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米芾画月的故事缩写50字:有关错别字的故事

米芾画月的故事缩写50字:有关错别字的故事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有时遇到不会读、不会写的字也不查字典,一旦真正碰上了这个字,结果就会闹出笑话。古代人有用错别字的奇闻轶事,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领导同志常常因为不认真、不仔细、不谦虚、弄出不少错别字的笑话,我在乡镇工作时,就听说过不少这样的故事。话说外地有一位乡镇医院院长,医术很精湛,管理很有水平,可就是文化水平不高,也不喜欢读书学习,无论做报告还是开会,常常闹出笑话。一次,邻县卫生局张副局长带领5个镇的医院院长到这个医院参观学习。办公室主任知道他们院长水平不高,也就没给他准备多少讲话稿,仅仅写了半页纸,就交给了院长。院长拿过来一看,很高兴,因为讲话稿不长,于是,他照本宣科地念了起来:“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兄弟单位的领导同志,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局长一行莅(wei)临我们单位检查指导工作”...

米芾画月的故事缩写50字:有关错别字的故事(1)

有关错别字的故事

金月

米芾画月的故事缩写50字:有关错别字的故事(2)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错字可以理解,是指写错了的字,这个写错了的字既不为世人所认识,也毫无任何意义,完全是写字人自己编造出来的字。到过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人都知道,在避暑山庄的大门上,有一块非常显眼的门匾,上面四个大字金碧辉煌——“避暑山庄”。然而,走近一看,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却多了一横?这时,导游会告诉你,这个字就是“天下第一错字”。为什么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呢?因为这四个字是由清朝皇帝康熙于康熙五十年亲自动笔写下的,且悬挂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300多年了。于是,有人就会问了,康熙皇帝多写了一横,各位群臣百官们应该早就看出来了,为什么不向皇帝进谏提出来改一改呢?试想,在那个封建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金口玉言,皇帝写错了字,谁敢提醒?所以说,这“天下第一错字”就在承德诞生了。

别字呢?是指写出来的字与正确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相似,但意思却完全不同,有别字的文章,词不达意,有时会闹出许多笑话。话说明朝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想巴结奉承这位知县,就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差人送去,并且先让人把帖子呈上。只见帖子上面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了后很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呢?琵琶为什么要用筐来装呢?当知县看到筐里装的东西时,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新鲜的枇杷。于是,知县提笔就在那张写有“琵琶”的帖子上写了一首打油诗交给了送枇杷的人:“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原因是自己不重视,认字不细心,有时遇到不会读、不会写的字也不查字典,一旦真正碰上了这个字,结果就会闹出笑话。古代人有用错别字的奇闻轶事,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领导同志常常因为不认真、不仔细、不谦虚、弄出不少错别字的笑话,我在乡镇工作时,就听说过不少这样的故事。话说外地有一位乡镇医院院长,医术很精湛,管理很有水平,可就是文化水平不高,也不喜欢读书学习,无论做报告还是开会,常常闹出笑话。一次,邻县卫生局张副局长带领5个镇的医院院长到这个医院参观学习。办公室主任知道他们院长水平不高,也就没给他准备多少讲话稿,仅仅写了半页纸,就交给了院长。院长拿过来一看,很高兴,因为讲话稿不长,于是,他照本宣科地念了起来:“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兄弟单位的领导同志,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局长一行莅(wei)临我们单位检查指导工作”......说完,热烈地鼓起了掌。“莅(li)临”的“莅”他不认识,于是,按照“秀才识字读半边”的规律念成了“位临”。张副局长和5位院长一听,先是一愣,然后想笑又不能笑,只好爆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从此,“位临院长”、“别字先生”的雅号就这样一直陪伴到他退休也没有人给“摘帽子”。

九十年代初,我认识一位村支部书记王支书,此人为人热情,工作踏实,可就是有个小毛病改不掉,文化水平不高还经常喜欢“拽文”,因此,闹出了不少笑话。一天,乡党委书记张书记要下村检查工作,让我陪他到各村走走,于是,我叫上驾驶员,和张书记一行三人到各村转转。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王支书这个村,进了村部,就见王支书正在给村组干部们开会。王支书一见到他们的最高行政长官---张书记来了,激动万分,连忙把张书记请到主席台上就座,然后,夸张地鼓动村组干部们欢迎张书记,请张书记给大家作最高指示,张书记简单地给大家说了几句官话后就打算离开。哪知,王支书一见乡党委书记想走,马上接过话茬说道:“张书记,您再给我们讲讲当前政策形势吧,您来一趟我们村不容易,您不知道,我们村的党员干部是多么的拥护您、溺爱您吧?”说完,再次让村组干部给张书记鼓掌,一时间,掌声雷动,弄得张书记哭笑不得,本来打算在他们村吃个工作餐,听了王支书一席话,张书记如鲠在喉,不得不落荒而逃。从此,“溺爱支书”的典故迅速传遍了全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