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表态发言(有问题找林长)
林长制表态发言(有问题找林长)徐瑾现任安徽省潜山市源潭镇镇长,五年前,还在任潜山市黄铺镇镇长时,她就已经是乡级林长了。一次巡林时的见闻让徐瑾深有感触:“当上林长后,一定还得继续写好用绿、活绿大文章。”林长制带来林“长治”。“林长积极履职,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山有头、林有主,有问题,找林长’。”对于林长制在基层的推行效果,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介绍。2017年以来,安徽省、江西省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近日,本报记者对这两个省份的几位林长与专职护林员进行了采访。徐瑾——“写好用绿、活绿大文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①:徐瑾参加春季植树造林活动。 夏 莹摄 图②:杨江勤在林场察看植物生长情况。 杨 军摄 图③:高昭梁在巡山护林。 郑 薇摄 图④:肖冬样在巡山护林。 黄 剑摄 制图:潘旭涛
“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全面建立林长制的目标如期实现,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7月13日,在国家林草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森林资源管理司司长徐济德如是说。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明确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目前,除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其余各省份均设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各级林长近120万名。
林长制带来林“长治”。“林长积极履职,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群众的话说就是‘山有头、林有主,有问题,找林长’。”对于林长制在基层的推行效果,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介绍。2017年以来,安徽省、江西省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近日,本报记者对这两个省份的几位林长与专职护林员进行了采访。
徐瑾——
“写好用绿、活绿大文章”
一次巡林时的见闻让徐瑾深有感触:“当上林长后,一定还得继续写好用绿、活绿大文章。”
徐瑾现任安徽省潜山市源潭镇镇长,五年前,还在任潜山市黄铺镇镇长时,她就已经是乡级林长了。
“把家里这些荒山流转给公司发展香榧种植,效益真不错,不仅能挣租金,还可以拿分红,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2017年8月,遍地的香榧林随风荡起绿色的波浪,徐瑾在黄铺镇和平村巡林时,正在挖坑栽香榧的村民们的朴实话语,令她倍感欣慰。
徐瑾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尽管和平村后山面积不小,但只零星生长着一些小松树,经济价值较低。
不能守着好资源,却过着穷日子。徐瑾决定试着将低效林逐步改造为经济林。“香榧储存运输方便、市场价值高,和平村又正好处在最适宜香榧种植的气候带上。”在亲自率队去浙江省诸暨市考察调研后,她将希望压在了香榧身上。
结果如她所想,经济林改造效果的确“榧”同一般。几年时间,和平村的香榧林不断扩张,早年种下的树木陆续产果。在村内的香榧基地打零工,村民一年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大家伙因此笑言:荒山坡变成了“聚宝盆”,致富路是越走越宽。
这段经历,徐瑾始终记忆犹新。“当下,‘靠山吃山’得有新‘吃法’,我们必须开动脑筋。”徐瑾说,成为一名合格的林长,首先要加强专业性学习。为此,她时刻不忘学习关于林业保护开发的法律法规与最新政策,让自己的履职更加精确,更好地做群众工作。
做林长时间越久,徐瑾越觉得释放生态红利很重要。
六年前,安徽逸品山庄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由政府招商引资落户潜山,在源潭镇开展林下仿野生种植。2020年春,企业首批栽培的10亩石斛成功进入采摘期,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种石斛,小打小闹不行,必须走标准化、品牌化道路。”2022年1月,来到源潭镇工作后,徐瑾第一时间听取企业下一步发展需求,对接有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创建品牌,并鼓励校企合作。
“林下种植石斛,促进了森林抚育更新与管护,丰富了高端林产品供应。”徐瑾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又有4个林业招商项目落地源潭,现在,我们对于走林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充满信心。”
高昭梁——
“我是林长,你们盗伐,我就要管”
7月26日,炎炎夏日,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梅岭镇立新村,漫山的毛竹林一片碧绿,带给人阵阵凉意。看见刚巡完山回到村里的高昭梁,坐在林荫下乘凉的乡亲们,又不约而同地聊起了两年前的那个午后。
“老高,快来看看!徐家自然村公益林,有十几棵毛竹被破坏了!”2020年8月的一天中午,一通来电让高昭梁心头一紧,他跨上摩托车接着就往现场赶。
57岁的高昭梁是立新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南昌市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高昭梁由此多了一个身份——村级林长,肩负护林护绿的任务。
群山环抱间的立新村路窄林密,等他到达徐家自然村后山那片茂盛的毛竹林时,已是午后时分。只见十多棵约9米长的毛竹齐刷刷倒在半山腰,高昭梁忙用手摸了摸竹子的横切面,仍是湿乎乎的,他判断,这些毛竹应该被锯断没多久。
来不及多想,高昭梁立刻将违法采伐的毛竹就地封存。经过向附近村民打探,他很快就锁定了盗伐人。“对方一开始说自己是清白的,后来看躲不掉了,就威胁我少管闲事。”
“这哪是闲事!我是林长,你们盗伐,我就要管!”高昭梁一身正气、毫不退让,自知理亏的盗伐人最终承认了错误,并向森林公安缴纳了罚款。
全面推行林长制后,江西各地相继公布举报电话。“我们村干部和护林员的姓名、电话都清清楚楚写在山路边的公示牌上。”高昭梁告诉记者,但凡接到群众举报,他们都要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置。
“每天早上不来林子里兜一圈,干啥事儿都不踏实。”从小在梅岭长大的高昭梁,心系这片山林。当林长4年来,他早就养成了起床后先巡山的工作习惯。从熊家长窝山到徐家自然村,五公里的巡山路,他走了不下上百遍。几年时间里,乱砍滥伐行为管住了,立新村的森林覆盖率从70%提升至95%。
“高书记,你看看,野猪把我地里的红薯都啃光了……”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野猪繁衍速度快,经常破坏庄稼。
“别着急,我来为大家想办法。”通过多方了解,2021年,高昭梁与湾里管理局农林办对接,为村民们报名办理了农作物保险。根据农田破坏程度,保险公司会按价补偿。现如今,“有问题,找林长”成了村民们的基本共识。
为了“连本带息”补上生态欠账,提升村内环境,这些年,高昭梁没少组织党员干部利用村中边角地开展绿化美化。“油茶林既能增绿,还能为乡亲们增收。”高昭梁说,从2018年起,立新村在一个个荒废的山头陆续种下2000多亩油茶林。“油茶产业欣欣向荣,一斤茶油能卖六七十元,有的村民一年就能挣一万多元。”
杨江勤——
“看到小树苗扒住了土,扎住了根,我这心里真是舒坦啊”
盛夏时节,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满目翠绿,枫树、松树、银杏树层层叠叠,充满生机……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亭村便坐落在这片山林之中。
7月27日,天刚蒙蒙亮,雾气尚未散去,杨江勤穿好胶鞋,拿起一根木棒,开车便往山上赶。“现在生态好了,野生动物多了不少,拿跟木棒既能防身,还能当拐杖。”到了林子跟前,他只得停下车,徒步钻进大山深处。
今年54岁的杨江勤,是杨亭村的党委书记,也是一名村级林长。“树苗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这些都是林长要管的事。”自从当上林长,他每天早上5点都会上山,沿树林走上一个半小时,拿着木棒,这敲敲、那看看,走得勤也瞧得细。
“过去的大山可没这么多树。”杨江勤对记者说,村里的山,很多是自留山,山上草木自然生长,每年下半年,村民们都会上山砍树,久而久之,青山就近乎成了荒山。“山上光秃秃、乱糟糟的状态持续了好多年,几乎无人问津。”
2017年以来,安庆市积极推行林长制,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压实每名林长的责任。“从那时候起,我们这个行政村有了年度绿化任务。”作为全市首批村级林长,杨江勤一下子有了压力。
“既然当了林长,就得做出点成绩,履职尽责。”每年一到春季,一大早,杨江勤都会扛着树苗,拿起铁锹,带点干粮就上山。“每天准时准点植树,就跟去‘上班’没两样。”
由于坡陡地滑,树坑基本只能靠人工刨。但杨亭村的山,土层稀薄、石质裸露,刨了没几下,杨江勤就震得双手生疼。“在石头疙瘩上种树,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根本不行。”不惧挑战,他带领村民挑水上山、挖石填土,硬生生地种下了几千棵桂花树苗。
“种树可是个技术活!”为了提高树木成活率,作为林长,每次选择植树区域及树种前,他都会向林业部门咨询请教。几年打交道下来,杨江勤对常见树种的生长特点可谓是了如指掌。
5年间,在杨江勤的带领下,杨亭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渠道旁、村道边,都种上了桂花树、樱花树、桃树等林木。“看到小树苗扒住了土,扎住了根,我这心里真是舒坦啊。”言语中,杨江勤脸上写满笑意。
既要增绿,也要护绿。“当好林长,不能只靠‘单兵干’,还要发动群众,建立长效机制。”为此,他开始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体系,安排33名村民组组长为网格组长,把护绿任务细化,责任到人。
“我跟你去”“算我一个”……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加入护林队伍,更让杨江勤欣慰的是,绿水青山变成了幸福靠山。“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特色旅游景观名村”……一个个绿色荣誉纷至沓来。
肖冬样——
“记录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并写下观察日记”
一个水壶、一把砍柴刀、一个望远镜……7月16日,正值三伏天的初伏,清晨4点半,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护林员肖冬样带着“老行头”,准时从家里出发,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林。
肖冬样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熟悉他的人都习惯称他“老肖”。他本是景区的一名老护林员,2018年,江西省探索林长制新模式,经过护林队伍、护林资金、管护网格“三整合”,肖冬样被纳入林长制专职护林员队伍,听从村级林长的管理。
林长制带来林“长治”。在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队伍的通力协作下,近年间,江西省涉林违法问题、违法面积实现“双下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一年四季,除了冬天,我们俩基本天天都会碰面。”上清镇沙湾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吴建波告诉记者,他每周至少与肖冬样一起巡山3次。“冬天里,他一边忙着巡林,一边忙着看‘鸭子’,我们电话沟通更多。”
记者了解到,龙虎山风景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之一。“作为护林员,我们主要记录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并写下观察日记。”老肖说,几年时间下来,他的记录本已经用到了第十本。
中华秋沙鸭的警惕性非常高,很难近距离观察。为此,肖冬样在栖息地周围布设了好几个隐藏地点,提前潜伏在河岸边,用望远镜远远观察。“稍有点儿动静,中华秋沙鸭就会飞走,所以我不能轻易接电话。”为了不惊扰鸭群,肖冬样经常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
但起初,他对于中华秋沙鸭可谓是一无所知。
“第一次见中华秋沙鸭,我根本看不出它与其他鸭子的区别。”为了更好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老肖主动上网查阅资料,自费订阅了多本鸟类研究杂志,一有机会就向前来开展科研工作的专家请教。
“中华秋沙鸭是世界濒危物种,目前全球仅存不到1000只,被称为‘鸟中大熊猫’……越了解,我越觉得这种鸟应该保护。”肖冬样对记者说。
经过多年“相处”,中华秋沙鸭的生活习性,肖冬样早已是如数家珍。研究鸟类生态学的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易国栋说,没有老肖的指路,观察者很可能一个星期都找不见一只“鸭子”。
对于护林任务,肖冬样也从不敢怠慢。
“我们村最大的特色名片就是生态,这要感谢老肖的付出。”吴建波说,肖冬样每天坚持巡林8小时,并经常进入山林深处,观察草木情况。
为了做好责任区内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每次走进深山,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肖冬样都会掏出手机及时拍下,回家后再细心查阅。“要想守护好这片绿,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学,搞懂弄清每一处细节。”肖冬样总结说。
而今,老肖在日常巡护时,每逢遇到过路村民,都会用图片、视频的形式,介绍经常出没于村庄附近的珍稀物种的保护情况。沙湾村也时常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进行宣传教育,并将野生动植物保护写进村规民约。
据统计,如今,龙虎山风景区共存有18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则有2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