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数字7含义(易经一变而为七)
易经中数字7含义(易经一变而为七)天地,日月,星辰,给出了一定的规律。四时,四渎,山川,河流,风雨,人类可以和天地沟通情感。动静虚实,心物相感,又可以用诚信沟通万物。天地和人通气。五行变换,四时更替,喜怒哀乐,都有了一定的依据。上下消息在世间流淌。易经有三层含义,简易,变易,不易,这三个是打开大道的钥匙。可以理解和运用易经的人称为易者,易者要表达他所感受的万物,德行,情感和神韵,要理解他所能知道的世界,一定要提炼一套方法。纬书内容“有纯有疵”,此纬亦不例外,其中所反映的“周秦旧法”,决不可“尽弃”。因此,汉唐以下研究《周易》各学派,于此书仍经常有所称引。读书,个人感觉还是有理有趣为主,明白道理,感受趣味,只是辨别书的真伪对错,有些枯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接着聊聊“一变而为七”的含义,因为离不开这些解释。所以就有了很多废话。
在预测推理方面,归纳事实和自由想象是同等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易经,很少有人说过易纬,经是天地大义,纬是融通周转,生生不息。
《易纬》一书融道家、大易、数术于一体,对宇宙发生多有所解释,融合道家太易、太极、太始、太素等哲学概念,认为“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通过卦气的征验,阐述天象与人事的相应关系,特别是自然现象同万物成长、政治兴衰、人体疾病等等关系。
班固称圣人作经,贤者纬之,实际上纬书是混合神学附会儒家经义的书,两汉末逐渐流行,东汉称为“内学”。
纬书内容“有纯有疵”,此纬亦不例外,其中所反映的“周秦旧法”,决不可“尽弃”。因此,汉唐以下研究《周易》各学派,于此书仍经常有所称引。
读书,个人感觉还是有理有趣为主,明白道理,感受趣味,只是辨别书的真伪对错,有些枯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接着聊聊“一变而为七”的含义,因为离不开这些解释。所以就有了很多废话。
易经有三层含义,简易,变易,不易,这三个是打开大道的钥匙。可以理解和运用易经的人称为易者,易者要表达他所感受的万物,德行,情感和神韵,要理解他所能知道的世界,一定要提炼一套方法。
天地,日月,星辰,给出了一定的规律。四时,四渎,山川,河流,风雨,人类可以和天地沟通情感。动静虚实,心物相感,又可以用诚信沟通万物。天地和人通气。五行变换,四时更替,喜怒哀乐,都有了一定的依据。上下消息在世间流淌。
君子顺应变化,天地君臣都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易者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要理解变化的规律,要找到不变的依据。
最初文王根据事物的阴阳两面确定消息的演变,天地,把有形的东西和无形的变化融为一体,从而了解事物最初的样子。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也。
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
这些上面有了大概的解释。
易经有上下两经。
孔子说,阳位在三,阴位在四,属于正位。所以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上篇三十,代表阳,下篇三十四,代表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
咸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
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上经象阳故以乾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损者阴用事泽而万物损也下损以事其上。益者阳用事而雷风益万物也上自损以益下。
下经以法阴,故以咸为始,恒为次,先损而后益。各顺其类也。
孔子曰,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变阳爻者制于天也。阴爻者制于地也。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仁成而上,义成而下,上者专制,下者顺从。正形于人则道德立而尊卑定矣。此天地人道之分际也,天地之气必有终始,六位之设皆由上下。故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口于四。盛于五。终于上。
周朝周礼,初为士,二为大夫,三为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凡此六者,阴阳所以进退,君臣所以升降,成了百姓的准则。但准则不是不变的,所以阴阳有盛衰,人道有得失,圣人根据现象的变化设卦,好的就说吉,坏的衰败的就说凶,阴阳不正就是失位。这些变化和卦象的含义相通。哪怕是很小的变化也能显示出来,说尽了天地之变,感受万物的发展,对国家的大事也有一定的指导。通过卦象借助天意还可以表达自己平时不敢说的,做到尽情尽意,达到有效沟通。
八卦在处理事情上的应用
孔子说,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德也,孔子曰: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故艮渐正月,巽渐三月,坤渐七月,乾渐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为月也。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
本来想把这些解释一下,发现自己思想跑偏了,关于易经的东西,小时候和外公学习,做的笔记都不知还在不在,当时理解的,现在也忘了大半,回头认真整理一下,再浪费大家的时间。
回归《列子》原文: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九’变到了终极,于是重新变而为一。返回元气形变之始。变化之中,清轻之气上升成为天,浊重之气下沉变为地,而阴阳两气在相互冲动中形成统一,便产生了人。所以天地之间包含阴阳精气,万事万物得以化生。
加点知识调料:七上八下的由来
七和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具体我没有研究过,不过我估计的一点是,主要放映的意思是体现出忐忑不安的感觉
1、七在古代作为一个数 ,代表的比较灵活,九代表着最高层,所以只有9重天,没有比9重天更高的,所以七上八下就突出了大家为了达到九,这个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都为了最高层而努力而预谋,心里忐忑不安
2、根据物理上来说,8个明显比7个重,一边8个一边7个的话肯定是轻那边上去了重那边下来了,在周易里少阳为七,少阴为八,所以古代人愿意把不好区分的东西形容七上八下。