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霹雳娇娃开头(新版霹雳娇娃有没有老版好看)
新版霹雳娇娃开头(新版霹雳娇娃有没有老版好看)本片也十分着力去营造三位娇娃之间的情感戏,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好莱坞商业动作片主要展现“男性情谊”(bromance)的一种纠偏。大家可以经常在好莱坞商业动作片中看到各种“男性情谊”的营造,比如“漫威电影宇宙”里的雷神和洛基,比如《大侦探福尔摩斯》里面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只要这么一举例,相信大家都能知道毒舌君在说什么,也能想到好莱坞电影中更多此种类型的“男性情谊”,而且影迷们也很爱磕这种“基腐CP”,但“女性情谊”就只是在诸如《牛仔裤的夏天》这种好莱坞情感片中出现了,在动作片中是不多见的,即便有也很难像“男性情谊”那样得到重点展现。片中甚至还有一些只为嵌入“女性主义表达”,而没有太大剧情必要性的内容。比如说那个“黑人娇娃”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找的那个当地女线人,此人的作用无非是告诉娇娃们目标人物住在哪个酒店,实在是可有可无的。影片要加入这么一个角色、这么一场戏,无非是因为此人是救助社会弱
好莱坞新版《霹雳娇娃》本周上映,不管上映前片方如何维护口碑吧,上映后口碑在中国内地肯定会崩成渣了,所以毒舌君要提前给大家预个警,让大家明白这是怎样的一部影片,特点和问题在何处,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去观影!
毒舌君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是一部在当今西方国家女性主义以及“me too”运动大背景下,以这一思潮作为创作指导的好莱坞商业片。毒舌君当然可以直接列出本片的诸多缺点和问题,酣畅淋漓地痛批一番,但“事就论事”显然意义不大,只有先向大家说明上面这些本片的思想背景和意识形态,并以此来通观整部影片,才能让大家对于本片问题的成因有更清晰、更本质的认识。
当然,毒舌君也并不是对当今西方国家主流思潮的女性主义有什么不满,反而挺认同这是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思潮。近几年受这一思潮影响的《星球大战》、《饥饿游戏》等众多好莱坞大片也创造过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绩。但像新版《霹雳娇娃》这样彻底拍成一部了“女性主义宣言书”,恐怕还是好莱坞主流商业片中比较罕见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吧!这就对影片形成了一种“双刃剑效应”,特点有多鲜明,问题就有多严重。
在“女性主义”的指导思想之下,本片给人一个最直观的观影体验就是,话偏多信息量偏大,导致整部影片的观影过程并不是那么的轻松愉悦,让人看得会有些累。再加上本片是女演员伊丽莎白·班克斯当导演拍摄的第一部商业动作片,虽然她此前有执导商业歌舞片《完美音调2》的成功经验,但这显然对于她拍摄一部商业动作片无甚帮助,这也意味制片方也不可能在她身上砸大钱拍大场面,也就是说本片绝不是中国观众喜欢的那种“火爆型大片”,动作场面也就是B级片的水准,远不够精彩刺激,最终使得本片成为一部“女性主义”表达足够,而“爆米花”程度远远不够的好莱坞动作片!
而且,对于中国观众,甚至是对于中国女观众来说,能否有效接收本片通过大量对白所注入的女性主义思想,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这些东西,也是不敢让人抱有太大信心的。因为中国观众看好莱坞大片主要就是图一个刺激爽快,对其中搭载的各种内涵和思想表达是不太关心的。尤其是本片这种“女性主义思潮”只是在西方国家中流行,能经过“信息防火墙”流入我国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所以片中表达的一些概念和情感,也未必能够被中国观众所理解和接受。如果不理解不接受,那么观众是不会觉得本片有太大意思的。
说了“双刃剑”的一面——问题,毒舌君也来说说“双刃剑”的另一面——特点。大家也可以不妨换个角度来看,本片的诸多问题,其实也是本片的特点所在。本片对于“女性主义思潮”的表达欲望,可以说是好莱坞商业片前所未有之强烈。大家看的时候注意好好品品影片开头“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跟那个“亚裔脸”反派的那段对白,就涉及到“女性选择权”、“男性对女性的性别偏见”等女性主义话题。
还有“搞定亚裔脸反派”这个开场戏结束之后的片头部分,按照老版《霹雳娇娃》电影的传统,应该是伴随着延续自剧版《霹雳娇娃》的经典主旋律,由三位“娇娃”出镜并配有“查理”介绍旁白的画面,但本片也完全摒弃了这一致敬经典的传统,不仅用上了全新的配乐,三位“娇娃”也并未出镜,而是换成了追求自我、活出个性的“全球女性大联欢”这样一种片头,无疑也是当今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影片中的直观表达。
片中甚至还有一些只为嵌入“女性主义表达”,而没有太大剧情必要性的内容。比如说那个“黑人娇娃”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找的那个当地女线人,此人的作用无非是告诉娇娃们目标人物住在哪个酒店,实在是可有可无的。影片要加入这么一个角色、这么一场戏,无非是因为此人是救助社会弱势女性群体的NGO组织负责人这样一个身份,以及通过黑人娇娃的愧疚心结让观众感受救助女性弱势群体的责任感和必要性,再加上娇娃们为这些社会弱势女性群体送上的一车生活必需品,来表达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本片也十分着力去营造三位娇娃之间的情感戏,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好莱坞商业动作片主要展现“男性情谊”(bromance)的一种纠偏。大家可以经常在好莱坞商业动作片中看到各种“男性情谊”的营造,比如“漫威电影宇宙”里的雷神和洛基,比如《大侦探福尔摩斯》里面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只要这么一举例,相信大家都能知道毒舌君在说什么,也能想到好莱坞电影中更多此种类型的“男性情谊”,而且影迷们也很爱磕这种“基腐CP”,但“女性情谊”就只是在诸如《牛仔裤的夏天》这种好莱坞情感片中出现了,在动作片中是不多见的,即便有也很难像“男性情谊”那样得到重点展现。
所以,新版《霹雳娇娃》就着力在娇娃间去营造一种“女性情谊”的情感氛围。尤其是黑人娇娃和暮光女之间的情感戏,两个人都是锋芒毕露的个性妹,一开始针锋相对性格不合,互相也有些看不顺眼,直到两人经过“工厂大战”彼此互助,才真正敞开心扉接纳对方。“工厂大战”之后影片还特别设计了一场戏,带着大战疲惫的三位娇娃坐在伊斯坦布尔的游船上彼此依靠,从这一刻起,她们真正成为一个亲密的整体,这也是导演极力张扬“女性情谊”的一场戏。
影片中甚至还有不少对于好莱坞商业片一些传统的“男权思维”的颠覆与逆反的内容,要的就是塑造一种当今女性主义思潮最愿意去宣扬的那种独立、自信、坚强、勇敢、有个性有头脑、离开男人完全也能活得潇洒、活得精彩的这样一种当代女性形象。
比如说当你看到最后,会发现几乎所有男性主要角色都是坏蛋。好莱坞往往爱塑造一些无脑的花瓶妹,本片就来展现一些有权力有地位的男性也可以是愚蠢和无脑的,他们的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更可以折射出女性的理性与真挚、聪明与机智。他们对女性一次又一次的轻视,结果只会变成女性对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打脸”,影片结尾的一个小反转就是男反派轻视娇娃自以为是,结果却被那个软件工程师娇娃给不动声色地整到了。最后大反派还以为自己人多势众占了上风,结果一瞬间众男人就一起倒在“众娇娃”脚下,甭提多颠覆了!
《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英文片名的直译是“查理的天使”,也就是说,所有娇娃都是在一个名叫“查理”的幕后神秘男的指挥下执行任务的, 为了避免落下“男权控制女性”这样一种口实,本片甚至连“查理”的性别都直接改了,虽然这个人依然保持神秘,但观众能听到此人说话的声音是个女的,是通过变声器变成男声的。
这种颠覆与逆反在三位娇娃的角色形象和气质上也有鲜明体现。对比一下卡梅隆·迪亚兹、德鲁·巴里摩尔、刘玉玲在老版《霹雳娇娃》电影里的角色就不难看出,虽然老版电影也强调了娇娃们在男性面前的强势,但他们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各种搔首弄姿、载歌载舞,其实都是在给男性观众的眼睛“发糖”,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极力讨好男性观众的。
但新版《霹雳娇娃》里娇娃们的角色和气质就完全不同了,完全不以讨好男性观众为目的。虽然片中也有各种变装执行任务的情节,但他们绝不搔首弄姿、绝不勾引男性,她们的个性与魅力不是为了男性观众而散发的,而是为了女性观众而散发的,不是要让男性观众心中发出“好漂亮的性感妞”这样的感慨,而是要让女性观众发出“我要活成她那样的女人”这样的心声。
本片对于好莱坞各种“男权套路”的颠覆和纠偏,自然有极力张扬女性主义的积极意义。但有些情节感觉玩得有些过火了,让人看起来不太舒服。比如说在一次行动中,三位娇娃害得一位无辜的男保安丧命,除了一位有些自责之外,另外两位表现得并不十分内疚。比如说在那场“工厂大战”中,本来娇娃们已经弄晕了监控室的坏人,还有啥必要再把他从二楼给扔下去呢?这种“反男权”反到把男人不当人,也有些过火了吧?
还有影片对男性角色的处理也有些偏随意,例如影片结尾大反派突然拉出软件工程师娇娃的一个男同事,毒舌君顿时就有点懵逼,这个男虽然跟这个娇娃都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此前两人的戏份有交集吗?完全想不起来了啊,直到看了第二遍,才发现两人此前在给大老板介绍新产品那场戏里有过几秒钟的戏份交集,这看到最后普通观众哪能想得起来啊!
此外,毒舌君认为,本片对于女性主义的推崇和渲染有些过度了,过于完美了,这就导致影片显得有些失真和儿戏,更像给女性观众营造的一个“女性主义完美梦境”。在这个梦境里,女性们可以开车豪车世界穿梭执行任务,基地里有各种漂亮衣服随意挑选,还有一个叫“圣人”的完美男性给你服务,他温柔优雅,精通厨艺,还会理疗按摩,还是个心理治疗师,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女性梦中的“完美男闺蜜”吧!
在这个梦境里,女性总能打得过男性,即便一开始打不过,也能完全凭实力最终战胜。整部影片中除了暮光女有一个胳膊擦伤需要敷药的小伤之外,其他的打斗也只是把娇娃们弄脏一些、狼狈一些,娇娃们从头到尾几乎从不受伤流血,不会有损他们的完美容颜。
上面都是毒舌君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影片进行的分析和点评,许多普通观众可能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只关心这部好莱坞电影娱乐性强不强、动作戏刺激不刺激,有没有老版《霹雳娇娃》电影好看。虽然上面也简单提及了这方面的内容,毒舌君下面再具体说几句。
如果只是简单比较娱乐性和动作戏的话,那么新版《霹雳娇娃》其实在总体上还是不如老版《霹雳娇娃》。因为老版《霹雳娇娃》有两个极其鲜明的商业卖点,一是变装发骚,二是中国功夫。教娃们在片中各种变装卖弄性感,还用各种镜头来强化她们的性感,极大地张扬那种吸引男性眼球的“女性魅力”,这一看点已经被主打“女性主义”的新版《霹雳娇娃》完全摒弃。
但“中国功夫”这一看点,则是老版《霹雳娇娃》给人留下极为深刻印象的娱乐个性。当年正值《黑客帝国》掀起的“中国功夫热”在好莱坞盛行,老版请来香港动作指导袁和平,给娇娃们打造出各种夸张炫酷的中国功夫POSE和动作,再配上大量的慢镜头呈现,在当年看来打起来确实够潇洒够带劲。
但新版《霹雳娇娃》却完全没有这样的个性化动作风格呈现,就是好莱坞比较常规化的追车和打斗,而且三位娇娃的打女气质也不强,动作戏要靠大量的剪辑手法来配合完成,实在是没法打得好看。毒舌君再说句不带“性别歧视”的话,感觉伊丽莎白·班克斯这位女导演也不太会拍动作戏,不仅无法让动作戏呈现个性,连紧张精彩刺激感其实都是很一般的,这方面的看点其实还远远不如将近20年前的老版《霹雳娇娃》。
最后毒舌君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如果你对“女性主义”这一话题有足够的好感和兴趣,那你能从本片中体会到不少个性和乐趣,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火爆刺激的好莱坞电影,那本片一定会让你失望。(文/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