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部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部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部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部复习资料)4、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是( C )C. 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2、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 C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九大 D.十八大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C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总复习

2021-10国考补充最新考点(务必全面掌握)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内容不包括 ( D ) A,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科技建设

2、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 C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九大 D.十八大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C )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 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4、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是( C )

A.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与时俱进

C.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D.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5、共产主义的本质因素是(D)

A.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B.人民生活富裕C.实行按需分配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6.在当代中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要(B)

A.坚持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与国际接轨

D.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所有结论

二、简答或论述题:

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2)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4)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5)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6)社会主义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8)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9)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答:(1)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这些原则的错误倾向。

(2)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3)要紧跟时代步伐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1)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2)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不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要在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上,既探索创新,又切实可行。需要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要警惕“和平演变”的图谋。

(4)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改革要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又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改革会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变化,引起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用发展的方法在前进中解決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

4、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

答: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

(1)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2)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3)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5、简述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

答: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定不移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我们要把为伟大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目标,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实践之中。

6、试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政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

(3)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其中:

A 、八个明确是在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具体是指: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増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B、十四个基本方略是在实践层面、行动纲领层面的展开,其主要内容是“十四个坚持”,具体是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政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7、如何才能更好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答: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领导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到目前已有170年了,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

(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各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敢于走自己的路,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拒绝学习借鉴吸收人类各种文明成果。马克思、恩格斯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的著作中引用了大量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把人类文明的果实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营养。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中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理论的合理部分和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经验和方法,都应该吸收和借鉴,为我所用。当然这种吸收应是批判地继承、学习和借鉴,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能照搬照抄。

8、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答:(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換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束缚、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3)共产主义社会所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使人自身个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人不仅完全摆脱了自然界的奴役,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发展。还应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第二部分 选择题

一、总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英国哲学D.近代法国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C )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陛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D )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 )

A.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A )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D )

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B )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D )

A.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C )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

10.“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强调的是( A )

A.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存在根源于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

A.产品的分配方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交换方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2.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 A )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文化范畴 D.交往范畴

1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D )

A.人的道德品性 B.人的经济地位

C.人的价值追求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

A.使用价值 B. 剩余价值 C.价值 D.交换价值

16.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C ) A.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B.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C)

A.政党制度 B.法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18.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大体可分为( B )

A.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是指( D )

A.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资本

B.资本主义国家金融领域中流通的所有资本的总和

C.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20.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C )

A.实现充分就业 B.稳定币值、汇率和物价

C.促进市场总供需平衡 D.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

2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A )

A.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B.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C.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

D.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

22.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纲领性文件是( B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哥达纲领批判》 D.《国家与革命》

2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压迫决定的

24.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实行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建立完全纯粹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严格管控的计划经济

25.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B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平均分配 D.定量分配

26.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 )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

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

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2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丰富的 B.发展的 C.精神的 D.实践的

28.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29.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C )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 D )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

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

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1.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D )

A.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

C.人的认识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D.思维能够能动地认识现实世界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 D )

A.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知识是根本不可靠的

C.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D.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

3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C )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D.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3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C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35.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A )

A.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D.唯理论和经验论

36.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工业社会 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37.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D )

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

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

38.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A )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39.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C )

A.人与人的关系

B.生产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交换关系

4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B )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B.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C.货币投入流通带来剩余价值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4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 )

A.不变资本 B.流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42.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 C )

A.资本的有机构成

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技术构成

D.资本的数量构成

4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D )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D.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4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所构成的资本是( C )

A.股份资本B.商业资本C.金融资本D.虚拟资本

45.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C )

A.最大限度占领市场

B.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行业控制权力

46.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D )

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

B.能够自觉保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C.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D.可以对经济周期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

4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 )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布尔什维克 C.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D.中国共产党

4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A.集体领导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监督制 D.民主集中制

49.实现共产上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与人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50.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B )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实现平均分配 D.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5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C )。

A.理论特征 B.理论核心 C.理论品质 D.理论前提

5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53. 客观实在性是( B  )。

A.自然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物质的存在形式

54.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D  )。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5.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A  )。

A.适度原则 B.辩证否定观 C.实事求是 D.科学发展观

56. 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种( B  )。

A.辩证法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57.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D  )。

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 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

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 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58.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A  )。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D  )。

A.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B.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C.从家庭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D.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的凝练

60.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 B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61. 下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心理的是( D  )。

A.政治与法律 B.哲学与宗教 C.科学与艺术 D.风俗与习惯

62.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 A  )。

A.物质利益的对立 B.政治立场的不同 C.思想观念的对立 D.社会分工的不同

63. 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 D )。

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64.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65.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 B  )。

A.生存资料的价值 B.生产资料的价值

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66. 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B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67. 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C  )。

A.普选制 B.三权分立制 C.议会制 D.民主共和制

68. 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D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69.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要依靠( A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70. 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最具新殖民主义特点的做法是( C  )。

A.高价推销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 B.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

C.实行“对外援助” D.大量对外输出“过剩资本”

71.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势创造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人物和存在理由”是( C  )。

A.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 B.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

C.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 D.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

72.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C  )。

A.傅里叶 B.圣西门 C.康德 D.欧文

73.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C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巴黎公社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74. 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D )。

A.各尽所能,平均分配 B.各尽所能,公平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75. 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 A  )。

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B.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D.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76.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77.世界观是(A )。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7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 )。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79.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B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0.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 )。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81.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D )。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2.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A )。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

C.唯物主义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

83.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D)。

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8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B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85.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C )。

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86.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A )。

A.实体性因索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87.人的本质在于(C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品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学识修养

88.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A )。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89.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功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90.价值规律作用的表观形式是( A)。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价值围绕商品价格波动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91.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C )。

A.有机构成 B.价值构成 C.技术构成 D.数量构成

9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B )。

A.两党制和多党制两种 B.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C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D.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三种

93.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前,资本主义处于(A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D.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94.垄断利润的真正来源于( C)。

A.垄断行为所创造的更多市场价值 B垄断势力在自由市场上的巧取豪夺

C.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生产和非生产领域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

9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方面新变化的是(D )。

A.生产者中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增加

B.机器生产由“三机系统”发展为“四机系统”

C.生产管理中增加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和工具

D.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出现了法人所有制等新形式

96.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向更高级的生产方式过渡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在(C )。 A.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C.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

97.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改变

C.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B )。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社会矛盾严重激化 D.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出现

99.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B )。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网络社会

100.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社会绝对的公平正义

C.实现国家完全的文明和谐 D.实现公民彻底的自由平等

101.理论联系实际是( D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10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C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10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B )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0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10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B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10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D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0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D ) A.把握事物现象 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 D.改造客观世界

10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 A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

10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C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厚德、包容、求是、创新

110.唯物史观认为,地理环境是( A )

A.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D.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依据

111.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12.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B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补充形式

113.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B )

A.使用文字符号 B.制造使用工具

C.具有自我意识 D.具有宗教信仰

114.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D )

A.价值 B.价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11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D )

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11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B )

A.有机构成 B.价值构成 C.技术构成 D.数量构成

1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C )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国家制度 D.文官制度

118.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 A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19.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财力雄厚、进行跨部门经营、对社会生活各方面有巨大影响的大财团的资本属于( C )

A.工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金融资本 D.银行资本

120.资本主义国家向某个濒临破产的私人企业注入一定量的国有资本,使之能继续生存下去,此时这个企业的性质属于( C )

A.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B.资本主义私有经济

C.资本主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本主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121.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新殖民主义不同于老殖民主义的手法是( D )

A.高价出售工业产品B.低价收购原料和初级产品

C.向外输出“过剩资本”获取高额海外利润

D.打着“援助”旗号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

122.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D )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德国的黑格尔

12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 A )

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无产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资产阶级的行为决定的

12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C )

A.消除两极分化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实现共产主义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5.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B )

A.社会主义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信息网络社会

126.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B )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127.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C )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12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晃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129.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 )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130.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D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131.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B )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132.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

A.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 客观性

133.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D )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34.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A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 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35.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C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

136.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 )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137.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B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138.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 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139.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D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40.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 C )

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 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14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B )

A.政党制度 B.国家制度 C.选举制度 D.文官制度

143.上世纪下半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处于( C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44.垄断资本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方式是( D )

A.股份制 B.合作制 C.垄断制 D.参与制

145.垄断组织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C )

A.扩大市场份额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平均利润

14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 )

A.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在所有制方面,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趋势,法人所有制崛起

C.在劳资关系方面,建立了劳资共决、职工参与管理和持股、终身雇佣等制度

D.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147. 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D )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英国的莫尔

148.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A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D.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149.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B )

A.农民运动的发展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杰出人物的出现

150.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 )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8.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二、2018版考试样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B )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2、马史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C )

A、完整的理论体系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D、崇高的社会理想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 )

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D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B )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 )

A、能动性B、社会性

C、历史性D、客观性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D )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A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0、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C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先进意识和工落后意识的矛盾

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 )

A、历史唯物论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折中主义观点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B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D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

16、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 C )

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B、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B )

A、政党制度B、国家制度

C、选举制度D、文官制度

18、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 C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垄断资本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方式是( D )

A、股份制B、合作制

C、垄断制D、参与制

20、垄断组织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 C )

A、扩大市场份额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D、获取平均利润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 )

A、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在所有制方面,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趋势,法人所有制崛起

C、在劳资关系方面,建立了劳资共决、职工参与管理和持股、终身雇佣等制度

D、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22、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D )

A、法国的圣西门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D、英国的莫尔

23、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A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D、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24、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B )

A、农民运动的发展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阶级矛盾的激化D、杰出人物的出现

2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 )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念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表现在:真理体现的是认识和认识对象的相一致相符合有关系,而价值体现的是指某物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3、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4、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辨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同样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你对些如何理解?

(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也是导致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影响因素。

5、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1)共产主义是崇高理想和科学理想的统一,体现的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2)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共产主义在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实现要经过长期的奋斗。

(3)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我们一定要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其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认识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可忽略次要矛盾,还要注意二者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2、试述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1)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2)在阶级社会里,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4)对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当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式是什么?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可以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一百多年来,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点。

附: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 绪论01,P36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近代英国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C ) 绪论02,P47

A.理论前提 B.理论核心 C.理论品质 D.理论特征

3.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 表明它是( B ) 1.1,P63

A.具体物质的个性 B.一切物质的共性 C.自然物质的个性 D.自然物质的共性

4.世界观是人们对( B ) 1.1,P59

A.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又要结合中国实际。这符合( A ) 1.2,P79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的原理 D.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6.“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D ) 1.3,P97

A.意识的能动作用都是积极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 C.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巨大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违背规律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 2.1,P102

A.实践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历史的观点 D.辩证的观点;

8.下列各项不属于认识客体的是( D ) 2.1,P106、107

A. 已经探测到的引力波 B.已经揭秘的史前文明 C.已经观测到的银河系 D.尚未发现的地下矿藏

解析:本题答案书中无原话,需要理解答题。书中说:“只有那些与主体活动发生关系、成为主体活动对象的外部事物,才构成认识客体。”接着又举了对物质原子结构探索的例子。同理,尚未发现的地下矿藏并未与人类活动发生关系,因此不属于认识客体。(注:网上流传的选B的答案有误。)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B ) 2.3,P118

A.由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由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由特殊真理走向终极真理的过程

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是( D ) 3.1,P130

A.人口因素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因素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 C.人口因素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11.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分工协作和经济管理属于( B ) 3.1,P134

A.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2.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动力是( D ) 3.2,P147

A.科学和技术 B.广大人民群众 C.革命和改革 D.社会基本矛盾

13.唯物史观认为,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B ) 3.3,P164

A.物质财富的多寡 B.历史作用的大小 C.天赋才能的有无 D.社会阅历的深浅

14.具体劳动( C ) 4.1,P170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形成商品的价值

15.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对各因素都有影响和渗透作用的是( A ) 4.2,P180

A.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延续和养有后代所需的费用 C.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教育和培训的费用

解析:本题书中无原话,需要理解答题。因为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是“用以再生产”的,是基础,没有这部分价值的话,其他价值就无从谈起。因此这部分价值对其他因素都有影响。

1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B ) 4.3,P196

A.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生产不足的危机 D.买卖脱节的危机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C ) 4.4,P197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国家制度 D.文官制度

18.垄断资本主义可分为( A ) 5.1,P210

A.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阶段 B.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阶段

C.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阶段 D.私人垄断、一般垄断和国家垄断三阶段

19.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最主要形式是( D ) 5.1,P213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20.垄断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D ) 5.1,P216

A.垄断行为所创造的更多市场价值 B.垄断企业在自由市场上的贱买贵卖 C.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D.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21.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要依靠( A ) 5.1,P221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2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C ) 6.1,P243

A.中国共产党 B.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23.在2018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首次载入宪法的是( D ) 6.1,P253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4.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 7.1,P274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和谐C.人们道德水平的极大提升 D.人们法律意识的极大提高

25.当前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A ) 7.3,P289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D.实现人类大同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1.2,P78

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7.什么是生产关系?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3.1,P135

答:(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包括: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产品的分配方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2)主要表现在: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28.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4.1,P169

答:(1)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9.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 5.1,P216

答:(1)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1)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2)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因此能获得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3)通过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获得海外利润。4)通过国家政权的干预,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30.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6.2,P259

答:(1)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背离这些原则的错误倾向。科学社会主原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否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

(2)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必须把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发挥这些原则指导实践的巨大威力。

(3)要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并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2.4,P124

答:(1)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统一的,具体表现在:1)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4)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2.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2,P183

答:(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我们知道,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3)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33.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试述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80年代明显加快的原因。5.2,P227-230

答:(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主要内容包括:1)生产全球化,指生产领域的国际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日益紧密。2)贸易全球化,即国际商品交流日益扩大。3)资本全球化,随着资本输出规模的扩大,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3)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1)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2)国际贸易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各国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发达国家向外输出过剩资本,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都日益频繁。

第三部分 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念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表现在:真理体现的是认识和认识对象的相一致相符合有关系,而价值体现的是指某物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表现在: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3、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4、列宁指出:“设想社会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同样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你对此如何理解?

(1)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其成长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3)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也是导致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影响因素。

5、为什么说实现共产生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1)共产主义是崇高理想和科学理想的统一,体现的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2)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共产主义在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实现要经过长期的奋斗。

(3)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我们一定要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1)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2)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这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7、简要说明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2)承认逻辑证明的作用,并不是说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代替实践标准。

8、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一般的使用价值,而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2)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来说,一方面,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且是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

(3)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各国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载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创造出来,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1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念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12、简要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

(2)感性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

13、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2)第一,采取一定方式进行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第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14、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2)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15、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1)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所有其他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必须永葆革命性和先进性,直至实现共产主义。

1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其科学性是指它既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又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其革命性是指它是批判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3)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17、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2)能动性的实现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8、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涵义及二者间的关系。

(1)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第一,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第二,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9、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20、简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方法。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手段主要有三:

一是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二是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三是再贴现率政策,即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到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利率,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21简述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上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群体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22、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是动力。

(2)发展是目的。

(3)稳定是前提。

23、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1)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2)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由于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影响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也需要提高相关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24、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可以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5、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2)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3)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7、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要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在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8、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存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3分)

29、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它为一切社会所共有。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会迫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30、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在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确保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

(2)在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系改革中起到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

(3)在组织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领导全体人民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

第四部分 论述题

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其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认识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可忽略次要矛盾,还要注意二者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2、试述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1)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2)在阶级社会里,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4)对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当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式是什么?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可以概括为五点: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一百多年来,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点。

4、试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的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能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

5、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1)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承认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正是为探寻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天地,从而主体能以日益合乎客观规律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2)首先,在历史决定论看来,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

(3)其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由多种现实可能组成的可能性空间,何种可能成为现实,取决于人们的自觉活动和主体选择。

(3)再次,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人们对具体模式和途径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6、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和主要内容。

(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或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2)战后以来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资本国际化也在不断发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3)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中国际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日益紧密;二是贸易全球化,国际商品交换日益扩大;三是资本全球化,随着资本输出规模的扩大,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7、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量变和质变是统一的。

(1)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辩论或庸俗进化论。

(4)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踏实肯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8、试述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实质及其后果。

(1)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①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②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

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2)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3)资本积累的后果: 一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三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9、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发展变化是怎样的?

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在自由竞争中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当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走向垄断。垄断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它是通过各种垄断组织和垄断价格取得的。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1)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基本形式有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的结合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经济运行、缓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在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方面,较之自由竞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10、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各个国家和氏族的历史,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交和氏族的历史发展既有的共同性、普遍性。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氏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各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度形式各有特点;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个社会形态不同。

1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1)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主要内容: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资本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和风险,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不均等、不公正的竞争机会。

1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首先,从公民与政权的关系来看,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其中主要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其次,在新型民主条件下运用民主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的范围是最为广泛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会越来越广泛;

最后,从国家活动原则来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它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这是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真正体现。新型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要实行新型民主,除了国家性质因素外,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实行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第二,发展新型民主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

13、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理论上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14、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第二,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的区别。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6)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注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就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

17、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动时间的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时间就越快;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也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18、试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1)在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在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其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周期波动和发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当代资本主义的某些社会改良,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是资本主义在其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的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部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部复习资料)(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