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寻求荒地:河套盆地找油人把希望种在了这里......
内蒙古寻求荒地:河套盆地找油人把希望种在了这里......项目启动前,华北油田公司主管勘探的副总经理和勘探部负责人到施工现场了解项目前期准备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提出“打好四个进攻仗”的总体要求。项目自2020年11月部署,即受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华北油田公司和东方物探的高度重视,华北油田公司和东方物探成立联合专家组,驻队现场把关试验方案,多轮次分析试验资料,先后3次向集团公司汇报,确定采集参数。1、聚力而上,奋楫向前铸造精品黄河九曲,第二曲在磴口,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形成了一面沙漠、一面平原的独特地貌,扎格三维项目犹如一座桥梁,精巧地连接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扎格三维项目是华北油田公司提出在河套盆地建设百万吨油田目标后部署的第一个勘探项目,也是华北物探处“十四五”开局之战,承载着油田公司的厚望。
来源:中国石油报
阴山之南,乌兰布和沙漠以东,因为黄河水涨水落,形成了一片开阔的荒漠平原过渡地貌。
2021年年初,在临华1X井、兴华X井喜获高产油流后,磴探1X井再传捷报......
伴随着勘探目标的相继突破,中国石油华北物探处紧跟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河套盆地百万吨油田建设”宏伟目标,再次踏上这片热土,开启扎格三维地震采集项目运作,在荒原大漠上叩响地宫,播撒希望......
1、聚力而上,奋楫向前铸造精品
黄河九曲,第二曲在磴口,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形成了一面沙漠、一面平原的独特地貌,扎格三维项目犹如一座桥梁,精巧地连接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
扎格三维项目是华北油田公司提出在河套盆地建设百万吨油田目标后部署的第一个勘探项目,也是华北物探处“十四五”开局之战,承载着油田公司的厚望。
项目自2020年11月部署,即受到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华北油田公司和东方物探的高度重视,华北油田公司和东方物探成立联合专家组,驻队现场把关试验方案,多轮次分析试验资料,先后3次向集团公司汇报,确定采集参数。
项目启动前,华北油田公司主管勘探的副总经理和勘探部负责人到施工现场了解项目前期准备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提出“打好四个进攻仗”的总体要求。
承担项目施工任务的华北物探处高度重视,对项目实行升级管理,成立了以处领导为前线总指挥,技术、设备、安全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巴彦项目前线指挥部,负责项目的推动和协调工作,全力以赴为华北油田公司在河套探区打造未来重要资源接替区做好服务。
1月8日,项目正式启动。
在公司和物探处的大力支持下,为承担此次项目施工任务的2322队配备可控震源29台,各种车辆设备124台,人员712人,在生产、技术等关键岗位执行人员双配置,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全力推进。
从项目采集参数确定之日起,留给扎格三维项目的黄金运作时间不足60天,这就要求项目人员必须在非常之时下非常之功,在短时间内完成采集设备、车辆震源的集结和检修工作。
战鼓催征马蹄疾,扬帆奋进正当时。泼水成冰的季节里,大漠中一辆辆震源车轮番作业,田间地头里一个个红色身影穿行其间,物探人在这个冬天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成为荒芜大地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2、东方智造,新型装备保驾护航
扎格三维项目工区涉及11个乡镇,321个村庄,包兰线铁路、G6京藏高速、G110国道穿越工区,给项目运作带来很大难度。
针对复杂的地表条件,公司协调25088道G3I采集设备和29554道自主研发的eSeis无线节点采集设备,为项目安全、优质、高效运作提供了坚实的设备资源支持。
eSeis2.0是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度集成的无线节点采集仪器,实现了采集站、电源站、检波器的三合一,具有精度高、集成高、质控强、搜星强、成本低的独特优势。
与常规采集设备相比,该设备在超低温环境下稳定的工作状态,不仅减少了放线作业人员的配置数量,而且大幅降低了放线工劳动强度,缩短了室外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非常适合河套地区的冬季施工环境。
为了确保节点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用,2322队按照需求对节点设备的场地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根据功能划分为节点数据处理办公室、充电下载区、交接清洁区、升温区和完好区等专业区域。
同时对相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从上柜充电、野外布设、QC收取、出入库统计到设备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项目采用具有云计算虚拟化、高性能计算、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功能的华为FusionServer V5专业服务器,满足节点设备数据高速下载需求。配置了一体化可视机柜,为数据存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在精心选配采集设备的同时,依托公司一体化技术协同保障优势,扎格三维项目仪器维护、震源维护、采集作业等一体化协同技术人员配置达到14人,大大强化了一体化技术支持力量。
各路支持人员对仪器设备状况随时监控,对异常状况实现快速反应、24小时全天候保障支持。
3、精心运作,矢志找油勇担使命
“深耕河套叩地宫,助力巴彦新突破”,写在扎格三维项目营地的这句话,是参与项目全体员工的心声。
项目工区涵盖农田、沙化地、水域、林地......地表条件复杂多变,对施工质量提出了巨大挑战。
为此,2322队严格按照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要求,以体系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建立甲乙双方三级质量监控工作程序,应用PDCA循环工作原理,确保资料采集质量。
由于项目采用低频可控震源激发,为了实现接收效果的最佳匹配,扎格项目选用了高灵敏度5Hz单只检波器。
单只检波器对埋置要求比较高。河套地区干燥、风大,工区内的漫灌农田冻土层厚度达1米左右,检波器打孔成孔难度增大。
通过多次检波器埋置效果测试,2322队制定了“打好孔、深插直、压实线”三步作业法,配置68套汽油打孔机,使用助插器确保检波器顶盖处于地面以下10厘米,抗拉力大于2公斤,同时用不小于2公斤的沙袋压实引线,有效降低了大风对资料的影响,保证了检波器与地面的“体耦合”。
借鉴以往节点项目运作经验,扎格三维项目采用“节点仪器 G3i”混采技术实现资料品质监控。
在节点仪器区域每间隔10条左右排列,铺设1条有线仪器外设,保证每一次激发都可以实时监控原始资料品质情况。
20个巡线组,每个小组每天步行10余公里,在采集前对每一道节点设备状态进行巡查确认,及时替换状态不正常的设备,保证资料接收品质。
资料解释人员在采集现场同步开展工作,对第一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保证原始单炮品质。
复杂的工区地表,也对项目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2322队经过反复踏勘,结合工区主要风险,制定了重大风险防控方案、《过冰面作业管理方案》《夜间作业管理方案》等5个专项管理方案,严格落实风险防控责任。
工区内共分布有6条二级渠,2562条三级渠及8274条四级渠,地势虽然平坦,但是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不少隐患。
2322队从防御性驾驶培训入手,通过严格的把关和培训,利用班前会、驾驶员安全会等方式,提示驾驶注意事项。此外,通过GPS监控平台,对驾驶员超速、超范围行车进行实时监控,严格违章行为处罚,确保项目交通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4、攻坚克难,勘探铁军尽显担当
滚滚黄河,滋润着河套地区万亩良田。每年冬季来临,通过三盛公水利枢纽引入的47亿立方米黄河水都要通过四通八达的沟渠,漫灌进入田地——这是扎格三维项目所在地的传统做法。也正是这一做法,为物探施工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期。
厚实的冻土层,不仅有利于地震波传输,提升采集资料品质,而且便于震源行驶。
一旦温度上升,动土开化,重达数十吨的震源车将在农田地里寸步难行。
因此,要把宝贵的时间窗口期用好,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项目运作效率。
优化震源行驶路线,是项目提速提效的有效做法。
为最大限度提高震源作业效率,减少绕路花费的时间。解释人员对工区进行了精细踏勘,通过软件偏移、人工优化、精雕细刻三道工序,按照“横成行、竖成排,走直线、少拐弯”的原则,统筹组合炮点设计,在符合技术要求前提下,形成有利于震源行走的炮点设计方案。
依托公司技术支持,在地震初至波拾取工作中引入 AI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组合、自主特征学习,建立适合于不同地质特征的地震初至波拾取的深度学习方法和模型,智能地自动识别和修正异常初至。 这项技术将以前需要几个人甚至数十人参与的工作,减少到1个人和1台工作站就可完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升了拾取初至的准确度,拾取效果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
在节点数据管理方面,华北物探处以做好节点设备“金牌管家、贴心保姆”的态度,自主研发了eSeis节点仪器野外使用健康状态管理系统。在项目中,巡检人员对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节点,通过手机同步填写相关信息到健康状态管理系统,节点巡查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后台实时查看野外节点巡查工作的状态,检查巡检工作情况,规范巡查作业。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站体故障的原因进行汇总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方便维修人员精准维修、检测。
另外,针对巡检人员的工作量设计了可视化评价指标图,大大减少了人工统计工作量的时间。
下一步,系统还将在站体轨迹追踪、故障节点精准健康状态评定、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向继续完善,为公司全节点时代到来贡献更多的“华北智慧”。
5、党建引领,携手同心砥砺前行
扎格三维项目一共有党员54人,在项目运作中,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员工勇挑重担,抢在前、争实效、做典范。
1月6日,一场寒流席卷北方大地,磴口地区气温骤降。
面对到队的上万道检波器需要测试,党员突击队在零下20多度的寒风中,完成所有检波器的测试工作。
手冻僵了,脸冻红了,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提前退出。
党建工作与项目生产深度融合。
2322队党支部将eSeis节点设备的规范化操作、打孔设备的科学化使用、解释设计的数字化探索三个课题作为党员认责攻关项目,提升党员攻难关、解难题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和作为。
冬季河套地区气候寒冷,地震队在埋置检波器时遇到了两个难题:
一是打孔难。放线班党员主动认责攻关。在以往施工经验基础上,完成锂电池冲击钻打孔、四轮摩托冲击钻打孔、汽油机打孔装置试验,最终选择了适合项目实际情况的汽油机打孔装置,解决了难题。
二是收检波器难。由于昼夜温差大,检波器放入孔内,第二天会被冻得结结实实,很难再取出。解释组、放线班的党员设计了一系列试验方案,最终选取了撒盐和套塑料袋的方式,并通过给检波器加装助拔绳,方便检波器顺利收取,加快了项目运作节奏。
针对制约项目高效生产的重点、难点,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通过开展震源组“优胜机组”评选、放线班劳动竞赛 “优胜团队”评比、青年“创新能手”评选、“优秀班组长骨干”评选四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十四五”新征程已开启,河套盆地勘探蓝图已绘就。
华北物探人瞄准助力“打造矿权流转示范区,建设百万吨油田”的新目标,以“干一个项目铸就一个精品工程”的奋进姿态,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着希望,收获着荣光......
图文:沈家园 张彦彬 郑杨 高岩
平台编辑:王聪 李博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