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最大的寺庙有哪些?躲进庙宇避暑去
宁德最大的寺庙有哪些?躲进庙宇避暑去看点:保持古代佛教建筑风貌最完善福安狮峰寺福鼎昭明寺看点:最早的佛塔福鼎昭明寺塔福鼎县昭明寺,位于福鼎市桐城镇柯岭村鳌峰山。建于梁大通元年(527),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塔顶被雷击毁,1981年重修,加固塔身七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砖石塔,六角形,高25.6米,塔身各层单面壸门,其余五面有佛龛,内有铜佛像,塔檐用砖做出斗拱,在北面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碑记1通,碑高0.4米,宽0.28米,首额雕荷叶,保存完整。1989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德已经进入初秋时节,暑热还在,人难免感到烦躁。这时,何不寻一处能让自己身心都安静下来的地方放松一下呢?兜兜今日推荐几处极好的避暑之地——庙宇,让你远离世俗,放空自己,不骄不躁,宁静而致远……
霞浦建善寺
看点:最早的佛教寺院
建善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城东郊华峰山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在温麻县(县治在今沙江镇)创建“建福寺。”唐代置长溪县,迁县治于今松城镇,景云二年(711)寺随县治徙于今霞浦县松城镇东关华峰山麓。自始建至今已有1510年历史,是闽东历史上最久远的一座佛教寺院。经过历代修葺,至今仍有十座宏伟壮观的建筑物。
福鼎昭明寺
看点:最早的佛塔福鼎昭明寺塔
福鼎县昭明寺,位于福鼎市桐城镇柯岭村鳌峰山。建于梁大通元年(527),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塔顶被雷击毁,1981年重修,加固塔身七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砖石塔,六角形,高25.6米,塔身各层单面壸门,其余五面有佛龛,内有铜佛像,塔檐用砖做出斗拱,在北面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重修碑记1通,碑高0.4米,宽0.28米,首额雕荷叶,保存完整。1989年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安狮峰寺
看点:保持古代佛教建筑风貌最完善
狮峰寺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楼下村,又称广化禅林,原建于唐景福元年(892),经过明代永乐、万历年间先后两次修缮,建筑物面积占地3500平方米,是我区保持古代佛教建筑风貌最完善的一座。1985年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建筑布局严谨,浑然一体,殿堂楼阁,主次分明,殿顶由二十根方形石柱擎起,方椽斗拱,飞檐画栋,远望宛如一只凌空欲飞的苍鹰。殿顶浮雕鱼虫鸟兽花草树木或静或动,维妙维肖,各异其趣,殿顶上角鳄鱼草,双龙戏珠,形神兼备,它确是建筑园林中的一枝奇葩,荟萃了唐代殿堂艺术的精华,倍受省内外研究古建筑艺术专家的青睐。1983年北京建筑学院教师曾率学生来狮峰寺观察研究该寺的古代建筑艺术。
宁德支提山华严寺
看点:宁德佛教文物最多保存最好的寺院
宁德市支提山华严寺(又称支提寺),系北宋开宝四年(971)吴越王钱叔建。1983年国务院国发60号文件称“……由于佛教《华严经》有‘不到支提不为僧’之说,历代僧侣云游多至此寺为福建历代名刹。”列为全国佛教重点寺庙之一。
该寺自建立以来,千余年,屡经兴废,佛像毁了又塑又铸。历代朝廷多予重视,至今尚遗存文物不少,是宁德地区诸古寺宇中文物最多而又保存最好的寺庙。主要文物有一、毗卢遮那佛像(铜渗金)一尊。二、千圣天冠菩萨像。三、全藏经书。该寺尚保存有明神宗敕赐藏经时,颁发的两通诏谕(木刻),是研究佛学历史的珍贵经典。四、紫衣一领,系京缎,金绣玉爪盘龙和明代万历年间朝廷御碗两块,以及部分画像等,实为可贵。以上四种珍贵文物,被近代行家和有识之士称为“四大国宝”。
宁德那罗寺
看点:宁德最大的“佛窟”
那罗寺位于宁德市支提山西部虎坝乡东北方,宋开宝六年(937)建。寺建于石窟之中,石窟高达80余米,深40余米,上方下平,寺处其中以岩石为屋顶,下建两层的木结构寺庙楼房,古朴幽奇,世称“佛窟”。据《三山志》载:“石窟高可百寻,深广五十余丈,上方若凿,下平如镜,群峰插汉,曲涧奔流,别一乾坤,非复人世。”对那罗岩作了真实的写照,而远近驰名。
福安种德禅寺
看点:闽东第一卧型玉佛
因年久失修,1972年迁至现址,只有一座简易的观音阁,主持理明和尚。1979年理明和尚高足——新加坡悟峰法师返梓拜见恩师,目睹师父居住简陋和家乡刹寺的破旧,便萌生修复扩建之心。自1980年起投入巨资,历时十七年,建成了观音阁、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殿、伽蓝殿、祖师殿、以及僧寮、宿舍、五观堂、对外素食部等十几座大小建筑。并于1992年9月28日举行盛大的佛像开光和禅寺落成庆典,改寺名为“种德禅寺”,意取“供天下有缘之人种德也”。
福安市甘堂镇种德禅寺有一尊玉佛为释迦牟尼涅槃卧像,长达2米,重量约2吨,为闽东目前最大的卧型玉佛,该寺还有一尊坐佛约1.5米高,重量近2吨,该寺还专门为这两尊玉佛建造了一个殿堂供奉。这两尊玉佛都是新加坡高僧悟峰法师捐赠,皆从缅甸运来。
除此之外,
福建各地名寺
也是避暑不错的选择
厦门南普陀寺
看点: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紧挨着厦门大学。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妙相庄严,海内外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千手观音工艺精绝,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登临远眺,山风海涛,尽收眼底。
南普陀给人的印象也带着“小清新”的意味,整个寺院到处都有花,木棉花、睡莲,都有一种清丽脱俗的感觉,香客们还奉上百合花、菊花,将南普陀妆点。南普陀寺身后的五老山,登得高一点,可以看到厦大的全貌,特别漂亮。南普陀的素饼也很出名,是来厦游客必带的伴手礼之一。
福州西禅寺
看点:福建五大禅林之一
西禅寺位于福州西郊怡山,为福建五大禅林之一。据《三山志》记载,南朝梁时有一个名叫王霸的方士渡江入闽,宿栖怡山练丹修仙,每遇饥荒岁月,便“金运米食贫者”后得道成仙。唐贞元间观察使李若,在其居住处修建冲虚观表示纪念。唐成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和延大安禅师来居首开法席,定名为清禅寺,住僧三千人,后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
西禅寺殿宇巍峨壮观,拥有大雄宝殿、明远阁、念佛堂、无尽藏、放生园、大方堂、钟鼓楼、库房等一套完整的建筑物,占地百余亩,廊庑相通庭院广阔、红梅翠竹、清松古荔环绕其间。其中大雄宝殿规模比鼓山涌泉寺更大,正中三尊巨佛,衬垫石雕莲花座,旁列十八罗汉,造型洒脱。屏墙后背绘有大型壁画,门外有铁塔长灯。藏经阁后新建玉佛楼,内藏华侨捐献的缅甸大玉佛两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长3.7米,为全国最大的玉佛。
西禅寺还以盛产荔枝驰誉遐迩,每逢荔红季节,省城文人名士,多携侣邀友前来相聚,品尝佳果,吟诗题字。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土蔡襄、抗金名相李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福州雪峰崇圣寺
看点:珍贵文物众多
雪峰寺全称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大湖乡雪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合称福州"三绝"。
这里山势峭拔,风景绮丽,绝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
雪峰寺始建于875年,现存庙宇多为清光绪年间建造,规模宏大,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禅堂、客堂、藏经阁、方丈室等。寺内藏有8000余卷等珍贵经典,全寺及其周围流传雪峰二十四景,有首七律古诗概括景名,浑然天成。
每年春季,雪峰寺的牡丹花盛开,牡丹园占地约100亩,有3700多株牡丹,争奇斗妍,尽显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之风采。
漳州南山寺
看点:闽南著名古刹
南山寺——在漳州市南郊的丹霞山麓,原名延福禅寺,始建于唐代,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闽南著名古刹之一。“南山寺”三个大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黄道周手书。
明代,郡守章大任题匾曰“南山法窟”,遂称南山寺。清光绪元年(1875年),该寺住持僧佛乘又募捐修缮。现存的建筑群为清末重修,保留一定的唐代风格。近年当地政府又拨款整修。
泉州开元寺
看点: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于唐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宋、元代有支院百二十所,“食指常万”。现存十分之一、二,面积尚有百余亩。开元寺中轴自南至,建筑群依次为:照墙“紫云屏”、山门即天王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西塔。大雄宝殿始建于垂拱二年,名紫云大殿。
庭中有唐至明历代所建各种小型石塔13座。其中南宋建造的金涂式小石塔一对,最为重要。大殿后为甘露式坛。寺两厢有长廊。东侧有檀樾祠、准提寺(俗称小开元)、东璧寺,西侧有功德堂、尊胜院(又称阿弥院殿),后改为水陆寺,现改建为泓一法师纪念馆。两廊外草坪上有东西双塔凌空对峙,是泉州标志性风景之一。
龙岩莲山寺
看点:滴水观音菩萨像
莲山寺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创建于宋朝,法脉属曹洞宗。《龙岩州志》载,此处怪石“有若莲瓣》,故名“莲山招提”。寺内供养观世音菩萨,香客如云,屡现灵异,清朝龙岩知县王有容礼大士有验,即捐金置香灯田,并立碑记其事,此碑至今矗立于寺前。
最有特色的是一尊滴水观音,大雄宝殿后面挡墙上,有一天然石顶,泉水下滴,即在此因地制宜塑造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使清泉从大士手中的净瓶中流出,滋润众生,信众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