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风雪中坚守在一线的他们(六次请战二次逆行一封家书里的真情与大爱)
致敬风雪中坚守在一线的他们(六次请战二次逆行一封家书里的真情与大爱)“既然已经去了,请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平安回来!”这是丈夫给徐倩的叮嘱。徐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家人的担心与叮嘱,眼睛是湿润的。徐倩介绍,至今,她母亲还不知道她参加了援汉医疗队。从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我们更加懂得了危难之际的勇敢“逆行”,是怎样的无私,又是何等的担当。怀远县援鄂医疗队共两批:第一批5人,来自公立医院;第二批仅2人,来自民营医院,徐倩就是1人中的的1名。疫情发生后,身在六安金寨的她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离开家人,只身返回怀远,从大年初二起就一直战斗在怀远二院隔离病房的第一线,从事护理工作。隔离病房里,病人的无声沉默、坐卧不安、焦虑恐惧,给了她极深的触动,被口罩勒的发痛的耳朵,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在那一刻仿佛都已感受不到。“绝不能让病人如此消沉下去,一定要让他们好起来”成为支撑她的唯一信念。就这样,徐倩不分昼夜,恪尽职守,直至为“第一次逆行”画下圆满的句号。“我做了1
本报记者 刘又元 刘飞摄影报道
“我儿驭瀚:妈妈来不及与你告别,最近一次见你还是大年初一的早上,接到医院通知去二院支援一线。今天妈妈再次出发,带着全县人民的嘱托去武汉支援,妈妈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感到特别骄傲;此行,任重道远;妈妈若能平安归来,定在疫情退去之时带你重返武汉,看看妈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若魂归他乡,我儿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人,为百姓解疾苦……”
这是安徽怀远县上和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徐倩到达武汉机场发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言辞悲壮,情真意切,既有对战胜疫情的期盼,也有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悲壮,见字如面,语短情长。危难时刻,这封家书用最朴实的方式,诉说着“白衣战士”内心深处的真情与大爱。
怀远县援鄂医疗队共两批:第一批5人,来自公立医院;第二批仅2人,来自民营医院,徐倩就是1人中的的1名。疫情发生后,身在六安金寨的她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离开家人,只身返回怀远,从大年初二起就一直战斗在怀远二院隔离病房的第一线,从事护理工作。隔离病房里,病人的无声沉默、坐卧不安、焦虑恐惧,给了她极深的触动,被口罩勒的发痛的耳朵,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在那一刻仿佛都已感受不到。“绝不能让病人如此消沉下去,一定要让他们好起来”成为支撑她的唯一信念。就这样,徐倩不分昼夜,恪尽职守,直至为“第一次逆行”画下圆满的句号。
“我做了16的临床护理,9年的护士长,有经验,请领导批准!”例行隔离观察期间,徐倩曾先后6次向上级请战,要求在解除隔离期后奔赴武汉,支援一线救治护理工作。请求最终得以如愿.2月15日,通知发出仅短短一个小时后,徐倩便随队友们整装出发,踏上“二次逆行”之路。
2月14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1923例,新增死亡病例107例,确诊病例34289例,其中重症病例8335例。“在来武汉的路上,看到武汉的疫情,心情是复杂的,家人肯定是会责怪的。”徐倩的担心很快得到印证,丈夫看到徐倩给儿子的家书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认为支援武汉很危险,双方父母知道后都很担心,而且上过一次一线,有理由推辞。“医者仁心,只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此刻患者需要我们,国家需要我们,武汉需要我们,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从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我们更加懂得了危难之际的勇敢“逆行”,是怎样的无私,又是何等的担当。
“既然已经去了,请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平安回来!”这是丈夫给徐倩的叮嘱。徐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家人的担心与叮嘱,眼睛是湿润的。徐倩介绍,至今,她母亲还不知道她参加了援汉医疗队。
徐倩随医疗队进驻武汉一家方舱医院后,很快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当听说她所在的医疗队要抽调4名护士负责采集核酸检测标本时,拥有护理过确诊病人经验的徐倩又主动报名,推荐自己。在采集咽拭子标本时,需要患者摘掉口罩、张大嘴巴,检测者要面对面近距离用棉签伸入患者咽喉部采样,这对检测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患者呼出的气溶胶和喷溅出的飞沫,携带大量的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但是徐倩毅然主动承担了这项危险而光荣的工作任务。
武汉14家方舱医院自2月5日开始收治病人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医疗支援团队奋战在战疫前线,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打造了安全方舱、和谐方舱,真正成为疫情高峰期的“生命之舱”。随着武汉疫情防控的强力推进,徐倩所在的方舱医院已关门休舱,在宾馆休整,等候通知。
“3月的武汉已是樱花盛开,我会兑现诺言,带着儿子来武汉。”这是徐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的。(源自中国产经新闻报http://dzb.cien.com.cn/zgcjxw/20200313/mhtml/index_content_000.htm#p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