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幸福生活(旗袍相伴的时光)
旗袍的幸福生活(旗袍相伴的时光)那时候,白白胖胖的我,穿出去大家都说很好啊。其实,我知道在四季分明的家乡,在花枝招展的学校姐妹群中,我还不是突出的那一个。就这样,无意之中超乎想象的拥有了人生第一件旗袍!零几年宿迁旗袍专卖店没有几处,只记得楚街上有那么两家——陶玉梅和梦至超。于是周末的一个晚上逛街经过时有意识的多看了店铺一眼。只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这么一眼,店主人便在门前热情相邀。知道自己不是身姿修长的那种,但鬼使神差的还是走了进去。极不自然的情况下还是故作随意的挑了一件喜欢的花纹和样式——一件月白底子带有绿色小花纹的传统旗袍。从试衣间走出来时,同行张便说了句“不要换了,很好!”
旗袍,虽然起源于北方,但我感觉它更适合吴侬软语或者烟雨迷蒙的江南。它如婉约的宋词一样,应该流淌在小桥流水间,飘逸在青瓦白墙下。它有春天花开枝头的柔情浪漫,也有初秋微雨清凉中的委婉。那光阴里流动的绝俗的古典风韵,应是江南柔情山水里一点一点的晕染……
“你一袭旗袍,一把花折伞,回眸瞬间,天地独染芳华。”那轻盈曼妙的身姿,那花伞下隽永绵长的情思美丽了声声马蹄声曾经踏过的浪漫多情的江南!
这毓秀的江南离我很远,江南风景里那旗袍氤氲着的茉莉花香也似乎越来越淡。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旗袍也与我有一段尘缘。
08年,我们办公室里的好姐妹有一阵子特别喜欢着旗袍,尤其是看了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的着装,让她无限的欢喜。盛赞之余,好姐妹也在热心鼓动我去买一件穿穿看!
零几年宿迁旗袍专卖店没有几处,只记得楚街上有那么两家——陶玉梅和梦至超。于是周末的一个晚上逛街经过时有意识的多看了店铺一眼。只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这么一眼,店主人便在门前热情相邀。
知道自己不是身姿修长的那种,但鬼使神差的还是走了进去。极不自然的情况下还是故作随意的挑了一件喜欢的花纹和样式——一件月白底子带有绿色小花纹的传统旗袍。
从试衣间走出来时,同行张便说了句“不要换了,很好!”
就这样,无意之中超乎想象的拥有了人生第一件旗袍!
那时候,白白胖胖的我,穿出去大家都说很好啊。其实,我知道在四季分明的家乡,在花枝招展的学校姐妹群中,我还不是突出的那一个。
渐渐的,学校里姐妹们的旗袍也多了起来。尤其是春天来临之后,校园里便更多姿多彩起来。
第二年春天才刚到不久,我又添置了一件白底红玫瑰大花的旗袍。它和原来的那一件被高挂在楼上的衣柜里。偶尔看到,心情无限晴朗和欢喜,似乎连减肥都有了无尽的动力!
初夏来临后,穿出来大家也说好。于是我便说“那每年都买一件啊!”
可是,看到喜欢的就买下来,一年之中甚至会添上两件呢。于是在原来两件基础上,我又陆续拥有了青花印染图案的、精美刺绣的、红黑色小格子改良版的。后来好姐妹还又送我一件丝绸的。它们便很有气氛的挂在我的衣柜里,即使不是穿着的季节,看着都很美好。
离开老家到北京来,这些旗袍也被带了来。可惜北京四季并不分明,春秋时间很短暂,大家因为通勤等原因穿着旗袍的也并不多。包容、开放的北京大家衣着其实并不比南方潮,舒适、便捷反而让大家更喜欢。特别是班主任终日忙碌着,早已让大家远离了高跟鞋、更时尚的装扮。
其中三件带来后看着依然舒心漂亮的旗袍先后送给了办公室三位熟知心性、彼此不会介意的姐妹。希望她们穿着也是欢喜!
不需长走的时候,我也偶尔穿在外套里面,在办公室里“秀一秀”。那一天也便觉得日子会因为衣着而有些不同。
随着年龄增长,穿旗袍的日子越来越少了,但是那种欢喜还在。逛街时候或者网上购物时,依然会进旗袍店。哪怕静静的看着它们,看那些掠过时光的衣袖、花纹和各式盘扣,就觉得很高兴。喜欢它图案的设计,喜欢它色调的搭配……除了汉服,旗袍应该是很能表现民族历史与特色的服饰吧?
现在,剩下的几件旗袍和在逸红颜店里先后又购买的几件仍然挂在我的衣柜里。即使好长时间没有穿,但打开衣柜,看着被时光封存的它们,就会想起买旗袍、穿旗袍的那些点滴来。
岁月在变,年龄在变,平凡的日子里喜欢旗袍的情怀却依然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