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东子,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东子,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快做出那个决定,是因为复读生活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考验?还是那种更加枯燥无味、压抑难言的学习环境让人退而却步?我想这些都是,又都不是。一语成谶。不到一个月,班主任的话真的有了应验,看着一起复读的朋友一个个选择了接受现实,去上大学。我也决定中断复读,决定前去报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复读时,自己是坐在一所老旧教室里的最后一排的最角落里。闷热汗酸的教室内,眼前白压压的一大片文山书海里是一片黑压压的脑袋,坐着的,趴着的,个个仿佛都是失意的落魄文人,神情肃穆,沉默寡言,言谈举止却如同木偶一般,机械地埋首于汪洋题海之中。就连我高考之前的同班同学,见面也是象征性地打个招呼,任谁都不愿提及或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晨读课上,也没有了以往的高声朗读和昂扬激情,大家都无声地翻着书,呆呆地,静静地,像是沉入了一种哀怨痛苦的深思之中,脸上也模糊不定地飘忽着高考失利后的委屈和不甘。记得复读班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东子,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1)

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

十六年前的九月一日,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去省城济南的求学之路。

彼时,青涩如你一样,心里充满着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渴望,但于我而言,更多的是茫然不知所措,这茫然里面还挟带着一丝压抑过久忽得解脱的酣畅淋漓之感。

那年高考,因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在对择校和报考志愿草率应对后,我听从了父亲和老师的建议,选择了留校复读一年,以备明年卷土重来。办理好免费复读的手续后的第二天,我也接到省城济南的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复读时,自己是坐在一所老旧教室里的最后一排的最角落里。闷热汗酸的教室内,眼前白压压的一大片文山书海里是一片黑压压的脑袋,坐着的,趴着的,个个仿佛都是失意的落魄文人,神情肃穆,沉默寡言,言谈举止却如同木偶一般,机械地埋首于汪洋题海之中。

就连我高考之前的同班同学,见面也是象征性地打个招呼,任谁都不愿提及或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晨读课上,也没有了以往的高声朗读和昂扬激情,大家都无声地翻着书,呆呆地,静静地,像是沉入了一种哀怨痛苦的深思之中,脸上也模糊不定地飘忽着高考失利后的委屈和不甘。

记得复读班的班主任曾对我说,复读的前三个月是最难熬的,这一百多个复读生里,将会有十几个直接选择退学,还会有一批在反思再三后,委曲求全,选择前去并非理想中的大学报到。我问他为什么,他并没有直接给我答案,只是让我一定要熬过这三个月。

一语成谶。不到一个月,班主任的话真的有了应验,看着一起复读的朋友一个个选择了接受现实,去上大学。我也决定中断复读,决定前去报到。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快做出那个决定,是因为复读生活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考验?还是那种更加枯燥无味、压抑难言的学习环境让人退而却步?我想这些都是,又都不是。

做出这个选择是在写完作文《中空的芦苇》之后,在作文里我引用了法国的天才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过的一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的决定”。

是的,那就求之于自己的决定和选择吧。所以在貌似慌张之中,我选择了用以解脱压抑和浮躁状态的方案,但可惜的是它不是解决我人生大问题和大方向的最佳方案。

决定的过程有点决绝意气和草率冲动,父亲于愤怒之中失望地送给我一句话,“自己的选择,你自己以后要负责到底”。

班主任也过来劝我,觉得甚是可惜和遗憾,他说“你的文科特长未来很适合做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不管是当记者写新闻还是进行文学创作,你一定要往文学专业这个方向走”。

我不置可否,执意前行,虽然也真的很讨厌那个草率报考的金融学专业。

可是在当时而言,又有什么能让我脱离一种落空失意和迷茫压抑相混合的心理困境呢?继续复读,一定不是,而勇敢地往前迈一步,也许就可寻得或开拓另一种崭新的生活。

我是提前结束了这种难以忍受的苦闷和痛苦,虽暂时得到了一时的欢欣和憧憬,但也不可避免地坠入了接下来的另一种更大的迷失旋涡里。

提前享受,就意味着提前接受痛苦的惩罚,你必须要清楚地看透这一点。

灵魂深处的冲动和渴望,盲目和迷茫,对于每个人的青春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但关键在于,你应该知道,青春时代其实一个不健全的感性存在,因为理性还远未到来。

即使有人在这个时期非常的理性和现实,那么也基于外界强加到他/她身上的别人的世界,他/她早已不能再做自己。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东子,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2)

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涯,无时不验证着自己与金融学的无缘,与经管专业的心理暗战。

那些过时老旧的教材,故弄玄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枯燥无味的银行保险知识,让人投机倒把的期货和股票操盘大法,毫无关联的科目体系,还有非典时期的封校休课,每一刻我几乎都是在混课蒙过中渡过。

甚至在大一大二时,我都认真想过自己是否需要再回老家复读,可我已无勇气再给自己一个决定,那样不仅会颜面尽失,还会重新踏入那所可怕的地牢。我选择了新的苟且和额外的逃避。

一边是街头网吧里的熬夜游戏,一边是图书馆里的哲学苦读。这两种价值评判截然不同的行为和状态,竟然被我融合为一体,《传奇》《梦幻西游》和康德的哲学是我那个时候内心虚无苦闷的最好解药。

后来,我又订阅了《经济观察报》和《商界》杂志,这个习惯前前后后保持了两年多,这两种大大开拓了我的商业思维的报刊,满满齐齐地堆满了我大半个床位。

前者的头版评论中有个经常出现的主笔叫许知远,之所以至今还在一直关注他,购买他写的书,不仅是我喜欢他那有点做作的西式的宏大叙事评论的写作风格,还在于他的字里行间帮我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视野和阅读体验。

后者则开创了我一个农村学生对公司团队和创业项目的无限遐想,我会在各种课堂上,不断地为未来的各行各业进行项目创意和公司起名字,并画出LOGO,写出品牌Slogan、企业文化和各种商业文案。

无心插柳的解闷之举,养成了自己的两个兴趣,一个是写中国复兴式的宏大政济评论,一个是为新创公司起名并起草文案。前者目前已被丢到爪哇岛上,很久已不再愤愤提笔,空谈高论。

后者目前还在不断的应用和发挥中。也是在那段时间,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孤独,因为每个人都在谈论现实,谈论女人,唯我一人活在空想之中。

我曾把自己写的那些个自娱自乐的文字,一字一字地都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精美的笔记本上,花钱复印了几份,装订成册,厚厚一本,赠给了几位同学。但他们给我的戏弄和嘲笑却让我开始变得激愤和孤独,那种孤芳自赏、曲高和寡和高山流水无知音之感尤为强烈,至今难忘。

于是,一把火全烧掉了,连同为山东文艺广播电台写的数篇散文,还有刊登见报的几篇杂文。

于是,我不在关注文字,开始学会逃课,参加了几个兴趣社团,报名了付费的日本语、Office办公学习和平面设计培训班,还参加了几样不像样的社会调查活动。

于是,我开始了各种勤工俭学。短短大学几年,我在校门口的“水泊梁山”饭店里做过半年的杂工,负责过学校食堂的保洁卫生工作,也加入过那种每个周六周日都要去沿街投放DM广告的团队。代理过山东协和专修学院在我们县城当地的暑假招生工作,大二那年的暑假,还去过青岛栈桥附近的一家饭店里端过盘子。

毕业前一年,我便急忽忽地找了份自己认为能胜任的销售工作——在山东大学老校区附近的一家公司做DM大客户销售。

种种东奔西突的草率作为,貌似我是在努力谋生,其实是为对抗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空虚,是对自己选择那所大学和专业的严重不尊,是为了逃避回家,逃避面对父亲日益沧桑的身影。我怕自己的那点满不在乎的无所谓,以及颓废的神情状态让老父伤怀和指责。

毕业时,我也没有听从学校的推荐工作——去建设银行或天安保险公司,而是主动选择放弃,让给其它同学。因为在冥冥之中,我一直认为自己从来都不是吃金融这口饭的,我来这所大学是为了修炼心性,找回自我的,虽然我专修的确是金融学这个专业。

你看,人生中少有的高考选择和职业规划,让我硬生生的自做主张地修改为修炼和解闷之旅。要是说我没有后悔过,那肯定是假的。一个从初中就开始强烈喜欢文学和写作的年轻人,不负责任地并满不在乎地拿自己的命运开了个很大的玩笑。

在人生不断的选择中,匆匆之下,很多人有意或无意地丢掉了真实的自己。

那是因为他/她要么还没有做好准备,要么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存在价值。

深刻了解自己的灵魂,看懂自己的内心,是对自己生而为人的最起码的尊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东子,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3)

在济南的泉城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那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年经常去的一家书店。在后来的《方兴东和他的网站们》一文中,我也曾提及过。

由于我对网络游戏的深度喜爱,产生了对整个互联网的认知兴趣,进而想学习软件编程,打算进军IT业。

所以,新华书店就经常去了,店内有关互联网方方面面的书,不管是技术层面的,还是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我都借来细读,并做了很多的笔记。这个游戏兴趣的延伸,还促使我直接辞掉原来的工作,借钱报考了北大青岛APTEC的软件工程师的学习和培训。

当然选择依旧是特立独行和不计后果,几位已在银行工作的大学同学知道后都甚是惊讶,他们看不明白我究竟想要干什么,或是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我也懒得向他们解释和描述我们中国的未来一定是互联网的时代,既然是互联网的时代,那么我们的思维和商业都要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仿佛是看清了未来的方向,我很想当然地说自己未来的自己是一定要在互联网行业里创业。

事实是,如果以为参加个软件培训学习班,就自信地认为可以敲开IT行业的工作大门,那还是有点异想天开了。我的选择和用心并没有在济南得到有关程序和互联网方面的任何回报。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又草草找了份工作——山大路上沿街拉客,销售华硕的笔记本电脑。苦闷至极,聊以度日。

这样熬到翌年的七月份,一位高中同学邀请并推荐我来青岛工作和发展。我想都不想便决定前去碰碰运气,树挪死,人挪活嘛。可这次选择让我的苦闷又重回到了高中复读的那一个月。

因我的那点薄浅落后的编程技术不足以担当大任,梦想中的程序员工作是难以寻到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先工作再说。

那份整日面对钢铁水泥和重车机械的港口工作,至今想来,我还心有余悸,怕的不仅仅是所学专业不对口,连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根本用不上,俨然一个码头扛大包的装卸工人。

直到有一天在山东科技大学踢完球,路过学校里的一个大礼堂里正在举办互联网讲座——生活类搜索引擎的发展与未来。好奇与兴趣驱使,我提着球鞋满头大汗地径直闯了进去。

在礼堂的角落里听完台上演讲完后,我心血来潮,鼓起勇气走过去,问那位既像教授又像职业经理人的先生,有没有成立公司?目前还招不招人?

他安排了一位女孩子回答我,说是公司已成立两年,目前正缺兵少将,问我能做什么?想到自己的那点可怜的编程知识和技术,我没敢提自己想做这方面的工作。我说我文笔还好,喜欢写点东西。她递给我一张名片,说那就以今天的演讲为主题写一篇关于搜索引擎的个人见解吧,写完后发到自己名片上的邮箱里。

于是,我连夜在网吧里写了平生第一篇关于互联网方面的文章——《搜索的未来:走向差异与个性的Search 2.0》,于是我也找到了第一份适合自己喜好和特长的工作——互联网软文撰写兼宣传推广。虽然并不是技术开发方面的工作,可我的确要庆幸自己第一次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感谢普加公司对人才招聘和选用的不拘一格。

那是2006年的10月份,那时我国的互联网行业里,还是以新浪、网易和搜狐为代表的三大门户为主,聊天用QQ和MSN,百度还在电视上进行广告宣传,正与Google竞争得白热化,雅虎中国还没有变成中国雅虎,58同城和赶集网也刚刚成立一年左右,团购和外卖模式还在孕育之中,手机还是诺基亚的传统智能功能机的天下。

现在,你依然可以在网上找到这篇不成熟的文章,它有点精准地预测了分类信息和团购外卖这两种商业模式的崛起。

假使我没有写作的那点兴趣和功底,也对互联网的发展和IT技术的演进视若无睹,毫不关心,那么今天我还是依然走在寻找自己的路上。

所有的过往一切,不管是非对错,对于他本人而言,都是应该的,也是正确的。

人生有时需要有指路人和领路人,不过于你而言,遇不到或找不到也没什么大不了。

你只要更加的遵从自己的内心,时刻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你终能找到自己。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东子,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4)

在这份偶遇得手的互联网 文案的工作岗位上,我的灵魂第一次慢慢的安宁下来,开始真正地考虑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未来规划。

于是乎,结婚,买房,出国,生子,读书学习,辞职跳槽,白开水一样的平常生活剧一出接一出,这种早九晚五,近乎两点一线的生活,渐渐地让我迷恋和忘情于得过且过。

日子虽经营得还是像之前那样满不在乎和出奇不意的居多,但至少我已深入实践并发展出了一套庸俗生活方法论,归纳并整理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商业文案撰写指南,探索并突破了自己的几处人生天际线,自认为把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以及人存在和活着的意义提升到一个全新的认知高度。

直到有一天早上,躺在床上,一觉醒来,突然我脑海里闪过帕斯卡尔的那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的决定”。

是的,一个人,如果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方向和道路选择,而不被外界外物所干扰和左右,坚定的遵从自己内心的指引和呼唤,找回丢掉或迷失的灵魂,那么,这个人终将获得自己最可贵和最本能的生命体验和存在尊严。

那天,我特意请了假,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发现做为一个平凡个体的自己,是已经完全活在一个企业组织的机器内脏里,被异化的我已是其中的一个不大不小、不重不轻的专用零部件,如若自己不拼命努力维护它的前进方向,不挣扎着跟上它奔驰的车轮,我随时都有可能被那些比我廉价的新零件来替换。

我知道现实是无比的残酷,甘愿做这个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的话,那么将无法实现自己那个埋在心底的早已生锈的梦想,这个梦想我暂时还看不清它的模样,但它还是在那天早晨唤醒了我沉睡的灵魂。

也许是《商界》杂志里的一个个鲜活的创业故事影响了我,也许是我那种轻率做决定的旧疾再次复发,也许我本人骨子里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我是应该要做点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怕是失败”,我这样在心里反复地对自己说,最终我说服了自己。在勉强写完《我们信仰互联网》一文后,我选择了辞职。

自那年的十月开始,在我三十岁之后的人生舞台上,开始上演了一个不断地创业,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再创业,不断再失败的循环反复的悲喜交加的话剧,导演、编剧和主角都是我自己一人。

第一次是做本地化的母婴用品配送平台,第二次是做工业领域里的环境清洁和清洗平台,第三次是做商用智能wifi和社区平台。

三次创业都是典型的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两次是单枪匹马,一次是与人合伙,失败原由各有不同,但总结一点依然与自己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联——没有在一平方米的地方,往下钻一千米,虽斗志旺盛,但缺少坚持到底的韧性,往往项目刚刚有起色,但已开始鸣锣收金,草草收场。

”你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让自己如此折腾不息“,有一次,我的一个远方的朋友这样在微信里问我。我想都没想,就回复了他,”是为了修炼自我,更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我的这位朋友大学一毕业,就在家人的指点和帮忙下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成为了有组织的人,所以他活得自有一番属于他的乐趣。但我不同,近乎天生的跳跃性思维和不能固化于一地一事的心性,让我的灵魂无比渴望着能走更多的路,能看更多的风景。

2015年,改变策略进行第四次创业,与几个志同道合的高手做为初创者和发起人,合伙创办了一家创业服务公司,这次我决定不再做主角,至今一切还好,公司正常运营已近三年。

今年年初,决定第五次创业,向儿童教育这个方向吹起冲锋的号角,做了三个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项目调查和策划,最后依然选择与业内高手合伙,这次我算做了半个主角。

仗剑天涯纵有万丈豪情,求得真经还须磨砺心性。

每个人生都需要好好的规划,更需要谨慎地抉择。

在前行路的上,收获到意料之外的美好,也算一种成长和进步。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东子,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5)

自去往省城济南读大学算起,至今已有近十七年,可不管我是处于何时,身在何地,在做何事,是创业,还是合伙,都有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在一直跟随在我的身后,串联着我前进的步伐,这就是我没有轻易地把笔放下,没有无趣地把书收起。

这种随性而写的习惯,一方面约束和梳理着我跳跃的思维,另一方面也成了自己最好的解闷和怡情的工具。这是我十几年来,总结和收获的最意料之外的美好,虽然这些或长或短的文字大都没有散于网络,虽然它们大都尘封于自己的角落里。

在与世界发生冲突之时,在与灵魂发生对抗之时,我写过自己也读不懂的诗歌,写过因一时之灵感降临的幻想世界,写自己的人格反思录,写互联网方面的趋势评论,写过故乡的风土轶事,写过嬉笑怒骂一吐为快的骂文,写过N多的商业文案。

为什么我放不下这个习惯?灵魂里永不割舍的这个兴趣特质,能让我做些什么?我怎样把这个兴趣提升为自己的人生工作?相信很多写作爱好者,也都遇到过类似问题。

为了寻找到真正的答案,我曾搜集并阅读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著作,直到前几日看到《心智的架构》这本书,才有点豁然开朗找到了终极答案的惊喜之感。

加德纳教授通过多年严谨而科学的学校实验和20多年的跟踪对比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每个人的先天和后天心智特质都不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即天赋优势能力)组合,它在我们现实世界里突出地表现为我们常人成功的不同智慧能力和方向,即多元智能理论。

从我上述的人生经历来看,为什么我在几次人生选择上那么的随意和盲目?为什么我在几次工作后感到那么的痛苦不安?为什么几次创业都那么的反复无常,不能坚持到底?

我恍然大悟。

等我看清了自己的灵魂之时,等我找到真正的自己之时,才感到当初复读时的班主任是那么的慧眼如炬。他一眼看到了我必须要走的人生方向,我却用了十七年的时光才搞清楚弄明白。

这十几年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突击和摸索,时光匆忙而过,迷失在物质化的追逐之中的我,没有遵从自己内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呼唤,”我真不应该把他的忠言和指点当做耳旁之风“,此刻正在码字的我在心里这样说。

但是,我更应该为此而感到庆幸,因为这个迟来的真正的本我,让自己更有理由坚持把写作当成一个努力的方向,即便我还处于创业的狂热当中,即便这个方向并不能给我带来物质上的回馈。那就将它当成一个纯粹的兴趣爱好的习惯吧,那就把所有的经历真正当作人生阅历和生活题材吧。

另外,还有一人改变了我对写作兴趣的认知。

我的高中同桌Z,高二分科时,他选择了理科,考入大学后,读的是机电工程方面的专业。在痛苦地读完大学四年后,Z勇敢地选择文学方向的考研,一路走下来,最获得华中师范大学的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在文学圈内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用他的话说,”大学四年,度日如刀割斧劈。偶然写点诗歌短篇,聊以自乐,竟一发而不可收拾。遂从心而往,择文学以深修,如鱼得水,渐入佳境,终有所成“。

时光不可倒流,人生无法逆转,且行且珍惜,如果你也有强烈的写作的兴趣和基本的能力,那么请一定不要像我这样生命不止,折腾不息。你一定要遵从自己灵魂深处的呼唤,你需要在深夜反思之时,紧紧地抓住它的尾巴,让写作成为点亮自己人生的一盏心灯。

那就先这样吧,我是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东子,你好我叫东子这是我与文字的故事(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