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第五师第25团大事记,铁道兵8月大事记
铁道兵第五师第25团大事记,铁道兵8月大事记陶赖昭松花江大桥通车典礼, 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陈云(前排中)到会致词,他赞扬说:这座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但胜地不常,世事变迁,铁道兵的历史使命“犹有竟时”,每个月的“大事”,莫不是这样由盛而渐弱的轨迹,几分豪迈,几分悲壮。1980年8月,铁道兵尚有兵员374683人,被要求缩减至20万人;3年后,兵改工仅剩17万人……我们看铁道兵的历史书,不论是战争,或是铁路工程,的确不全是铁道兵“单枪匹马”独自完成的。铁道兵,或是非铁道兵人士也有这样的言论:大家伙一起干的,功劳不能都算在铁道兵一家头上。这话没有错,但一定有主次之分的。抗美援朝铁路抢修,是铁道兵团、铁道部的铁路工程总队、朝鲜的铁道旅。根据中朝两国政府批准的中朝关于战时军事管理朝鲜铁路问题的协议,成立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负责朝鲜境内铁路运输与抢修。其中,铁道兵团李寿轩、彭敏和权泽(朝方)3人负责“联运司抢修指挥局前
按月份历数铁道兵历史上的大事,已编写到8月。
谈一点感受:铁道兵的历史,就是打仗,修路,抢险救灾,年年月月如此。工程不同,战场有别,灾情各异,不变的是铁道兵吃苦耐劳的本性,忠诚事业的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像时间的年轮,周而复始,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一个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8月,铁道纵队组建抢修的第一座大桥——陶赖昭松花江大桥。重大铁路工程嫩林铁路、贵昆铁路等,在8月开工建设;引滦入津工程8月通水;“世界上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驻马店水库溃坝,铁道兵担负京广铁路抢修任务,诞生“抗洪抢修模范连”。因为是“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先后两次在济南黄河进行铁路舟桥演练,军委首长现场视察。
虽然几十公里长的铁路工程一般不列入“大事”,但一个营、一个连,数百人,日升月落连续作战春夏秋冬,对于每一个战士来说,何尝不是人生的大事啊!
我们看铁道兵的历史书,不论是战争,或是铁路工程,的确不全是铁道兵“单枪匹马”独自完成的。铁道兵,或是非铁道兵人士也有这样的言论:大家伙一起干的,功劳不能都算在铁道兵一家头上。这话没有错,但一定有主次之分的。
抗美援朝铁路抢修,是铁道兵团、铁道部的铁路工程总队、朝鲜的铁道旅。根据中朝两国政府批准的中朝关于战时军事管理朝鲜铁路问题的协议,成立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负责朝鲜境内铁路运输与抢修。其中,铁道兵团李寿轩、彭敏和权泽(朝方)3人负责“联运司抢修指挥局前方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在朝铁道兵团所属各师(团)、工程总队及朝鲜人民军各铁道联队。现在明白了吧,抗美援朝铁路抢修,主要是铁道兵团的领导组织指挥。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参建的许多重大工程也是如此。比如,襄渝铁路是铁道兵组织,成昆铁路、北京地铁一号线工程后期是铁道兵统一组织施工。不一一举例。
8个月的大事,按月回顾,总疑似铁道兵是一个生命的活体。诞生时,初生牛犊不畏虎,万里征战抢修,为解放战争立功;抗美援朝,血与火,久经沙场,身经百战,所向披靡,铸造了“钢铁运输线”与铁道兵的精神;和平建设时期,驰骋华夏,编织铁路网,被献花、掌声簇拥,“祖国铁路建设突击队”赞语享誉神州……
但胜地不常,世事变迁,铁道兵的历史使命“犹有竟时”,每个月的“大事”,莫不是这样由盛而渐弱的轨迹,几分豪迈,几分悲壮。1980年8月,铁道兵尚有兵员374683人,被要求缩减至20万人;3年后,兵改工仅剩17万人……
陶赖昭松花江大桥通车典礼, 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陈云(前排中)到会致词,他赞扬说:这座大桥的修复,“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
1948年8月1日,铁道纵队第3支队、第2支队一部参加围攻长春作战,抢修哈(尔滨)长(春)线陶赖昭松花江大桥,10月23日抢修完成,次日举行通车典礼。东北局、东北军区、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铁路总局领导到会祝贺。陈云讲话赞扬抢修部队为东北人民修通了一条胜利之路,号召铁道兵团继续努力,保证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
1949年8月,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为铁道兵团题写“铁军报”三个大字。创刊于1948年10月15日的《铁军》报, 8月13起报名改为《铁军报》。
1949年8月中旬,铁道兵团第1支队第1桥梁大队开始抢修陇海线8号桥。该桥8孔150米,墩高45米,是当时全国最高桥。10月18日抢修完工。抢修中,桥梁大队3分队职工杨连第采用搭单面脚手架登上桥墩,爆破铲平墩面,被誉为“登高英雄”,荣立大功,出席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大会。
1950年8月3日,铁道兵团政治部发出《关于选举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及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指示》通知,评选出登高英雄杨连第及王志林、李文柱、赵志诚、何金山5名代表出席代表会议。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铁道兵团(左起)王志林、赵志诚、杨连第、李文柱、何金山等5名代表出席会议。
1951年8月1日,根据中朝两国政府批准的中朝关于战时军事管理朝鲜铁路问题的协议,中朝联合运输司令部在沈阳成立,简称“联运司”,负责朝鲜境内铁路运输与抢修。下设办公室、政治部、运输局、抢修指挥局、军管总局以及财务科。铁道兵团机关承担“联运司”机关工作。
22日,由铁道兵团李寿轩、彭敏和权泽(朝方)3人负责的“联运司抢修指挥局前方指挥部”在安州成立。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在朝铁道兵团所属各师(团)、工程总队及朝鲜人民军各铁道联队。
中朝两国铁道部队指挥员共同研究铁路抢修方案。
31日,东北军区司令部转军委命令,从补训第11师拨给铁道兵团9000人补入各师(团),补训第11师第50、第51、第52团及补训第7师第36、第37团等5个团共18379人,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独立第1至第5团,配属铁道兵团、工程总队执行铁路抢修任务。
1952年8月1日,政务院、中央军委电令:铁道兵团及其所属各师,自8月份起列为军委建制序列,部队军政训练、党政工作、干部管理及供应卫生等均由军委各部门承办;铁道业务领导、器材供应及铁路修建费,由铁道部负责筹划布置。铁道兵团的经费供给,由总后勤部另列账目负责办理,并由铁道部在上交款项内扣除铁道兵团所需经费缴总后勤部,照解放军供给标准供应。
1953年8月1日,铁道兵团党委作出《关于建设学校的决定》,石家庄干部学校本期文化学习结束后改为铁道兵学校,1954年9月1日起进行正规训练,力争到1958年底培养初级军官2000名;沈阳文化学校改为铁道兵文化速成学校。
15日,铁道兵团向中央军委提出关于建设铁道兵部队的建议,取消铁路新建指挥局、抢修指挥局,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司令部;铁道兵团机关移回北京,作为军委铁司之基础;铁道兵团和各铁道工程师合并和成立铁道兵司令部的命令请早颁布。9月中央军委、国务院电复,成立铁道兵。
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召见铁道兵王震司令员,了解抢建黎湛、鹰厦铁路准备情况。毛主席指出,关键是快,要用抢修的精神,战斗的姿态,迅速抢通这两条铁路。11日,铁道兵王震司令员、崔田民副政委、郭维城副司令员、刘克副司令员、徐斌参谋长等赴广西,踏勘黎湛线现场,审定设汁,部署兵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韦国清主持下,与自治区党委共商民工参加修路的组织领导和物资供应等问题。
13日,抢建黎湛铁路的铁道兵第1、第2、第4、第6、第10、第11师陆续开赴广东、广西铁路工地。
26日,铁道兵在广州召开技术干部会议,参会380多人。会议充分肯定技术干部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贡献,阐明知识分子、技术干部在铁道兵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知识分子工作中存在的偏向;确定技术干部职称、职责,建立技术责任制,并对技术干部的级别、薪金、津贴、休假以及家属随队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兼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作政治报告,关于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以及知识分子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和对社会主义事业应抱的态度等问题,作了深刻阐述。
1955年8月下旬,铁道兵担负的外(洋)福(州)州铁路开工。铁路全长194公里,由第1、第5、第10、第11师等单位担负施工。经过近两年努力,1958年11月26日铺轨到福州,举行通车典礼。
外福线终点福州站。
1956年8月2日,铁道兵第1师担负施工的昆明至河口铁路碧色寨——河口段复旧工程开。这段铁路全长178公里,1957年12月18日修复通车。
18日,铁道兵独立桥梁团和第3师担负施工的漳州铁路支线开工。该线起自鹰厦铁路郭坑站,西跨九龙江至漳州市,全长11公里。1958年9月铺轨通车。
24日,国防部批复铁道兵:组建两个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军、第2军。铁道兵9月1日正式组成铁道兵第1军,率第2师一部和第7师第32团进驻新疆,执行兰新铁路红柳河至哈密段的修建任务。后因计划变更,该军于1957年第2季度撤出。
1958年8月1日,铁道兵第7师开始担负海南岛环线铁路安(游)岭(头)段由米轨改准轨的修建任务。该线全长126.6公里,1960年8月16日正式通车。
铁道兵承担的湘黔铁路湘(潭)新(化)段修复工程开工。湘黔铁路起自湖南省株洲,经湘潭、娄底、新化、润溪、溆浦、怀化、新晃、大龙堡、镇远、凯里至川弓,全长812.5公里。东段株洲至涟源解放前已建成通车,后因抗日战争需要全部拆除。解放后,株洲至湘潭段于1953年修复通车。此次开工修复湘潭至新化段,全长196公里,由铁道兵第2师担负施工,1961年12月28日铺轨到金竹山;金竹山至新化30公里也达到铺轨程度。由新化至大龙堡段330公里,均为新建工程。修复工程基本结束后,第2师和第3师于1959年1月开始施工,1961年奉命停工。
29日,铁道兵承担的梅(水坑)潘(田)铁路修建工程开工。铁路原名漳(州)泉(州)铁路,起自鹰厦线梅水坑车站,止于潘田,全长43公里,由第3师和第11师担负施工。1959年9月20日梅水坑至大深12.4公里铺轨通车,大深至潘田段施工至1960年收缩停工,未了工程于1962年1O月交福州铁路局接管。
铁道兵第1师担负施工的东川铁路支线(塘子至浪田坝)开工。该线全长97公里,开工不久因经济困难而停建。1964年3月复工,1966年4月3日铺轨到东川。
1960年8月6日,铁道兵在济南洛口组织黄河铁路浮桥架设演习。担任演习的第4师第16团,用6小时在黄河桥下游500米处架设一座13孔、长262.8米的浮桥。行车时速达到18公里。
修建嫩林铁路,部队向密林深处进军, 投入新的施工任务。
1964年8月17日,铁道兵承建的嫩林铁路开工。该铁路南起嫩江,向北经大杨树、加格达奇、林海至塔河,然后再向西,经盘古、樟岭、劲涛、图强、西林吉到古莲,全长677公里。为适应林业生产需要,首先修通嫩江至塔河段,由第3、第6、第9师担负施工。这段铁路1967年6月28日铺轨通车。此后又经过5年的施工,1972年8月15日,铺轨到古莲。按分段建成、分段交付的原则,嫩林铁路自1969年元旦起至1979年9月,先后移交齐齐哈尔铁路局接管运营。
25日,总参谋部批复,同意铁道兵组建1个舟桥团,该团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独立舟桥团。
本月贵昆铁路开工。贵昆铁路是1958年开工的滇黔线贵阳至树舍和内昆线南段树舍至昆明两段铁路的总称。该铁路东起贵阳市,向西经安顺、六枝、水城、树舍进入云南,然后转向西南,经宣威、沾益、曲靖到云南省昆明市,全长621公里。铁路地处云贵高原,沿线高山峡谷,地质复杂,工程艰巨。位于乌蒙山区长达3968米的梅花山隧道和横跨可渡河上自然形成的跨谷石山“桥”,是重点工程。除第1、第5师继续在原管区担负施工外,另调第7师承担水城至树舍段工程;并将安顺至水城段未完工程交由铁道部第2工程局继续完成。同时动员民工配属施工。施工高峰全线上场军民达30余万人。
1966年8月5日, 铁道兵舟桥团在山东济南洛口黄河上,用铁道兵自己研制的铁路、公路双线桥器材进行架设演练。
1966年8月5日,铁道兵在济南洛口进行铁路舟桥通车演练。铁道兵研制的舟桥器材架设铁路和公路两线桥面(桥长46 672米,其中水中部分长263.26米)。铁路桥面用解放1型蒸汽机车牵引50吨重车6—12辆,以时速5、10、15、20公里速度,安全通过llO次;公路桥面安全通过59型坦克14辆次,载重汽车多次。火车、汽车通行试验,均平稳、安全通过。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率总部、国防科委、工程兵和济南军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参观指导。
1975年8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抽调第1、第4、第12师共7个团另2个营、2个汽车连,共13483人,开赴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担负京广铁路水害抢修任务。铁道兵成立以郭维城副司令员、尚志功副参谋长为领导的抢修指挥部。各部队于9月22日提前完成抢修任务。
1975年8月初,河南省驻马店一带连降暴雨,洪水泛滥成灾,京广铁路运输中断。小商桥至确山路段遭受破坏最为严重。铁道兵第1、4、12师共抽调7个团、2个营,投入铁路抢修。
28日,铁道兵党委报请中央军委:调东北指挥部进驻新疆,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2指挥部,组织指挥南疆线施工。
1976年8月5日,中央军委颁发命令,授予铁道兵第1师第4团1连“抗洪抢修模范连”称号。
1977年8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调铁道兵第8、第9、第14师部分部队担负通(辽)霍(林河)铁路修建任务。该铁路位于内蒙古自冶区哲里木盟北部,南起大郑线通辽站,向北经双泡子、舍伯图、布墩花、白音胡硕、吐列毛杜、珠斯花至霍林河矿区,全长418公里,为I级铁路干线。1978年1月开工,1983年11月铺轨到霍林河。
通霍铁路铺轨。
1979年8月3日,铁道兵抽调人员组成核效应大队,参加核效应试验工作。
1980年8月28日,总参谋部通知铁道兵,根据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铁道兵按现行编制374683人,缩减174683人,保留20万人。
1981年8月8日,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到铁道兵机关视察工作。陈再道司令员、吕正操政委等领导向杨秘书长汇报铁道兵部队现行编制、历史发展和部队建设、施工生产等情况。杨秘书长要求各级领导认真做好精简整编工作,继续完成好各项任务。
1983年8月15日,引深入津工程正式通水。天津市举行庆祝大会,天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致函向广大指战员表示祝贺。施工期间,田纪云、万里、胡启立、杨尚昆等领导到现场视察。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赞扬参加引深入津工程施工的解放军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又省.为全国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榜样。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高度赞扬引滦入津工程施工部队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又省,为全国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榜样。图为中国最长的穿山引水隧洞——地下万米“水晶宫”。
(参照“铁道兵简史”等书编写)。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