并且在26日之前将力量集中于伊钦。28日和29日,普鲁士赢得了一些小战役,阿尔伯特被迫放弃了伊钦。奥军不得不撤退到比斯特察河以外,以免被包围。奥军的24万军队加强了比斯特里察和易北河之间的防守,普奥两军在这里爆发了后来被称为萨多瓦会战的战役。

22万普军于7月3日会师。普军计划从三面攻击并包围敌人。当时指挥普鲁士军队中央部分的弗里德里希·卡尔希望靠自己赢得这场战斗,但冯·毛奇使他确信这不是最好的行动方案。截止凌晨4点,弗里德里希·卡尔指挥的六个师已做好准备,其中四个师在萨多瓦周围形成阵线,准备越过河流,而另外两个师作为预备队。一个小时后,威廉王子接到冯·毛奇的命令,迅速向南行军,与此同时,左翼的三个师向内哈尼采挺进,希望转向奥地利左翼。上午6点,易北河军团第15师的燧发枪手发出第一枪,普军成功地击退萨克森军夺得内哈尼采并渡过河流过境。随着战斗开始,附近的奥地利士兵开始列阵,弗里德里希·卡尔命令所有部队在上午9点渡河,第3师和第4师强渡河流,并击退部分奥地利第10军团,使奥军不得不撤退到山上。奥地利的炮火迅速阻止了普军的进攻并使攻击部队退到霍拉森林寻找掩护。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7)

普奥战争中的意大利

在北方,第7师渡过河流并清除了贝纳特克村的守军;在西南方,第8师紧随其后。普军需要占领奥军驻守的森林和山地,使左侧与中军连接,所以在早上8点30分,第7师向树林进发。同时,奥地利指挥官知道该地区山丘的重要性,所以他们的第四军团也向利帕山地行进,然后是被命令攻占霍伦诺夫的第二军团。奥军的这个决定没有考虑到东北的第二支普军军队。奥地利人在利帕山顶上有良好的射击位置,当普军第7师在森林内移动时,他们遭到猛烈炮击。普鲁士人试图离开森林并袭击山丘但遭到两个步兵部队的反击并被迫返回森林。对奥地利人而言,不幸的是当他们进入森林时,普军将部队分得更小,更容易防守,而奥地利大炮无法向森林射击,以免误伤友军。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双方军队进入森林,但最终普军被迫撤退,奥地利第四军团追击,但更多的普鲁士军队支援第7师,成功阻击了多次奥军冲锋,等待左翼军队的到来。此时,奥军军官建议贝内德克移动三个军团过河成为驱动两个普鲁士军队之间的楔子,但他仍然保持谨慎,命令第二和第四军团撤退和第6军团加强右翼。

在南方,易北河军队的三个师中有两个过河并在中午之后,迫使奥地利和萨克森守军撤退到山后,这使得关键的赫拉德克山无人防守,15师占领了它并建立了一个炮兵阵地,奥地利军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派遣军队以重新占领山丘,但普军的大炮和步枪射击击败了反击。此时,普军第二支军队的主力抵达战场,普军几个师越过霍伦诺夫以东的河流击退村庄守军。到下午1点,奥地利第二和第四军团被迫放弃阵地并撤退,第一卫队旅和第7师的普鲁士军队重新占领了森林并南进迅速与第3、4军会合。这是普鲁士右翼开始炮击奥地利第10军团,一切都按照冯·毛奇的计划进行。不久,贝内德克意识到军队有即将被包围的危险,他仍然命令第一军团向南进军并夺回山丘。当他被告知普军现状时,已经迟了。贝内德克指挥两支预备队试图阻止普鲁士军队,但无济于事。惊慌失措的奥军大规模溃退,并被困在易北河上。奥军伤亡人数超过4万,他们通过过河后摧毁桥梁而得救,而普军的损失不到1万。毛奇的部队由于太累了,无法追击敌人到深夜。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8)

普奥战争

虽然奥地利人在对意大利的战争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但对普的战争却失败了。布拉格和约于8月签署,奥地利被开除德意志邦联而德意志邦联被普鲁士领导的北德邦联所取代,意大利土地被割让,奥地利被迫向普鲁士支付大量战争赔偿,普鲁士王国获胜,然而统一战争远未结束。

德意志统一

1867年4月16日,由普鲁士领导的由21个邦国与3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北德联邦成立,至此,德意志北部已经统一。南都就剩下南德巴伐利亚、巴登、符登堡、黑森四个国家了。在奥地利的失败与北德的统一的过程中,欧洲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普奥战争期间,普鲁士迅速建立起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各国意识到一个新的大国即将在欧洲中部崛起,英国认为德国的崛起可以遏制当时欧洲最具威胁的法国同时还能吸引俄国的注意力给英国创造染指中亚的机会;而俄国人认为德国可以来制衡他们的死敌奥地利。因此英、俄选择了看戏。而法国本想坐收普奥两国的渔利,同时与奥地利有一定的矛盾,因此不插手。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鲁士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9)

德意志统一

1870年,法国为了夺回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获得的领土补偿借口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起因是1868年西班牙发生政变,西班牙政府拟将王位传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远亲利奥波特亲王。俾斯麦认为有机可乘极力促成此事。法国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于是俾斯麦就把法国的谈判内容加以删减,利用舆论激起了德意志上下的愤慨,最终法国向普鲁士发起进攻,普法战争爆发。

法国的宣战激起了全德意志保卫与统一祖国的狂热,与北德联邦签订过秘密攻守同盟的南德国家也踊跃参战并将他们的军队由普鲁士统一指挥。1870年7月30日,法军攻占萨尔布吕肯,战斗的轻松出乎法军的意料,但这场战斗是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取得的唯一胜利。之后德军迅速攻破法国边防线并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将法军分割包围。9月2日,色当战役,拿破仑三世被迫率军投降。

法国战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9月4日巴黎发生起义,帝国政府被推翻,共和国成立。新政府呼吁开展全面的卫国战争。19日,普鲁士包围巴黎,到1871年1月已经被围困4个月的巴黎被攻陷,1月28日德法签订《巴黎投降协定》,2月28日草签《凡尔赛和约》,法国赔款2亿法郎。至此,法国彻底宣告投降。后来,巴黎公社建立,但很快被镇压,5月10日,德法两国又签订《法兰克福条约》,赔款增加到了50亿法郎和割让阿尔萨斯洛林。

欧洲几场主要战争,现代欧洲进程的核心(10)

德意志帝国诞生

1871年1月18日,是普鲁士王国建立170周年纪念日,当日在凡尔赛宫镜厅普鲁士国王兼北德联邦主席威廉一世由德意志各邦君主推举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终于完成。

总结

德意志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从19世纪初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德意志的统一受到绝大部分德意志人的全力支持和高度评价。它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对其国力与国际地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统一后的三十年内,德国在经济、军事、科学方面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俾斯麦的铁血道路实现的,它巩固了普鲁士与其他邦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在德意志帝国,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未能获得完全解放。这一切都给20世纪德国的发展带来了深深的隐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