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感(深度报道让老居民)
社区服务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感(深度报道让老居民)自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复兴区已组织50余场公众参与活动,通过平等的协商与交流,把群众的需求搞清楚、弄明白、体现在改造中,这也是邯郸市老旧小区改造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常有大家坐一坐、议一议的场景,这也正是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找到的最大公约数、画出的最大同心圆。根据居民代表现场提出的意见,本着应改尽改和一事一议的原则,现场确定方案。最后,社区、物业企业从业主委员会、楼栋长、老党员、志愿者中选出5名监督员,参与到改造方案制定、协调配合施工、过程监督、后续管理、评价与反馈小区改造效果等过程中。“小区有很多的老年人,希望改造后能有一片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广场。”“大门能不能再宽敞一些,每次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在大门口总发生拥堵,希望能改善一下。”这是复兴区胜利桥街道三合小区的居民王先生和李女士在老旧小区改造公众参与活动中提出的意见。复兴区住建局两房中心主任张燕燕介绍道,这次
在全市老旧小区规划设计中,我市坚持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虑作为改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三个环节,从而使改造工作始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2年,我市计划改造的728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涉及19个县(市、区),改造面积达1199万平方米,将惠及12.8万户居民。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不乏有许多亮眼之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年改造的老旧小区中,去看看改造如何进“新”时。
丛台路44号院。
量身定制,不同小区不同改造方案
“小区有很多的老年人,希望改造后能有一片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广场。”“大门能不能再宽敞一些,每次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在大门口总发生拥堵,希望能改善一下。”这是复兴区胜利桥街道三合小区的居民王先生和李女士在老旧小区改造公众参与活动中提出的意见。
复兴区住建局两房中心主任张燕燕介绍道,这次“三合焕新,同心复兴”老旧小区改造公众参与活动在三丰园群众活动中心举行,由区住建局、胜利桥街道办事处、三丰园社区组织,三合小区居民代表、物业企业、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50余人参加。
“通过设计师现场讲解社区改造方案,能够帮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社区改造的特点和优势。每个小区都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让小区呈现独特的韵味。像三合小区则是结合复兴区体育公园建设,打造新时代健康运动文化小区。”张燕燕告诉记者。
根据居民代表现场提出的意见,本着应改尽改和一事一议的原则,现场确定方案。最后,社区、物业企业从业主委员会、楼栋长、老党员、志愿者中选出5名监督员,参与到改造方案制定、协调配合施工、过程监督、后续管理、评价与反馈小区改造效果等过程中。
自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复兴区已组织50余场公众参与活动,通过平等的协商与交流,把群众的需求搞清楚、弄明白、体现在改造中,这也是邯郸市老旧小区改造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常有大家坐一坐、议一议的场景,这也正是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找到的最大公约数、画出的最大同心圆。
老旧小区改造公众参与活动。
拆墙并院,最大限度释放公共空间
位于丛台区丛东街道的丛台路44号院已经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后的44号院拥有着清爽的楼
体和整洁的巷道,然而这崭新的小区竟是由4个老旧小区拆墙并院而成。
丛台区房管局局长李敏介绍,“主城区里的老旧小区多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家属院,一般都是一两栋楼一个小区、一个小区一个物业公司,大多都有着居民活动空间小、停车难的问题。”去年以来,该区率先尝试和创新“拆墙并院”新思路,整体规划合并院落,增加居民活动面积,在探索实践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上走出一条新路径,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和欢迎。
同样在丛台区,6月24日,随着最后一户居民签约、交房,丛东街道电影公司家属楼D级危房在汛期来临前一周实现了72户居民全部签订翻建协议、腾空交房,为后期老旧小区改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丛台区坚持“拆并改建管运”推进思路,实施“三拆四治五提升”行动,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针对老旧小区自然院多、密集度高、公共空间小形成的车辆无序停放、排水排污管道堵塞、环境卫生脏乱差、无休闲空间、无物业公司等问题,丛台区将原有密集型自然院进行拆墙并院,成方连片改造,全面打造东柳街道、丛东街道、光明桥街道、柳林桥街道4个精品片区,充分利用拆出空间和整合的闲置资源,统筹规划设计,最大限度释放公共空间,在地权、物权、产权不变的基础上共建共享,改出了交通优化,改出了物业管理成本降低,改出了开放、包容与和谐。
老物件征集,留住最美好的回忆
复兴区是传统的工矿老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建成时间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今年,复兴区在组织工作人员为生活困难老年人免费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的同时,还持续组织老物件、老照片征集活动,让居民们都参与到社区改造中,挖掘属于本社区独有的文化。
“老旧小区的住户多为老年人,在他们的家里有许多老物件,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记忆,我们想要让这些老物件加入到改造后的新记忆中。”二六七二街道陶二社区党支部书记关虎跃说。
件件旧物守初心,历历往事传信念。每一件老物件的背后都有着真实的岁月痕迹,传承着那个年代的善美情怀和精神财富。
在陶二生活区,这里刚刚举办了一场老照片、老物件征集活动。“我们在小区群里和公众号上发布了征集消息,居民们都纷纷拿出自己的‘藏品’,有印着五角星的白搪瓷缸子、雷锋帽、木色依旧发亮的缝纫机、老住户儿时的老照片等等。”关虎跃介绍道。
收集老物件的同时,社区还邀请居民讲述老物件背后发生在个人、家庭和集体中的那些记忆犹新的故事。关虎跃说,“工作人员听居民们讲述老物件背后
的故事,并通过录音的方式,将这些旧物故事记录了下来,后期都将用在小区的改造建设中,营造特色文化,唤起居民的时代记忆。”
老物件加入到小区改造工作中,是在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后,挖掘、提炼小区的文化主题和精神内核的有力方法,能够打造出群众看得懂、接地气、有温度的小区文化。这更是对小区内历史遗存的保留和历史文化的再现,真正做到一小区一文化、一小区一特色,使小区既增了颜值,又增了味道。
阳光管家,助力“新”生活
化林路街道建西三社区的棉三、棉四小区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后,面临着内部管理跟不上、居民与物业纠纷频现的困境。对此,社区广泛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推选出社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居民代表、年轻志愿者38人,成立了阳光管家服务团队,着力解决小区改造后无人管理的问题。
“现在小区里抱怨声少了、笑声多了。”化林路街道办事处分包社区干部刘杰对小区发生的变化深有感触。
社区的大事小情,阳光管家都会召集小区党员、居民代表、楼组长召开议事会商议通过,两个小区已经建立了“党支部 阳光管家 楼组长 志愿者”的四级网格体系。张燕燕介绍,“在组织架构上,阳光管家是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但从志愿服务讲,社区、党员、志愿者都是阳光管家的一分子,服从服务团队的安排。”
不仅如此,社区还依托志愿服务站,成功培育出包括“育苗”教育、创业咨询、扶困助残、维权、社会治安等在内的9支志愿服务队伍。阳光管家通过居民微信群、联心服务卡、日常巡逻等方式,及时收集居民的需求后,组织志愿者开展多项民生服务。
阳光管家邵延英表示,“我们是居民、物业公司两边沟通,既要把居民的诉求说清,又要督促物业改进工作,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来自于小区居民、服务于小区居民的“管家”让邻里间在互帮互助、共同治理自己家园中人人尽责、同心同力。这也是我市积极推广“红色物业”管理机制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红色物业服务站”,使小区大事小事有人管,物业服务有保障,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而这些,仅仅是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几个缩影,相信在本年度我市改造的728个老旧小区中,还会有更多的故事。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