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育苗盘育苗方法和技术:茄子育苗方式选的好
茄子育苗盘育苗方法和技术:茄子育苗方式选的好布线的次数等于低热线长减去床宽,再除以床长即可,为了使地热线两个引出线端,处于苗床的同一端,布线的往返次数应接近整数,且是偶数。如果结果不符合,可调整床长床宽,使之达到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计算出布线的间隔距离,也就是说,布线宽度就是床的宽度,除以往返次数减一所得的结果就是布线的间距。也就是说,地热线额定功率除以要求的功率密度就是育苗床面积,只要有一根地热线,可负担的苗床面积,可以先设定好苗床宽度,由苗床宽计算出布线长度,也就是苗床长度,从而计算除线的往返次数。①、电热线电热温床,主要通过专用的地热线,从床底铺入,从而为育苗床加温。它的优点是加温速度快且均匀,如果配备有自控装置,可根据育苗需要调整床的宽度和长度,达到合理的布线要求。电热温床,有专用的地热线,而且这些地热线都预先设定好额定的功率,按播种床要求的功率密度每平方米70至100瓦,分苗床每平方米70至90瓦一词,计算出每根地热线可
国各地的茄子种植户的育苗设施有很强的地域性,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相同,不同作物的茬口不相同,同时和经济技术条件以及传统的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但目的基本是相同的,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在不适于茄子生长的时期,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创造一个适宜茄子秧苗生长的环境,条件达到,达到培育适龄壮苗的目的。
目前,我国在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的育苗设备,主要有温床,阳畦,大棚,日光温室,小拱棚,中棚,以及加温温室等。
一,温床温床指的是,有加温保温设施的苗床,在传统育苗床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加温设备,能够更好地为冬春育苗提供条件,更科学合理的提高苗床的温度,满足低温季节育苗的需要。
①、电热线
电热温床,主要通过专用的地热线,从床底铺入,从而为育苗床加温。它的优点是加温速度快且均匀,如果配备有自控装置,可根据育苗需要调整床的宽度和长度,达到合理的布线要求。
电热温床,有专用的地热线,而且这些地热线都预先设定好额定的功率,按播种床要求的功率密度每平方米70至100瓦,分苗床每平方米70至90瓦一词,计算出每根地热线可负担的育苗床面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计算。
也就是说,地热线额定功率除以要求的功率密度就是育苗床面积,只要有一根地热线,可负担的苗床面积,可以先设定好苗床宽度,由苗床宽计算出布线长度,也就是苗床长度,从而计算除线的往返次数。
布线的次数等于低热线长减去床宽,再除以床长即可,为了使地热线两个引出线端,处于苗床的同一端,布线的往返次数应接近整数,且是偶数。如果结果不符合,可调整床长床宽,使之达到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计算出布线的间隔距离,也就是说,布线宽度就是床的宽度,除以往返次数减一所得的结果就是布线的间距。
所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平均布线间距,就是比较理想的情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苗床的散热性,主要指苗床南北两侧向外散热多,布线线距适宜小些,苗床中部的线距就可以大一些,这样的话,为了使线距之和接近床的宽度,就要在平均线距的基础之上,在总体上对线距重新进行分配,实现线锯南北对称。
土槽的面积,就是根据计算的床的长度和宽度,深度为20厘米,在营养土下平整压实场地,根据设计的线距,在苗床东西两段钉上上木橛,从南或北一边起绕过木橛,往返布线至最后。
接下来通电,这一步很关键,在通电试验完全正常后,在地热线上面铺两厘米厚的细土,切忌出现石块,石子峰。接下来再铺营养土,地热线连接控温仪,可使温度自控,不安装控温仪,可多点插上地温计,通过观察来确定通电或断电时间。
②、火道温床
团类似于农村的火炕,是在苗床下部,设置一个火道,用木柴,煤炭加温,提高苗床的温度,这种方法比较经济实惠,温度容易掌控,且保持时间长。
二、阳畦
阳畦又被称为秧畦,是利用太阳的光能来保持畦内的温度,没有人工加温设施,所以又称冷床,是由风障畦进化而来的,一般来说,常见的阳畦,有风障,畦框和覆盖物三部分组成,又可分为槽子畦以及改良秧畦。
①,槽子畦
主要出现在我国南方的种植区,槽子畦一般南北框一样高,土框上下较直,下面与上面宽度相等,宽高一般半米左右,也就是40至50厘米,风障近乎直立,南北框之间也有横杆,上覆盖膜或者草苫保温,增温。
抢阳畦:南方的种植区是槽子畦,我国北方的种植区则是另一种阳畦,即抢阳畦,抢阳畦的出现充分的反映了南北方气候的截然不同。抢阳畦的北侧有东西延长,两米高左右的风障,风障稍微向南倾斜或者垂直,北筐半米多高,也就是50至60厘米,南框要矮很多,大约16厘米,南北宽1.5至1.7米,东西长7至10米,南北墙之间,东西方向上,每局40至50厘米,有一道横杆,上复盖着薄膜,晚上再加盖草苫等保温。
②,改良阳畦
改良阳畦又称为小暖窖,叫顾名思义,是保温性能较好的阳畦,甚至优于大棚,小棚甚至普通阳畦,一般比阳畦的地温高4至7摄氏度,保温性能接近日光温室。
改良阳畦一般是土建筑的,面积不大,跨度3米左右,上面设有拱,有1至3道立柱支撑拱的高度,有13至15米左右,上面覆盖伯薄膜,晚上盖草苫。
改良阳畦内昼夜温差大,育除的秧苗健壮,适应性强,定植后成活率高。但由于空间小,热容量小,增温快,降温也快,温度变化剧烈,在北京地区,1至2月份10厘米处低温在5摄氏度以上,三月份在14摄氏度以上,改良阳畦,在晴天的升温速度十分快,在上午十时揭开草苫子,一小时内气温可以增高至4摄氏度,最快可增高16摄氏度,温度日较差很大,需要注意通风降温。在最寒冷的季节,改良阳畦内的最低温度也在23摄氏度以上,阴雨天的日较差较小,约为1摄氏度左右,改良阳畦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夜间在90%以上。
目前,我国蔬菜基地的大棚一般是拱形大棚,跨度在6至12米左右,长度在30至60米左右,高在两米以上。根据大棚的结构材料,可以将大棚分为悬梁吊柱,竹木结构,拉筋吊柱结构,竹木水泥柱结构和装配式镀锌薄壁管式大棚等多种,由于大棚的面积比较大,大棚的棚膜外不便用草苫,进行遮阳棚内的防寒,也只是用多层薄膜进行内防寒,棚内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温度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如果大棚内套阳畦,这可大大方便育苗。
四,日光温室日光温室又叫暖棚,是我国北方地区都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一种在室内不设固定加温设备的温室,是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量,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能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一定的温度水平,日光温室的最大特点是投资低,保温效果好,节约能源,非常适合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使用。
和大棚的面积差不多,日光温室的一般跨度为6至7米,长30至60米高,高在两米以上。日光温室的前坡有一斜一立,半拱形和双斜面式,可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棚膜外晚上都可以覆盖草苫来保温,这一点优越于大棚。
温室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因此日光温室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温室的采光问题,最大限度的是阳光透射的温室内部。
北方地区利用日光温室的时间,主要是冬春秋三季,冬季的时候太阳高度角低,日出在东南,日落在西南,春秋两季,太阳的高度角比较平均,不用多做,考虑在冬季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阳光日光温室,一定要采用座北朝南,东西延长的方位。
冬天的早晨,外界气温非常低,偏东的温室在早晨揭开草苫后,室内温度往往会明显下降,因此,日光温室的方位尽量以偏西为好,这样有利于延长午后的光照时间和夜间保温。
目前,我国蔬菜种植户使用的小拱棚,高度在1至1.5米之间,跨度1.5至3米左右,长10至15米,主要是用竹竿,竹片钢筋或特制的玻璃纤,增强塑料杆等材料做成拱形架子,弯成圆拱形,并在圆拱型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小拱棚的结构比较简单,投资少,适合于大面积普遍推广应用。
为了最大发挥小拱棚的作用,一般采用南北走向,拱架的两端,直接插入栽培畦两侧,插入土中的深度为20至30厘米,拱间距为1米左右,增加抗封受压能力。
六,中棚相对大棚来说,的常见的中棚宽度一般为3至6米,高1.5至1.8米,长10至30米,中棚因为面积小,形式多种多样,有拱形棚,连墙中棚,大平棚等。
拱形棚是指形状像小拱棚,只是结构尺寸不同,连墙中棚指的是,形状像温室长20至30米,宽6至7米,高1.8米左右,三面连强,所谓的大平棚,指的是形状,好像三面连墙大棚,但高只有1.2米左右。
大平棚和中棚,都能够在棚膜外加盖草苫,除了用于生产外,都可用来育苗,另外三面连墙的中棚内,还可以设置火炉和烟道进行加温。
七,加温温室加温温室,这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育苗设施,是在温室的基础之上,通过增设固定的加温设备来实现的。传统的温室的热量来源,主要是阳光辐射,这对阳光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加温温室的存在,最有利于改善这种情况。
种植商品茄子,想要高产增收,首先要严把育苗关。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育苗设施,育苗方式,才是增产创收的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