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首提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四个基本标志首场施工竞赛昨天上午,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分四组赴杭州16个考察点观摩“三化融合”典型代表企业,下午紧接着举行了“三化融合”行动比学赶超工作推进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说,这既是对全面推进“三化融合”、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再动员再部署,也是杭州打造一流施工队的第一次项目比拼和施工竞赛。目的就是要提高认识、发现问题,学习先进、以点带面,真正把比学赶超的“势能”转换为“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的“效能”。今起,都市快报推出六大行动新年首场比学赶超特别报道——被数字改变的未来。今天第一篇重点讲城市数据大脑管理下的城市治理。

2019-03-02 11:27 | 杭州网

在西溪无人驾驶测试场,阿里、华为、大华等9家企业带着各自无人驾驶车辆同台竞技;在阿里未来酒店,不到2分钟,智能机器人就把一杯荔枝马提尼调好了;在拱墅区小河街道,“城市眼云治理”平台全天候盯着机动车违停、垃圾堆放、沿街晾晒等八大类行为……

眼下,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公认驱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引擎。

去年10月11日,杭州提出全面推进“三化融合”行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昨天,杭州进行今年首场“六大行动”比学赶超活动,聚焦的就是“三化融合”。

昨天上午,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分四组赴杭州16个考察点观摩“三化融合”典型代表企业,下午紧接着举行了“三化融合”行动比学赶超工作推进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说,这既是对全面推进“三化融合”、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再动员再部署,也是杭州打造一流施工队的第一次项目比拼和施工竞赛。目的就是要提高认识、发现问题,学习先进、以点带面,真正把比学赶超的“势能”转换为“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的“效能”。

今起,都市快报推出六大行动新年首场比学赶超特别报道——被数字改变的未来。今天第一篇重点讲城市数据大脑管理下的城市治理。

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1)

首场施工竞赛

首提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四个基本标志

很多人好奇,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可到底怎么样才算是“第一城”呢?

在“三化融合”行动比学赶超工作推进会上,周江勇书记首次提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四个基本标志:

一是数字经济总量全国领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若干核心产业跃居全国首位;

二是数字技术创新全国领先,高端科创平台和人才大量集聚,关键核心技术率先取得突破,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率先实现转化;

三是数字基础设施全国领先,数据资源充分汇聚、在线共享,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基础设施等率先布局、全面覆盖;

四是数字治理应用全国领先,形成精准高效的城市数字治理方案,数字服务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居全国首位。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杭州自信坚定、充满希望和挑战

对标这一愿景,回过头来看杭州,其实杭州具有独特的优势。全市范围看,去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城市大脑入选全国四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数字化产业化示范企业,杭州有网易公司、蚂蚁金服、诺尔康、同盾科技等;产业数字化示范企业和项目有兆丰机电、老板电器、伊芙丽、中策橡胶等;城市数字化应用场景方面,有开头我们看到的阿里未来酒店、智能网联车、小河街道“城市眼云共治”等。

“数字经济正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高水平治理的‘大脑’、高品质生活‘精灵’,对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自信坚定、充满希望。”周江勇说。

但是,竞争也非常激烈。特别是GDP万亿元俱乐部的16个城市,都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你追我赶。杭州虽然已处于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但距“第一城”的目标还有不少差距。

周江勇分析了杭州当前推进“三化融合”工作存在的“六个不够有力”。

一是抓新兴产业项目引育不够有力;

二是抓数字经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服务不够有力;

三是抓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不够有力;

四是抓核心产业“卡脖子”问题不够有力;

五是抓“城市大脑”拓展应用不够有力;

六是抓氛围营造和工作落实不够有力。

比如抓新兴产业项目引育方面,杭州虽然培育了数字经济三大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但是新诞生的一些数字经济巨头,都不是杭州培育的,也没有把总部放在杭州。

推进八大举措 全面推进“三化融合”

“‘六个不够有力’表现在行动上、工作上,但根子在思想上、认识上。”周江勇说,今年是全面实施“三化融合”五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行动计划、抓紧排出年度目标任务,抓准工作突破口、集中力量办大事。从全市面上看,要重点推进八项举措。

1 引育50个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

全面实施“俊鸟引育”工程,大力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布局5G商用、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特别是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引擎的人工智能,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努力打造人工智能旗舰企业,拿到数字经济下一个黄金20年“通行证”。

2 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

去年,杭州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5家,创历史新高,今年要进一步优化申报服务,加大对申报认定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着力打造技术领先、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群。

3 实施新消费“双街示范”工程。

杭州是新消费的策源地,形成了盒马鲜生、网易考拉等“新零售十景”。延安路和湖滨路紧邻西湖,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商圈,杭州将进一步完善街区规划、优化商业业态、提升环境品质,深入推进商文旅融合,打造“全国领先、中国典范、杭州韵味”的国际化商业大街,努力成为“新消费时代的香榭丽舍大街”。

4 推动70%规上工业企业“触网”。

今年,杭州要把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作为一项硬任务,实施百个数字经化改造攻关项目、千个数字化改造项目、万家中小微数字化普及应用。在化纤、精细化工、电气机械、食品饮料等四个千亿主导产业集群中打造20个智能化工厂(车间)。

5 开放“城市大脑”10大领域20个应用场景。

今年,杭州要在实现交通治理应用主城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拓展深化警务、医疗、交通、环保、城管、住房、亚运筹备、安监、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向主城区社区和县市城镇社区延伸,真正从治堵向治城转变。智慧城管领域,要全面建成停车系统,力争全市停车泊位接入;推广应用“城市眼云共治”,打造市域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让群众分享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6 重点扶持2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前沿,加快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和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形成2个国家和省级制造创新中心,努力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7 实施数字经济人才“2125引育计划”。

突出数字经济需求导向、深入开展与阿里巴巴、中电海康、新华三、科大讯飞、北大、中科院、浙大、中国美院等,名企名院名校的战略合作,重点引育20名数字经济领军人物、10名创新人才团队、2500名“数字工匠”,进一步形成数字英才齐聚杭州的良好局面。

8 建设20个数字经济特色园区。

更好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平台作用,加快建设西湖云栖小镇、余杭人工智能小镇、萧山“中国V谷”、临安青山湖微纳小镇等20个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小镇和小微园区。特别是要推进特色小镇联盟建设,打通特色小镇成果溢出的堵点和痛点,推动空间上的产业集聚向网络化的产业集群转变。

实行“挂图作战”“挂榜问效”

“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 通过“民意直通车”收集

年度施工图已经明确,如何抓好落实?周江勇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统筹各方面资源要素,形成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施工体系,为推进“三化融合”行动提供坚强保障。

“领导 督导”

实行“挂图作战”“挂榜问效”,运用“红黄黑”榜机制,定期公布年度目标任务进度态势图。

“政府 市场”

把“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通过“民意直通车”收集上来,再准确传递给市场,做到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深入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帮助企业提振信心、解困纾难。

“盆景 风景”

谋划实施一批可展示、可体验、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集成有效做法,打造标准模板,做到成熟一个、推广应用一个。

“专业 敬业”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对数字经济相关知识的学习,今年要举办20场以上的数字经济专题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数字经济的“行家里手”。

“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打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实施,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应用。”周江勇在会上强调,要以拥抱未来的姿态,以脚踏实地的作为,扎扎实实推进“三化融合”行动,朝着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大步迈进。

什么是“城市数据大脑”?

2018年9月19日,2018杭州云栖大会开幕式上,杭州城市数据大脑V2.0版正式发布。

这个覆盖了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总共420平方公里的范围、相当于65个西湖大小的数据大脑,就像一台CT机,时时刻刻在“扫描”着整座城市。

什么是“城市数据大脑”?

简单来说就是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包括政务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等)汇聚起来,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帮助管理城市。小到可以指挥车辆,减少拥堵;大到能为公共资源配置、宏观决策指挥、事件预测预警、“城市病”治理提供帮助。

城市秩序

西湖音乐喷泉人太多怎么办?

西湖边哪里最忙?西湖音乐喷泉一带肯定排得上。

去年国庆节,地铁1号线龙翔桥站外人挤人,路口围栏拉了一圈又一圈,为了维持秩序,志愿者们在路口肩并肩、手拉手,拉起一道“人墙”。

而现在,杭州有了更“聪明”的做法了。

昨天,“三化融合”比学赶超实地考察组来到东坡路社区,看“城市大脑”落地到了基层社区,怎样派上用场。

杭州有14万个摄像头,上城区有6147个,每个摄像头一天可以存储30GB。

这些大街小巷的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有了“视神经”,能把它看到的一切都实时发送到了后台,形成一个“社区小脑”。

昨天上午8:59,在人流热力图上显示,湖滨一带实时人数有55922人,音乐喷泉一带287人,属于正常状态。

上城区在音乐喷泉一带(东坡路-学士路-西湖-仁和路)“画了个圈”,就是音乐喷泉的警戒区域,对这里的人来人往密切关注,人多人少有不同的做法。一旦人多起来,系统就会提示,启动预警响应。

比方说,来看喷泉的多于1000人、少于5000人时,启动三级响应,安排安保60人,同时开始广播温馨提示。

多于5000人、少于10000人时,为二级响应,配备100名安保,广播里开始进行安全疏导,提醒大家限行分流;主要路口临时管制定灯疏导;还要在移动护栏进出口,进行临时封控。

要是赶上节假日,多于10000人时,那就是一级响应了,配备160名安保,广播里要不停播放有序疏散的提醒,在移动护栏外围加设卡口。还要及时疏散人群,一方面可以联合周边商家,一方面联合公交、地铁增加班次,定制潮汐班车,让游客“出得去”。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前常去看音乐喷泉的人,可能会有印象,它周边的警戒区域一年365天都拉着围栏,大家来了都说“实在不好看”。

但现在,以前天天见的围栏,一年里只出现36天了,因为有“城市大脑”帮忙,随时告诉你人数具体有多少,要是像昨天上午一样,人数在10000人以下,就不需要硬隔离,自然就好看多了。

城市执法

三轮车刚停好还没开卖 执法人员就出现了

往城北,到了小河街道,看了“城市眼云共治”平台,考察组成员们都忍不住感慨:这个大脑,真当聪明。

去年,小河街道在全市率先推出“城市眼云共治”管理模式,引入了AI技术来实现对违规信息的自动化抓拍取证,形成“摄像头眼睛 计算机智能大脑”,已于去年底接入全市城市大脑体系建设。

城市眼,在小河街道6条主要道路、133个探头,通过后台对比识别,探头可对非机动车违停、游商经营、沿街晾晒、出店经营、非机动车违停等八大类违规行为、不文明现象进行识别,精准率达90%以上。

在指挥室,工作人员打开了小河“城市眼云共治”智能分析平台,大屏幕上便显示出了当日社区城管预警、人工发现预警、人群聚集预警等实时数据。

昨天上午,考察组成员们都亲眼见到了这个平台的“快”。

高架桥下的小路口,一辆三轮车停下来,一位中年男子下了车,准备点支烟,看样子是要“开摊”了,但摊子还没摆起来,几位执法人员就走了过去。

前后不过一两分钟,怎么会这么快?

那就是云共治了,小河街道9个社区建立了共治微信群,除了社区分管领导、社工和城管工作人员,还有363户店家实名入群。

当违法信息发送至相关社工手机上时,社工会第一时间发到微信群让商家整改,社区督促,还有城管执法人员再最后“兜底”。这样一来,执法就更精准了,比方说以前要工作人员上街巡逻,但现在“城市眼”帮忙去巡逻了,路面巡查队员就减少了,更节省执法成本。

城市生活

降雨集中路段 会提前发短信或微信给车主提醒绕道行驶

这段时间,杭城始终阴雨连绵,降雨和积水成了人们最头痛的事儿,但你可知道,位于杭州经济开发区大楼的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早已为你防患于未然?

它事先预判天气,可以根据实时降水开闸降低河道水位,通知城管排除积水点,交警前往积水段指挥交通,通过“预在先”为市民提供便利。

如果这还不够直观,让数据来说话。

2013年,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尚未建立,14级强台风菲特袭扰杭城,2小时内降雨量多达110毫米。集中降雨造成经开区100多辆汽车涉水,5个小区被积水倒灌,20个路口发生拥堵,居民因此提起的投诉案卷多达87个。

去年7月,比菲特更强的台风玛莉亚袭扰杭城,2小时内的降雨量高达140毫米,然而,在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的统一指挥调控下,整个辖区仅有7辆汽车涉水,小区倒灌为0。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使城市管理更精准高效,同时将散落在各部门的力量捏成拳头,形成合力。”平台工作人员说。

“防汛排涝在日常。我们根据车辆运行的情况、社会管网各个感知点的数据,再结合12345市长公开电话上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大数据分析,确定了点位对比,在这些点位上安装传感设施。”平台工作人员说,这是第一步。

暴雨来临前,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会根据天气预报初步判断雨量,降低河道水位,同时通知城管、交警在重点区域部署人员和物资装备。

在暴雨来临时,平台通过全区3000个视频监控和河道的水位情况,点位数据和市民反映的实时情况,第一时间安排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前往现场处置。

在降雨集中路段,还会第一时间以短信和微信的形式将积水信息发给车主,提醒绕道行驶。通过智慧河道在全区35条河25个闸站安装的传感装置和监控点,将配水时长从4小时缩短到秒级响应,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科学方案,促使河道管理人员远程开闸“泄洪”。

事后,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还会对每一次的防汛抗台工作进行大数据分析,对防汛抗台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研判解决,提升能力。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很强大?其实,这只是它城市管理能力的一个缩影,此外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市场监管、民生保护等多方面,它一样能力超群。

城市安全

民警戴着“云镜” 一眼看出你“有没有鬼”

一年一度,在乌镇举办的互联网大会,曾经有一个“网红”——民警戴的“云镜”。

它是一款高科技可穿戴产品,是以浙江公安大数据为支撑,利用先进的AR技术专门为执法执勤、便民服务量身定制的高科技产品。

“云镜”和普通墨镜看起来差不多,只是稍微大一些,执勤民警只要佩戴上“云镜”,就能迅速判断出眼前这个人的“身份”。

这个“云镜”的生产商就是考察组昨天去看的中奥科技,用大情报、大数据,来维护这座城市的安全,目前它已经用到了机场、高铁站等地。

(原标题《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首提四个基本标志》,原作者殷军领 刘云 王斐帆。编辑姚曹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