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马三的真实身份,眼睛一闭一睁内蒙老炮儿
老炮马三的真实身份,眼睛一闭一睁内蒙老炮儿1、人到中年的子女们尤其推荐观看此片,有一些我们惯常忽视的东西,这部电影会帮你唤醒。这是一部比《老炮儿》更聚焦老年人困境的现实主义电影,我们都在老去,被时代的车轮残酷碾压,但很少会有人自觉,依然在生活的樊笼中努力地做着困兽之斗。所以即便电影里塑造的男主角是那么一个人憎鬼厌的“老混蛋”,观影到最后,一样为他的命运落下了心酸的眼泪。——老兽,他的困境,其实也是大多数人会走进去的人生困局。
掌柜的说
第54届金马奖已经过去一周多,获奖影片也都陆续上映。
下周一,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剧本的青年导演周子陽导演处女作《老兽》(12月11日)即将上映。
机缘巧合之下提前看了电影,非常震撼。
这是一部比《老炮儿》更聚焦老年人困境的现实主义电影,我们都在老去,被时代的车轮残酷碾压,但很少会有人自觉,依然在生活的樊笼中努力地做着困兽之斗。
所以即便电影里塑造的男主角是那么一个人憎鬼厌的“老混蛋”,观影到最后,一样为他的命运落下了心酸的眼泪。
——老兽,他的困境,其实也是大多数人会走进去的人生困局。
人到中年的子女们尤其推荐观看此片,有一些我们惯常忽视的东西,这部电影会帮你唤醒。
1、
注意到《老兽》这部电影,是因为涂们。
金马之夜,57岁的涂们爆冷拿下影帝。
开奖前,他在台下怡然自得地打着瞌睡。
等到宣布他获奖,他瞪了下眼睛,有点懵地上了台。
谢过了导演周子陽和剧组同仁后,还有点卡词了,沉默几秒,开始非常实在地夸竞争对手:“和我一起提名的艺术家们,你们提名是凭才华和实力,我是靠运气。”
相比他之前台下打瞌睡的反差萌,这句获奖感言更让我觉得钦佩。
演了一辈子戏,突然被一个重量大奖砸中脑袋,如此举重若轻,先夸别人,完全不给自己加戏,这真的不是娱乐圈作风——也不是故作谦虚,这么说感谢词基本意味着你得了影帝,第二天的头条也不会是你。
因为“我”的存在感太弱。
没有故事性。
因为这种平常心、反差萌,一下让我觉得这位老爷爷太可爱了。
与之形成有趣对比的是颁奖嘉宾周冬雨和马思纯这对小妮子,说自个俩上次上台前简直是“五脏俱废、肝胆俱裂、手足无措,惊心动魄,台词在台下背好久”;
这可能就是24岁拿影后和57岁拿影帝之间的大不同。
有人年少成名,机遇顺风顺水,欣喜若狂。
就有人默默耕耘,历经人世沉淀,到老来才终于得悟:命里有时,也是运。
涂们是鄂温克族,马背上长大,一生演过很多戏。
从大三在电影《成吉思汗》里演一个将军开始,开启了“草原王爷专业户”的生涯。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止杀令》中的成吉思汗,《贞观长歌》中狂傲霸气的颉利可汗,《嘎达梅林》中气度不凡的王爷,《倚天屠龙记》里重权在握的赵敏她爸汝阳王……还有《笑傲江湖》(李亚鹏版)里野心勃勃的左冷禅。
大部分都是气场惊人的“王爷”“可汗”“将军”“掌门”……
可以说,壮年时的涂们是成于草原,也困于草原。
“接连不断地演类似角色,这个王那个王,这个可汗那个可汗,那个戏路太窄了。”老爷子得奖后,吐槽自己那些年演过的“王爷”角色,“关于历史人物,剧作都不敢深入去写,所以要想从内心深处塑造人物,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他说自己演的这些角色,连自己都不爱看。
突破来自于2015年,55岁的老爷子接到了一部小电影《告别》的剧本,演一个身患癌症的老导演,如何面对脆弱的生命和家庭亲情。
这部电影让《老兽》的导演周子陽一眼相中了老爷子,亲自飞呼伦贝尔邀请他出演片中固执、霸道、有一堆坏毛病的落魄老板“老杨”。
令涂们完全没想到的是,老杨这个角色,会直接帮他拿下了一座“金马”奖杯。
虽然颁奖前,观众、媒体记者都觉得他的表演出色极了,拿奖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临进场前还在摇头,“不大奢望”。
2、
和57岁仍能一举挣脱事业藩篱,争取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获得业内最高认可的涂们不同。
他演的破产老板“老杨”作为一“匹”困在命运樊笼里的“老兽”,其人生境况可以说,非常不理想。
基本上来讲,就是一个被时代抛弃,又奋力地和时代做着对抗,最后还以失败告终的老人。
老杨也可能是中国大银幕上这几年来最令人讨厌的一个主角形象。#主角光环?不存在的#
真的,看片之前你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老杨岂止不是什么伟光正的人物,相反,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是一个十分让人讨厌的人。
就是这几年被微信公众号、主流媒体合力“围剿”的那种“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坏老人”范本。
怎么个坏法呢?
老妻病瘫在床,他不思在家照看,却成天溜出去,花天酒地,吃、喝、嫖、赌,还包二奶。
就连子女给老妻准备的手术费,他都能偷来花掉。
这是子女眼中的他。
全家的污点、拖累、老不羞。
但,人真的能简单的以好坏来分吗?
人性是多么复杂的东西啊!
随着剧情的展开,你会发现看上去“老人渣”的老杨,也并不那么纯粹的可恨。
他有三个子女,为了把孩子们养大,壮年时的他,是强大的,风光的,建立过自己的事业,发达过,辉煌过,曾是城内知名的大老板。
但中年后投资失败,被人拖欠了一大笔债。
如今赋闲在家,主业是照顾病瘫的妻子。
妻子瘫痪六七年。
三个子女各自成家立业,有自己的事业奔忙,有自己的子女教养,最小的那个姑娘,忙到连老娘病危做手术都请不到假到病床前看一看。
原本是一家之主的老杨,不再是子女们背后的支柱,反而渐渐成了所有人眼中的“黑点”。
他就像那匹老友临时寄养的骆驼一样,曾经为这个家(游牧民族)鞠躬尽瘁,但随着时代(城市)变迁,渐渐变成可有可无的边缘。
骆驼剩下的唯一价值是配种。
老杨呢?
面对自己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少的人生困境,他刚开始并没有多少自知,总还习惯着,自己是一家之主,不应该被困在那方陋室里。
习惯了,戴着最后那副装点门面的墨镜,骑着小电瓶车,在城市里游荡;在牌桌上醉生梦死,赌赌运气;去常去的洗脚城,享受一下老板的尊严;去那片投资了自己大笔钱财的空地上,感叹一下人生;去银行账户里查一查,欠款哪一天会到账;去红颜知己莉莉那歇一歇脚,重温一下身为男人的一丝慰藉……
老人眼中的自己,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子女眼中的老人,是游手好闲,丢人丢份。
随着那场“收拾收拾他”的家庭式绑架的到来,老杨才彻底明白,家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里的自己存在着多少尴尬的区别。
这是一个传统父权中心制家庭的的礼崩乐坏。
成年后的孩子们,并没有多少耐心静下心来试图去理解父亲的一系列行为,为生计疲于奔波的他们,只被眼前的腌臜事和父亲带来的麻烦蒙蔽了双眼。
而老去的父亲,年轻时为了家庭为了生计,操心子女工作、婚姻、房子,自以为做到了一个父亲该做的所有贡献,顽固的坚持着一个传统家长固执、自大、傲慢的作风,甚至还没来得及学会和子女们好好沟通,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失败的、被抛弃的父亲。
这也是一个老年男性,在人生不可阻挡地向谷底下滑时,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最后一丝顽抗和挣扎。
直到最后一刻,他或许才意识到残酷的事实:为人老父,人老了,没钱,跟子女谈什么男权尊严。
所以对着做律师的侄子,喃喃地说了一句:做人的层次,不是由他赚了多少钱能决定的。
这是他对自己曾经辉煌却走向颓败的一生,向这个势利的新时代,做的最后辩解。
3、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老杨式的老年困局。
在这个老年化日益严重的社会里,成功者只是少数,更多的人,人生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也没有能力再成为下一辈坚实的经济靠背。
而当我们不可避免地被时代飞速抛在身后的时候,这样的电影其实就像一记重锤,给正在老去的灵魂一下狠狠的撞击。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去面对,那些老去的,人格并不完美的老人?
近年来社会常有思潮,批判那些在公共场合素质低下的老人,霸道地抢座位,不讲理地占领篮球场作为自己跳舞的场地……每每这种新闻上头条的时候,舆论媒体总会感叹一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初时听到这样的机灵话我也蛮赞同的。
然而在看到《老兽》呈现出来的老年困境时,我突然发觉,以前的自己错得离谱。
尊老爱幼本是社会公德的底线,如何还要设置哪些老人是好,哪些老人是坏的区别线呢?
以简单的好坏标准来判别一个群体该不该尊敬,是否是我们在为自身的行为找借口呢?
人性,真的不是简单的一句好坏能判别的。
要记得,总有一天,你也会变老的。
而你能保证,自己就一定会老得和蔼慈善、眉目优雅吗?
当我们成为人群的边缘人时,还有人会愿意来听听我们内心的呐喊吗?
非常开心,能在这样的时节看到《老兽》这样的电影,它把视角聚焦在了“老男人”这样一个非常边缘的人群身上。
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因为还没上映,不能过多剧透,也不宜太深入解剖。
但它确实难能可贵,像一记警钟,振聋发聩。
我们都会老去,但如何避免成为“困兽”,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困兽”?
相信这部电影,会让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12月11日,如果能带上你的父母一起观看这部《老兽》,相信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