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关过年的诗句:就地过年古人如何应对
农村有关过年的诗句:就地过年古人如何应对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显然,这和我们想象中的过年方式不大一样,既没有辞旧迎新的热闹,也没有抒发思乡的忧伤。不过,通过农家在元日占卜预言丰收年的场景,还是表达出了“年年月圆花好,岁岁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开元十五年春节,孟浩然正旅居长安,准备参加人生中的第一场科举考试。当时,整个长安城的人几乎都知道,孟大诗人来到了长安。每天都有不同的文人雅客、达官显贵邀请他前去赴宴。然而,大年初一一大早,他却在田间和农民伯伯们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又背着锄头和牧童一道回归村庄。他写道:“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第一站,蓟门。如果此刻的你正被隔离在酒店,那么,我首先要为你隆重介绍的,就是一位同样在酒店过年的豪纵诗人——高适。对,就是那个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边塞诗人”。公元750年,除夕夜,47岁的高适独自住在蓟门客舍。当时的高适是河南封
诗歌有话说,今日话就地过年。
爆竹声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的脚步,总是伴随着仪式感如约而至。在这个“不一般”的春节,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不少人选择了就地过年。那么,年味是不是淡了?仪式感是不是弱了?不要慌,请坐稳,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和同在异乡的大诗人一起感受就地过年里的人生百味。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古诗穿越之旅,提醒您系好安全带,咱们马上出发!
第一站,蓟门。如果此刻的你正被隔离在酒店,那么,我首先要为你隆重介绍的,就是一位同样在酒店过年的豪纵诗人——高适。对,就是那个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边塞诗人”。
公元750年,除夕夜,47岁的高适独自住在蓟门客舍。当时的高适是河南封丘县尉,在送新兵去清夷军中后返程时,恰逢除夕夜,于是只能投宿于蓟门的一家小宾馆。此刻,即便是粗犷豪放的高适,内心难免有些伤感。在寒冷的灯光映照下,他久久难以入眠。他在想: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吧。于是,他写下了《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夜客居他乡,孤寂的思乡之情任何人都在所难免。
告别了高适,这一站我们来到长安,在这里,碰见了和农夫一起讨论收成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春节,孟浩然正旅居长安,准备参加人生中的第一场科举考试。当时,整个长安城的人几乎都知道,孟大诗人来到了长安。每天都有不同的文人雅客、达官显贵邀请他前去赴宴。然而,大年初一一大早,他却在田间和农民伯伯们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又背着锄头和牧童一道回归村庄。他写道:“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显然,这和我们想象中的过年方式不大一样,既没有辞旧迎新的热闹,也没有抒发思乡的忧伤。不过,通过农家在元日占卜预言丰收年的场景,还是表达出了“年年月圆花好,岁岁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
离开了长安,我们前往北宋。去看看大文豪苏轼,正在研究什么新菜谱。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当官之后基本都在外省,所以就地过年也就成了苏轼的家常便饭。没办法与家人团圆的除夕夜,我们的苏大人去找了好友子野。不过他们吃的东西,很是“上头”。苏轼写道:“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牛粪烧芋头!一个真敢招待,一个真敢记载。虽然苏轼在诗题中说了这是“戏作”,年夜饭当然还有其它的,但这样有特色的菜品怕也是人生难得几回尝吧。豪放乐天的苏轼,即便是就地过年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告别了苏轼,我们前往南宋。此刻,“优秀公务员代表”杨万里正在出差的路上。
南宋名臣杨万里是一个耿直boy。他共为我们留下了6首除夕诗,每一首都在外地所写。这一年除夕,杨万里又在出差的路上。冰天雪地,寒风阵阵,除夕阖家欢乐之时独身一人出差,搁谁谁都不爽啊。但是他的心情有些不太一样。他写道:“紫陌相逢谁不客,青灯作伴未为孤。何须家里做时节,只闻旗亭有酒无。”这一天,在外赶路的哪一个又不是天涯旅客呢,在酒店里有青灯相伴不算孤单,春节也不是必须要在家里过的,只要有酒,哪里过都是一样的。这境界多豁达。
本次旅行已抵达终点。再次感谢参与本次古诗穿越之旅,我们期待与您再次相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听完这趟穿越之旅,今天同样身处异乡的你,现在选择给父母打一通视频电话、给爱人准备一顿可口饭菜、陪孩子看一台热闹春晚、与久违亲友“云端”畅聊……就地过年,年味依旧。这个春节,谢谢不回家的你,待到春花烂漫时,再踏归途也不迟。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