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不死慈禧敢专权吗?两宫太后弃祺祥
同治不死慈禧敢专权吗?两宫太后弃祺祥所谓的“清朝十三朝”其实讲的并不是穆宗载淳的“祺祥”和“同治”这两个年号,而是指清太宗皇太极在位第十年时因改后金国号为大清,年号也有“天聪”改为“崇德”之事。“祺祥”使用时间很短,而且是被清政府废止的,因此算不得正式年号。“天聪”与“崇德”却象征意义重大,实际上乾隆之前有五个皇帝,却有六个年号,因此才有了“十三朝”这一说。不过,慈禧和恭亲王奕䜣却打着另外一个算盘,奕䜣与军机大臣议定,奉皇太后懿旨,起用了一个新的年号“同治”。这个年号很好理解,里面隐含着两宫太后共同治理的意义,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五日(1861年11月7日),新年号“同治”颁旨施行,同时废除了“祺祥”。在《慈禧外纪》中记载,“(慈禧)太后读书较多,知此二字(祺祥)不佳。意欲人人永忘载垣僭乱之事,遂取‘同治’二字。盖欲靖逆谋,求治安也。”这个说法也颇有道理,似乎可以作为参考。最后有个问题需要指出,在很多史籍中,往往会看到清朝十二帝
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带着无尽的羞辱,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临死留下遗诏立载淳(同治)为帝。咸丰刚刚去世不多久,肃顺、载垣等人便迫不及待地为新皇帝载淳取了一个新的年号称为“祺祥”。
当时,军机大臣们一共为载淳拟定了“祺祥”、“祥佑”、“安禧”、“兴符”四个年号,最终定下了“祺祥”,于是作为新皇登基象征的祺祥通宝便开始铸造了,祺祥元年的历书也刊印了,很显然,“祺祥”将成为未来皇帝的年号。
不过八大臣费尽苦心选定的新年号到了“辛酉政变”后开始被人质疑,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正是和肃顺有宿仇的大学士周祖培。在咸丰帝“北狩”热河之前,周祖培和肃顺在户部共事,他们各为户部满、汉两位尚书。
因此,周祖培认为“祥”字不吉利,不应该采用。而且周祖培还指出“祺祥”二字,不仅意义重复,而且不顺,所以他建议改用“熙隆”或是“乾熙”,并对肃顺等八大臣所取年号作了一番讽刺:“不学之弊,一至于此,呜呼!国家可无读书人哉!”
不过,慈禧和恭亲王奕䜣却打着另外一个算盘,奕䜣与军机大臣议定,奉皇太后懿旨,起用了一个新的年号“同治”。这个年号很好理解,里面隐含着两宫太后共同治理的意义,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五日(1861年11月7日),新年号“同治”颁旨施行,同时废除了“祺祥”。
在《慈禧外纪》中记载,“(慈禧)太后读书较多,知此二字(祺祥)不佳。意欲人人永忘载垣僭乱之事,遂取‘同治’二字。盖欲靖逆谋,求治安也。”这个说法也颇有道理,似乎可以作为参考。
最后有个问题需要指出,在很多史籍中,往往会看到清朝十二帝,却有“十三朝”之说。清朝从努尔哈赤创建到溥仪退位,一共有十二代君主,即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圣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仁宗嘉庆、宣宗道光、文宗咸丰、穆宗同治、德宗光绪以及宣统溥仪。
所谓的“清朝十三朝”其实讲的并不是穆宗载淳的“祺祥”和“同治”这两个年号,而是指清太宗皇太极在位第十年时因改后金国号为大清,年号也有“天聪”改为“崇德”之事。“祺祥”使用时间很短,而且是被清政府废止的,因此算不得正式年号。“天聪”与“崇德”却象征意义重大,实际上乾隆之前有五个皇帝,却有六个年号,因此才有了“十三朝”这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