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守护一江清水打造低碳岸线:看青山绿水如何铺就

守护一江清水打造低碳岸线:看青山绿水如何铺就公益林建设是安吉县规模最大、惠农最广、生态功能最全、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深受全社会和广大林农的欢迎。回顾过去,安吉的公益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投入几十万到年投入几千万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安吉县公益林的发展不仅为安吉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也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途径。森林旅游休闲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美丽县域的建设都离不开生态公益林这个绿色生态屏障。十年来,浙江安吉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开展生态资源保护,实施退耕还林、林地修复,构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安吉县林业局发布《安吉县公益林建设效益公报》,完成对安吉公益林建设成果的监测与效益评估,科学评价开展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对生态环境改善和对社会经济促进的重要意义。在刚闭幕的中共安吉县十四次党代会上,中共安吉县委

新华网上海1月6日电(孔亮)一江水,滋养两地人。18年前,上海长三角人类生态科技发展中心理事长陶康华教授带队,几十次进入安吉龙王山考察,最终确定龙王山为黄浦江之源。黄浦江的一头是以中国美丽乡村著称的浙江安吉县,另一头则是繁荣瑰丽的国际大都市——上海。2016年末,“重访黄浦江源”主题系列活动在黄浦江畔正式启动,2017年伊始,陶教授团队以及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的记者行走在竹乡安吉,开启“重访黄浦江源 走进美丽县域”采访活动。

绿水青山,上海的后花园成果喜人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近日,对生态文明建设再作重要指示: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在2005年,在考察安吉县时便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

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以“水”为姻,安吉与上海结下了亲情的纽带,繁华的大都市与“上海的后花园”遥相呼应。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两地能共同探讨黄浦江源的保护、发展及共享大计。如今的安吉,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较好地处理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出了一条独具安吉特色的发展之路,为“两山”理论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安吉方案”。

在刚闭幕的中共安吉县十四次党代会上,中共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宣布,安吉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22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20亿元,财政总收入预计从29.1亿元增加到60.3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2.87万元、1.57万元增加到4.46万元、2.5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营出口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家居产业打响品牌,椅竹精品进入G20峰会、神舟十一号。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逐步兴起,成功举办两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企业上市实现“零突破”,永艺股份主板上市,10家企业新三板挂牌……

守护一江清水打造低碳岸线:看青山绿水如何铺就(1)

航拍安吉赋石水库。新华网 梁鸿儒 摄

生态公益林效益巨大,青山绿水进黄浦江

十年来,浙江安吉县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开展生态资源保护,实施退耕还林、林地修复,构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安吉县林业局发布《安吉县公益林建设效益公报》,完成对安吉公益林建设成果的监测与效益评估,科学评价开展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对生态环境改善和对社会经济促进的重要意义。

公益林建设是安吉县规模最大、惠农最广、生态功能最全、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工程,深受全社会和广大林农的欢迎。回顾过去,安吉的公益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投入几十万到年投入几千万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示范县、浙江省公益林建设管理先进单位,安吉县公益林的发展不仅为安吉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也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途径。森林旅游休闲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美丽县域的建设都离不开生态公益林这个绿色生态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安吉是浙江省率先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县,从1999年就全面启动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据安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吉目前建设公益林63.18万亩,总生物量476.4万吨,年增长量34.33万吨。2015年公益林数据统计,吸收二氧化碳67.55万吨,植被固碳18.42万吨,释放氧气40.85万吨;调节水量1.61亿吨;减少土壤流失量149.65万吨;积累营养物质0.24万吨;氮磷钾元素和有机质保肥量8.14万吨。公益林生态效益总体评价,经监测,2015年公益林发挥森林生态总效益51.25亿元,平均每公顷效益达12.17万元。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为安吉带来巨大效益,青山绿水进黄浦江有了现实基础。

守护一江清水打造低碳岸线:看青山绿水如何铺就(2)

航拍黄浦江源安吉县章村镇。新华网 梁鸿儒 摄

护林产业融合发展,“金山银山”铺就致富路

上海的母亲河是黄浦江,黄浦江源在安吉。

作为黄浦江源第一镇,安吉县章村镇近年下大力气做好对生态资源特别是水源的保护。既做到“三不上山”:“农药”、“化肥”不上山,切实解决面源性污染的问题;“林道”不上山,加强植被保护,积极引导农户转化观念,走休闲发展之路。又做到“三不下水”:“磷不下水”,走村入户宣传,引导农户用肥皂替代洗衣粉洗衣,用小污染换大污染;“泥不下水”,加强对水域的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人不下水”,创设“生态卫士”载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群众监督机制,成立护源小队,杜绝人为的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不仅如此,近五年来,章村镇累计拆违13万平方米,腾出土地16.6万平方米,完成复垦358亩,拆除了恒天、隆兴及一批污染严重企业,并投入2600万元对6个行政村2204户农户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800万元对集镇规划区块两个行政村进行污水治理。此外,章村镇政府还对竹产业小锅炉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升级,对全镇11家企业原有的11台锅炉进行了拆除;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16年关闭、整治养殖场5家,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效果如何?以长潭村为例,过去农户生活污水采取直排的形式,污水横行,顺着沟渠流到马路田间,每到夏天到处都是恶臭味,蚊蝇滋生让村民们苦不堪言。后来该村累计投入350余万元对农户生活污水进行了专业化处理。现如今“光在长潭村,就有40多家农家乐,因为吃到了保护环境的甜头,村民们对污水处理项目非常支持,主动升级自家污水处理设施。”长潭村书记朱雪慧说,“目前污水治理工程共涉及294户农户,埋设终端35座,纳管14700余米,成品检查井600余个,新做及改造化粪池294座、简易厕所25户,达到了全村全覆盖。污水经过处理系统,从管道里流淌出来都是清澈见底。”

此外,安吉突出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休闲产业后发镇。通过几年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章村镇环境有了较大的提升,被游客昵称为“无霾镇”、“天然氧吧”,处处负氧离子 “爆表”。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未来几年借力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章村镇将快速融入高速“一刻钟交通圈”,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效益优势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也在逐渐凸显,吸引着更多的投资商到章村镇考察投资,已走出“招商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怪圈,进入“引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良性循环。

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使章村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之路,五年来,章村镇成功签约了广缘文商旅、穿越时光健康养生小镇等休闲项目,精品民宿归逸山居和特色酒店江源印象建成营业,累计接待游客1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

一条黄浦江将安吉与上海联系在一起,安吉对黄浦江源出重拳建设美丽乡村,守住了绿水青山,也让“金山银山”铺成了致富之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