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新模式智慧微菜场花果园上线,绿叶菜公益团购直供中心城区之探索
买菜新模式智慧微菜场花果园上线,绿叶菜公益团购直供中心城区之探索这是市农业农村委公布的两批套餐清单中,合作社运作的一个缩影。百蒂凯以平价和“纯绿叶菜”作为竞争优势,最大程度保证了市民消费的价格预期和蔬菜品质,同时帮助周围农户解决了销售难题。位于嘉定区的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出的一款“30元绿叶菜套餐”,将生菜、油麦菜、青菜、鸡毛菜、杭白菜、空心菜和米苋等独立包装、随机搭配,是两批团购清单中的“香饽饽”。该合作社还对周围20多家小农户种植的绿叶菜进行收购,采摘后的新鲜蔬菜,经过清理称重、包装,第二天就能配送到社区居民手中。来自虹口、静安、闸北、徐汇、黄浦、长宁、普陀等区域的订单,促使合作社日均收购量稳定在1500~2000公斤。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3月初以来,沪郊抢收抢种的绿叶菜经过旺盛生长后逐渐进入采收期,加上地产瓜果次第成熟上市,市民餐桌消费的选择愈加丰富。
为满足中心城区(尤其是封控小区)居民吃到地产新鲜平价绿叶菜的需求,市农业农村委联合9个涉农区先后于4月30日、5月5日两次遴选公布“地产绿叶菜直供市区套餐清单”,推出了数十款以绿叶菜为主的平价团购套餐,详细公布了套餐清单、价格、起送要求,并组织动员一批“公益团长”,让市民蔬菜消费告别“盲盒”,让时令新鲜的绿叶菜成为市民餐桌的主角,让上海“菜篮子”保供能力“突出重围”,惠及更多中心城区的市民。
向前跨一步
合作社实现“价值回归”
位于嘉定区的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出的一款“30元绿叶菜套餐”,将生菜、油麦菜、青菜、鸡毛菜、杭白菜、空心菜和米苋等独立包装、随机搭配,是两批团购清单中的“香饽饽”。
该合作社还对周围20多家小农户种植的绿叶菜进行收购,采摘后的新鲜蔬菜,经过清理称重、包装,第二天就能配送到社区居民手中。
来自虹口、静安、闸北、徐汇、黄浦、长宁、普陀等区域的订单,促使合作社日均收购量稳定在1500~2000公斤。
百蒂凯以平价和“纯绿叶菜”作为竞争优势,最大程度保证了市民消费的价格预期和蔬菜品质,同时帮助周围农户解决了销售难题。
这是市农业农村委公布的两批套餐清单中,合作社运作的一个缩影。
这些“蔬菜礼包”售价普遍在50元以内,大部分集中在35元~38元,每份包含6~8斤蔬菜。收到礼包的市民发现,与前些日子由社区团购或派发的蔬菜“盲盒”不同,礼包里小青菜、球生菜、空心菜等时令新鲜的绿叶菜成为主角。
“当季新鲜蔬菜,价格正在‘回落’”,这些平价套餐,无疑向广大市民释放了这一信号。
平价和新鲜,给市民带来了欣喜,很多蔬菜团购群和朋友圈引来了“晒图热”,消息不胫而走,来自中心城区的订单在几天内呈倍数增长。
自上海施行封控措施以来,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农产品应急保供能力不断受到挑战——原有的物流运输网络被打断,从前经由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地产农产品订单无法完成;田头交易被迫取消;批发市场涉疫封闭……与此同时,面向全市保供需求的激增,几乎所有被纳入生活物资保障序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都比从前更忙。
疫情之下的“绿色通行”,搭建起的是“保供生命线”。除了生产,他们必须以有限的车辆承担起更多的配送服务。
散户缺乏经营管理和配送能力,合作社自有基地无法满足全部市场需求,作为一种经济互助性组织,在原有的市场流通体系被短暂打破时,无论是前期主要满足区域内物资保障,还是在当下参与地产绿叶菜直供市区,除了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尝试“跨前一步”,承担起销售、加工、运输,以及带动中小散户等原有的权利和责任。
服务多一点,
“公益团长”的携手并进
地产绿叶菜公益团购直供,关键词在“公益”,生命力是“平价”。
近日来,市农业农村委系统内的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承担起所在小区的“公益团长”职责,守护绿叶菜平价直供的最后一环。
这些同志绝大多数本身就是响应市委组织部“双报到”制度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他们了解供货方信息,又熟悉居民需求。在“直供”团购套餐刚刚发布的几天,一支140余人“公益团长”队伍开始在社区里“忙前忙后”。
家住长宁区新泾镇瑞冬小区的陈艳芬,是市农产品安全质量中心青工委主任。她说,见过社区团购货源不稳、价格陡升、派送丢物等现象,也在疫情初期主动“发团”,自己寻找合适基地,从物流对接、收款收货、需求统计到消杀派送,一套流程全做过。当看到“公益团购”直供活动发起,她毫不犹豫地加入。
那天下午,她和志愿者们麻利地把208份蔬菜包分装发配到居民手上,送货时,手推车、电动车都用上了。“团长并不是那么好当,盘点要清楚,派送完还要负责售后。”陈艳芬说,但这一回不同,她感受到“背后”还有个强大的组织在支持自己。
“真正做到公益,才能把成本降下来,面对居民公开货源、公开账目,钱款直接付给发货方,团长不会来赚差价。” 市农业农村委直属机关党委四级调研员郭霞坦言,“有时,蔬菜连夜运到,我们就连夜送货,居民是打心眼里感激。”
如何帮助合作社“减负”也是“公益团长”们在努力实践的。
绿叶菜公益团购群有个微妙的细节,群成员的群名称都包含了所在区、街道(镇)的信息,而这一要求的出发点,正是为了方便临近小区组团采购,进一步提升合作社配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5月1日,“公益团购群”成员、东方城乡报社副社长张树良偶然得知金山区球生菜出现滞销,又因为球生菜易碎,很难放入套餐销售。在多方的撮合下,经向居委会报备,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区进行了一次“不分装、直采直送”的实验,用2000元包下1000多斤的球生菜,在社区志愿者协助下分装销售。最后,不但多支付了合作社300元,一部分生菜赠送给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和困难家庭,居民也对蔬菜的品质和价格表示满意。
这一交易方式吸引了“群友”上海农业展览馆人事科科长丁菊芳和展览科同事钱圣的关注,在了解了操作细节后,也在自己居住社区做起了卖球生菜的“公益团长”。丁菊芳还广泛发动自己的朋友,最终促成了3.3吨的销售量,将金山的球生菜送到徐汇田林、宝山月浦、浦东航头的多个居民区。
她告诉记者,搭建平台进行农产品资源对接,本就是工作职能。而疫情防控期间,她看到很多合作社产品滞销,而社区对蔬菜的需求空前的大,她更是心急如焚,因此希望能够“发挥能量”,促成对接销售。
“公益团长”的影响力不止于此。从后期的订单情况来看,在“公益团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社区被这些蔬菜套餐吸引,自发参与到订购接力中来。“来自‘公益团长’所在社区订单不断缩小,目前,仅占总量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这些绿叶菜套餐受欢迎程度高、传播快,订单量不断上升。”市农业农村委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8日,在已经成团的订单中,绿叶菜套餐成团次数占比超六成,订购绿叶菜19610份,总量44.82吨。订购名单内合作社其他品类15275份,总量14.64吨。
困难与挑战
合作社的新机遇?
疫情之下,相比各涉农区立足区内实现产销对接,通过跨区运输加大对中心城区的地产农产品供应力度,对于发挥上海“菜篮子”的全局保供作用,更显现价值。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社区团购蔬菜价格过高,市民无奈却不得不购买。而地产平价绿叶菜直供模式,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价格导向作用,加上“公益团长”的影响,有助于推动蔬菜价格回调到合理区间。
应急状态下开展的平价直供探索,有助于拓展新渠道和新供应链,对于合作社的运转何尝不是一场考验。不少合作社有切身体会:疫情对整体运力的管理和控制,很容易将团购配送总量顶到“天花板”。
由于套餐价格实惠,跨区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多数农业企业及合作社在平衡考量中,提升了“起订量”的限度,通常要求在50、100甚至200份以上。
“运力有限,是一件让人无奈的事。”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昌坦言,倘若条件允许、运力提升,他们可以做到让套餐更加丰富,对周边存在滞销风险农户的收购量也可以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市农业农村委表示,已与市商务委对接,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社区需求,再为500家符合标准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办理全市范围保供配送通行证,既提升运力,也为扩大运输队伍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合作社在这一模式下找到了新的机遇。
在团购统计中发现,除了市农业农村委公布的套餐,不少清单内的合作社还与“公益团长”们达成了许多单品的需求订单,既有茭白、蚕豆这样的时鲜货,也有西瓜、玉姑甜瓜这种瓜果类,还有红薯、鲈鱼等近期比较少见的产品。这些需求,都是基于“公益团长”与居民的守望相助,基于他们对自身领域的深入了解,基于与合作社的深入沟通中确定下来的。
茭白单品一推出,销量就很好。不仅自己种的500亩茭白田不愁销路,还带动了不少周边农户一起销售。“按照眼前的订单量,合作社保供车辆每天都要马不停蹄地往返青浦与中心各社区之间。”
上海世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金弟则在此次的平价直供中,与静安区安心坊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建立起了合作关系,由该中心作为中间方,面向静安区各社区提供直供配送,将配送服务的触角与整个静安区相连。如此一来,订购量大增,配送成本也降了下来,单日的5000多份,共1.5万公斤茭白就是这样成功接单的。
文字:贾佳 欧阳蕾昵 许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