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护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纪录片守望家风探究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如何守护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纪录片守望家风探究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纵观古今,一些家风败坏的反面典型,大多数是在如何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关系上出了问题,做人做事中颠倒了这五对关系的前后顺序,甚至用后者取代前者,终被历史所淘汰,成为后世之殷鉴。《守望家风》从不良家风故事中析世事察兴衰明官道悟人生,阐释了家风败坏殃及家道祸害国运的道理。家风的整合功能,汇聚起齐心协力的精神源泉。家风往往是家族精神的体现,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族人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家族本身产生认同。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中,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形成了家国一体,治国从治家开始的优良家风。《钱氏家训》中“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也强调要化小家为大家,读书报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所以钱氏后人中涌现出很多国家栋梁之才,自然科学界有钱三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是华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居住在此的郑氏家族,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元、明、清三朝,为朝廷输送100多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
《颜氏家训》部分内容。(资料图片)
家风,是一个家庭中气质与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绵延在血脉中的基因。近日,央视播出的文献纪录片《守望家风》,在全国范围内精选出多位历代清官廉吏及当代优秀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故事,分别以《家国》《俭廉》《善仁》《孝忠》《传承》为题,讲述贯通古今的家风文化,探寻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好家风能有效抵御不良习气的污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那些弘扬真善美的家风故事历久弥新,纪录片《守望家风》就作出了印证,并阐释了家风的力量。
家风的约束功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好家风能有效地抵御贪婪、势利、奢靡等不良习气的污染。北宋名臣包拯一生为官清正、严于律己,并告诫族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种近似法令条文的家规,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激发后人的内在自律,相当于划定了立身处事的底线。毛泽东同志曾对家乡亲友约法三章:“一不要来京看我,二不要来京找我安排工作,三不要借我的名义找地方政府安排工作”,并身体力行。正是有家风约束,才让家庭成员明确行为边界,不触碰红线。
家风的评判功能,传递着是非曲直的价值尺度。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风的形式不同,思想教化上各有侧重,但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提倡什么,容忍什么,禁止什么,严惩什么,都有自己明确的标准,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焦裕禄、谷文昌等党的先锋模范把公私划得非常清楚,他们凭着对自己和家人的严苛,有时甚至于“不近人情”的要求和约束,守住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底色和本分。
家风的引领功能,指明了成功成仁的路径选择。孔子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中国人尊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尤其是重视读书的明理益能、振家出仕的价值,倡导“学而优则仕”。清代安徽桐城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代宰相”,后有12位翰林、24位进士,可谓“合家顶戴”,张氏家族的兴盛正是缘于张英、张廷玉父子集自己一生官场仕途、为人处世的经历体会,形成了“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的传世家训。诚然,孝敬的家风涵养忠诚之德,节俭的家风涵养勤廉之德,律己的家风涵养敬畏之德,好学的家风涵养上进之德,这便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家风的整合功能,汇聚起齐心协力的精神源泉。家风往往是家族精神的体现,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族人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家族本身产生认同。中国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家训——《颜氏家训》中,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形成了家国一体,治国从治家开始的优良家风。《钱氏家训》中“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也强调要化小家为大家,读书报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所以钱氏后人中涌现出很多国家栋梁之才,自然科学界有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称为“三钱”,文史哲领域有钱玄同、钱基博、钱穆、钱钟书等名家大师,不胜枚举。蕴含在家风中的精神力量,不仅是一个个小家的原动力,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精气神,是全体中华儿女逐梦圆梦的营养剂,更汇聚起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
家风败坏殃及家道祸害国运纵观古今,一些家风败坏的反面典型,大多数是在如何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关系上出了问题,做人做事中颠倒了这五对关系的前后顺序,甚至用后者取代前者,终被历史所淘汰,成为后世之殷鉴。《守望家风》从不良家风故事中析世事察兴衰明官道悟人生,阐释了家风败坏殃及家道祸害国运的道理。
容易结成不良利益集团。不良家风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一个身居要职的官员为中心,家族成员依仗其权势侵吞国家财产、谋取私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家族式利益团体。有的还通过政治姻亲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尾大不掉。周永康、苏荣、令计划等“大老虎”的落马,家风败坏是其共同特点。他们以圈子文化代替政治纪律、以团伙规矩取代政治规矩,习惯拉帮结伙,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
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领导干部掌握着一定的公权,如若家风不正,其妻儿难免受到影响,贪欲丛生、借权生财或仗势欺人、违法乱纪。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官员利用公权力违规插手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公共资源招拍挂等,为亲友谋取私利,“曲线敛财”成为常见手段。刘铁男、赵少麟案充分说明,权力一旦被亲情“绑架”,底线就会失守,利令智昏,漠视党纪国法,用“潜规则”将权力变现最大化。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损害了党的公信力。
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在群众眼中,领导干部与其家庭是一个整体,领导干部家风优劣、其配偶子女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等,直接决定着干部队伍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从披露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的祸根,“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有的领导干部家属亲友依权恃势,在社会上搞特权、抖威风、堂而皇之谋取私利,他们转包公共工程、倒卖名贵特产、垄断公共资源……为群众深恶痛绝,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形成不良社会风气。一些腐败官员大搞权钱交易,其配偶子女及亲友也狐假虎威,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肆意破坏规则。从帮助孩子上名校、找工作,帮助亲人就医、办理行政审批,到说情干预司法、充当政治掮客插手干部选拔任用等收取好处,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朝中有人好办事”“办事总想走捷径”的不良风气。不良家风助长了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助长了事事都想“个人优先”的“腐败病”。
守望家风方能厚积远行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守望家风》正是秉承这一思想,把中华优秀家风中的传统素材引入生活场景,以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提炼中华家风精神标识,用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回答现实课题。
厚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并不断获取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文化是信仰与信念的源头,是精神与力量的基因,是智慧与知识的根据。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缘于高度的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思想认知,明确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勘定了开拓进取的正确道路,并赋予全党全国丰饶的智慧与强大的定力,使我们党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富于激情和勇气,更具有毅力和韧性,更能在攻坚克难与顽强拼搏中创造奇迹。而优秀的家风文化,更在于给人筑砌精神砥石和点燃思想之火的过程中,每每都能切入灵魂,直达底蕴,以至从心灵深处铸成明晰而坚定的目标与信仰。
培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脉。人与人的差别、国与国的差异,在更高层次上则表现为其文化的承载力和驾驭力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深融于其中的家国、俭廉、善仁、孝忠等家风的核心意涵,为我们筑立心扉、淬炼肝胆、铸冶灵魂,使我们永葆鲜明而深挚的自觉、自尊与自信,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性支撑与深层次内蕴,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开掘出永志创新、奋发进取的强大引擎与不竭动力。
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树朽先朽于根,人毁先毁于心。”正风反腐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价值观的较量,是对世道人心的校准。与党纪法规相比,家风既拥有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又包含丰富的亲情感染力。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过程中,注重家风建设,有利于引导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明心见性、知行合一,筑牢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