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几条命(你有9999条命那就罪该万死)
你有几条命(你有9999条命那就罪该万死)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编辑丨李雪 瞭望智库统治者是深谙权术的高手,他们为何频频赐予功臣以如此可怕的权力?一旦危及自家的天下,怎么办?这事儿,不简单。文丨陈忠海
“免死金牌”,这个词,你熟悉吗?
在绵延两千年的诸多古代文学作品和当代影视剧中,它频频亮相:天子所赐,能起死回生,日日被供在高台,受人膜拜;持有者如同拥有了金刚不坏之身,一点点萌生恶念,一步步走向深渊……
现代博物馆藏的“金书铁券”,这是古代皇帝颁赐给功臣的特制文件和受赐人及后代敕减罪行的一种凭证。图|图虫创意
历史上,各种形式的“免死金牌”确实存在,但是,有了它,真的能免死吗?
统治者是深谙权术的高手,他们为何频频赐予功臣以如此可怕的权力?一旦危及自家的天下,怎么办?
这事儿,不简单。
文丨陈忠海
编辑丨李雪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剖符”与山河之誓
刘邦建立汉朝后,开始大封功臣。
河南永城市大汉雄风景区内的刘邦塑像。图|图虫创意
最高一级是诸侯王,有8位:
楚王(原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赵王张耳、燕王臧荼。
这8个异姓王,封地相加占了当时汉朝实际控制区的一半。
王以下还有侯爵,这份名单更长:
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宣平武侯张敖、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汝阴侯夏侯婴、颍阴侯灌婴、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安国侯王陵、棘蒲侯柴武、清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汾阴侯周昌……
数一数,从公元前201年到公元前195年,6年时间里,刘邦一口气封出143位功侯。
无论王还是侯,都有相应“待遇”,且可以世袭,这就需要一套制度来保证,以免以后的君主不认账。
刘邦的办法是“剖符”,设计灵感来自虎符。
虎符,古代帝王调兵遣将用的兵符,一般用青铜或黄金做成伏虎状,劈为两半,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两半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刘邦依样画葫芦,把功臣们所受爵禄、优待条件等刻写在“符”上,一分为二:一半由朝廷保管,“金匮石室,藏之宗庙”;一半颁给功臣们,作为他们及后代享受特权的凭证。
汉朝的“剖符”通常用丹砂书写在铁板上,称为“丹书铁券”,不仅郑重,而且能长久保存。
铁券上有誓词:
“使黄河如带,泰山如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国家要像黄河、泰山一样永存,从而使你们的爵位传给子子孙孙。
【注:“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存以著其号,亡以显其魂,赏亦不细矣。”出自《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制度订得很细致,程序也很隆重,皇帝还发了“山河之誓”,这下,功臣们该放心了吧?
高兴得太早。
在刘邦封的8位异姓王中,韩信、彭越、英布很快就被铲灭,结局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其他几位异姓王也相继被杀、被废或逃亡。到刘邦死时,仅存势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得以幸存。
143位侯爵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没能享受到将爵位永远“传之子孙”的待遇,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只剩下5位功臣的后裔还承袭着爵位,其余的不是被杀就是被夺爵。
比如萧何,是陪刘邦创业的最大功臣之一,有人状告他低价强买房产,朝廷就以此为由去抓他,有“丹书铁券”也不行,被关进大牢。萧何最终虽侥幸逃过一死,却不是“丹书铁券”的作用,而是众多大臣不断为他求情的结果。
再如周亚夫,不仅是创业功臣,还在以后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儿子被人告发,廷尉来家中抓人,他拿出“丹书铁券”,竟毫无用处。周亚夫想不通,绝食抗议。
朝廷不理,想当年金戈铁马的大将军竟绝食而死。
2 “免死”次数成待遇指标
刘邦所颁“铁书铁券”还没有明确“免死”的特权,它创造了一种恩宠功臣的形式,被后代所借用。
到魏晋南北朝时,“丹书铁券”逐渐增加了“免死”的功能。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母亲、孝文帝拓跋元宏的祖母冯太后是一位铁腕女政治家,曾临朝称制,她心思细密,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冯太后重用王遇、张祐、苻承祖等宦官,形成“中官用事”的局面。
公元476年(北魏孝文帝延兴六年),冯太后大赏众宦官,任命他们担任了尚书仆射、征南将军、侍中、吏部尚书、刺史等高官,并封王、公、侯等爵位,还颁给带有免死功能的“丹书铁券”。
【注:“太后往往专决,不复关白于帝。所幸宦者高平王琚、安定张祐、杞嶷、冯翊王遇、略阳苻承祖、高阴王质,皆依势用事。祐官至尚书左仆射,爵新平王;琚官至征南将军,爵高平王;嶷等官亦至侍中、吏部尚书、刺史,爵为公、侯,赏赐巨万,赐铁券,许以不死。” 出自《资治通鉴·宋纪十六》。】
西魏时,一些势力前来归附,往往会颁给有免死功能的“丹书铁券”以示奖励,同时也打消归附者的后顾之忧。
同时,铁券做得也越来越精美,开始用金、银填充弃铁券上的字,以代替丹书,被称为“金券”“银券”。在内容上,不仅明确持有者能免死,而且能免多次。
从南北朝至隋唐五代,不仅“免死”成为殊荣,“免死次数”也成为一种“待遇指标”,一开始是1至3次,后来增加到6次,最后竟增加到9次,甚至10次。
北周时,李穆曾救过周文帝宇文泰的命。宇文泰为报恩,慷慨颁给一块“丹书铁券”,上面明确写着可以免死10次;
唐中宗时,张柬之受宠,不仅被封王,还被颁给可“恕十死”的铁券;唐昭宗为犒赏彭城郡王钱镠平定董昌叛唐称帝,赐给一块铁券,上面写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的字样,也就是钱镠本人如犯死罪可以免死9次,子孙如犯死罪可免死3次。
但是,说归说,千万不能当真,否则,后果很严重。
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执政时,李穆的哥哥李远、侄子李植因罪被杀,李穆当连坐,结果被押上刑场,李穆虽有免死10次的铁券也险些被砍头。
幸亏临刑前李植对李穆哭诉:“吾不用汝言,以至于此,将复奈何!”这句话证明李穆在整个事件中瓜葛不大,这才保住一命。
后来其子李浑犯了死罪,家里的铁券就保不住命了,只能被杀。
张柬之也有免死10次的铁券,但最后获罪被流放,死于途中。与他命运差不多的还有大臣桓彦范、敬晖、袁恕己、杜让能等人,他们都有免死功能的铁券,但获罪后全部被杀。杜让能被杀时已官至宰相。
有人对唐代获颁过免死功能的铁券的大臣进行过统计,其中正常死亡的只不过30人左右,包括处死等死于非命的多达18人,还有13人死因不详。
3 此皇帝所赐也,不知为何语
后唐政权的创建者庄宗李存勖是一名公认的猛将,具备很高的军事才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曾把他比作李世民,如:“后唐庄宗为人,颇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过之。”
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原是后梁政权创建者朱温的干儿子,后反戈一击,阴助李存勖灭掉后梁,被赐名为李继麟,任太师、尚书令,恩宠之盛,无人能及。
不仅如此,李存勖还赐给他一面能免死罪的铁券。
【注: “庄宗灭梁入洛,友谦来朝,赐姓名曰李继麟,赐予巨万。明二年,加守太师、尚书令,赐铁券恕死罪。”出自《新五代史·朱友谦传》。】
后来,朱友谦势力越来越大,让他的老领导越发心生忌惮,尤其还是在有倒戈前科的前提下。这时,李存勖宠信的宦官趁机指控朱友谦谋反。李存勖顺势杀掉朱友谦,再派鲁奇带人诛杀其亲族。
面对来势汹汹的杀手,朱友谦的遗孀张朱氏并无惧色:“朱氏全族皆当死,但请别滥杀别人。” 因此,阖家二百余人,一百来名婢女和仆人幸免,剩下本家族的百人受戮。
临刑前,张朱氏取出铁券,问道:“这是皇帝赐予的,不知道上面说的是什么话?”作为食言皇帝的刽子手,鲁奇羞惭得很。
【注:“鲁奇至其家,友谦妻张氏率其宗族二百余口见鲁奇曰:‘朱氏宗族当死,愿无滥及平人。’乃别其婢仆百人,以其族百口就刑。张氏入室取其铁券示鲁奇曰:‘此皇帝所赐也,不知为何语。’鲁奇亦为之惭。” 出自《新五代史·朱友谦传》。】
李存勖麾下还有一位深得信任的开国大功臣,名叫郭崇韬,曾随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打江山,担任节度使,后来被封为赵郡公、食邑2000户,并获赐能免死10次的铁券,可谓权倾朝野,风光无人能及。
【注: “以崇韬兼领镇、冀州节度使,进封赵郡公,邑二千户,赐铁券,恕十死。崇韬既位极人臣,权倾内外。”出自《旧五代史·郭崇韬传》。】
李存勖死后,儿子李继岌即位,担忧郭崇韬功高震主,在宦官挑拨下,决心处死他以绝后患,于是,以议事的名义召他觐见。结果,郭崇韬刚进来,左右伏兵一拥而出,用铁楇将其打死,5个儿子全部被杀。
看得多了,大家都明白:“铁券”“金券”“银券”等“免死券”其实都不能保命。
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战城南》,其中有两句。生动地写出了被“免死”之人的不安情态:
“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
都下诏承诺不让你死了,你为啥大腿哆嗦、一身冷汗?
不过,唐宋以后的皇帝仍对这种制度安排情有独钟。
4 明朝,“免死券”大批发
明朝建立后,尝到权力味道的朱元璋也想发券,但不知道具体规制如何,听说钱镠得到的那块“金券”仍在其后人手中,就命人借来看。在这个过程中,皇帝想用佩刀试一试所镶嵌金丝的深度,结果把首行最后一个“朔”刮掉了,“阅毕以礼遣还”。
2021年5月6日,北京故宫展出的朱元璋画像。图|中新社
现在藏于博物馆的实物上确实没有这个字,印证了相关记载。
朱元璋效率很高,很快,明朝建立起“免死券”制度,分为7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大小规格不一样——等级越高形制越大,赐给公爵的一等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跟一面小盾牌差不多。
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出第一批“免死券”。面对38名功臣,皇帝指白水为誓,要将“免死券”上的特权延及这些功臣的世代子孙。
【注:“公爵者十人,侯爵者二十八人,铁券丹书,誓诸白水,河带山砺,爰及苗裔。”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三。】
明朝初年,一度出现功臣、权贵及其子弟竞相贪纵不法的局面,发出警告、给点惩治,都难以杜绝持券者行不法之事。
对此,朱元璋深感忧虑。怎么办?收回来?皇帝也要面子的啊,说出去的话尚且收不回来,何况是写在、铸在铁板上的字?
公元1372年(洪武五年),朱元璋颁布了《申诫公侯文》,逐项列举了公侯权贵们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法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标准,明令有些罪行不在免死之列,十分严厉。为表重视,他命工部将其镌刻在一块大大的铁板上,制成一面“铁榜”,要求大家时时观瞻并熟记于心。
显然,朱元璋想通过判罪量刑的具体化,补救之前发券造成的难题。从表面上看,“免死券”仍然有效;实际上,这面“铁榜”清楚地表达了他对“免死券”的真实态度。如果有人嗅不出气味、不收敛行迹,必将遭遇来自“铁榜”的雷霆重击。
后来的剧情并没有出现反转——言犹在耳,朱元璋那边已大开杀戒,一个胡惟庸案,就杀了手握“免死券”的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费聚、赵庸、黄彬、陆聚等人,冯胜、周德兴、朱亮祖、傅友德、胡美、蓝玉等也先后被杀。
在生死关头,“加长版”“加大版”都不顶用。你看,韩国公李善长领到的铁券上写着:可免本人两死、儿子一死。然而,朱元璋后来将其满门抄斩,一家70多口几无幸免。
到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酬谢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一口气发行了 26面“免死券”;明英宗时,为酬谢“夺门之变”中的有功人员,再次大批量发券。
就这样,明朝的“免死券”越发越滥,宦官曹吉祥、刘瑾等人都有。
当然,明武宗时,刘瑾被下狱,皇帝亲自带队去抄家,竟然抄出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多万两。朱厚照的心头燃起熊熊怒火,杀了刘瑾都不能平息,下令将其凌迟处死,足足剐了3357刀。
5 你有9999条命?罪该10000死!
各类号称能免死的“铁券”“金券”“银券”其实效一点都不“铁”,有的甚至成了“催命符”,使持有者家败人亡。
有人认为皇帝不讲信用,说好的事情随时变卦。但其实,皇帝赐给大臣“免死券”时通常都留了一手,只是不细心的人未必能看出来。
比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唐昭宗赐给钱镠的“金券”。该铁券呈覆瓦状,铁质,宽29.8厘米、长52厘米、厚2.14厘米,上有铭文333字,用金丝镶嵌的办法制作,故称“金券”。
“金券”上的铭文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
“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
这段文字隐藏着2个很关键的字:常刑。
如果头脑发热,只看到“恕九死”和免“子孙三死”,而没有看到这2个字,那就坏了。所谓“常刑”就是一般犯罪,不包括所谓“十恶不赦”之罪,如果犯了后者,“金券”“银券”一律失效,必须死!
【注:“十恶不赦”,中国古代各王朝规定的10种不能赦免的重大犯罪,通常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历史上,“十恶”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至北朝北齐后逐渐规范化。】
即便犯的是“常刑”,如果你以为从此能享有法外之权、可以为所欲为,也大错特错。只要是有所作为的帝王,都不会允许有人无限度地挑战律法。
总而言之,古代帝王们对各类“免死券”十分热衷,只是向功勋之臣或地方上拥有实力的人授予的一种恩典、是一种拉拢手段,目的是争取更多力量为自家的江山社稷做贡献,而不是真的给他们不受约束的绝对权力。
说到底,“免死券”不是免死用的,也根本不能免死,真正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知法守法,保全自己和家人。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相声里的一个段子:
“你九命,车厢十节;
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条命,那就判你罪该万死。”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原力为库叔提供15本《从永恒到此刻》赠予热心读者。这本书主要谈了时间的本质,熵的重要性以及宇宙学的作用,是一本现代物理通识课。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2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