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此题参考解析如下: 题目② 题目① 这道题的“常见”参考解析如下: 后来,为了进一步探讨,朋友又提供一道同类型试题:

​一、问题缘起

​ 昨天,一位朋友与号主讨论一个问题,这是一道在解析上存在“争议”的题目。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1)

为了看官参与到讨论中来,再呈现试题如下:

题目①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2)

这道题的“常见”参考解析如下: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3)

后来,为了进一步探讨,朋友又提供一道同类型试题:

题目②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4)

此题参考解析如下: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5)

事实上,多年前针对此类型试题号主撰写过一篇论文。显然由于论文价值不大,未能在免版面费期刊上发表,而号主发表文章又坚持不交版面费,此文就留在了硬盘里睡大觉了。

号主不打算把焦点放在解析对错上,而关注解析的思维过程。那么,从两试题解析来看,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这又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解析共点

​ 两题的解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堆积结论、罗列公式,几乎没有“分析”的痕迹。

如是解析之所以流行泛滥,根源在于高考试卷参考解析的“示范”作用(注:今年始官方不再公布高考卷“参考解析”)。注意到,往年高考,官方提供的参考答案,几乎不会有“参考分析”,只有计算题会提供参考解答过程,解答过程几乎就是结论堆积、公式罗列,没有“分析”的迹象。

这种现象,黄恕伯老师认识非常到位,也明确指出这种现象存在巨大教学隐患,即不利于核心素养目标达成【链接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yAYH4DZJou9SMXqigKTzVA(点击“大明论教“关注公众号,然后在您微信“公众号”中点击“大明论教”,能够查阅更多往期文章)】。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6)

习题讲解(解析),缺席审题,只有解答;解答过程,缺席脉络分析,只是编列方程;编列方程,不是根据基本原理分析,而是套用二级结论解答。这是当今辅导资料中的参考解析,乃至教师习题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低效、劣质教学现象。

​三、教学启示

根据黄恕伯老师的建议,在习题教学中要注重审题,审题后再解答;解答过程,要厘清脉络分析,然后再编列方程;在编列方程中尽可能根据基本原理列方程,而不要套用二级结论列方程。

例如,题目①解析,Q’=Q/2,很有可能是套用了二级结论,学生不仅仅难以理解,而且命题人自己也可能因为胡乱套用二级结论而犯错误。就本题,应该运用等效法,在这个基础上建构圆桶横截面模型,然后根据电流定义进行定量分析与计算。假定空气分子在静电除尘器中均匀分布,电离后正离子与负电子均匀分布;为计算方便,空气分子持续电离等效于空气分子“一次性”电离,电离后的电子恰好满足除尘目的,即生存的电子数目为mnNA;以正极导线为轴建立一个圆桶形横截面,桶外电子将向内通过横截面,桶内正离子将向外通过横截面,通过横截面的等效电荷量由“几何关系”不难分析得到Q=mnNAe;回归实际情景知道,通过该横截面这么多电荷量所用的总时间为t,继而根据电流定义I=Q/t,得到电流为I=mnNAe/t。

又如,题目②没有分析“为什么电流最大时电离出来的电子全部到达阳极”,而这个分析是极端重要的,学生只有理解了这个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光电效应实验中饱和光电流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实例:习题解析与讲解中的常见不良(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