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廊桥下的府河风景如画,城忆府河漂木
成都廊桥下的府河风景如画,城忆府河漂木宋代刘熙古、范成大、文彦博等对九里堤都进行过修缮,木材水运的作用得以加强。及至唐宋,四川的木材依然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特别是高骈改道郫江筑縻枣堰(九里堤)以后,顺江而下的木材可以直抵清远门,为成都城的修筑提供了条件。漂木的渊源四川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水运,古亦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古蜀先人就开发、利用岷江流域森林资源,首开木材水运。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清楚地表明,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需木材都是通过岷江水运而来。就连秦始皇的阿房宫使用的也是蜀山木材。
文 • 旻轩
图 • 网络
漂木期间的府河,木筏连着木筏,满河皆是,顺流而下,犹如曹营士兵渡江攻吴,又似赤壁连环战船。那木筏上的汉子,仅着短裤,常年站立,日晒雨淋,好像是古铜色的雕塑。
——《金牛风物》
漂木的渊源
四川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水运,古亦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古蜀先人就开发、利用岷江流域森林资源,首开木材水运。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清楚地表明,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需木材都是通过岷江水运而来。就连秦始皇的阿房宫使用的也是蜀山木材。
及至唐宋,四川的木材依然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特别是高骈改道郫江筑縻枣堰(九里堤)以后,顺江而下的木材可以直抵清远门,为成都城的修筑提供了条件。
宋代刘熙古、范成大、文彦博等对九里堤都进行过修缮,木材水运的作用得以加强。
明清时期,四川的木材是“皇木”,实施统一管制。永乐四年(1406年),为了修建北京宫殿以备皇帝巡幸,朝廷派出工部尚书宋礼专程到四川督办采木事宜。此后,将四川作为原木产地纳入中央控制,并历朝营造不断,采办纷繁。
1987年文物普查时在通江县石洞口发现一块石碑,碑上镌刻《永乐四年通江伐楠木运京记碑》,记载了永乐四年八月十三日,奉旨采办楠木的数量以及运到重庆,再接运赴京交割的情况。此次采木10筏,按明制一筏80根,也就是在通江县采办楠木800根。当时,一个地区一次性采办量都如此之大 不难想象明清两朝对蜀地木材的倚重。
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乱,成都城开始大规模的重建。总督年羹尧在郫县太和场石堤堰新凿“筑断堰”,将徐堰河与府河连通,形成直通成都的水运航道。岷江上游松潘、茂汶采伐的原木,灌县一带的竹木,通过府河源源不断地漂运到成都。唐昌码头舟楫往来,一片繁荣,木船一天便可以抵达成都,九里堤成为成都水运的门户,处于北郊的雍家渡、王爷庙都曾是热闹的码头。
这条水路的路线基本是:
灌县白沙河口——宝瓶口——柏条河——胥家场、金马场——唐昌滴水岩——郫县三道堰——郫县与成都的府河界河——成都洞子口。早发灌县,经六个钟头,午后可到达成都。一年中,端午节这天停漂,农历冬月底枯水期罢漂。
进入民国时期,岷江上游采伐木材水运经营兴旺一时。1912年,曾任四川西路军统领的灌县漩口乡绅姚宝珊与法国基督教士谢安道集资4万元成立“森茂”伐木公司对理番孟东沟作大规模砍伐,通过岷江漂运至紫坪铺起漂,扎筏驾运到成都销售2万多立方尺,这是内地入山砍伐森林的开始。1915年又开伐梭罗沟。
1927年,四川二十八军设防岷江,在上游设置“松理茂懋汶屯殖办公署”,颁布岷江沿岸森林开发规则,鼓励资本家投资办厂伐木。
抗战期间,日军侵占沿海港口,进口受限,木材价格飞涨,官僚、军阀、资本家纷纷组建伐木公司。
1937年,四川省政府以办成渝铁路为名,联合中央实业和铁道部、建设银行公司、川黔铁路公司(中法合办)及川沪资本家,合资200万元,在上海组建“四川伐木公司”,后更名“中国木业公司”。抗战胜利后,伐木商大多亏本歇业。据资料统计,1912-1949年,岷江上游共水运木材34.37万立方米,最高年1943年达2.664万立方米,沿河两岸森林的有伐无栽,森林遭到极大的破坏。
因为岷江的伐木、水运,产生了一些特殊的行业。旧时,采伐工被称为“劈师”,运输工称“漂师”,放筏工称“筏太公”。由于水路十分险恶,特别是在狭窄的宝瓶口,打翻木筏的事故多有发生。因此,这条水道长久以来,历练出一支驾筏高手,他们熟悉水路,水性好,长期闯荡在河上,跟水神打交道。虽说危险,但收入高,只要能活着从成都回来,总有不菲的进账。从事这行职业的多是贫穷之家的人,有些还是父子二代或祖孙三代。
建北门的兴起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
1949年12月31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上指出:“要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不但可以恢复经济,而且可以争取人心,稳定人心。”铁路建设需要大批量的建设材料。木材成了建设材料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木材为各项基本建设之主要材料,需要甚巨……”,“目前成都市基本建设已施工工程所需木材,供应甚感困难……”。省财经委的文件中此种表述屡次出现。
在这种如火如荼的成都大建设中,处于府河进入成都门户的九里堤、洞子口(现在的沙河源)一带成为了重要的木材集散地。特别是成渝、宝成、襄渝等铁路的修通,通过铁路专线连接火车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销全国21个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抢手货。
1950年,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宣布森林收归国有,四川森林采伐进入国家管理行列。3月,中央林业部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 5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组建了西南伐木总公司,设立了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伐木公司。川西伐木公司主要负责岷江木材的采伐和水运。府河上漂的木就是川西伐木公司的木头。
1953年撤销西南伐木总公司,在成都东珠市街成立了西南森林工业管理局,老红军韩正夫任局长,制定了四川木材运输“能水不陆”的方针,建立了乐山、雅安贮木场,整合了成都贮木场。
1956年建立岷江木材水运分局、大渡河木材水运局;1966年成立雅砻江木材水运局,1969年归属四川省林业厅管理。四川木材水运的格局基本形成。实际形成了四川三家木材水运巨头:大渡河局、长江局和岷江局。它们分别对应流域木材的运输和销售。其中业务最繁忙的,是运输终点位于成都洞子口的岷江局。
从1950至1998的49年间,岷江水运木材达1400余万立方米,对成都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推动全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区洞子口,曾是岷江水运木材的重要集散区。上世纪五十年代,成千上万的漂木昼夜不息地漂进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贮木厂收贮、销售,北门一带迅速发展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曹家巷有省、市建工局木材加工厂,万福桥有成都木材公司及贮木厂,九里堤有成都木材综合厂、成都贮木厂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张家巷、金华街、上河坝等处云集了各种木业单位。木业单位聚集,厂房毗邻,机器轰鸣,汽车、牛拉车、马拉车、人力板车来来往往,原木和木制品进进出出,热闹非凡,一时有了“建北门”之称。
伐木水运史的终结
西南伐木总公司川西伐木公司是建国后四川首批建立的国有森林工业企业,是沿袭了岷江历史上木材水运的工艺和组织形式。
1952年,川西伐木公司在成都设立收购站,分西站、北站、南站,负责岷江水运木材和收购陆运木材。1953年3月整合为成都贮木场,场址设在九里堤府河西岸。8月,川西伐木公司设立木材漂运处,1953年11月正式改为“川西分局正河流送工队”,负责正河流运送木材到紫坪铺,再由都江堰的水运大队水运到成都。
旧时的漂师和洞子口储木场的帮工,大多数被水运队收编,漂师这个行业也就有了正式身份。岷江河上再也听不到“打烂筏子,淹死舅子”的童谣,也见不到府河沙河中带蓬的木筏和夜间闪烁的渔火了。
1953年,川西伐木公司撤销,从灌县迁至理县杂谷脑镇,成立了西南森林工业管理局川西分局,并在紫坪铺、老母孔、甘仓三处设贮木场。
1956年2月,为统筹岷江流域各森林工业局的木材流运工作,加强采伐和流运管理,成立“四川森林工业管理局岷江木材水运处”,成都洞子口的成都贮木场归属其中,实现了岷江流域木材水运的统一领导、组织、管理、协调,有效促进四川铁路建设走向高潮。
1959年,为进一步适应生产的发展,四川省委将岷江木材水运处扩建为“四川省林业厅木材水运局岷江分局”。
1964年,四川省林业厅木材水运局撤销,4月将岷江分局和成都贮木场合并,成立四川省岷江木材水运局。
1981年6月,在阿坝州的省属森林工业企业单位,成建制下放阿坝州。阿坝州森林木材逐年减少,钢筋和水泥的大规模应用,四川林业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影响,企业发展走向困境。
1986年,岷江木材水运局出现亏损,开始面向市场进行多种经营。相继成立建筑工程公司、林产品公司、造纸厂等。
1994年2月成立木材经营处,主营陆运材;3月成立阿坝州成都木材交易市场,1998年7月更名为“阿坝州岷江局成都大西南建材城”。
1998年9月1日,四川全部停止天然林采伐,宣告岷江木材水运结束。实际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森工企业开始面临资源日渐枯竭,经营困难的局面。1996年,岷江局只运输木材28712立方米,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月的运输量。当年,岷江局亏损超过380万元。最窘迫的时候,职工们4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森工企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1996年,绝大部分森工企业开始就地移交厂办学校、森林公安分局等。
1999年5月阿坝州岷江木材水运局改为阿坝州岷江造林局,漂木人向植树人转变,并依靠“大西南建材城”及一批多种经营项目,实现产业转变。
岷江漂木史其实就是一段伐木史,千百年来西南地区茂密的原始森林已经所剩无几,“只伐不植”使历史上曾经的野生林大多荡然无存。绵延631.5公里的木材水运河道,为成都城市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喧嚣一时的成都北门,只是一个特殊时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需要。随着生产技术的改变,交通形态的转变,城市规模的嬗变,水运已经不是最经济的运输手段,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木材也因使用范围变小,从重要的生产材料向生活材料转变。府河漂木的壮观场面,已经成为老成都人一段悠长的回忆了。
☞ 转载自方志金牛
掌 上 金 牛
分享美好的事物给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